丹徒區位于江蘇省西南部,鎮江市區周圍。地理坐標為東經119°15′-119°45′,北緯31°15′-32°16′。東、北分別與揚中、揚州、儀征隔江相望,東南鄰丹陽,南連金壇,西接句容。面積611方千米。2004年底,總人口36.11萬人。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南延茅山余脈,中為寧鎮山脈,崗巒起伏,多級階地;東、北沿圩區坦蕩,地貌大致可分為低山丘陵、河流階地、丘間谷地和沖積平原四大類型。
區人民政府駐谷陽鎮,郵編:212001。代碼:321112。區號:0511。
行政區劃
丹徒區轄7個鎮:谷陽鎮、高橋鎮、辛豐鎮、上黨鎮、寶堰鎮、高資鎮、世業鎮
歷史沿革
丹徒縣是江南聞名的古縣,至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西周稱“宜”,春秋時屬吳國,名朱方。戰國時屬楚,改名谷陽。秦統一中國后屬會稽郡,秦始皇東巡,聽信術士之言,說谷陽京峴山有王氣,遂派三千赭衣囚徒鑿斷山脈,改名丹徒。三國吳嘉禾三年 (234)改名武進,西晉太康二年(281)復名丹徒。隋開皇九年(589)廢丹徒入延陵,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復丹徒。后歷朝均以丹徒名縣。
1949年4月解放后,劃城區及近郊為鎮江市,農村為丹徒縣。1958年7月撤縣并入鎮江市,1962年5月市縣分治,恢復丹徒縣建制至今。建國前,丹徒、鎮江為同一地域,城鄉密不可分。建國后,丹徒隸屬鎮江專區(地區)。1983年實行市管縣后,屬鎮江市。2002年4月3日,國務院批準(國函[2002]24號):撤銷丹徒縣,設立鎮江市丹徒區,以原丹徒縣的行政區域為丹徒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谷陽鎮。 原丹徒縣人民政府駐鎮江市潤州區。
地質地貌
丹徒區屬沖積湖平原地質區及基巖山丘工程地質區,除表層土層經人類活動而堆積外,其余均為第四紀沉積層,坡度平緩,一般呈水平成層、交互層或夾層,較有規律。地質特點表現為:地勢平整,地質較硬,地耐力較強。區內土地承載力為每平方米20噸以上,土質以粘土為主,丘陵、農田、水面各占三分之一。
丹徒有著獨特的地貌�!洱R書.周郡志》稱其地域“因山為壘,望海臨江,緣江而境,似河內為重,”有山有谷、有丘有圩、有湖有洲的地貌,使丹徒以兼有北方雄奇與江南秀美顯示出獨特的神韻。境內海拔100米以上的丘陵有26座,較大湖泊11處,最大的榮炳三岔湖面積達1180余畝,水面寬闊,景象不凡。境東圌(chui)山群峰連綿,層巒疊翠,紹隆禪寺隱于山間,山巔報恩塔直指長空,雄偉挺拔,人稱“萬里長江第一塔”。
丹徒境內海拔100米以上的丘陵有26座,境東圌(chui)山群峰連綿,層巒疊翠。丹徒80%水體達到二類以上。區內有14個水庫, 水網密布,谷陽湖、運河風光帶等造就了區內獨一無二的親水環境。
氣候特征
丹徒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境內十里長山,丘陵、平原、湖泊勾勒了一幅豐饒的江南水鄉畫卷。
年平均溫度:15.8℃(最高35℃,最低-3℃);年平均相對濕度:78% ;年平均降水量1072.8毫米;年平均氣溫15.4度;年平均氣壓:1016hpa ;年平均風速:2.5米/秒;無霜期238天 ;風向:常年最多風向為東南風(夏季);其次為西北風(冬季) 。

丹徒新城
經濟建設
糧經種植面積比例調整為48:52。江心、高橋等鎮十大農業基地建設進展順利。省級優質無公害稻米產業化開發項目通過市級驗收。丁崗鮮食玉米等9個無公害農產品產地和產品通過省級認證,榮炳米業等4個農產品加工企業被列為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全年全區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99億元,比上年增長1%。糧食種植面積43.89萬畝(2.93萬公頃),比上年下降7.3%,糧食總產量15.62萬噸,比上年下降22.7%,油料種植面積15.94萬畝(1.63萬公頃),比上年增長6.4%,油料產量1.43萬噸,比上年增長2.9%,多種經營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品種結構趨于優化,特色農業生產逐步形成。在主要農產品中,肉類產量12413噸,與上年基本持平;家禽出欄127萬只,比上年增長17.6%;蛋類總產量3675噸,比上年增長10.0%;水產品總量1.2萬噸,比上年下降7.0%。茶葉、水果、蔬菜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全區農業加工企業帶動種植面積7萬畝(4667公頃),訂單式農產品5萬噸。年內造林面積7786畝(519公頃)。
全年水利建設投資2100萬元,實施小溝渠以上建筑物269座,填塘固基及堤防加固25公里,疏浚各類河道28條,新建、改造排灌站9座、塘壩145個。農業綜合開發投資1776萬元,改造中低產田1萬畝(666.67公頃)。上會鎮被列為全市茅山老區重點扶持鎮。全年復墾開發整理土地1.94萬畝(1293.33公頃),土地依法流轉面積1.5萬畝(1000公頃)。年末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20.1萬千瓦;大中型拖拉機460臺,小型拖拉機2392臺,農用排灌動力機械9261臺,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17467噸,比上年增長2.8%,農村用電量35919萬千瓦小時,比上年增長13.4%。農田有效灌溉面積33.1萬畝。
全區完成工業增加值37.35億元,比上年增長12.4%。其中: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簡稱規模以上工業)完成20.42億元,比上年增長17.6%。全區完成工業總產值180億元,比上年增長11.4%,其中定報工業總產值78.3億元,比上年增長18.4%。國有工業增加值1.54億元,集體工業增加值11.39億元,民營企業完成增加值4.45億元;港、澳、臺及外商投資企業3.04億元。工業用量保持較高增長,全年用電量41979萬千瓦小時,比上年增長20.7%。工業結構、行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支撐作用增強。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多數保持增長。水泥165.2萬噸,增長2.8%;軸承2.6億套,增長41%;石墨及碳素制品19.9萬噸,增長1.5%;燈泡1.1億只;香醋4.3萬噸,增長74.4%;啤酒1.22萬噸,增長41%;皮鞋142.2萬雙,增長21.7%。
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70億元,比上年增長20.3%。整體盈利水平明顯提高,實現利稅總額4.92億元,比上年增長24.3%,其中利潤總額2.06億元,增長20.5%。但部分企業虧損狀況未得到根本改變,全區企業虧損面達9.5%,虧損企業虧損額1454萬元。
民營建筑
全區完成建筑業增加值3.64億元,比上年增長20.7%。建筑業市場管理不斷完善,企業素質不斷提高。全區擁有建筑企業41個,其中當年新增二級資質企業1個。全年建筑企業施工面積80.73平方米,完成建筑業產值4.48億元,比上年增長28%。
全年新增私營企業290個、個體工商戶979個,新增注冊資本3.3億元,全區年銷售1000萬元以上的私營企業50個。全年私營工業企業實現銷售23.3億元,利稅1.85億元,工業增加值7.9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2%、35%和34%,私營個體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25%。
城鄉建設
全年新區投資7.2億元,延伸和建成城市道路27公里。千禧路、瑞山路、谷陽大道東延等城市主干道提前竣工,西環路建設已全線通車。新區自來水唧站投入運行,順利與鎮江金西水廠并網供水;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天然氣工程已經開工。開發區繽迎江大道、濱江大道開江建設銘基商貿城一期竣工交付。新區人民醫院、廣電信息中心、國防指揮中心等14項工程正在抓緊建設。投入8500萬元,完成綠化面積100萬平方米,生態新城初具雛形。小城鎮建設向縱深推進,寶堰鎮跨入市級新型示范鎮行列。全年村鎮建設投入2.5億元,拆建面積20萬平方米。完成農村自來水管道延伸50公里,新增受益人口2.5萬人,自來水普及率74.5%。全年環境治理投資395.6萬元,環保工作取得進展。
新區、開發區、世業洲旅游度假區、星火技術密集區基礎設施投入達12億元。新區工業園引進項目53個,總投資27億元�?偼顿Y50億元的鎮江精功汽車工業園、3000萬美元的特種焦、4億元的旋窯水泥等一批重量級項目成功落戶丹徒。年初確定的266個重點項目,年末竣工180個,開工在建58個,總投資40.2億元。大路等鎮工業集中園區建設初見成效。谷陽、上黨等鎮主動接受新區輻射,項目發展態勢喜人。
積極化解“非典”帶來的不利影響,全面推介、宣傳丹徒,組織上海、寧波、東莞等多場專題招商會,積極實施“百日招商”計劃。成功舉辦’2003年中國· 丹徒經貿洽談會暨行政中心搬遷一周年慶典。全年進出口總額7370萬美元,其中出口總額5733萬美元。全年新批外資項目35個,合同利用外資1.08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314萬美元。外經工作取得新成績,完成外經合同額697萬美元,外經營業收入1023萬美元,境外勞務輸出366人。
人民生活
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5.0008億元,比上年增長25.2%。其中:地方收入3.1409億元,比上年增長37.2%。財政支出4.0745億元,比上年增長32.3%。財政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6.5%提高到7.2%,提高0.7個百分點。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354元,增長6.2%,農民生活消費支出3509元,完成危房改造250戶。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7300元,以上年增長12.3%。年末每百戶耐用消費品擁有量比上年增加,擁有洗衣機75臺、電冰箱37臺、摩托車40輛、電視機151臺、電話139部;年末人均居住面積41.43平方米。全區城鎮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13310元,比上年增長27.6%。

交通概況
丹徒位于美麗富饒的長江三角洲,是歷史文化名城鎮江市的城郊區,西臨省會南京,東接常州、無錫、蘇州、上海,與古城揚州隔江相望,是江蘇省連接蘇南和蘇北的重要樞紐。
丹徒有著優越的區位,獨特的地利之便。自古以來丹徒就是長江下游極為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為商家必爭之地。長江和京杭大運河在丹徒交匯,構成十字“黃金水道”,滬寧高速公路、312國道、京滬鐵路橫貫境內,距西邊的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和東邊的常州機場不足1小時路程,形成了鐵路、公路、水路相聯,港航銜接的多層次、立體式運輸交通格局。水運方面,長江和大運河兩條黃金水道在此交匯,形成中國最大的“十字黃金水道”。丹徒境內的兩大深水良港是發展大運輸量、大用水量、大用氣量港口產業的極好資源。大港港口是我國沿海十大開放港口之一,擁有8個萬噸級深水泊位,開通了日本、美國、德國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海洋運輸航線,港口年吞吐量達5000萬噸,另外,天然深水良港—丹徒高資港,為日后出口型企業提供了更為方便的運輸條件。
潤揚長江大橋在境內與滬寧高速公路互通對接,為丹徒優越的交通條件錦上添花。大江橫陳為丹徒天賜了122.5公里岸線,區經濟開發區6公里長的深水天然良港,更為發展大運輸量、大用水量、大用氣量化工等產業提供了十分難得的有利條件。
潤揚長江公路大橋是江蘇省“四縱四橫四聯”公路主骨架和跨長江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橋工程在鎮江境內全長21.749公里,占總長度的61%,其中主橋的鎮江境內里程3.841公里,占主橋總長的74%。大橋工程在我市境內設置五座互通立交,分別是世業洲互通、躍進路互通、312國道互通、丹徒上黨互通及與滬寧高速公路交叉的丹徒互通。2005年建成通車。
旅游資源
丹徒位于江蘇省西南部,環繞鎮江市區,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悠久歷史的江南古城,地處長江三角洲上海經濟圈,東接常州,無錫,蘇州和上海,西臨省會南京,北與揚州隔江相望,是江南聞名的魚米之鄉。
丹徒區境內著名的旅游景點有圌山風景區,四縣抗敵總會紀念館,冷御秋故居紀念館等文物古跡。
圌山壑深谷幽,怪石嶙峋,古木參天,竹林搖曳。山上36處懸崖,72道險坡,一步一景,萬里長江第一塔——報恩塔直沖云霄,令人心醉,令人流連。四縣抗敵總會紀念館展示了四縣抗敵總會的戰斗歷程,再現了陳毅、王必成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廣大蘇南軍民的戰斗風貌。
新建成的潤揚長江公路大橋景觀工程是一個世界級的大橋文化旅游景點。
以休閑、“農家樂”游為特色的丹徒區旅游產業,近年來顯現出后發優勢,在即將舉辦的滬杭旅游推介招商會上,丹徒區發布、推介、簽約項目可達11個之多。
可望發布的“十里長山生態風景區”“世業洲漁人碼頭景區”“黃墟殷氏六房古村”“國際龍恩小木屋旅游度假區”等開發項目總投資超過20億元。將正式簽約的“世業洲濕地公園”項目,“豐成湖生態觀光旅游”項目投資達1.1億元人民幣。這些項目的規劃建設,將充分發揮丹徒區的自然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及人文歷史優勢,使區內旅游資源得以優化整合。
風土人情
民間傳說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間,執管百姓飲食起居和善惡的。每年,要灶老爺回天庭稟報,舊時閉塞灶俗稱“官三民四”。即官宦人家臘月二十三日送灶,民家二十四日送灶。送灶時,灶臺上供上果品和麥芽糖,貼副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以求灶老爺上天,多說好話,不要打“小報告”,弄塊麥芽糖甜甜嘴。麥芽糖乃膠牙糖,灶神受此優待,便“上天言好事”了�;蛟谎例X被膠粘起來,好話、壞話不能說了。說明人們對神靈的謔弄,其實并不信神。當然,糖不僅供灶神,也是給孩子吃的。進了臘月門,孩子們吃了麥芽糖,不罵人,禁說不吉利的話;不準打破盆碗,不準動刀、針、剪子等。萬一打碎盆碗,大人便說:“歲歲(碎碎)平安。”
揚中等地還流傳在門楣或窗沿貼上“金錢”,避邪討福。“金錢”大都是用大紅紙或彩紙、金紙剪刻成各種喜慶吉祥圖案,如“吉慶有余”、“鯉魚跳龍門”等。由于,“金錢”本身就是民間工藝品,以其避邪添福的意味已淡薄,如今更多的是為了美化環境,點綴過年的氣氛。
除夕之夜,家家準備豐盛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守歲酒”。除了魚、肉、雞、鴨以外,必有“炒豌豆苗”,寓意“平平安安”;“炒水芹菜”寓意“路路通”;“紅燒鰱魚”,寓意“年年有余”;“湯圓”,寓意“團團圓圓”;“水餃”叫“彎彎順”,寓意“萬事順意”等,均為討個好“口彩”,以求心理上的滿足。吃飯時,年長者坐上席,晚輩向長輩敬酒,祝福。然后,一家人圍坐爐旁,守夜,敘述一年進步,以及對未來的美好期盼。
舊時,丹徒西石城村,除夕飯后,多集聚廟內,用新牛皮蒙的鼓置于架上,年輕小伙子輪流舉槌擊鼓,直至天明。如鼓被打通,預兆來年豐收;打不通,預示歉收。打鼓時,身子半蹲著,屁股撅起,稱“撅屁股打鼓”,該廟俗稱“撅屁股廟”(見《江蘇省民俗志》。此俗,現己絕跡。
當地特產
刀魚又稱鱭魚,學名刀鱭。全身銀白色,體型狹長而薄,頗似尖刀,故稱刀魚。每年3月中旬春暖花開的時候,刀魚便從大海溯江而上到淡水中來產卵,這就是農諺所說“刀魚來踏青”。焦山以東沿江一帶,刀魚之多,舉網可得。
鎮江醬菜以新鮮果蔬為原料,采用傳統生產工藝,用優質面醬浸漬而成。鎮江醬菜色澤鮮艷,香氣濃郁,味甜適中,脆嫩爽口,質地優良而著稱,品種豐富,用以佐餐,別有風味。
鎮江膏藥的前身是唐老一正膏,創始于1662年,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具有祛風止痛、化痞除瘀、舒筋活血、消腫順氣等功效,用它治療筋骨疼痛、跌打損傷、半身不遂、四肢麻木、關節炎等癥有顯著療效,并有軟化點適宜、布皮經久不霉,藥黏經久不老化等特點,可以一用再用,被群眾譽為“萬能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