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內蒙古 >> 阿拉善盟 >> 鄉鎮介紹 >> 烏力吉蘇木 |
![]() |
烏力吉蘇木 |
烏力吉蘇木位于阿左旗北部,東與敖倫布拉格鎮、巴盟烏拉特后旗接壤,南與吉蘭泰鎮、巴彥諾爾公蘇木毗鄰,西與阿右旗阿拉騰敖包鎮相連,北與蒙古國交界,是我旗唯一的邊境蘇木,邊境線長188.68公里,總面積有14347平方公里。 自然條件 自然地形為南高北低,地貌以戈壁、荒漠、丘陵為主,最低點為銀根盆地,海拔742米。區域氣候受到海拔高度和沙漠的影響,光、風資源較豐富,而水資源奇缺,是制約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氣候屬典型的內陸氣候區,干旱少雨,蒸發量大,夏季炎熱,冬季寒冷,晝暖夜涼,溫差較大,平均氣溫8.6℃,風向以西北風為主,平均日照量百分率為73%,年平均降水量為70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個月,全年7 / 8級大風日數在50天左右,大風多出現在3—5月,大風常伴有揚沙天氣。蘇木境內無常年性地表水,地表水主要為湖盆洼地積水,地下水是第四系潛水,埋深2—3米,水質較好,主要靠降水補給,因此水量缺乏。境內主要土壤類型為灰漠土、灰棕漠土、鹽堿土、沼澤土;植物屬荒漠、半荒漠植被類型,植被稀疏,灌木、小灌木占據優勢地位;草場類型為沙漠湖盆草場,山地丘陵草場、戈壁草場等。 社會經濟 全蘇木可利用草場面積9560平方公里,蘇木下轄6個嘎查, 總人口為2039人,其中牧民583戶1528人,蒙古族牧民 占全蘇木人口的86.2%,是以蒙古族為主體,蒙漢聚居的少數民族畜牧業蘇木。2005年財政收入達23.2萬元,牧業生產總值達1150萬元,牧民人均收入為3215元。2005年底,牲畜總頭數110238頭(只),其中駱駝5755峰,小畜104747頭(只)。全蘇木現有牧區低保戶22戶85人,貧困牧民18戶66人;城鎮低保戶有6戶9人;貧困學生有25名,其中大學生4名;高中生5名;九年義務教育學生16名。邊境一線牧民共有31戶99人,均享受邊補糧。 蘇木有一個黨委,8個黨支部,其中1個行政支部、1個綜合支部、6個嘎查支部,“五個好”黨支部2個,高標準“五個好”黨支部1個,共有黨員152人,少數民族黨員136人,占黨員總數的90%。婦女黨員37人,占黨員總數的24.7%。牧民黨員103人,占黨員總數的68%。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0人,蘇木科級后備干部有6人,嘎查后備干部9人,團委、婦聯組織健全,各有7個團支部和婦分會。嘎查“兩委”班子健全共有39人組成,平均年齡39.8歲。 蘇木共有8個駐軍部隊:團部、七連、二連、雷達營、雷達連、檢查站、烏力吉派出所、銀根派出所 。駐軍部隊擔負著邊境安全和地方社會穩定雙重任務。多年來駐軍部隊幫助當地牧民群眾抗旱救災保畜,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出勞動力,捐資助學,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為當地社會經濟的繁榮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地方優勢 (一)交通便利 三條線路從烏力吉蘇木境內通過:旗通公路已建成通車,臨策鐵路已進入施工準備階段,臨哈高速公路正在改線定線。 (二)區位優勢 烏力吉蘇木是巴彥浩特(旗府所在地)到達中蒙貿易口岸和額濟納旗的必經之地。 (三)水電基礎設施齊全 2006年8月蘇木已于水利部門協調完成烏力吉蘇木水資源論證工作,探明的水資源儲量足可滿足全蘇木經濟社會發展所需。巴——額220萬千瓦輸電線路從我蘇木通過,巴——諾——烏110萬千瓦專線輸變電線直達烏力吉蘇木駐地。 (四)通訊設施齊全 烏力吉蘇木駐地移動、聯通、小靈通等通訊信號全部覆蓋,現已建成4座通訊塔。阿盟移動公司網絡信號將覆蓋臨策鐵路阿盟段500公里,支持地方經濟發展。 (五)資源豐富 烏力吉蘇木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地下資源有金、鐵、銅、鈾、水晶石、石油、冰洲石、花崗巖、硅石、鉛、螢石、煤等12種,特別是鐵、鉛、銅儲存量大,具有較高的開發利用價值。地上資源有戈壁奇石、瑪瑙石等,其中彭容土儲藏量達1.2億。植物有梭梭林、肉蓯蓉、鎖陽、棉刺、白刺等,其中梭梭林有161.2萬畝。 (六)貿易優勢 中蒙貿易口岸已納入國家“十一五”規劃,兩國雙方已簽訂初步協議。 (七)地方民族文化氛圍濃厚 烏力吉蘇木有戈壁紅駝5755峰,烏力吉蘇木是奇石產地,蒙古族傳統文化發掘保護工作成效顯著。具有駝產品深加工、奇石產業、旅游線路發展的潛力。 (八)政策優勢 烏力吉蘇木是阿左旗旗唯一的邊境蘇木,2006年度爭取到的自治區邊境專項轉移支付資金項目有3項1089萬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