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右旗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北部,是科爾沁草原的重要組成部分。全旗總面積10256平方公里,人口16.74萬,轄19個蘇木鄉鎮,是一個以牧業為主的半農半牧旗。由于自然條件差,土地沙化嚴重,經濟基礎差,結構單一,商品經濟極不發達。農牧民長期過著艱苦的生活。1986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扶持縣時,全旗貧困戶占總戶數35%。
行政區劃
巴林右旗轄4個鎮、2個鄉、10個蘇木:
鎮:大板鎮、巴彥琥碩鎮、寶日勿蘇鎮、巴彥漢鎮
鄉:朝陽鄉、羊場鄉
蘇木:索博日嘎蘇木、查干沐淪蘇木、沙巴爾臺蘇木、崗根蘇木、幸福之路蘇木、巴彥塔拉蘇木、查干諾爾蘇木、益和諾爾蘇木、胡日哈蘇木、西拉沐淪蘇木
巴林右旗地圖
歷史變革
巴林,系明代蒙古族部落名,意為陣地、“要塞”、“哨所”、“軍寨”。蒙古語稱西為右。
明末清初,蒙古巴林部于此駐牧。后金天聰八年(1634年)分封諸藩牧地時定旗地域為巴林左翼旗、巴林右翼旗。清順治五年(1648年)設治所,定名為巴林右翼旗,設札薩克衙門,會盟昭烏達。新中國建立后更名為巴林右旗,此名沿用至今。

人口面積
巴林右旗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赤峰市北部,北緯43°12′-44°28′,東經118°11′-120°05′。旗北界與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接壤,南以西拉沐淪河為界與翁牛特旗相望,西與林西縣相連。旗境東西長154千米,南北寬139千米,總面積為10256平方千米。總人口182537人(2008年)。有蒙古族、漢族、回族、滿族等。
自然地理
地處大興安嶺山地與燕山山地交接過渡地帶,海拔高度從1900米逐步下降到400米。屬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4.9℃,最冷1月份平均氣溫-13℃,最熱7月份平均氣溫22.2℃。年平均無霜期121天,年平均降水量358毫米。年日照為3 000-3 200小時。

經濟發展
2008年,全旗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74929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21.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8700萬元,同比增長8.7% ;第二產業增加值132431萬元,同比增長39.2% ;第三產業增加值83798萬元,同比增長13.0%。2008年,我旗農牧業經濟繼續保持平穩的發展態勢。糧食總產量達10506萬公斤,比上年增長29.6%。據六月末牧業普查,全旗牲畜總頭數達1669981頭只,比上年同期減少16.4%。年末家畜存欄1116884頭只,比上年增長4.9%。年末牲畜出欄1036504頭只,出欄率為97.3%。全年肉類總產量34090噸,其中:豬牛羊肉總產量為32098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