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內蒙古 >> 赤峰市 >> 鄉鎮介紹 >> 十三敖包鎮 |
![]() |
十三敖包鎮 |
十三敖包鎮位于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中部,烏爾吉沐淪河由北向南穿鎮而過。該鎮東與阿魯科爾沁旗接壤,南與林東鎮毗鄰,西連哈拉哈達鎮,北接碧流臺鎮和烏蘭達壩蘇木。總面積831平方公里,共有16591戶,總人口56858人,其中:農業人口56597人,非農業人口1427人。轄33個行政村,88個自然村。2008年人均收入4625元。耕地面積31.29萬畝(水澆地面積8.9萬畝);用材林面積24.98萬畝;草牧場面積52.29萬畝。糧食產量穩定在5.9萬噸,牧業年度大小畜存欄20.36萬(頭)只。個體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到1648戶。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57億元。上年人均純收入4025元。是一個以農牧業,特別是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為支柱的農業鎮。 近年來,該鎮緊緊圍繞笤帚產業、瓜菜產業、瘦肉型生豬三個主導產業,以建設“笤帚苗之鄉”、瘦肉型生豬繁育加工基地和甜瓜種植基地為目標,著力把打造種養業示范基地、農畜產品加工基地和農畜產品銷售基地。2008年全鎮笤帚苗種植、加工業實現產值2.1億元。是全國最知名的笤帚生產基地,東北地區最大的笤帚苗集散地,種類最齊全的笤帚加工基地,全國最大的笤帚苗交易市場。 該鎮是全旗農牧業生產條件最好的地區,地上資源較為豐富,而地下資源相對饋乏,目前探明可供開采的礦產資源較少,因此該鎮把發展的方向定位為:發展的在優勢農牧業、潛力在農產品加工轉化、出路在農牧業的產業化。按照這一定位,該鎮確定了做大做強三大主導產業,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努力打造三大基地的發展目標。 ——發揮該鎮在設施農業、笤帚苗產業、瘦肉型生豬養殖三大主導產業和以絨山羊、肉驢養殖和蒙古野果、藥材栽培為特色產業等方面,規模相對集中,科技含量相對較高,經營管理水平相對領先的優勢,在精養精種上下功夫,培育一批種養業典型,把十三敖包鎮建設成種養業示范基地。 ——培育壯大東傲笤帚制品有限公司、富春木業、海興酒廠、興海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農畜產品加工企業,利用地域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新建一批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把十三敖包鎮建設成為農畜產品加工基地。 ——進一步鞏固全國最大的笤帚苗生產及東北地區最大的笤帚制品銷售集散地地位,強化華興牧業有限公司、興海食品廠等銷售渠道的作用,強化營銷手段,打造特色品牌,把十三敖包鎮建設成為農產品銷售基地。 此外,位于該鎮洞山村的遼代平頂山云門寺,存有老爺廟及佛雕佛像等遺存,是宗教界人士禮佛進香的凈地,這里群山聳立、云霧繚繞、叢林茂密,人工開鑿的大小洞穴有108個,著名的水簾洞、朝陽洞、鴿子洞、長仙洞,洞洞奇特;被中央電視轉播的下三七地村平頂山冰臼群,聞名遐邇,數量眾多,保存完好的冰臼使人驚嘆不已。目前,該鎮已著手進行全鎮的旅游規劃編制,實施旅游區開發項目,良好的旅游資源,將會為全鎮帶來豐厚的收入。 主要發展目標和措施是:在發展笤帚苗產業方面重點作好四項工作。一是實現笤帚苗產業區域化發展和規模化經營;二是抓好原苗基地建設,完善良種繁育基地,培育新的優良品種;三是抓好笤帚深加工,不斷開發新品種,擴大生產規模,實現出口經營。笤帚苗子種植達15萬畝,生產笤帚制品2000萬件。在瓜菜產業發展上,我們要努力促成瓜菜產業主體企業化、布局區域化、產品生產化、經紀人協會化的格局,提高加工、儲藏、銷售能力,確保經濟效益穩步提升,新發展露地瓜菜2000畝,食用菌種植30萬個單位。在瘦肉型生豬產業上,一是擴大養殖規模。二是搞好技術服務。三是引進大型生豬加工項目,建規模化養豬廠6個,瘦肉型生豬出欄6萬口;實現招商引資2200萬元,農牧民人均增收600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