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內蒙古 >> 赤峰市 >> 鄉鎮介紹 >> 旺業甸鎮 |
![]() |
旺業甸鎮 |
旺業甸鎮位于喀喇沁旗西南部,距錦山鎮46公里,東與寧城縣和旗內四十家子鄉相連,南隔茅荊壩與河北省隆化縣毗鄰,西接旗內美林鄉,北接旗內大西溝、上瓦房二鄉,南北長24公里,東西寬21公里。總面積76平方公里。旺業甸鎮為山區,境內山巒起伏,林海莽莽。茅荊壩為省、市、縣三級交界處。境內東南方之葫蘆峰,海拔1890.9米,為旗境內最高峰,玉女峰(棒槌山)海拔1850米,奇峰秀石堪稱奇觀。茅荊壩為赤承公路重要隘口,現已開辟為旅游風景區。全鎮森林資源較豐富,森林覆蓋率高,天然次生林以楊、樺、柞、椴為主,并有小量黑松、云杉。人工林多為新中國成立后歷年栽植,以黑松、落葉松為主,為旗內主要木材產區。坐落在鎮西的旺業甸林場為旗直屬國營大型林場,科研項目多次獲獎。 行政區劃 旺業甸鎮 轄:大店、羅圈鋪、新店、旺業甸、東局子、金家店、福合元、頭把伙、吉祥莊、崗子、兩家11個村委會。 自然資源 旺業甸山區野生資源豐富,野生植物資源除各種樹木外,還有蕨菜,藥材,杏仁,榛子,松子,蘑菇等。野生動物有狼、狐貍、狍子、獾子、野兔及錦雞、鵪鶉等,經濟價值較高。其中,蕨菜和山杏仁遠銷國外。赤(峰)——承(德)公路穿鎮而過,交通方便。旺業甸設有集市,上市物資以土特產品為大宗,兼有部分農副產品。河北隆化、圍場等地客商每逢集日前來購銷貨物。 經濟發展 旺業甸鎮經濟結構以農林為主,牧業、副業也較為發展。副業生產以養殖停業整頓、種植業、編織業、采集業和土豆加工業為主。 林場介紹 喀喇沁旗旺業甸實驗林場是一個集森林經營、木材加工、苗木生產、旅游開發于一體的綜合性實驗林場,為市重點國有林場之一。林場位于西南部,經營范圍與本旗美林鎮行政區劃相一致,屬燕山山脈北麓七老圖山支脈,地理位置東經118°09′-118°30′,北緯41°21′-41°39′,為茅荊達壩次生林區之一部分,是喀喇沁母親河--錫伯河的發源地。 喀喇沁旗旺業甸實驗林場隸屬于喀喇沁旗人民政府,林場由場部機關和下屬單位兩部分組成,場部機關設四個職能科室,下屬單位包括6個營林區和4個場屬企業及服務單位。現有職工189人(其中在崗職工133人,待崗職工56人),在崗職工中林業專業技術人員10人。林區內共有18個行政村,人口3.3萬人,以農業為主,兼營林、牧、副業。省道S206線貫穿全境,通訊、寬帶、廣電設施齊全。 旅游景點 旺業甸國家森林公園區位于赤峰市的邊陲重鎮--旺業甸鎮,旺業甸原名王爺店,乃清代王公貴族到北京拜竭或辦事時往來驛站,后來“文革”時期更名為旺業甸。這里山青水秀、風光旖旎,造就了勤勞善良的一方水土。旺業甸自然風景區內主要景點有:茅荊壩、玉女峰、韭菜樓、滴水壺、龍爪子溝、種子園等,是距承德、北京最近最大的森林旅游勝地,也是科普教育、消夏、回歸自然的理想之地。走進茅荊壩,除領略茅荊壩美麗風光外,您同樣會被玉女峰、韭菜樓、龍爪子溝、種子園、將軍洞、美人榆的宜人景致所陶醉。 茅荊壩 茅荊壩(原名默沁察汗陀羅海山)位于兩省(內蒙古、河北省)四旗縣(喀喇沁旗、寧城縣、隆化縣、圍場縣)交界處。茅荊壩是赤峰地區通往承德、北京的咽喉要道,古道險隘,在經濟、交通、軍事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茅荊壩口。呈馬鞍行地貌,堅硬的花崗巖形成較高的山峰,相對較軟的片麻巖,則易被侵蝕,形成隘口。地勢在海拔1300-1700米之間。這一帶自然景觀具有鮮明的東北、華北向內蒙古高原過渡的特點。在自然地理上處于半濕潤半干旱森林草原帶過渡地區。同時又是遼河、灤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茅荊壩風光秀麗,壩底生長著良好的人工針葉樹純林,山坡上多以針闊混交林為主要景觀。特別到了深秋季節,漫山的紅葉點綴于綠的黃的各種林木之中,色彩層次鮮明,形成了五彩斑斕的畫卷,讓人流連忘返。 玉女峰 玉女峰是茅荊壩自然風景區最大的凌空觀景臺,四周為天然次生林環繞山頂周圍近100公頃的地貌,坡度較緩,形成高山草甸,最高點海拔1850米。站在此處舉目遠眺,周圍群山峻嶺,景色美不勝收。玉女峰不但是最好的觀景點,同時也是景區最佳景點之一,玉女峰,端坐在遠山之巔,膚色是一種冷色調,猶如青銅。遠觀,亭亭玉立,綽約多情,有窈窕淑女之風,令人心馳神往,走下山坡,采擷腳下美麗的虞美人花,驀然回首,那座玉女峰又顯出了淡淡的典雅和雍容。 韭菜樓 韭菜樓(原名察汗陀羅海山)韭菜樓是茅荊壩自然風景區最獨特的景區之一。這里是詩的搖籃。穿過一片修竹似的白樺林,咀嚼著順手采摘的榛子、刺梨、野托盤或山丁子,體會著純天然綠色食品的美味,逶迤而行。韭菜樓是喀喇沁最高的山峰之一,主色調是綠,濃濃的綠,儼然春、夏之際的韭菜,青翠欲滴。這當然得益于生態的完美。綠草、鮮花、森林是這里的主宰。當然,僅僅有樹有草有花,還是顯得有點單一,顯得有點冷。韭菜樓就像精靈,他不讓你感覺單一,在接近主峰時,依次會領略到椅子巖、象鼻山、情侶石、鴛鴦洞、天橋等勝景,神態各異,栩栩如生。主峰上,坦蕩如砥,平曠無垠,山高如手可摘星辰的危樓,樓上是稻香村一樣詩情畫意的韭菜,的確再貼切不過了。難能可貴的山巔上居然有一泓清泉,泉水如絲如練,涌涌向山下蜿蜒而去,透瀉出鯉魚般青幽的光澤,令人喜不自勝。真是山為水之經,水為山之緯,山水依戀,織就了人間多少美景。 龍爪子溝 龍爪子溝,形似龍爪,故而得名。溝內森林茂密,古樹參天,一望無際,郁郁蔥蔥;春夏季山花遍野、萬紫千紅;秋季楓葉如丹,層林盡染;冬天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中日友好林 中日建交時,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贈給周總理1000株日本落葉松樹苗。林業部把其中的500棵交給喀喇沁旗旺業甸林場培育,現已長達成材,成為珍稀的日本落葉松種子園。 將軍洞 這里是疊壓文化的古遺址,山青水碧,山峰壯美,景色各異,水流潺,泉水叮咚,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在這里挖掘出許多古文物:有遼金時期的銅鏡,有宋唐時期甚至漢代的銅錢,還有銅棋子、玉秤砣、鐵鐐銬及一百多種箭鏃。 滴水壺 滴水壺為一狹長溝谷,寬不過30米,上部的敖包梁海拔1570米。溝谷兩側山坡陡峭,十分險奇。在陡峭的山坡上生長著茂密的天然次生林水沿滴水壺川流下,曲折蜿蜒,“山因水見奇,水因山增輝”,整個景區以“幽”著稱。 石泉溝古戰場 石泉溝古戰場位于茅荊壩自然風景區內,地處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旺業甸鎮福合源村東一公里處,這里有波光瀲滟的水泉、飲馬泉和滴水湖,一片山光水色,還有藏在深山的古棧道、點將臺、將軍洞等古代人文景觀,具有旅游和考古價值。一九七三年,村民在這里拾到金代銅印,印文為“成戶之印,貞佑年造”。石泉溝古戰場開始發現,從九一年到九三年開始挖掘,三年來挖掘各類銅錢一萬多枚。古銅鏡四十多塊,刀槍箭各類兵器,犁車鞍蹬、平鍋、吊鍋、剪子、頂針、瓷器、銅象棋等等,出土文物幾乎包容了中國封建時代軍工農的生產生活工具,這些文物證明,金國一支軍隊或金國貴族在金國滅亡時逃到石泉溝休養生息,安營扎寨,鑿洞筑墻,依靠石泉溝地勢險要,山泉不竭,維系生存。從砸碎的文物看,這里曾經過一場戰役。 旅游信息 最佳旅游時間 這里處于暖溫帶向寒帶的過渡地區,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溫暖多雨。因地形以沙漠、草原等為主,所以日照較強,來這里旅游,一定要準備一些防曬品。 交通 市內交通發達,有達到達景區的車輛。(乘車線路只到達景點所在旗縣)每天5:40到17:55,每20分鐘從赤峰長途汽車站發出赤峰到錦山鎮長途汽車。 住宿 赤峰市區內有多處賓館、招待所,住宿方便,到相對偏僻的地方旅游,也可選擇到牧民家中住宿,牧民民風淳樸,豪爽好客,定會熱情招待。 購物 天使牌手工羊毛栽絨地毯,天使牌產品是選用本地盛產的優質綿羊毯為原料,運用中國傳統工藝生產的各類手工地毯和藝術掛毯。產品有3大類7個系列11個品種40多個花色,有區優、部優和國優產品。1965年,赤峰地毯廠創織的第一塊“萬里長城”大型藝術掛毯掛在中南海紫光閣,被周恩來總理譽為國寶。 特色產品 旺業甸鎮為主的食用菌于2000年開始起步,已經成為發展設施農業的主導產業。品種以杏鮑菇、雞腿菇、木耳、平菇、滑子菇等人工食用菌為主。并形成了3個專業協會、4個生產基地(美林鎮、王爺府的黑山溝、旺業甸鎮、東局子)、500戶農民的產業鏈條,產品遠銷日本、韓國、西歐等國家和地區。該鎮耕地面積僅5.0萬畝,農業總產值不足1800萬元,而食用菌占地100余畝,其產值卻實現總產值的1/3。截止2006年末已發展到800余戶200余萬盤,其中滑子菇98萬盤393戶;新引進香菇14萬盤39戶;地栽黑木耳7.3萬棒14戶。三種菌類總產量達2000噸,產值超出800余萬元,極大地調動了當地農民發展食用菌產業的積極性,并對周邊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