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內蒙古 >> 赤峰市 >> 鄉鎮介紹 >> 四家子鎮 |
![]() |
四家子鎮 |
四家子鎮,地處燕山余脈北麓,大凌河支流小凌河上游。西北距塞外名城赤峰市120公里。東、南、西與遼寧省建平縣、朝陽縣接壤,是兩省(區)三縣(旗)的交界處,屬農、牧、工、商并舉的經濟類型區。是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的邊陲重鎮,是敖漢旗乃至赤峰市通往北京、天津、沈陽、大連、錦州、唐山等大中城市的大通道,是敖漢旗改革開放的前沿和窗口。敖漢旗溫泉度假村坐落在四家子鎮熱水湯村,是洗浴和療養的理想所。 全鎮轄17個行政村,總土地面積425.74平方公里,總人口4.55萬。耕地面積18.1萬畝,林地面積近20萬畝。四家子鎮海拔相對較高,晝夜溫差大,年有效積溫在330℃以上,降雨量400—500mm,氣候條件非常適合雜糧和土豆種植,被內蒙古自治區農業廳命名為無公害雜糧生產基地,全鎮雜糧種植面積6萬畝以上,年產優質雜糧1500萬公斤以上。土豆是四家子鎮的又一特色種植,全鎮年均種植土豆達3萬畝以上,年產土豆近6000萬多公斤,“沃野”土豆遠銷北京、沈陽、大連、朝陽等地。 礦產資源 四家子鎮屬淺山丘陵地區,地下資源非常豐富,現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鐵、黃金、白銀、花崗巖、硅石、煤炭、地下熱水等十余品種的礦產資源。四家子鎮鐵、黃金、煤、等礦產資源。特別是鐵礦石分布在全鎮大部分行政村,初步探明儲量2500萬噸。四家子鎮鐵礦石資源十分豐富,主要分布蘆家地、南大成、池家灣子、牛夕河、閆杖子、三道溝、五馬溝、嘎海吐、扣河林、松樹溝、雙廟等11個行政村。總貯量3500萬噸以上。現全鎮有選鐵廠20家,總投資達8000萬元,年產鐵精粉100萬噸以上。安置剩余勞力2000多人,鐵礦業已成為四家子鎮支柱產業之一。 特產小米 四家子鎮地處赤峰市敖漢旗東南部,土壤肥沃,年積溫高,雨量充沛,農作物品質優良。“四家子”小米素有“滿園米相似,唯我香不同”的美譽,米色清新,品質純正,營養豐富,屬米中之上品,做粥加入適量綠豆,可唇齒留香,美味天成。產品有“黃珍珠”、“白珍珠”、“黑珍珠”系列免淘小米。 優勢產業 四家子鎮是敖漢的南大門,全鎮有25個村,總人口4.55萬,人均耕地不足3畝,歷史上屬農貿結合的經濟類型區。花炮生產是四家子鎮的傳統優勢產業,已有百余年的生產歷史,四家子鎮花炮園區建設從2001年下半年開始,2002年建成花炮廠36家,2003年建成花炮廠46家,2004年建成花炮廠3家,到2005年上半年共建成花炮廠86家。有2000戶農民入廠生產花炮。花炮園區內的花炮廠總占地2016畝,建筑面積8.46平方米,總投資達4410萬元,現可生產爆竹類、噴花類、旋轉類、開空類、吐珠類、線香類、地面禮花、禮花彈等十大類,100多個品種,花炮總產量達50萬箱,2004年產值將實現2個億。2005年年底園區內花炮及相關企業將達到150多家,花炮產量達250萬箱,實現產值4億元,已發展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煙花生產、銷售集散地。東北地區最大的黑火藥生產企業萬強黑火藥廠位于四家子鎮熱水湯村,總投資500萬元,年生產黑火藥2000噸,產值1000萬元。 相關企業 煙花產業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相關企業的興起。園區內現有造紙廠6家,紙箱廠2家,玻璃膠廠1家,銀粉廠3家,紙品加工廠25家,花炮機械制造維修廠2家。花炮產業鏈條不斷加長,提供就業崗位8000個,社會效益十分可觀。四家子花炮園區的建設和發展,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和關愛,得到了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做強做大“四家子”牌煙花產業前景更加美好,四家子成為北方瀏陽不是夢。 溫泉度假村 熱水資源是四家子鎮的特有資源,敖漢旗熱水湯溫泉坐落于四家子鎮熱水湯村,屬中礦化度含硅酸、硫酸、重碳酸鈉型礦泉水。水溫高達66℃,礦區范圍2平方公里,熱水涌出量單井24小時為1480噸。泉水含20多種化學元素,其中氡含量為232.47Bq/L,國內含氡最高的溫泉。根據科學測算,熱水湯溫泉可被定為(一)氡水;(二)硅水;(三)小蘇打水;(四)芒硝水;(五)鐳水。此溫泉水可浴可飲,具有較高的醫療作用,對風濕、類風濕、皮膚病有特效;對脈管炎、神經炎、肢體麻木、前列腺炎、心血管疾病、婦科疾病也有顯著療效;對消化系統慢性疾病,飲浴并用更有特效。 敖漢旗溫泉度假村即敖漢溫泉療養院,位于四家子鎮熱水湯村,坐落于縣道新四線公路邊,北距新惠鎮45公里,南距遼寧省朝陽市區70公里,敖漢旗通往北京、天津、沈陽、大連、錦州、唐山等大中城市的客車在度假村均設有站點,交通十分便利,通訊快捷。 青泉谷 自然風景區位于敖漢旗四家子鎮秋杖子村境內,西距鎮政府所在地15公里,東南與遼寧省北票、朝陽接壤,是一個兩省三縣交界地帶。青泉谷南北長3公里,東西寬2.5公里,總面積600公頃,主峰平頂山海拔1123米,是一個風光優美的天然次生林區。 溝內景色奇絕、美不勝收;兩則山巒聳峙,似虎踞龍盤,連綿不絕;植物林草茂盛翠綠,蓊蓊郁郁。天然植物群落與動物資源保存完好,青泉谷風景區是燕山山脈最東段末端的天然次生林區,這里生長著五角楓、蒙古櫟、黑樺、山杏、核桃、柞樹等30多種喬灌樹種,對研究次生林生態植被具有重要意義。野兔、狐貍、野雞、王干哥等10多種飛禽走獸在山間溪邊穿梭嬉戲,帶來勃勃生機。 青城寺 位于敖漢旗四家鎮牛夕河村,是內蒙古自治區保留較好的佛教圣地之一,始建于清康熙年間,距今已有三百年歷史,原為歇山式建筑,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被毀。1924年(民國十三年)在原地重建,重建后的寺廟分前、中、后三重院落,均為五間滾龍脊式的磚木結構房屋。建國前,后殿因年久失修自然倒塌。1967年前殿被扒掉,1994年中殿毀于火災。后經赤峰市宗教局審核登記,允許保留下來。 1998年,敖漢旗人民政府同意修復。同年牛夕河村信教群眾自發集資修復了前殿,1999年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將中殿修復一新。2002年又修復了后殿。修復后的前中后三殿建筑面積200多平方米,前后兩殿屬歇山式磚木結構建筑,中殿屬歇山樓閣式建筑。院內松柏青翠,分生活區和殿堂區兩部分。前殿有關公老爺,中殿有三世佛和觀世音菩薩,后殿有千手千眼佛。殿堂裝飾一新,亮麗堂煌,香煙繚繞,鐘鼓聲、念佛聲縷縷入耳,是旅游觀光、敬佛求福的好去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