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況
新城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東北部,北面和東面以大青山為界與武川縣和烏蘭察布市的卓資縣隔山相望,南與賽罕區接壤,西與回民區毗鄰。地理坐標位于東經111°35′——112°5′,北緯40°48′——41°7′。全區總面積700平方公里,其中城區55平方公里,農區和山區645平方公里。總人口58.5755萬人,其中城區人口37.676萬人,農區和山區人口20.8995萬人;有蒙、滿、回、漢等38個民族,是滿族聚居區。全區設1鎮、8個街道辦事處和一個工業園區,26個行政村、46個社區居委會。區內駐有自治區、呼市兩級黨政軍機關,呼和浩特火車站、長途汽車客運站以及郵電、通訊等機構。新城區是自治區和呼和浩特市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交通及新聞、信息中心所在地,是呼和浩特市對外開放的窗口。
行政區劃
新城區轄7個街道、1個鎮、1個鄉:
街道:海東路街道、錫林路街道、中山東路街道、東街街道、西街街道、東風路街道、迎新路街道
鎮:毫沁營鎮
鄉:保合少鄉
歷史沿革
清乾隆四年(1739年)山西右衛“綏遠將軍”王昌率軍移駐,在“歸化城”東北5千米處建造了一座軍事駐防屯兵城,取名“綏遠城”,俗稱“新城”。1953年建新城區。轄區以“綏遠城”為中心擴展。
地理環境
新城區東西長40.5公里,南北寬37.4公里。轄區地形主要由山地、山前沖積扇地和平原三部分構成,山區約占全區面積的60%。大青山在區境內東西長約40.5公里,南北寬約10公里,最高海拔為2149.5米;城區系大青山南麓山洪沖積扇平原,平均海拔為1050米。境內的地表水資源較少,河流多屬季節性溝河,較大的溝河有6條,水源多為雨季溝谷的匯流水,部分來自山泉,只有汛期水量大而集中,平時只有少量的山泉水,有時斷流。境內的地下水資源較豐富,淺水一般埋深在40米以內,深層承壓水埋深在60—120米之間。土壤類型比較豐富,山區形成灰色森林土、灰褐土;丘陵多為栗褐土、灰色草甸土、草甸沼澤土、粗骨土;平原是洪淤栗褐土、砂石土等。灰色森林土、灰褐土腐植質層較厚,有機質含量較高,有利于農業生產。
氣候特征
新城地區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其特點是:春季風多雨少,升溫快;夏季濕熱多雨,降水量集中;秋季短促涼爽,晝夜溫差大;冬季較長,干冷少雪。年平均氣溫 6.7℃,山區比平原低2—3℃;冷熱變化劇烈,夏季平均氣溫21.3℃,極端最高氣溫38.5℃;冬季平均氣溫-7.4℃,極端最低氣溫-30.5℃。年平均降水量為397.9毫米,最大日降水量為130.6毫米,山區降水量多于平原,年降水量的60—70%在夏季,多集中在7、8月份。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時數為2862.8小時。年日照百分率為 65%,多集中在3—5月。霜凍在春秋兩季出現,春季終霜遲,秋季初霜早。平原無霜期在121—150天,山區在90—100天。春冬季多西北風,夏秋季多東南風。
經濟發展
2007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00億元,達233.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9.1%,增幅較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絕對值增加了43.6億元,其總量在全市各旗縣區中仍位居第一。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實現0.97億元,增長15.8%;第二產業增加值實現26.9億元,增長10.3%,在第二產業中:工業增加值15.6億元,建筑業增加值11.4億元,分別增長10.3%和10%;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205.7億元,增長20%,其總量在自治區100個旗縣區中繼續穩居榜首,其產業比重已達到和超過高收入國家和地區第三產業比重占經濟總量70%以上的產業結構特征。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9376元/人,人均比上年增加2271元,增長3.9%,按當前匯率折算達8422美元。
產業結構略有調整。第一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0.7%;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7%;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93.6%。三次產業結構為0.4:11.5:88.1,其結構較上年基本持平。從產業結構看,第三產業在我區經濟發展中仍處于極為重要的位置,其總量占全市比重的33%,其產業貢獻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率為16.8%,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
科學教育
科技事業取得新進展。全區科技三項費用支出290萬元,實施科技計劃項目34項,全年榮獲自治區、呼市重大科技成果獎4項;年內專利申請量為120項,授權專利60項;年內簽訂各類技術合同7項,合同成交額達257萬元,并保持了“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全國科普示范城區”等榮譽稱號。
教育事業繼續得到鞏固和發展。年末全區共有普通中學24所、中等職業學校2所,在校學生達29536人,比上年增加2147人,教職工人數達2582人,其中:專任教師1820人;年末共有小學校47所,在校學生達34481人,比上年增加588人,教職工人數達1925人,其中:專任教師1699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年末共有幼兒園23所,在園兒童5869人,專任教師440人。
文化衛生
文化事業進一步發展。我區共有藝術院校3所,專業表演團體3個,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量達4.7萬冊,文化館1個,博物館4個,影劇院2個。新建的內蒙古博物館建筑面積達5萬平方米,由陳列展區、文物庫房區、群眾服務區、多功能廳等部分組成,突出反映了草原民族特色文明的歷史進程,是北方草原億萬年滄海桑田、生生不息的忠實記錄者,是自治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標志。新建的烏蘭恰特大劇院建筑面積3萬多平方米,擁有現代化的演出大廳、電影放映廳和國際一流的音響、燈光、錄音棚等,主劇場可容納1370多個座位,3個影劇院分別可容納200多位觀眾欣賞影片,已成為全市人民文化娛樂的理想場所和國內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
衛生事業繼續加強。年末全區共有衛生機構22個。其中:醫院16所。醫院擁有病床1506張。全區共有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468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助理執業醫師537人。
鄉鎮介紹
海東路街道:轄 公主府街、團校巷、華新小區、八一路西、八一路東、內蒙古軍區、哲里木路、體校巷、內蒙古工業大學、公安廳、呼哈路、長海12個社區居委會。
錫林路街道:轄 車站西街、車站東街、三角線、中山里西、中山里東、電前、賽北關7個社區居委會。
中山東路街道:轄新華、迎賓西路、中山、團結巷、人民5個社區居委會。
東街街道:轄 東庫街、黨委、護城河北街、護城河南街、元貞永街、南馬神廟街、老缸房街、河西8個社區居委會。
西街街道:轄 藝術廳北街、曙光街、西街、巨隆昌街、勝利路、護城河、建設街、藝術廳南街8個社區居委會。
東風路街道:轄構件街、芳汀花園、東影北街、昭君新村、麗苑、興安北一、興安北二、光華街北一、光華街北二、光華街南、海東北、海東南12個社區居委會。
迎新路街道:轄 幸福小區、展覽館北路、迎新西路、迎新中路、迎新東路、機場路第一、機場路第二、人和8個社區居委會。
毫沁營鎮:轄 毫沁營、一家村、三合村、麻花板、府興營、代洲營、紅山口、上新營、下新營、三卜樹、哈拉沁、哈拉更、烏蘭不浪、南店、沙梁、塔利、新城、生蓋營、討思浩19個村委會。
保合少鄉:轄 古路板、野馬圖、保合少、莊子、水泉、甲蘭板、惱包、水磨、奎素、面鋪天、大夭11個村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