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內蒙古 >> 呼和浩特市 >> 鄉鎮介紹 >> 窯溝鄉 |
![]() |
窯溝鄉 |
清水河縣窯溝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35公里,北鄰本縣宏河鎮,西與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隔黃河相望,南以古長城為界與山西省偏關縣相毗鄰,東北與本縣城關鎮接壤,東南與本縣北堡鄉接壤。窯溝鄉地處中溫帶,屬半干旱典型的大陸性氣候。窯溝鄉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其特點一是儲量大,二是品位高,三是品種多。主要有煤、石灰巖、白云巖、耐火粘土、高嶺土、紫木節、大理石、鋁土礦、鐵礦等。 行政區劃 窯溝鄉現與原小缸房鄉合為一鄉,共轄窯溝村、候家圪洞村、道則石盤村、柳青村、暖泉也村、大井溝村、塔爾梁村、上狼嘴村、陽坡村、黑礬溝村、小缸房村、剎木溝村、鐵駝蠆村、不燦洼村、南也村、碓九也村、畔峁村、陰嘴村 18個村委,108個自然村,總戶數4832戶,總人口17187人,無少數民族居住。 氣候狀況 地處中溫帶,屬半干旱典型的大陸性氣候。由于地形復雜,境內地區氣候變化差異明顯。主要特點為冬長夏短,寒冷干燥,風多雨少,年平均氣溫7.5℃,一月平均氣溫一11.5℃,極端最低氣溫一29℃,七月平均氣溫22.5℃,極端最高氣溫37.1℃。年日均氣溫5℃以上的持續天數為198天,日均氣溫O℃以上的持續天數為232天,全年平均日照2 900小時,無霜期平均為135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410mm,最高年份為1967年620.8mm,最低年份為1962年184mm。年蒸發量2 577.2mm,為降水量的6.3倍,干旱年份可達14倍。 經濟發展 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其特點一是儲量大,二是品位高,三是品種多。主要有煤、石灰巖、白云巖、耐火粘土、高嶺土、紫木節、大理石、鋁土礦、鐵礦等。煤的儲量為18億噸,原煤發熱量為5 003-6 357大卡/公斤,除可作配焦煤原料外,是良好的工業動力用煤和低干餾的煉油用煤。石灰巖是分布最廣、儲量最大的礦物之一,適宜于露天開采,完全具備建設大型水泥廠的條件。耐火粘土總儲量6.1億噸,質量達到工業要求,具有綜合利用的可能性。高嶺土質純潔,原礦的三氧化二鋁含量可以達到38-40%以上,雜質含量甚微,可塑性高,結合力強,白度高,在l 260℃時白度可以達到79.7--80度,顆粒細,未經選礦即可達精礦標準.經宜興陶研所化驗鑒定,被譽為“全國之冠”。大理石分布較廣,石質主要為石灰巖、白云巖、泥質及方解石組成。品種以“晚霞I號”為代表,其變種或亞種達20多種。鋁土礦分布面積500多平方公里,礦層平均厚度10.7米,基本屬高鋁耐火粘土礦床,儲量為8 400萬噸。在金屬類中有錳礦;非金屬礦中有白泥、石英、長石、方解石、云母、石墨、冰州石等。建筑材料中有儲量豐富的石材、砂、礫石及碎石;化工原料中有黑礬、膽礬和磷礦。野生藥材主要有甘草、黃芩、山大黃、柴胡、防風、知母、生地、白頭翁、蘆根、白茅根、車錢子、麻黃、蒲公英等50余種.野生植物有檸條、沙棘等,還有天然草場128萬畝。野生動物主要有狐貍、獾、兔、狼。 歷史文化 清水河縣窯溝鄉柳青河村清代戲臺,坐落在黃河沿岸和長城沿線。是清水河境內的六大古戲臺之一,柳青河戲臺位于清水河縣窯溝鄉柳青河村。西臨黃河、北擁群山,東隔柳青河溝,一座木石拱橋架于河溝之上,連接東西兩座寺廟,河溝泉水潺潺南流,周圍楊柳果杏樹繁茂,景色宜人。 柳青河戲臺建于清代乾隆二年,到乾隆十五年又續建。戲臺坐西面東,背靠黃河,面對緩崖。戲臺為磚木石結構,屋面為卷棚頂硬山式,垂脊施雕花磚,頂扣筒瓦、安吻獸。 柳青河戲臺臺內隔扇已失存,室內梁架及其外檐施以青藍雜式彩畫,柱施紅色油漆,色彩運用鮮明豐富,對比強烈。戲臺后墻面靠上左右各開啟拱券形窗扇,外形磚套里鑲單扇木窗,起通風采光及裝飾作用。 柳青河戲臺的獨特之處還在于在臺口設欄桿,使戲臺能和外圍封護隔離。這樣設計的好處是在演出時,可把防護隔離板開啟,待演出結束后,可把防護隔離板安裝封護好,一是為戲臺的裝飾美觀,二是為防火、防盜并防止風雨侵蝕戲臺。 黃河岸邊的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具有悠久的陶瓷生產歷史,自距今7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時期起,就傳承著燒制彩陶的技藝,元代以后更盛。十幾年前,這里生產的瓷磚成為北京亞運會指定產品,花盆曾專供人民大會堂,工藝陶瓷成為廣交會上的熱門產品……故清水河被人們譽為“塞上瓷都”。 清水河縣地處長城北、黃河東,雖說這里山高溝深,但過去生產的陶瓷卻遠近聞名,故有“塞外瓷都”之稱。 清水河縣陶瓷生產最興旺時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僅縣屬陶瓷廠就有4家,鄉鎮陶瓷企業少說也有幾十家,產品小到家庭生活常用的盆盆碗碗,大到高樓建筑裝飾用的內外墻地磚,粗陶細瓷品種多達500多個,年產值上千萬元,利稅達200多萬元。 窯溝鄉曾是清水河縣最大的陶瓷生產基地,這里可用于燒制陶瓷的優質陶土儲量極大,地質勘探多達6億噸。在這個黃土丘陵環抱的鄉村內,至今可以看到利用殘次缸罐壘砌的窯洞、院墻和煙囪,就連房前屋后的樹苗也用殘缸套起來,遠遠望去,整個鄉村就像“瓷都”一般。 發展建設 黃河在中游內蒙古清水河縣窯溝鄉境內進入大峽谷的第一個180度大轉彎。 國道109線清水河至大飯鋪公路及小沙灣黃河大橋工程,全長41.356公里,批復概算總投資4.326億元。主要工程量包括:路基填方488萬立方米,路基挖方621萬立方米,水泥混凝土路面387千平米;防護、排水工程15.2萬立方米。跨黃河特大橋1座,大橋3座,中、小橋4座,涵洞、通道55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