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內蒙古 >> 呼和浩特市 >> 鄉鎮介紹 >> 羊群溝鄉 |
![]() |
羊群溝鄉 |
和林格爾縣羊群溝鄉因清代有山西農民來這里墾荒種田,耕出許多羊糞,原來這里是牧羊的草場,而故名“羊群溝”。羊群溝鄉距縣城45公里,轄8個行政村,78個自然村。占地面積477.1平方公里,全鄉2043戶,7276人。 羊群溝鄉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南部山區,南與山西省和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接壤,東與和林格爾縣新店子鄉交界,西部和北部與和林格爾縣大紅城鄉為鄰。境內多山地、丘陵,轄地面積477.1平方公里。全鄉共有8個行政村:羊群溝、三十號、圪洞坪、泥合子、石咀子、五間房、大灣、白其口,78個自然村,總戶數2043戶,總人口7272人(其中少數民族139人)。現有耕地面積6.8萬畝,林地16萬畝。2005年末牲畜總數達40959頭(只),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872元。目前,全鄉共有11個黨支部,8個村委會,村級組織機構健全,全鄉現有黨員271人,其中農民黨員208人,婦女黨員19人,少數民族黨員12人。. 行政區劃 羊群溝鄉:轄 羊群溝、三十號、圪洞坪、泥合子、石咀子、五間房、大灣、白其口8個村委會。 歷史沿革 羊群溝鄉原是蒙古族的牧草場,清代至民國時期,山西的農民陸續遷來,以種地為生逐漸形成村莊。 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這里是革命根據地,1940年在這里成立中共托和清縣工委、縣政府。1941年又成立了中共綏南地委。 自然資源 羊群溝鄉地形丘陵山區,四周環山,中間為洪水沖擊平原,大山中的溝谷深邃,形如V型或U型,馬場河、古力半幾河流經境內,注入渾河。 羊群溝鄉有豐富的花崗巖資源,目前全縣設置礦權的31處礦點中,羊群溝鄉就有13處,且儲量占全縣探明儲量的70%以上。具有儲量大、品種多、宜開采等特點,是國內少有的大型優質花崗巖礦床。 經濟發展 這里的農作物品種多,主要有玉米、馬鈴薯、豆類、谷類和油料作物。特產有莜面、胡麻油。轄區內的草場廣闊。飼草料多,養殖大小牲畜達58000頭(只),其中:綿羊52000只,50只以上的專業戶有150多戶,近年退耕4501. 4畝,還林11253.6畝,還草5000畝,還種植檸條50000畝。 2006年底,全鄉財政收入實現5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452元。 科教文衛 農村合作醫療項目建設方面,經過全鄉上下廣泛深入的政策宣傳和教育動員,廣大農民對鞏固擴大農村合作醫療有了較高的認識,而且十分擁護,積極參合,今年全鄉參合人數已達5813人(常住農業人口5079人)714人參合資金達58130元,到目前為止,全鄉參合群眾報銷醫藥費4.3萬元,其中門診報銷2萬元,住院報銷2.3萬元。減輕了農民看病的負擔,有效的控制了因病返貧現象的發生。 農村社會保障方面:2006-2007年兩年解決五保戶領低保84人(2006年80人,2007年4人),解決低保378戶,436人(2006年188戶246人,2007年190戶,190人)初步建立了農村社會保障的框架,為特困人群得到了生存保障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深受群眾的擁護,還有518人需要低保。 教育方面:加強學校管理,撤點并校,強化寄宿制小學,鞏固“兩基”達標成果。今年,又投資13萬元,建設鄉所在地寄宿制小學,該項目正在施工中,預計7月底前完成。 計劃生育方面:層層簽定了目標責任狀,完成了2007年度半年兩次查環查孕工作,全鄉無計劃外懷孕和出生。計生經費投入到位,保證了工作的正常開展。 牲畜防疫方面:全鄉上下緊鑼密鼓,通力協作,近年來防疫密度和耳標佩帶均達到規定要求,臺帳齊全,手冊填寫完整規范,無重大疫情發生。 和諧穩定創建方面:在處理群眾來信來訪事件中,我們隨時了解和掌握動態情況,認真貫徹上級各項惠農政策,做到了公平、公正,從源頭上消除了不穩定因素,到目前無一例群體上訪和越級上訪事件,全鄉政治穩定,民族團結,氣氛良好和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