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巴爾虎旗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西北部,地處呼倫貝爾大草原腹地,是著名的呼倫貝爾草原牧區四旗之一,地理坐標為北緯48°48′—50°12′,東經118°22′—121°02′,東部和東北部分別與牙克石市、額爾古納市接壤,東南與海拉爾區毗鄰,南接鄂溫克族自治旗,西與新巴爾虎左旗交接,西北與俄羅斯隔額爾古納河相望,中俄邊境線總長193.9公里(全系水界)。

陳巴爾虎旗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西鄰俄羅斯。總面積21192平方千米,總人口6萬人(2004年),人民熱情、好客。行政區內轄8個蘇木2個鎮,其中一個民族蘇木。由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居多的十多個民族組成。 陳巴爾虎旗地跨森林草原與干旱草原兩個地帶,屬中溫帶半溫潤和半干旱大陸性氣候。全旗現有耕地125.3萬畝,主要作物品種為小麥、玉米、馬鈴薯。全旗有牧草地2339.5萬畝,草原面積遼闊,地勢平坦,草場主要以高平原干草為主體,大總值發草場、河流、湖泊分布合理,適合發展草原畜牧業。全旗林地總面積180.9萬畝,森林覆蓋率6.1%。此外還有大面積的野生蘆葦等草本植物。 陳巴爾虎旗草原遼闊,水資源豐富,是三河馬、三河牛的故鄉和主要培育基地,是呼倫貝爾盟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之一。
行政區劃
全旗轄3個鎮、5個蘇木:
鎮:巴彥庫仁鎮、寶日希勒鎮、完工鎮
蘇木:西烏珠爾蘇木、東烏珠爾蘇木、巴彥哈達蘇木、鄂溫克民族蘇木、特泥河蘇木
牧場:國營哈達圖牧場、國營特泥河農牧場、國營浩特陶海牧場
陳巴爾虎旗地圖
歷史沿革
巴爾虎,系蒙古族喀爾喀部落之一部名。由于巴爾虎蒙古人遷至呼倫貝爾的時間不同,故稱先來為陳巴爾虎,后來者為新巴爾虎。清代歸呼倫貝爾副都統衙門轄。雍正十年(1732年)組建索倫左、右兩翼共分八旗,其中左翼大部駐牧在今陳旗境內,1919年成立陳巴爾虎旗。

陳巴爾虎旗牧民
氣候環境
由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居多的十多個民族組成。 陳巴爾虎旗地跨森林草原與干旱草原兩個地帶,屬中溫帶半溫潤和半干旱大陸性氣候。全旗現有耕地125.3萬畝,主要作物品種為小麥、玉米、馬鈴薯。全旗有牧草地2339.5萬畝,草原面積遼闊,地勢平坦,草場主要以高平原干草為主體,大總值發草場、河流、湖泊分布合理,適合發展草原畜牧業。全旗林地總面積180.9萬畝,森林覆蓋率6.1%。此外還有大面積的野生蘆葦等草本植物。 陳巴爾虎旗草原遼闊,水資源豐富,是三河馬、三河牛的故鄉和主要培育基地,是呼倫貝爾盟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之一。
地理位置
陳巴爾虎旗東部和東北部分別與牙克石市、額爾古納市接壤,東南與海拉爾區毗鄰,南接鄂溫克族自治旗,西與新巴爾虎左旗交接,西北與俄羅斯隔額爾古納河相望,中俄邊境線總長193.9公里(全系水界)。全旗東西寬約180.7公里,南北長約135.2公里,總面積1.86萬平方公里,其中草原面積1.58萬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85%,水域面積161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150萬畝,森林面積965畝。國道301線、濱洲鐵路橫貫旗境,旗政府駐地巴彥庫仁鎮,距呼倫貝爾市政府駐地海拉爾區34公里。
自然資源
陳旗歷史文化悠久,多民族聚居。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古戰場,是蒙古族的發祥地。早在1732年,巴爾虎蒙古部族就來此駐牧戍邊,至今已有276年歷史,1919年建旗,至今89年。境內有蒙、漢、鄂溫克、達斡爾等14個民族,6.9萬人口。陳旗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草原面積1.58萬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85%,包括世界唯一的純天然草甸草原,有“天下第一草原”、“天堂草原”之美稱,是呼倫貝爾草原的精華,是呼倫貝爾市重要的畜產品生產基地。水資源豐富,有“天下第一曲水”美名的莫日格勒河和海拉爾河、額爾古納河等5條河流,大小湖泊317個,天然礦泉95處。森林面積965平方公里,木材蓄積量881萬立方米。地表野生植物553種。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已探明煤炭地質儲量170億噸,另有金、銅、鉬、鉛鋅、硫鐵、螢石、閃長巖、芒硝、硅石、石油、天然氣等14種礦藏。

陳巴爾虎旗農牧業
經濟發展
2007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T)完成231 185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3.9%,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2 000萬元,同比減少1.1%;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97 162萬元,同比增長14.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82 023萬元,同比增長24%,三次產業結構比22.5∶42∶35.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38 795萬元,比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8 501萬元高20 294元,同比增長13.1%。全年完成財政收入30 997萬元,同比增長31.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2 031萬元,同比下降39.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 037萬元,同比增長16.4%,牧民人均純收入達5 817萬元,同比增長17.2%。
文化衛生
隨著教育改革的積極推進,教育教學環境不斷改善。全旗共有小學6所、初級中學3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職業高中1所。
文化新聞事業穩步發展。全旗文化館1所,烏蘭牧騎1個,體育館1所,文化站5所,電視臺1所,有線電視臺1所。
衛生工作取得新進展。全旗現有衛生機構(國有集體)15所,其中:醫院6所,衛生院6所,衛生技術人員382人、醫療床位217張;個體門診24所,衛生技術人員35人,醫療床位118張。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所1個,衛生監督所1個。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事業順利開展,新農參合率達到99.53%。

陳巴爾虎旗美景
旅游資源
陳旗草原生態旅游資源潛力巨大。擁有新石器時代的古墓葬、鮮卑墓群、遼代古城和成吉思汗邊墻等歷史人文景觀。1.58萬平方公里純天然草甸草原,地域遼闊,綠草如茵,藍天、白云、綠地構成了壯麗的自然景觀。千百年來北方少數民族的游牧生活,沉淀了豐厚的草原文化底蘊,更為草原增添了特有的神韻。
在以旅游為主的第三產業方面,構建了以綠色生態為主題的北疆風情旅游基地。突出發展“綠色生態旅游主題”,充分發揮“天堂草原”、“天下第一曲水”等獨特的生態效應,實現基礎設施建設、對外聯合、旅游項目開發等三個突破。構建形成了以草原、口岸、邊境、河湖、歷史文化、民族風情等為主題的呼倫貝爾旅游黃金線,培育形成了“中國最美的生態大草原”旅游品牌。2007年,境內呼和諾爾景區通過“AAAA”級評定,全旗共接待游客43萬人,同比增長26.8%,旅游總收入達到1.12億元,同比增長27.2%。
旗所在地巴彥庫仁鎮先后被中國民協評為“那達慕之鄉”;被內蒙古自治區評為“六星級文明城鎮”;被自治區評定為“內蒙古民族風情名鎮”。目前,陳巴爾虎旗結合“生態旗”創建,正在積極努力開展“綠色文明單位”和“環境優美鄉鎮”創建等活動。充分利用典型的示范帶動,推動生態環保工作的發展,宣揚綠色生態、綠色環境理念,促進全旗經濟社會富裕、文明、和諧、安全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