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蓋管理區轄區總面積5013km2,其中:草場、林地、耕地分別占總面積的91.7%、0.3%、3.6%。境內土壤屬黑鈣土向栗鈣土過渡區,以黑鈣土為主。質地疏松,土壤結構良好,腐殖層厚度40cm-60cm。草原是烏拉蓋主要地帶性植被,有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兩個類型,以草甸草原為主。
烏拉蓋管理區位于內蒙古東北部,東經118°44′—119°50′,北緯45°29′—46°38′,是隸屬于錫林郭勒盟享有旗縣級行政管理權限的地區,土地面積5013平方公里,總人口約2.1萬人,轄哈拉蓋圖、烏拉蓋、賀斯格烏拉三個農牧場和巴音胡碩一個建制鎮,巴音胡碩鎮是管理區管委會所在地。2008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1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6.7億元,實現財政收入1.43億元,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12048元和7131元,三產結構比為17∶70∶13。
區位優勢
烏拉蓋管理區扼內蒙古北部地區的重要通道,是內蒙古面向東北地區開放的東大門。區位上,既屬于西部大開發地區,又處在環渤海經濟圈內,同時受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輻射和帶動。東鄰全國著名旅游療養城市—阿爾山市約200公里,南連全國大型露天煤礦—霍林郭勒礦區及霍林郭勒市90公里,西北距國家二類陸路口岸珠恩嘎達布其150公里,東南距國家十三個大型煤炭基地—白音華煤田100公里,與哈爾濱、沈陽、長春等東北大城市相距均在600公里之內,區位優勢獨特。
地質地貌
管理區處于大興安嶺山地和內蒙古高原的銜接處,地勢總體呈東北向西南傾斜,地面開闊坦蕩,起伏平緩,主要由低山丘陵、溝谷和平灘地組成,坡度一般在10--15度,海拔在855.1--1334.9米之間。境內天然草原有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兩個類型,以草甸草原為主,草原可利用面積4350.5平方公里。土壤屬黑鈣土過渡區,以黑鈣土為主。
氣候條件
境內屬半濕潤、半干旱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而漫長,夏季涼爽而短促,春季干燥多風,四季交替明顯,晝夜溫差大。據氣象資料顯示:年均氣溫零下0.9攝氏度,年均10攝氏度及以上有效積溫1900--2100攝氏度,年均日照時數2700小時,日照百分率61%,年均降水量342毫米,多集中于6、7、8月份。該地區受氣旋環流作用的影響,秋到春季盛行西和西北風,夏季以東南和南風為多,歷年平均風速4.1米/秒,測風塔70米高度年平均風速為8.55米/秒。
水資源
境內淡水儲量約占錫盟總量的1/3,地表水總量約17.4億立方米,地下水儲量約78.6億立方米,分布大小湖泊12個、泉眼23處,主要河流有烏拉蓋河及其支流色也勒吉河,烏拉蓋河全長360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36億立方米,中上游建成的烏拉蓋水庫是內蒙古地區第四大水庫,總庫容2.5億立方米,2004年完成除險加固開始蓄水,蓄水達到正常水位后,每年能提供工業用水量4760萬立方米。為滿足烏拉蓋乃至整個錫盟地區今后工業用水需求,自治區計劃實施錫林郭勒供水工程,每年從興安盟哈拉哈河引0.97億立方米水入烏拉蓋水庫,屆時,年工業用水量達到1.43億立方米,目前,該項目可行性研究通過國家水利部組織的技術審查,項目已進入核準階段;色也勒吉河全長98公里,多年平均流量0.41立方米/秒,形成的賀斯格烏拉水庫總庫容2000萬立方米。
礦產資源
烏拉蓋境內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已發現螢石、膨潤土、礦泉水、煤等。初步探明膨潤土儲量約1100萬噸,螢石儲量約12萬噸。煤炭資源預測儲量在100億噸以上,與國家規劃礦區白音華和霍林河煤田屬一個成煤帶。目前已探明儲量的賀斯格烏拉煤田和農乃廟煤田煤炭資源總儲量在23億噸以上,煤質為褐煤,中灰、低硫、低磷,發熱量在3500—5000千卡之間,屬優質動力煤,適合開發煤制油、煤化工等項目。
基礎設施
省道S101線經過巴音胡碩鎮和兩個農牧場場部橫穿全境。通往烏蘭浩特市、阿爾山市的出口已通車,霍林郭勒市珠斯花車站至賀斯格烏拉煤礦全長65公里的鐵路2009年10月份通車。相距90公里的霍林郭勒市民用飛機場預計2011年即將投入運營。
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網絡覆蓋全境,固定電話裝機總量達到1000多部,寬帶600多戶,移動電話用戶22000多戶。
35千伏變電站三座,110千伏和220千伏變電站各一座,最高供電等級為220KV,最大供電負荷6萬KW,2008年管理區用電負荷最高達到4500KW,電力資源供大于求,完全可滿足烏拉蓋地區用電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