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沁系蒙古語,帶弓箭之意。 成吉思汗時代是環衛武裝部隊的名稱。簡稱科右前旗。位于興安盟中西部。南連突泉縣、科爾沁右翼中旗和吉林省白城地區,北接呼倫貝爾盟新巴爾虎左旗、鄂溫克族自治旗和扎蘭屯市,東北鄰扎賚特旗,西靠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西北部與蒙古人民共和國接壤,國境線長122.03公里。面積26784平方公里。人口42.23萬,蒙古族16.13萬人,其他少數民族2,22萬人。
行政區劃
科爾沁右翼前旗轄11個鎮、4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5個蘇木:
鎮:索倫鎮、大石寨鎮、歸流河鎮、察爾森鎮、大壩溝鎮、太本站鎮、哈拉黑鎮、衛東鎮、俄體鎮、葛根廟鎮、額爾格圖鎮
鄉:巴拉格歹鄉、樹木溝鄉、古跡鄉、滿族屯滿族鄉
蘇木:桃合木蘇木、勿布林蘇木、烏蘭毛都蘇木、阿力得爾蘇木、好仁蘇木
科爾沁右翼前旗地圖
歷史沿革
索倫設治局 黑龍江省原轄縣級行政單位。位于原黑龍江省西南部,大興安嶺東南麓,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境內。 索倫,又稱“索倫山”。中華民國成立后,1916年2月1日,于黑龍江省龍江道境內暫定“特別區域”設置索倫山宣撫局。1917年3月15日,黑龍江省長公署呈請獲準,將索倫山宣撫局改設索倫山設治局,駐哈海鎮。隸屬黑龍江省龍江道。設治局轄境,東南以綽爾河至景星縣界,東北至雅魯縣界,西、北以大興安嶺至呼倫縣界,南以洮兒河至奉天省洮昌道界。設治員于3月17日啟用設治局關防,3月30日抵索倫山,4月1日“接任視事”。1929年2月,廢止道制,由黑龍江省直轄。東北淪陷后,1932年11月21日,改為喜札嘎爾旗,劃歸興安東分省管轄。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1946年1月,隸屬興安盟。1948年11月,并入科爾沁右翼前旗。
自然地理
北部是大興安嶺山脈,其余大都是淺山丘陵。河流眾多,主要有洮兒河、歸流河、哈拉哈河等。有能發電、防洪、灌溉、養魚的察爾森水庫。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4度,年降水量400毫米。無霜期90-120天。
氣候人文
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4度,年降水量400毫米。無霜期90-120天。是糧食、甜菜主要生產基地之一,主要農作物有稻、小麥、玉米、谷子、大豆、葵花、馬鈴薯等,1990年糧食產量288504噸,1990年末有牲畜99。3萬頭(只),其中羊61.7萬只,牧業產值9093萬元。農業總產值31439.7萬元。林地面積占總面積的24.7%,森林覆蓋率達25.1%。主要工業產品有絲綢、白酒、綿糖、橡膠制品、油脂、建筑材料等。1989年工業總產值5715萬元。白阿(白城至阿爾山)鐵路斜貫南北,全長287公里,還有森林鐵路428公里。公路四通八達。素有“神泉圣水”之稱的阿爾山溫泉是東北五大名泉之一,能治療多種疾病,是著名的療養游覽勝地。還有尚未開發的石塘林、杜鵑湖、伊爾施天池等。
經濟發展
經濟總量 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初步核算,全旗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4781萬元,比上年增長14.7%(可比價)。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76292萬元,比上年增長5.6%;第二產業增加值71725萬元,比上年增長28.2%;第三產業增級組織86764萬元,比上年增長21.4%,三次產業結構比為52.66:21.42:25.92。全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9562 元,比上年增長29.51 %。
農業生產穩定增長,糧食產量再獲豐收。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68030公頃,比上年增加971 公頃,全年糧食總產量600000噸,比上年增長109633 噸,同比增長22.36 %;玉米產量392327噸,比上年增產58744 頓,同比增長17.61 %,小麥產量達39568噸,比上年增產8482噸,同比增長27.29%。全旗實現農業總產值 293820萬元,比上年增長23.06 %。
畜牧業生產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2008牧業年度,全旗家畜總頭數達333.63 萬頭(只、口),減少9.47 萬頭(只、口),同比下降2.76% 。其中,大小畜存欄 317.84 萬頭(只、口),減少4.51萬頭(只、口),同比下降1.4% 。繁殖成活率達到95.12% ,成幼畜死亡率2.13% 。大小畜改良配種139.56萬頭(只、口),其中牛3.5萬頭,綿羊改良95萬只,山羊改良配種40.36萬只。全旗年末奶牛存欄數量59723 頭,其中自繁16679頭,購進6145 頭。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全旗完成草原圍欄建設 110 萬畝,草原補播40 萬畝,人工種草面積30 萬畝,種植飼料作物40萬畝,飼用灌木完成3萬畝,草地改良完成15萬畝(退牧還草草原補播),打貯青干草3.3億公斤,完成微貯0.5 億公斤,氨化飼料 0.45 億公斤,青貯 5.3 億公斤。農畜產品產量和效益良好。
林業生產穩步發展。林業生態保護和建設工作、植樹造林、森林草原防火、林政管理和林權證發放工作進一步加強,禁牧工作進展有序。全年全旗共植樹造林20 萬畝,完成三北四期防護林工程2.2萬畝,完成“北疆生態綠色長廊”工程建設0.3萬畝,完成內蒙古自治區和興安盟非國家重點工程造林3.5萬畝。全旗完成育苗1000畝,容器育苗130萬袋,林木種子采集4000公斤。全旗森林覆蓋率19.92%。發放林權證677本,發證面積31516畝。在科爾沁森林公園內完成了沿省際通道架設鐵藝圍欄3000延長米及修補破損網圍欄5000延長米,鋪設了10公里環山水泥路,組織旗直機關企事業單位栽植林木4萬株,新打深水井10眼。
農田草木場水利基本建設取得成效顯著。新打水井1536眼,純增加農田有效灌溉面積8.3 萬畝,新增加節水灌溉面積7.2萬畝。水土保持治理面積12.7 萬畝,修坡式梯田0.3萬畝,植樹5.3萬畝,種草7.1萬畝。全旗實現圍欄封育60萬畝。2008年我旗黑土地治理項目為歸流河光榮小流域,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96平方公里。
2008年,全旗工業實現總產值(現價)155403萬元,比上年增長49.63%;實現增加值53643萬元,比上年增長23.4%。規模以上工業23家,實現總產值(現價)133800萬元,比上年增長25.3%,實現增加值47162萬元,比上年增長25.3%;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31191萬元,比上年增長54.05 %,產品銷售率96.67%,比上年增長1.11%,實現稅金3512萬元,比上年增長36.39 %。工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182.83,比上年增長41.35個百分點。
交通運輸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實現增加值9710萬元,同比增長6.6%。全旗現有公路總里程2788.322公里(其中農村公路里程2348.228公里),公路密度13.9公里/百平方公里。按照行政等級劃分:國道2條120.722公里;省道3條319.372公里;縣道10條347.061公里;鄉道30條722.156公里;村道140條1278.11公里,分別占全旗公路總里程的4.3%、11.5%、12.4%、25.8%和45.8%。按照技術等級劃分:一級公路1條100.763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3.6%;二級公路1條19.959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0.7%;三級油路(水泥路)35條503.788公里,三級及以下公路2163.812公里,分別占全旗公路總里程的18%、77.6%;截至年末,已經通油路的蘇木鄉鎮(辦事處)有20個,占全旗21個蘇木鄉鎮(辦事處)的95.2%,縣鄉公路通達率達100%。全年公路運輸貨運量180.9萬噸,貨運周轉量9113.1萬噸公里;客運量154.8萬人,客運周轉量1908.6萬人公里。
社會事業
教育 以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為中心的基礎教育日臻完善,進一步夯實了“兩基”工作基礎。全旗共有幼兒園22所,小學78所,普通中學25所,中專2 所。獨立設置少數民族學校34個。小學在校學生15787 人,當年畢業生3082 人,專任教師1966 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1409 人,普通中學初中在校 8890人,當年畢業生5085人,普通中學高中在校學生 3120人,當年畢業1166人。2008年度我旗蒙語授課住宿生補助款為818.3萬元,漢授住宿生補助款為243.9萬元。
文化 全旗擁有旗級圖書館 1 個、文化站 1 個、藝術表演團體 1 個、達標鄉級文化站3 個。大力組織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進一步活躍了鄉鎮文化和校園文化。全年共組織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200多場次,共下鄉放映電影100多場次;烏蘭牧騎在元旦春節期間先后送文藝演出到公主嶺牧場、阿力得爾、察爾森、滿族屯等地,全年送文藝節目下鄉60多場次;圖書館組辦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大型圖片展,在下鄉巡回展出中,共展出圖片378幅。旗烏蘭牧騎全年完成接待慰問性演出100多場,為優化我旗招商引資環境、促進我旗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文化館業務工作人員先后下鄉到烏蘭毛都蘇木、滿族屯、阿力得爾等地,搜集整理民間故事、傳說、神話等文化史料和民間藝人材料,申報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6人。被國家文化部評為一級文化館。組建了科爾沁民間藝術團一團和二團,以演出群眾喜愛的民間劇種二人轉為主,活躍了各地群眾的文化生活。舉辦了“激情科爾沁”書畫作品展,共展出作品400幅。《科爾沁蒙古族民歌100首》獲得了自治區文化廳“阿爾丁”優秀組織獎。專業團隊演員參加國際蒙古長調大賽,獲得表演榮譽獎。烏蘭牧騎獲得了“自治區青年志愿者組織獎”。
年末全旗共有衛生機構25個。其中,擁有綜合醫院1所,中心衛生院6所,鄉級衛生院15所,婦幼保健所1個,結核病防治所1個,衛生防疫站1個。各類醫療衛生單位擁有病床610張,其中,醫院擁有病床207張,鄉鎮衛生院擁有病床387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160人,執業醫師296人,助理醫師174人,注冊護士248人。擁有農村牧區衛生室324 個,擁有鄉村醫生和衛生員 358 人。兒童系統化管理率為82.88%,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10‰。旗醫院開設濟困病床21張。我旗把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工作納入了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納入了政府工作報告中。截止2008年末,參加合作醫療人數202814人,參合率達91.48%。其中貧困(特困)人口及五保人口共計8620人全部參加了合作醫療,參合資金由民政部門在醫療救助資金中支付。截止2008年末新農合共計大病補償31093人次,住院費用共計2614.94萬元,核銷資金1433.34萬元;門診補償19885人次,核銷資金79.81萬元。報銷額度超過萬元的有100人次,達到封頂線4.5萬元的有3人。慢病補償25例,總費用4.05萬元,核銷1.2萬元。
科技 2008年我旗科技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經費投入58.6萬元,占本旗財政一般性預算支出的1.1%。全年申請專利1 項,申請專利授權1 項。我旗現有各類農合組織110個,會員4689人,其中協會97個,會員4085人;專業社13個,會員604人。全旗有科技特派員60名,共實施推廣食用菌種植、奶牛養殖、西門塔爾牛養殖、有機水稻新品種推廣、玉米肥料試驗、絨山羊養殖與改良、野豬養殖、中藥材種植等近30個項目。科技特派員累計引進農、牧、林業、藥材等方面的新品種100多個,推廣試驗種植、栽植、節水、改良、疫病防治等新技術50多項。2008年全旗特科技特派員共舉辦種植、養殖、加工燈方面科技知識培訓班100余期(次),發放科學技術適用影像和圖書資料3000余份(盤),培訓農牧民近5000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