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縣,隸屬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北部、銀川市北部,地處黃土高原西北內陸、銀川平原青銅峽引黃灌溉區中部,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毗鄰5個區、縣,總面積1204.71平方千米。賀蘭縣轄1個街道、4個鎮、1個鄉,另轄4個鄉級單位。賀蘭縣常住戶數13.5萬戶,常住人口34.4萬人。
賀蘭縣,因地處賀蘭山東麓和主峰敖包扢址之下,遂以山名而得。賀蘭縣主要景點有賀蘭山巖畫、蘇峪口、滾鐘口、賀蘭山國家森林公園、寧夏園藝產業園、中國枸杞館。2020年10月,賀蘭縣入選“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名單”。2021年1月,賀蘭縣入選“第八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單位名單”。2022年8月,賀蘭縣入選“2022年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名單”。2022年10月,賀蘭縣入選“2022年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
【行政區劃】
賀蘭縣轄1個街道、4個鎮、1個鄉:
街道:習崗街道
鎮:習崗鎮、金貴鎮、立崗鎮、洪廣鎮
鄉:常信鄉
【建置沿革】
西漢時期,置廉縣。 唐隋時期,屬懷遠縣。 西夏、元時,屬定州。 明朝時期,為寧夏衛地。 清雍正二年(1725年),改寧夏左屯衛置寧夏縣,縣治設在寧夏府城(今銀川市興慶區),為寧夏府首縣。 民國二年(1913年),寧夏府改為朔方道(后改為寧夏道)。 民國十八年(1929年),寧夏道改為寧夏省,賀蘭縣隸屬寧夏省。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寧夏縣治移駐謝崗堡(今習崗鎮)。 民國三十年(1941年)4月,寧夏縣因與寧夏省重名,更名為賀蘭縣。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仍屬寧夏省。 1954年,寧夏省撤銷并入甘肅省,屬甘肅省銀川專區。 1958年,銀川專區撤銷,屬寧夏回族自治區。 1972年,賀蘭縣劃屬銀北地區。 1975年,劃歸銀川市管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賀蘭縣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北部、銀川市北部。毗鄰5個區、縣,南與銀川市西夏區、金鳳區毗鄰,東臨興慶區,西倚賀蘭山分水嶺與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接壤,北接石嘴山市平羅縣。全縣總面積為1204.71平方千米,縣政府駐地距銀川市中心10千米。
地形地貌 賀蘭縣地處黃土高原西北內陸、銀川平原青銅峽引黃灌溉區中部,黃河入境而過,溝渠縱橫交錯,地勢西高東低,總趨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自西向東大致分為賀蘭山地、山前洪積平原、黃河近代沖積平原及其它風沙地和黃河水面。西部賀蘭山海拔1400米以上,其最高峰海拔3566米;賀蘭山東麓海拔1122—1400米,為山前洪積傾斜增原;東部處于銀川盆地的黃河近代沖積平原,海拔1102—1122米,賀蘭山地和銀川盆地直接過渡,形成鮮明的對比。
氣候 賀蘭縣屬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氣候干燥,冬寒少雪,春秋季多風,降水少而集中,光照長,熱量多,溫差大。四季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量大,無霜期188天,年平均氣溫8.5℃,最高氣溫35℃左右,最低氣溫-25℃左右。
水文 賀蘭縣境內黃河從東南方的金貴鎮入境,由南向北,至東北方的通義鄉出境,境內全長21.25千米,河寬約1200—1600米,水深一般2—6米,最深達成2米,年均徑流量為286.5億立方米,平均洪峰流量為3505立方米/秒。水量充沛,水質良好,平均含沙量為6.54公斤/立方米,最大礦化度每升含762.5毫克。
【交通運輸】
賀蘭縣地處“呼、包、銀、蘭、青”經濟帶中心區域,位于銀川市北部,是“銀、榆、鄂”能源金三角的重要組成部分,距離寧夏寧東能源基地40千米,距離煤城石嘴山50千米。
鐵路 賀蘭縣有包蘭、寶中、太中銀鐵路貫通南北,國際貨運班列聯通中亞、西亞等絲路沿線國家。縣境內有火車站:暖泉站。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賀蘭縣有普通高中3所,招生2056人,同比增長6.75%:在校生5892人,同比增長5.2%;畢業生1910人,同比增長10.6%。初中學校5所,招生3268人,同比下降2.42%;在校生9919人,同比增長1.06%;畢業生3302人,同比增長5.46%。普通小學28所,招生4496人,同比增長0.36%;在校生25222人,同比增長4.3%;畢業生3792人,增長4.6%;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6.81%,同比增長0.32%;小學六年鞏固率達到103.21%,初中三年鞏固率達到100.46%。資助困難學生7807人次。
文化事業 賀蘭縣擁有藝術表演團體26個,文化藝術館和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4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廣播電臺1座,電視臺1座,有線廣播電視覆蓋用戶10.1萬戶。
醫療衛生 賀蘭縣擁有衛生機構179個,其中,醫院和衛生院15個(醫院7個)。衛生機構床位1159張,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1159張。衛生技術人員1904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703人,注冊護士903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技術人員19人,免疫規劃接種率達98%;婦幼保健機構1個,衛生技術人員166人;鄉鎮衛生院8個,床位數88張,衛生技術人員231人。衛生監督所1個,衛生技術人員13人。
【風景名勝】
賀蘭山巖畫
賀蘭山巖畫,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賀蘭縣賀蘭山東麓,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沿賀蘭山自北向南,包括衛寧北山在內,在黑石峁、賀蘭口、苦井溝、大麥地等27處都有巖畫遺存,總計約有組合圖畫5000組以上、單體圖像2.7萬多幅;已被記錄的巖畫單體圖像有19752幅。賀蘭山巖畫記錄了遠古人類3000—10000年前放牧、狩獵、祭祀、征戰、娛舞、交媾等生產生活場景,成為研究遠古人類文化史、原始藝術史的文化寶庫。
蘇峪口
蘇峪口,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賀蘭縣賀蘭山,距銀川市約40千米,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占地面積9300公頃,植被覆蓋率達70%,擁有各種野生動植物資源八百余種,是寧夏回族自治區著名的生態旅游景區。
滾鐘口
滾鐘口,位于銀川市西北35千米處的賀蘭山東麓,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俗稱“小口子”。此山口三面環山,山口面東敞開,形似大鐘。在景區中央有一座小山,又像是鐘內懸掛著的鐘錘,人稱“鐘鈴山”,“滾鐘口”由此得名。
賀蘭山國家森林公園
賀蘭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銀川市區以西約50千米,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主要景點有拜寺口雙塔、小滾鐘口、蘇峪口森林公園、賀蘭山巖畫等;山中有馬鹿、麝、盤羊等18種國家級保護動物,100多種珍貴中藥材及蘑菇等山珍;山中礦產資源種類繁多。
寧夏園藝產業園
寧夏園藝產業園,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是一個園藝基地,產業園暨農產品物流中心由園藝博覽園、產業創意與孵化園、科技培訓與示范園、農產品物流中心組成。
中國枸杞館
中國枸杞館,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德勝工業園區,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201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總建筑面積4000平方米。2012年被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廳命名為“自治區文化產業示范基地”。
【地方特產】
賀蘭螺絲菜 賀蘭螺絲菜,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賀蘭縣特產,于2008年登記為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賀蘭螺絲菜形如薄荷,莖四棱,株高60厘米左右。果實為小堅果,含種子一粒,無胚乳,黑色,卵圓形或長卵圓形,每500克約有250個,果實色白,質脆,味甘甜,主要供作加工腌制醬菜。
張亮香瓜 張亮香瓜,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賀蘭縣特產,于2008年登記為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張亮香瓜,果實形狀有圓、扁圓、紡綞形、橢圓形、長棒狀等,果皮色有綠、白、黃,還有各種淺色花紋、條帶,果肉有白、綠、橙紅等,常帶香氣。
丁北西芹 丁北西芹,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賀蘭縣特產,于2010年登記為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丁北西芹在種植過程中使用農家肥和有機肥,葉柄寬厚,單株葉片數多,重量大,其顏色呈黃綠色,肉質鮮嫩,口感脆,且纖維含量少的特點。
【榮譽稱號】
2017年6月12日,賀蘭縣入選“第一批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縣名單”。 2017年12月26日,賀蘭縣入選“全國第二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市、區)名單”。 2019年12月31日,賀蘭縣入選“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名單”。 2020年7月29日,賀蘭縣入選“2019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名單”。 2020年8月24日,賀蘭縣入選“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名單。 2020年10月,賀蘭縣入選“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名單”。 2021年1月19日,賀蘭縣入選“第八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單位名單”。 2021年3月,賀蘭縣入選第二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縣”創建推評名單。 2021年3月2日,賀蘭縣入選“第三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創建名單”。 2021年5月14日,賀蘭縣入選“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名單”。 2021年7月28日,賀蘭縣入選“2021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第一批)”名單。 2021年9月,賀蘭縣入選“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2021年12月,賀蘭縣入選“第二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 2021年12月29日,賀蘭縣入選“2021年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名單”。 2022年5月30日,賀蘭縣入選“2022年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范區名單”。 2022年8月9日,賀蘭縣入選“2022年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名單”。 2022年10月14日,賀蘭縣入選“2022年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 2022年12月27日,賀蘭縣入選“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名單”。 2023年10月,賀蘭縣入選第三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