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清是省會濟南的新區,總面積1178平方公里,轄7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613個行政村、53萬人。地處濟南市西南部,東依泰山,西濱黃河,京滬鐵路、104、220國道、104省道及京福高速公路、正在建設的濟菏高速公路縱貫南北,形成了“六縱三橫”的交通網絡,成為連接京津唐、長三角的重要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2001年6月撤縣設區,結束了1400多年縣建制的歷史。
行政區劃
長清區轄4個街道、6個鎮:
街道:文昌街道、平安街道、崮云湖街道、五峰山街道
鎮:歸德鎮、孝里鎮、雙泉鎮、馬山鎮、萬德鎮、張夏鎮
歷史沿革
長清區境,春秋戰國時屬齊國。秦代,于境內盧邑設盧縣,屬濟北郡。西漢時為泰山郡盧縣、茌縣和平原郡祝阿縣地。三國魏時為兗州濟北國盧縣、泰山郡山茌縣和青州濟南國祝阿縣地。西晉時區境屬濟北國盧縣,縣經東北部屬青州濟南郡祝阿縣地,東部為兗州泰山郡山茌縣地。東晉時為太原縣地。南朝宋時區境屬濟北郡;北朝魏時為齊州東太原縣、盧縣和山茌縣地。唐代,長清縣初屬河南道濟州。北宋時以路轄府,長清屬京東東路齊州濟南府。元代,長清屬中書省泰安州。明代,長清屬山東省濟南府。1724年,長清屬泰安州。1912年,長清屬岱北道,后改屬濟南道。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長清縣劃為11個區、94個鄉。1950年5月,長清縣與河西縣合并統稱長清縣,隸屬泰安專署。1956年將長清縣所轄的黃河西4個區劃歸齊河縣。1958年12月, 泰安地區并入濟南市,長清同泰安地區一起并入濟南市。1959年撤銷長清縣。1961年5月恢復泰安地區,同時恢復長清縣,仍數泰安地區。1978年11月,長清縣復劃歸濟南市,成為濟南市的郊區縣之一。2001年6月26日,長清撤縣劃區,稱濟南市長清區,結束了1400多年縣建制的歷史。
地理環境
該區地勢東南高,西北低的傾斜地勢,由東南向西北依次是山區、丘陵、山前平原和黃河洼區,有“八山一洼一平原”之稱。區內土質主要為棕壤土、褐土和沙風土。長清地處泰山隆起邊緣。
境內河流較多,主要有黃河、南北大沙河水系,還有玉符河、清水溝等河流。
該區由于地處中緯度地帶的山東內陸,距渤海、黃海較遠,東面又受膠東丘陵和魯中南山區阻隔,故呈溫暖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四季分明,春季氣候升溫較快,多干旱;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漫長、寒冷、少雨雪。年平均氣溫13.8度,年平均降水量623.1毫米。
自然資源
長清礦產資源十分豐富,東部山區“三砂五石”(青砂、紅砂、黃砂和花崗石、木魚石、大理石、石英石、鉀長石)量大品優,其中花崗石有24個品種,儲量在200億立方米以上,具有保健功能的稀有木魚石、墨玉工藝品深受中外客商的青睞。水資源異常豐沛,可利用水資源3.2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含量約為1.8億立方米,加之泰山山脈水系、長孝水系和黃河水資源,構成發濟南市重要水源地。森林覆蓋率較高,林木覆蓋率高達30%以上。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谷子、甘薯,主要畜禽產品有豬、牛、羊雞,主要經濟作物有花生、元蔥、甘藍、無核葡萄、中華壽桃、泰山白梨、玉杏、核桃、板栗、柿子等。各種名、優、稀、特產品及傳統工藝品更是琳瑯滿目。
境內物產資源十分豐富,糧、油、菜、瓜、果、肉、禽、蛋、奶、魚等農副產品種類齊全,礦產資源有煤、金、銅、鋁、磷、鐵等,特別是石材資源比較豐富。“三砂五石”(紅砂、黃砂、青砂、花崗石、大理石、木魚石、石英石、鉀長石)儲量分別在10億噸和300億立方米以上,其中花崗石有24個品種,儲量達200億立方米以上;具有保健功能的稀有木魚石儲量達1億立方米以上,現已加工制作成上百種保健工藝品,素有“建筑建材之鄉”之稱。

濟南長清園博園
經濟概況
2010年,長清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經濟總量持續壯大。堅持發展第一要務,突出招商引資與項目建設,推動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經濟總量持續快速增長,區域經濟實力明顯增強。2010年,預計實現生產總值235.9億元,“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15.1%,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實現27.1億元、134.7億元、74.1億元,三次產業比重由15.4:55.5:29.1調整為11.5:57.1:31.4。財政收入穩步增長,保障能力持續增強。大地域財政收入由5.55億元增長到15.6億元,年均增長23%;地方財政收入由2.36億元增長到5.2億元,年均增長17.1%;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比重達到79.2%,比2005年提高16個百分點。堅持以招商促投入,以投入促發展,五年累計引進千萬元以上市外項目387個,到位資金280億元,實際到賬外資2.93億美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48.4億元,年均增長27.5%。深入實施工業強區戰略,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加大對企服務力度,工業經濟持續增長。五年累計完成工業投入222億元,2010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主營業務收入分別達到110億元、421億元,年均分別增長21.9%、27.8%;規模以上企業達到226家,比2005年增加76家。機械裝備制造、壓力容器、電子電氣、食品醫藥、建材五大產業實現總產值316億元,占全區工業的70%,被命名為“山東省機械裝備制造業基地”、“山東省壓力容器生產基地”、“山東(長清)電子信息產業園”。成立了濟南啟新擔保有限公司和山東北辰小額貸款公司,有效緩解企業貸款難問題。堅持舉全區之力做大做強經濟開發區,五年累計引進項目60個,總投資90億元,2010年實現工業增加值37.8億元,年均增長31.1%,龍頭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建筑業穩定發展,國家一級資質企業達到7家,實現“魯班獎”零的突破,完成建筑業產值53.1億元,年均增長15.8%。三產服務業蓬勃發展,城鄉消費繁榮活躍,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83.9億元,年均增長17%。五年累計實現出口創匯5.3億美元,為“十五”時期的3倍。民營經濟健康發展,2010年實現增加值147億元,年均增長18.9%,全區個體工商戶達到11030戶,私營企業1843家。農業保持穩定發展,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五大主導產業持續壯大,蔬菜、林果、良種、花卉苗木面積達到45萬畝,規模化畜牧小區146處,大牲畜存欄量11.7萬頭,肉、蛋、奶、菜產量分別達到3.5萬噸、3.2萬噸、3.3萬噸和71.8萬噸。
長清是正在崛起的西部新城。2003年6月省委常委擴大會議確定了濟南“東拓、西進、南控、北跨、中疏”的城市發展總體戰略,其中“西進”是指加快開發以濟南經濟開發區、大學科技園和長清主城區為主的“西部片區”。在此基礎上,我們確定了“兩軸五組團”的城市發展空間結構,即以自然山體、水系和交通走廊為主線,進一步細劃為長清主城區、大學科技園區、經濟開發區、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和五峰山旅游度假區五個功能不同、風格迥異的城市組團,從而形成沿經十路連接經濟開發區和長清城區的經濟、社會、生態、城市發展軸;沿104國道連接大學科技園區和五峰山旅游度假區的高等教育、文化旅游、休閑居住發展軸,建成有利于高等人才培養和科學技術研究的高等教育示范區,有利于人才、資本要素聚集和技術產品擴散的現代化產業帶,有利于生活居住、商貿物流和旅游、休閑、度假,融山、水、綠、城于一體的現代化新城區。目前,“五個組團”規劃面積達160平方公里,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優勢互補的現代化城市新區,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增長極。
長清是成長力旺盛的科教文化新區。濟南是山東省高等院校最集中的城市,是渤海灣最具人文優勢的核心腹地。新建的大學科技園是一個引領濟南高校擴張,具有生態、旅游、高教、科研、新城功能的城市新區,把高等教育集聚發展與城市拓展方向和新城區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打造中國特色、國際一流的文化產業園區,成為匯聚高科技人才、現代化產業及科研、信息和學術的交流中心。依托技術創新機制、信息網絡、科技成果、人才培養、科研開發和生產制造,以科技成果產業化為核心,建成智力密集的科研教育、創新孵化、科技成果轉化基地。依托大學的科教優勢,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發展高效益、高創匯、高科技產業。科技人才與科技產業互動發展,高科技人才的培養為高新技術產業提供智力支持,同時高新技術產業為人才發展提供良好的平臺,兩者優勢互補、共同發展。高技術產業研發平臺、與國際接軌的三大研發基地,為IT產業、生物醫藥、新型材料等高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提供了一流發展環境。

齊長城
旅游景點
齊長城:橫亙于齊魯大地,始建于春秋時期,距今已2500余年,齊長城源于長清縣孝里鎮廣里村,古濟水河東岸,從大峰山山頂通過,蜿蜒千里,直達青島市黃島區東于家河村北入海,全長618.9公里,共翻越1518座山峰。
雙乳山漢墓:位于長清縣歸德鎮雙乳村的雙乳山上,距濟南市38公里。始建于西漢武帝天漢四年(公元前97年)。雙乳山漢墓被評為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為保護這一古跡,供國內外各界研究、參觀游覽,西漢濟北王陵博物館正在加緊建設。
靈巖寺:始建于東晉,距今己有1600多年的歷史。該寺歷史悠久,佛教底蘊豐厚,自唐代起就與浙江國清寺、南京棲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稱“海內四大名剎”,并名列其首。靈巖寺,現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泰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首批4A級旅游區。
郭氏墓石祠:相傳是漢代孝子郭巨的墓祠,此石祠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筑。1961年國務院在此室前西旁立了“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大理石碑,列入國家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峰山景區:位于濟南市長清縣境內,距濟南市區22公里,是國家級黃金旅游線“一山一水一圣人”上的重要景區。五峰山山巒疊翠,古木籠陰,云生古洞,泉出石罅,堪稱人間仙境。
蓮臺山旅游區:位于長清縣張夏鎮境內,緊靠津浦鐵路、104國道兩大交通干線,南與四大名剎之首——靈巖寺相鄰,西與道教圣地——五峰山相望,北距濟南25公里。蓮臺山環抱如城,又因形似佛座蓮臺而得名。
馬山 :《左傳》載格馬山、隔馬山 ,地處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南部山區,東依泰山,西瀕黃河,南望曲阜,北靠濟南,“齊國咽喉”之地。 主峰海拔512.3米,與泰山、五峰山并稱“三姐妹”。山上懸崖百丈,古樹參天,森林茂密,景色秀麗,有建于春秋、唐、宋、元、明、清等時期的古建筑,東坡有面積達276.9畝的被大世界基尼斯命名為世界之最的大型植物標語“毛主席萬歲”。加之馬山“豐施候廟”、“五泉十洞”、“四十八景”引來無數游客流連忘返。早于秦長城490余年的齊長城環繞在馬山群山之上,長達30多公里,是在齊長城過鎮里程最長的一段。藥材資源獨特,馬山栝蔞是《本草綱目》記載的地道原產名貴中草藥,野生靈芝、山參、何首烏、金銀花、野菊花、柴胡等遍及馬山山麓。據近年來報道[1],今年來馬山中藥材產業融入新農村建設中來,形成了“一產聯四方”的利益聯結機制。“一產”,即以中藥材產業為主線,建立上下延伸的產業鏈。“四方”,即參與搭建產業鏈的政府、企業、院校、群眾四方主體,形成產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峰云觀:位于濟南市長清區孝里鎮嵐峪村大峰山風景區。峰云觀最早創建于漢朝,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道教名觀。坐落于大峰山中部,是濟南市最大的的道觀。它紅墻碧瓦,氣勢巍峨,周圍山巒疊翠,泉水潺潺,自明朝起就香火旺盛,游客如云。有史料記載:元末明處有道長范真峰云游至此,發現山中經常發出祥光嵐氣,認為是修道的吉祥之地,于是廣招弟子,募緣四方,擴建了這處修道圣地,觀內建筑錯落有致,飛檐斗拱,雕梁畫棟,環境清幽,鳥語蟬鳴。峰云觀現保存有朱元璋四龍盤頂,大明耀眼和雍正帝飛舞盤旋,四龍戲珠的御碑,千年古槐,黑檀,百年古柏直入蒼穹,主要建筑有:云根,月窟,回月樓,青龍潭,待月泉,關帝廟,玉皇殿,泰山行宮,神慧圓通,坐化神宅,等近20個景點,殿內所塑神像形象逼真,形態各異,栩栩如生。而且在每一處都有一段美麗的神話傳說。
長清大學城:規范稱呼為:濟南長清大學科技園。位于濟南長清區崮云湖辦事處(原崮山鎮),是濟南最大的大學城,以本科層次學校為主,目前有10所大學入駐,分別是:山東師范大學、山東藝術學院、山東輕工業學院、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工藝美術學院、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山東省勞動技術學院、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山東省交通學院,濟南師范學院。
濟南國際園博園:占地面積5176畝,位于長清區大學科技園內,其中湖面面積1440畝,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陸地園博園,展園總數達108個,包括17個省內城市、45個其他城市、中國港澳臺地區以及21個國外城市,加上9個設計師展園和13個專類園。 2011年6月10日,世博山東館在濟南園博園的重建工作已經開始,目前正在進行圍擋安裝和建設區域內的苗木移植。按照前期規劃,世博山東館的重建計劃投資達2.4億元。
風土人情
農歷正月初一至初三是傳統節日一一春節(俗稱過年)。春節的前一日(即臘月三十—日)是除夕,舊社會身負債務的人躲帳回家來吃團圓飯。夜間張燈結彩、鞭炮齊鳴,喜迎新春。建國前過春節,人們除貼春聯,穿新衣、改善生活喜氣洋洋慶賀之外,還帶有濃厚的迷信色彩。農家為追念先人于除夕前夜懸掛“譜軸”(亦稱宗譜)或擺設“譜牒”“神主”。在院門外焚紙、燃香和谷草把子,招已故先人靈魂來家共度佳節,謂“請家堂”。子夜在院內以象征—年諸事吉利、生活有余的雞、魚和干鮮果品供天地,謂發馬子。吃夜飯后晚輩給父母、長輩磕頭拜年,長輩給—份壓歲錢。
初一這天禁掃地、洗涮餐具。早飯后出門拜年。初二日,年輕的夫婦去岳父家省親。初三日黃昏送家堂。建國后過春節尤為隆重,國家規定干部、職工放假3天。商業部門和市場供應豐富年貨。除夕之夜懸燈結彩,家人團聚,盡情飲宴,燃放鞭炮喜慶佳節。掛譜軸、供譜牒、請家堂、發馬子等迷信習俗逐漸減少。鄰里之間相互拜年沿襲至今,但不再磕頭。
名優特產
木魚石:是一種中空的石頭,其狀大小不等,形態各異,一般有空腔,腔內物有的呈卵核狀,有的為粉末或液體,手搖或敲擊能發出動聽的聲響。外殼質地堅硬、細膩,通常呈豆狀,也有鐘乳狀、塊狀等;表面為土褐色、橙黃色、紫紅色或黑色;半金屬光澤,新鮮斷面呈介殼狀;摩氏硬度約5.5,比重3.6。木魚石的礦物成份為褐鐵礦,Fe2O3的含量從20%到78%不等,其它雜質常為磷酸鹽,還有少量的偏硅酸鹽,以及鍶、鉬、鋰、鋅、硒等微量元素。木魚石的石質非常細膩,據其巧奪天工的產出形狀和內部形態,經切割、雕磨,可制成具有原始稚拙、野性,古樸大方的工藝品。尤其是那些惟妙惟肖、天然造型的木魚石原石,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長清有機茶:在位于泰山北麓的長清張夏鎮黃家峪,建起了濟南第一個茶業種植及手工炒茶的基地。濟南是北方最大茶葉批發零售地,但是,以往,濟南只是將南方的茶葉運來后,再向各地轉賣,想喝茶也只能買外來茶。現在,有了茶葉基地,在今年清明節前10幾天,濟南人終于能喝上咱們自己的茶葉了。位于南部山區黃金峪的有機生態茶園,目前是中國緯度最高的茶葉種植生產區。北方的茶葉一般有三季,春茶、夏茶和秋茶。長清目前擁有“泉城綠”、“明湖春”、“南湖玉露”等系列品牌的優質茶葉。
其他特產:崮山饃饃和炒雞,雙泉豆腐皮,歸德大蒜,馬山壽桃,武莊柿子,張夏玉杏,孝里西瓜,五峰山大櫻桃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