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市位于山東半島東部,北緯36°52'~37°23'、東經121°43'~122°19',隸屬于山東省威海市,西阻于昆崳山,與煙臺市牟平區和威海乳山市相接,北連威海市環翠區,東鄰榮成市,南瀕黃海。總面積1645平方公里,海岸線155.88公里。市治文登城,按直線距離計算,距威海市治36公里,距省會濟南450公里,距首都北京580公里。總面積1645平方公里,人口65萬,轄14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是中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
行政區劃
文登市轄3個街道、14個鎮:
街道:龍山街道、天福街道、環山街道
鎮:文登營鎮、大水泊鎮、張家產鎮、高村鎮、澤庫鎮、侯家鎮、宋村鎮、澤頭鎮、小觀鎮、葛家鎮、米山鎮、界石鎮、汪疃鎮、蔄山鎮
歷史沿革
文登,唐虞為嵎夷地。夏、商為青州地,春秋先后為齊國萊地、牟子國地,戰國為齊地。秦罷諸侯,置郡縣,文登為齊郡腄縣地。西漢,文登屬青州東萊郡東牟、不夜、昌陽三縣。東漢省不夜入昌陽,文登為昌陽縣地。三國時,屬魏國青州長廣郡昌陽縣地。晉及劉宋時,分屬青州長廣郡、東萊國牟平二縣。后魏,分屬光州東牟郡觀陽、牟平二縣。北齊天統四年(568),析牟平、觀陽地置文登縣,因文登山而得名,屬光州長廣郡。周因之。隋時,屬青州東萊郡。唐時,屬河南道。武德元年(618),境內置登州,文登縣為其屬;貞觀元年(627),廢登州,屬萊州;如意元年(692),于牟平置登州,神龍三年(707),移登州治于蓬萊,文登均為其屬。五代因之。宋,文登屬京東東路登州。金,屬山東東路寧海州。元初,屬益都路寧海州;至元九年(1272),直隸都省山東寧海州。明,屬山東省登州府寧海州。清,屬山東省登萊青道登州府。中華民國三年(1914)5月,屬山東省膠東道,1925年改屬東海道。
1940年6月,中共領導的文登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屬膠東區東海專區。1941年12月,文登析為文登(東)、文西兩縣。1945年春,文西縣改為昆崳縣。1950年6月1日,膠東行政區撤銷,東海專區改為文登專區,文、昆二縣為其屬。1956年3月,文、昆兩縣合并仍稱文登縣,屬萊陽專區。1958年11月,文登改屬煙臺專區。1967年2月,改屬煙臺地區。1983年8月,改屬煙臺市。1987年6月,改屬威海市。1988年10月24日,國務院批準文登縣改為省轄縣級市,仍由威海市代管。
人口民族
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全市總人口640465人,其中男322729人,女317736人。總人口性比例(女為100,下同)為101.57,人口密度為398人/平方公里。總戶數252123戶,平均每戶2.54人。當年出生3451人,其中男1775人,女1676人,新生兒性比例為105.9;死亡5512人,其中男3043人,女2469人;市外遷入6149人,其中省內其它地市遷入3802人,省外遷入2347人;遷出市外6409人,其中遷往省內其它地市5104人,遷往省外1305人。年末總人口數比上年減少2321人。城區總人口180858人。全市登記暫住人口38803人。
2009年,全市人口出生率為5.2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03%,連續11年人口負增長,晚婚晚育率分別為84.3%和89.6%。
文登市共有35個民族,分別是漢、佤、滿、朝鮮、蒙古、回、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侗、瑤、白、土家、哈尼、傣、黎、傈僳、畬、高山、拉祜、水、納西、景頗、土、達爾、仫佬、布朗、仡佬、錫伯、普米、烏孜別克、鄂溫克族等。2004年末,漢族占全市總人口的99.6%,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0.4%。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是佤族、滿族和朝鮮族,分別是711人、618人和470人。

G309國道文登黃泥溝段
地理環境
境內地形復雜,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平原沿河谷兩岸及濱海地區呈帶狀展布。山地占總面積的19%,丘陵占58.4%,平原占22.6%。西部昆崳山脈是膠東屋脊,為西部南北向分水嶺,主峰泰礴頂高923米;東部有鳳臺頂、老驢山、鄒山、老青山等丘陵,為東界分水嶺。全境兩側高,中間低,北部高,南部低,像一簸箕,口向南,伸向黃海。
文登市地處北溫帶,屬于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1.5℃,有氣象資料記錄以來極端最高氣溫36.4℃,極端最低氣溫-25.5℃。多年平均降水量762.2毫米,降水分布不均,夏季較為集中,6~9月降水量約占全年70%;春秋季降水偏少,常發生干旱。年均日照時數2390.2小時,無霜期194天。冬季漫長,盛行從大陸北部吹來的干冷冬季風,氣溫偏低,為半島地區低溫點;夏季最短,盛行從海洋吹來的暖濕夏季風;春秋兩季屬冬夏季風轉換期。
文登市境內有西、北、東三條分水嶺,成為單獨的水系。第一大河為母豬河,全長65公里,流域面積127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深297.4毫米。青龍河,全長31公里,流域面積235.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深273毫米。昌陽河,全長23.5公里,流域面積119.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深284毫米。黃壘河,有17公里為文登與乳山的界河,多年平均徑流深283毫米。已開發利用的溫泉4處:城區的七里湯、城南13公里的湯村湯、城東南16公里的呼雷湯、城西南22公里的大英湯,水溫39~77℃。大型水庫米山水庫,總庫容2.8億立方米,最大壩高21.1米,是威海市最大的淡水水源。全市有淺海面積3萬公頃,淡水水面3067公頃。
文登市位于山東半島東部,北緯36°52′~37°23′、東經121°43′~122°19′之間。西接牟平區和乳山市,北接環翠區,東接榮成市,南臨黃海,總面積1645平方公里。海岸線東起靳家店村南的蔡官屯河口(37°0 2′00″N,122°12′00″E),曲折西去,止于黃壘河口(36°54′48″N,121°51′20″E)與乳山市相接,全長155.88公里。15米等深線以內淺海海域面積292.7 平方公里,灘涂1.26萬公頃。沿海有埠口灣、靖海灣、五壘島灣3處海灣。近海中有二島(面積0.03平方公里)、 牛心島(面積0.01平方公里)、里島(面積0.006平方公里)3個小島嶼。有明礁1處、暗礁5處、低潮露出礁4處,最大者面積不足0.01平方公里。
經濟發展
經濟發展迅速,工業優勢突出。改革開放以來,文登堅持工業立市、工業強市的發展思路,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加快推進對外開放,工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力明顯增強。目前,已形成了機械、汽車、電子、輕紡、建材、化工、食品等7大支柱行業,主要工業產品有12大類2萬多種,限額以上企業發展到219家,培植了20多家銷售收入過億元或利稅過千萬的骨干企業,曲軸、宏安、威達等10多家企業的規模和效益位居全國同行業前列。文登還是著名的“魯繡之鄉”,有160家抽紗家紡企業,年產抽紗制品3億件(套),是全國抽紗產品出口基地,出口額占全國的1/7,被命名為中國工藝家紡名城。近年來,文登還圍繞打造面向膠東、輻射東北和韓國、日本的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先后引進建設了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青島利群購物廣場和物流配送中心、韓國之窗、客運物流中心等一批輻射范圍廣、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為中外客商加強合作提供了交流平臺。
投資環境優越,開放勢頭良好。文登人民自古以來崇尚文化,勤奮好學,明禮守信,素有“文登學”之雅稱。文登社會治安狀況良好,是全國和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先進單位。近年來,通過實施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城鄉環境面貌顯著改觀,成為全國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和山東省園林城市。在抓好硬環境建設的同時,文登還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立行政審批服務中心,進一步提高了審批服務效率。出臺了吸引國內外客商投資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在戶口落戶、子女上學、社會保障等方面,為外來投資者提供最大便利,在全市營造了親商、安商、愛商、富商的濃厚氛圍,對外開放保持了良好勢頭。目前,已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科技、文化合作關系,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在文登投資興辦了750多家企業,實際利用外資7.4億美元。2003年,全市外商投資企業完產產值154.2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近三分之一。
發展潛力巨大,蘊藏無限商機。文登自2000年以來,GDP年均遞增15.7%,財政收入遞增25%,工業增加值遞增17.8%,實際利用外資遞增83.1%,進出口總額遞增30.4%,全市經濟已進入快速發展時期。目前,文登根據產業基礎,正在規劃建設的以東安黑豹、天潤曲軸等18家限額以上企業為核心的汽車及配件產業群,以威達機械、威力工具、奧文電機等30家限額以上企業為核心的機械加工產業群,以宏安電纜、文隆電池、南陽電子等24家限額以上企業為核心的電子通信產業群,以云龍繡品、藝達家紡等38家限額以上企業為核心的輕紡及制革產業群,以玲蘭味精、宏泰樂食品、亞太藥業等39家限額以上企業為核心的食品醫藥產業群等5大優勢產業群,發展勢頭非常好,前景十分廣闊。經過多年的改革開放,充滿蓬勃生機和廣闊前景的文登,正以強勁的姿態向新的高度跨越。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和日益改善的投資環境,使這塊古老的土地日益成為中外客商投資興業的理想之所。
農林牧漁
文登市地處北溫帶,光照充足,無霜期短,雨水豐沛,氣候溫和,且境內丘陵起伏,海岸蜿蜒,適宜發展農、林、牧、副、漁各業。解放前,兵患匪禍與自然災害交織,生產力極其低下。正常年份,糧食畝產百斤左右。1936年是農業收成較好的一年,全縣農業總產值僅為3642萬元,人均53.9元。1940年6月,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領導貧苦農民開展減租減息、土地改革,實現了“耕者有其田”。1956年,走社會主義集體化道路,縣政府相繼設立農業、畜牧業、林業、水利、漁業、農機、蠶業等機構,對農業實施管理,農業生產條件得以改善。據統計,1949~1978年間,全縣修整旱澇保收田3.7萬公頃,修建水庫、塘壩、機電井、揚水站等水利設施2887處,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13.8萬千瓦。但由于受“左”的思想影響,加之忽視多種經營,農業發展曲折緩慢。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撥亂反正,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業和農村經濟呈現蓬勃發展態勢,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后,大力調整農業結構,培植“農”字號龍頭企業,實施科技興農戰略,發展高產、高效、優質創匯農業,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振興。具體表現在:
一是農業生產條件根本改善。全市主要河流----母豬河、青龍河、昌陽河等均得到大規模綜合治理。到2003年底,全市總灌溉面積達到4.83萬公頃,有效灌溉面積4.2萬公頃,其中機電灌溉面積3.32萬公頃,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田3.38萬公頃,節水灌溉面積2.09萬公頃,全市有效灌溉面積占耕地總面積的65%以上。擁有大型水庫1座,中型水庫3座,小(一)型水庫20座,小(二)型水庫58座,塘壩937座,機電井2430眼,揚水站723處,排灌機械1.12萬臺,裝機容量9.26萬千瓦。文登市1954年始有農用拖拉機,到2003年,全市擁有大中小型拖拉機58110臺,農用汽車838輛,農用運輸車28670輛,機引田間作業機械82968臺(套),排灌機械23906臺(套),場間作業機械8016臺(套),小麥聯合收割機664臺。農機總動力達到94.1萬千瓦,農業機械原值達到41760萬元,農業機械化綜合作業水平占農業勞動總量的90%以上。
二是農村經濟全面發展。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和耕作制度改革,全市農業已形成以糧食生產為主體,山、水、林、田、灘綜合開發,農、林、牧、果、桑、漁、藥全面發展和多層次、立體化格局。1979~1990年,文登被國務院農牧漁業部定為糧食、花生、奶山羊、港養蝦生產基地縣(市),被山東省政府定為果品生產、蠶繭生產、淡水魚養殖基地縣(市),先后開發推廣農業科技200余項,其中120多項獲部、省和地級獎勵。先后榮獲全國綠化先進單位、全國漁業百強縣(市)、全國畜牧百強縣(市)和山東省農業科技推廣、農田基本建設、水土保持先進單位等稱號。200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475億元,比上年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4719元,比上年增加339元,增長7.7%;全年實現農業增加值22億元,比上年增長2.5%;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40.9億元,比上年增長7.9%。全年化肥使用量(實物)127639噸,柴油使用量37608噸,農用塑料膜使用量398噸,其中地膜使用量92噸;地膜覆蓋面積3582公頃,農藥使用量3364噸,農村用電量2.23億千瓦時,占全市用電量的29.3%。種植業、果業生產穩步發展,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33.44萬噸,同比增長7.4%;完成農業產值10億元,占總產值的24.4%。造林綠化取得顯著成就,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鞏固和加強,漁業生產結構有所調整,全市完成水產品產量43萬噸,比上年增長2.4%;完成漁業產值21.7億元,占總產值的53.1%。畜牧業發展良好,隨著居民對畜牧產品需求的增加,個體飼養業發展不斷加快,肉畜蛋奶等畜產品較上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長;牧業產值完成9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2%。
工業發展
文登工業在市委、市政府及上級業務部門的正確領導下,經過“七五”期間的起步發展,“八五”期間的快速膨脹,“九五”期間的優化升級,已經建立了擁有機械、汽車、輕紡、化工、食品等幾大支柱行業、28個門類、1000多家生產企業,具有一定競爭優勢的工業體系。全市工業經濟總量迅速膨脹,綜合經濟勢力顯著增強,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進一步鞏固,工業經濟總量規模顯著擴大,工業稅收占全市的75%以上,在全市經濟中確立了主導地位。進入“十五”期間以來,全市強化“工業立市”、“工業強市”的發展理念,以推進技術進步、調整優化結構、提高經濟效益為主攻方向,加快推進工業二次創業,使工業生產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
總的看,文登工業經過“第一階段”的奠基起步、“第二階段”的規模擴張和“第三階段”的結構調整,經濟總量迅速擴大,整體素質明顯提高,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初步形成。到2003年底,全市工業企業總數達39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4家,從業職工9.8萬人,資產總計達140.1億元。三次產業的比重由1987年的50.1:32.7:17.3調整到目前的9.7:60.8:29.5。其中,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58.6%,占第二產業的比重達93.5%;上繳稅金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達80%。
通過實施企業資本優化促大發展,工業經濟發展充滿活力。為培植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骨干企業,文登堅持從優化存量入手,積極推進中小企業資產優化重組工作。市屬企業共有各類企業128家,其中改制企業100家,改制率在80%以上。近三年來,通過實施兼并、聯合、收購、掛靠、承租、托管、出售、轉讓等多種形式,先后完成了黑豹與哈爾濱東安發動機集團公司、絲綢絲織廠與山東絲綢進出口公司、絲綢印染與韓國福格印染等近40家企業實施了重組,累計盤活資產10多億元,安置職工1萬多人,有效地推進了全市企業改革進程。

文登汽車站
基礎設施
地理位置優越,基礎設施完善。文登與韓國隔海相望,處于煙臺、威海、青島三個市的中心區域,周邊一小時行程內常住人口1000多萬,有威海、煙臺、石島、龍口4個一類對外開放港口,區位優勢十分明顯。文登是膠東半島的交通樞紐,青威高速公路、309國道、濟威鐵路穿境而過,到青島、煙臺的國際機場、港口僅1~2個小時的路程,交通十分便利。境內的威海機場已開通了到北京、上海等10余條國內航線,年內將開通到韓國的國際航線,乘飛機到韓國只需1小時。水電供應充足,有4座大中型水庫,總庫容3.7億立方,日供水能力10萬立方,發電裝機容量7萬千瓦,供熱能力120噸/小時。建設中的膠東地區引黃調水工程、開發區熱電廠和投資60億元的昆崳山抽水蓄能電站等項目,將為今后長遠發展提供更充足的水電保障。
旅游資源
文登依山傍海,風光秀麗,名勝頗多。被譽為“海上仙山之祖”的昆崳山,不僅景色秀麗幽美,還是道教全真派的發祥地,有雕有老子《道德經》上下卷計6000余字的圣經山摩崖石刻,有金元時期的七真人廟、東華宮、白玉臺、朝陽洞、煙霞洞等道教遺跡,有山東半島最早的廟宇無染寺等;城東的文山,是秦始皇東巡時召賢士文人論功頌德的地方,山上建有古召文臺、秦廟等;小觀南海旅游度假村、北海旅游開發區、天福山革命起義觀光區,環境優雅、設施完備,是避暑、療養的理想去處。
昆崳山:位于膠東半島東部,跨文登、牟平、乳山三市區,逶迤百里,主峰泰礴頂海拔923米,為膠東第一高峰,在文登境內、市區西北20余公里處。據考,蓬萊、方丈、瀛州等海上仙山,皆為昆崳山所派生,故向有“海上仙山之祖”譽稱,其秀美神韻匪夷所思,可圈可點者又富集于文登一側。這里是天然森林公園,喬、灌木品類竟多達200余種,蓬蓬勃勃,郁郁蒼蒼;這里是天然動物園,僅鳥類就有48種,到處鶯歌燕舞;這里是天然礦泉、山泉水廠,地下礦泉噴涌,地表山泉叮咚,礦泉、山泉水質極佳,清冽甘醇,富含健康長壽的各種微量元素,沁人心脾。與車水馬龍,喧鬧繁華的膠東都市相比,這里就是膠東大地僅有的處女地和世外桃源。
環島公園:位于市區北部,她北面就是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聽名稱,游人也許會聯想到水,其實,她周圍并無碧水環繞。相傳,古時一會看風水的財主采中了一塊“地氣”。要在其上大興土木,以期“地氣”更加壯大他的家業。可這“地氣”痛恨財主的心狠手辣,絕不為其所用,決心移位。“地氣”轉移,財主緊追。不知追了多少時日和路程,財主的注意力不支,“地氣”趁機在這里扎入地下,并以獨特的地形、地貌加以偽裝。財主無功而返。“地氣”日益使勁,這里便隆起了頗具特色的小山,猶如海中拱出的小島。四周發展蓬蓬勃勃,住宅樓一排一排,企業一片一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