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川縣位于山西省東南部,太行山南端最高地帶,縣人民政府駐崇文鎮。北鄰壺關,西連高平,西北接長治縣,西南連晉城,東部和南部與河南省輝縣市、林州市、修武縣毗鄰。轄5鎮、13鄉、410個行政村、1312個自然村。總人口25萬人,總面積1751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
陵川縣轄9個鎮、3個鄉:
鎮:崇文鎮、禮義鎮、附城鎮、西河底鎮、平城鎮、楊村鎮、潞城鎮、秦家莊鎮、奪火鎮
鄉:馬圪當鄉、古郊鄉、六泉鄉
歷史沿革
從境內塔水河古人類遺址的發掘可以斷定,陵川地區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了人類居住。傳說中的堯舜時代,陵川地區是堯舜兩個部落的地盤。夏商兩代,均為冀州所領,且屬于 “王畿”之地。西周初期,陵川地區屬于晉國的封邑。后為北狄所據,至春秋中期復為晉有。周威烈王二十三年(403),韓、趙、魏被正式冊命諸侯,三分晉地,陵川地區當時隸屬于韓。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之后,撤銷太行行署,恢復原山西省建制,陵川歸屬山西省第三專區。1950年,第三專區改名為長治專區,陵川屬長治專區。1958年省府調整行政區劃,長治專區改為晉東南專區,陵川仍歸其屬。1958年11月,陵川、高平、晉城三縣合并為晉城縣。原陵川地區設陵川聯社。1959年2月,改為陵川公社。1959年7月20日,陵川從晉城縣分出,恢復原建制。1985年晉東南地區撤銷,陵川歸晉城市管轄。
2001年,調整陵川縣鄉鎮行政區劃(晉政函[2001]9號;1月10日晉市政發[2000]6號),由5鎮13鄉調整為9鎮3鄉(文件中是7鎮5鄉),鄉鎮平均人口2.09萬人,平均面積146.43平方千米。
地理資源
陵川縣為典型石山區。境內萬峰環列,崖懸壁峭,溝壑縱橫。全縣呈東北高、西南低的地勢,東北部最高峰板山,海拔1797.9米,南部最低點甘河破屋海拔 691米。平均海拔1058米。無霜期160天,年平均降水量為600—700毫米。年平均氣溫7.9℃左右,冬暖夏涼。森林覆蓋率達到60.3%。縣東部為石山區,中部為土石丘陵區,西南部為平川區。地下有煤、鐵、硫、鋁及大理石、花崗巖、礦泉水等。
經濟概況
全縣有地方國有企業12家,二輕企業16家、鄉鎮企業1100家。支柱產業有:煤炭、冶煉、機械、化工、建材、服裝、陶瓷、食品加工等,主要產品有:煤炭、生鐵、化肥、二硫化碳、氰化鈉、刃具、水泥、瑪鋼、塑鋼、型材、雙降解膜等,分別出口美國、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1998年創匯30萬美元。1998年,全縣完成工業增加值4.4億元。
全縣有耕地44.29萬畝,主要農作物有玉米、谷子、小麥、馬鈴薯、紅薯、大豆等;經濟作物有黨參、油料、皮麻、蠶桑、葵花、果類等。森林面積7.67萬公頃。全縣有中小型水庫17座,機井14眼,水澆地面積21945畝。1998年,全縣完成農業增加值1.68億元,農民人均收入2045元。
全縣有大中型商場4個,大中型集貿市場1個,各種專業商店30個,門市部455個,個體商戶5600戶,從業人員1.4萬名。199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3.28億元,城鎮集貿市場成交額3218萬元。
交通郵電
干線公路有沁輝公路,境內全長352公里。有省道4條121公里,縣道9條231公里,有出省客運班車線5條,出縣班車線9條,縣內班車線19條。電信局 1個,郵政局、所14個,市話交換機容量達6000路端,市話用戶達4291部,農話建成4個模塊局,9個自動交換點,農話用戶達到758部,公用電話 190部,同時還建成英特網。數據通迅網和多媒體通訊網。
文教衛生
全縣有完全中學3所,初級中學20所,職業中學2所,小學549所,教師進修校1所,幼兒園23所。縣、鄉醫院21所。古代著名人物有金代武氏三狀元、金代教育家元好問之師郝天挺,元代國信使郝經等。現代人物有中共山西省委原第一書記衛恒,作家韓汶州 ,電影《上甘嶺》編劇崔家俊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崇安寺、西溪二仙廟,禮義崔府君廟、南吉祥寺、北吉祥寺等。主要風景名勝有西溪、黃圍洞、王莽嶺、棋子山等。

旅游景點
崔府君:又名顯應王廟。在山西陵川縣城西15公里禮義鎮。據《長治縣志》載,府君姓崔,名玨,字元靖,樂平(今昔陽)人,唐貞觀進土,為長子縣令,有功德于潞地,因而建廟祀之。廟始建于唐,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重建,明洪武二年(1369年)及清末均有修葺。規模壯觀,山門前平臺凸起,兩側石階對峙,左右配以廊廡。山門高居正中,門側又各建掖門一道,門樓秀麗,雕刻精巧,與一般佛寺外觀截然不同。山門最古,為金時原構,五開間,兩層,下層磚砌高臺,中柱上裝青石門框及板門,門框上線刻花紋,圖案秀美。上層施平座及勾欄,粱架現整簡潔,結構已具元代爬梁的雛形。屋頂琉璃為明代補制,鮮麗勁秀。這種高臺以上的門廡或殿宇,見宇敦煌壁畫,實物中少有。
北吉祥寺:在山西陵川縣城西15公里社義鎮西隅。創建地唐大歷五年(公元770年),宋、元、明、清歷代重修。寺周細流環繞,寺前古柏四株,人稱四大天王。寺宇規模宏敞,布局嚴謹,三進院落,皆且卡墻相隔,原門不存,現將天王殿稱之為山門,兩側有掖門和鐘鼓樓,內有廂房、中殿、左右配殿、東西廊廡,后大殿等。天王殿、中殿歷史最古,后殿及兩廂尚存元制,余皆明清重修。天王殿殿寬深各三間,單檐九脊頂,斗拱五鋪作,結構簡練,斷面規整,屋頂舉折平緩,出檐深遠,整個形制還是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原構。中殿三間,懸山式屋頂,僅施柱頭斗拱,無補間鋪作,外觀甚為古樸,與天王殿同為宋構。殿頂三彩琉璃脊獸為明代所制。寺內碑碣數通,記述寺史建筑年代等。
南吉祥寺:在山西陵川縣城西20公里平川村。原宋家川,唐貞觀年間奉敕建造,宋天圣年間遷此重建,金、元、明、清屢有修葺。寺宇規模完整,前后兩進院落,有山門(即天王殿)、中殿、后殿、左右配殿及兩廂廊廡。中殿歷史最古,宋建,后殿金建元修,山著眼點是經明代重修,還保存著元代手法,余皆明、清遺構。中殿三間見方,單檐九脊頂,檐下斗拱碩大,殿內梁架規整,形制古樸,結構嚴謹。據碑文記載,宋代“潞城里崔氏寄居平川,年邁乏嗣,自捐資財,創修中央殿三間”,現存中殿確為宋構。
崇安寺:亦名丈八佛寺,俗稱凌煙寺,位于陵川縣城西北隅之臥龍崗上,大有居高臨下,俯瞰全城的雄偉氣魄。崇安寺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佛子山風景區:以陵輝公路為主的要旅游線路的風景區,西起陵川縣楊寨河,東至晉豫兩省交界,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與陵川人民改造大自然的奇跡。該路全長33.3公里,蜿蜒穿行于太屋脊的崇山峻嶺、深澗峽谷之中、沿路蒼山秀水如詩如畫,奇橋異洞巧奪開工,車過沙場,如入蓬萊仙境,如過洞天福地,上空壁立千仞、壁巖如削,腳下泉水叮咚、吐璣噴玉,弘業門、靈佛洞、臥龍洞、踞虎關、淳江洞、飛瀑長廊等14個遂道競相爭秀,30多座形態各異的橋涵紛紛比奇。 穿行此路,有時峰回路轉,山重水復;有時聊暗花明,別有洞天。登覽山巔,萬象林列,千載之秘,開懷顯露。在舊時關隘“嘴上隧道”附近,兩巖峰崇嶺峻,懸崖壁立,漳谷深險,坡度急陡,河水從落差65米的峭壁上直瀉而下,漾如飛煙,形成了著名的古稱八景之一——“靈泉瀑布”。這里修建的東雙腦水電站,造福人民之余,工程險巧也構成了一大奇觀。在路北隔河以下,二十里秀水隨路而下,繞山轉壁,波瀾不驚,被人們稱為“小漓江”。
西溪真澤二仙廟:位于陵川縣城西2.5公里的城關鎮嶺常村,此地群山拱翠,松柏掩映,繁花似錦,春色宜人,人稱“西溪春色”,是陵川古八景之一。該廟創建于唐乾寧年間(984-897),宋崇寧年間加封真澤宮。金皇統二年(1142)擴建為現今規模。二仙廟代分兩院,中軸線前有山門(上即戲樓),左右各有小旁門。中軸線一進院為過殿,過殿面寬進深各三間,單檐歇山式屋頂,殿內保存有做工精美的佛道帳,殿前有卷棚式拜亭一座,做工也十分考究。正殿、東西梳妝樓做法古樸,用材較大,為金代建筑。前面院中挺立著四棵古老的檜柏,人們可以從樹上找出各自屬相的生動造型,如龍、蛇、鼠、錫、猴、牛羊等,被稱為十二生肖柏。整個建筑寵偉壯觀,布局整齊嚴謹,加之崇樓高閣,古柏青松,彩色琉璃,顯得最重要的是金代著名詩人元好問的游詩碑:“期歲之間一再來,青山無恙畫屏開。出門依舊黃塵道,啼殺金衣喚不回。”陵川真澤二仙廟屬省級重點文物 保護單位,不僅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也是一處開發價值較大的旅游勝地。
十里臥佛:陵川縣城東南30余公里處的馬圪當鄉西閘水村附近,近年來發現一自然山體(山名窯頂山)猶如沉睡千古、仰面橫臥的睡佛,惟妙惟肖。在距此山十公里處的西閘水村邊公路上望去,臥佛頭北腳南長約10華里,頭、身、足比例勻稱,而且面部五官端正,眼瞼微瞌,慈祥安靜,如靜修入定之神態,仔細體味,似有勻細鼻息相聞,其天生妙成,讓人嘆為觀止。
紅葉風景區:位于陵川縣城南20公里的老槐樹嶺至奪火嶺北段,是陵川縣面積最大的紅葉區。該景區南北長約20公里,東西寬約10公里。陵(川)修(武)公路蜿蜒于山巒之間。紅葉區內崇山峻嶺,溝谷深邃,植被茂密。主要樹種有柞木、槲樹、千捭榆、白皮松、油松、栓皮櫟、側柏、槐、榆、楊等;灌木品種更為豐富,較廣泛的有黃櫨、山榆、小葉杜鵑、野薔薇、沙棘、連翹、山桃、胡榛子、山槐、葛等幾十種。春夏進節,濃綠淺翠,繁復紛呈的植物將200平方公里的山巒溝舊社會覆蓋得象綠毯一般;而當秋季來臨,這里便呈現出派燦爛壯闊、色彩紛呈的彩色世界-層林盡染,五彩斑斕。該縣紅葉節1999年被國家旅游局確定為與北京香山紅葉齊名的生態環境游30個節慶之一。
棋子山:又名謀棋山,位于距山西省陵川縣城10公里的侯莊鄉東北。棋子山山勢平緩,主峰海拔1488米。山上松樹成林,山清水秀,風景優美。經國家有關部門考察論證, 陵川棋子山為中國圍棋發源地。棋子山方圓數十里之內,顏形成酷似班固《奕指》及《圍棋辭典》所稱的天然棋石俯拾即是。該區主要景點有箕子洞和象天枰。箕子洞是陵川縣“棋子山旅游度假區”規劃中的重要景點之一,相傳是圍棋鼻祖商代箕子推演天文、占卦卜筮、謀棋消閑之所。
王莽嶺:是陵川與河南輝縣的界山。山之東崖,俗稱天柱關,由高低錯落的56個山峰組成。大者,峰頂可跑馬,小者狀如筆尖聳立,有“鴕鳥峰”、“一柱擎天峰”、“姊妹峰”、“天官賜福峰”、“龍泉寶劍峰”、“蓮花峰”、“仙女峰”等等,巍峨崢嶸。山南部千仞峭壁,如一石削成,“千峰爭攢聚,萬壑絕凌歷”。北部巍巖相迭,青蓮秀出,群峰連綿。仰瞰之間,怪石嶙峋,濃綠淺翠,流泉飛瀑。晴日,千奇百怪的峰巖,青中帶紫,近看山形勾勒分明,遠眺如畫中寫意,朦朧如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