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陜西 >> 安康市 >> 鄉鎮介紹 >> 蜀河鎮 |
![]() |
蜀河鎮 |
蜀河鎮位于陜西省旬陽縣太極山城以東53公里處,北倚巍巍秦嶺,南傍依依巴山,挾漢江而攜蜀河,東與仙河、蘭灘鄉接壤;南與白河縣毗鄰,西與棕溪鎮、關口鎮交界;北與雙河鎮、廟坪鄉相連,屬亞熱帶北緣,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寒暑交替,四季分明,光照及無霜期時間長,適宜各種農作物的種植。鎮域面積143.5平方公里,下轄17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126個村民小組,9211戶,31219人,是1996年10月撤區并鄉后新建制的一類大鎮,也是典型的雨養農業大鎮。 轄蜀河鎮社區居委會,高橋村委會,傅家灣村委會,七家洼村委會,呂關村委會,觀堂溝村委會,郅家灣村委會,三官村委會,寨坡村委會,黃場村委會,施家溝村委會,曼灣村委會,文家山村委會,大東溝村委會,羅家坡村委會,小山岔村委會,沙溝村委會,渡口村委會 蜀河鎮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古往今來,商賈往來頻繁,是馳名于漢江中上游的商貿重鎮。境內的黃州館、楊泗廟、清真寺等明清時期古老建筑,造型古樸別致,景態各異,歷經歲月洗禮,依然透射著古風古韻,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吸引著眾多文人墨客、美院學生前來寫生采風。蜀河古有輝煌的歷史,今有崛起的見證,在“九五”期間,蜀河鎮被首批確定為100個小城鎮試點鎮后,經過全鎮上下的共同努力,1998年被安康地委、行署命名為“文明集鎮”,2000年又被陜西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文明鎮”,2005年10月在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中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命名為創建工作“先進村鎮”。 伴隨著漢江(蜀河)電站、襄渝復線、集鎮道路改造及給排水工程、三官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建設的陸續實施,“重振小漢口雄風,再鑄蜀河鎮輝煌”的大好時機已來臨,蜀河鎮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勤勞純樸的蜀河人民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目標,按照“產業富鎮、工商強鎮、文旅興鎮、生態立鎮、人居旺鎮”的發展思路,著力實施“萬米工業長廊、萬畝油桐基地、萬畝密植桑園、萬人下山進鎮、培育萬名新型農民”的五個萬字工程,奮力推進集鎮、交通和新農村建設,努力實現突破發展。農村主導產業以煙、桑、畜為主,烤煙生產面積連年一直穩定在4000-6000畝之間,年為全鎮農民創造收入500萬元左右,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葉;桑園面積累計達到10000多畝,年養蠶4000 多張,成為農民增收的又一增長點;油桐面積達5萬多畝,成為旬陽東區油桐生產基地;畜牧產業發展迅猛,年養豬4萬余頭,出欄3萬余頭,使傳統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農民收益明顯。截止2007年底,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8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379元。 鄉鎮企業及非公有制經濟后勁十足,礦藏儲量十分豐富,鉛鋅礦、銅礦、沙金礦等金屬礦產及板石、石英石、石灰石等石材遍布境內。到2007年底,全鎮實有企業999家,其中:私營企業5家,集體企業1家,個體工商戶993家,從業人員2965 人,年可實現營業收入2.49億元,總產值2.1億元,在全鎮財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明顯。與此同時,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其他社會事業,如:路橋交通、河堤路硬化、村級道路硬化、農電網改造、集鎮供排水、通訊設施及其它配套設施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社會治安、計劃生育、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都在鞏固原有成果的基礎上,健康有序的向前推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