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陜西 >> 寶雞市 >> 鄉鎮介紹 >> 常興鎮 |
![]() |
常興鎮 |
常興鎮位于陜西關中西部,眉縣縣城東北15公里處,地處扶風、眉縣、岐山三縣結合部。常興鎮東鄰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西鄰關中重要城市寶雞,南依渭河,北靠黃土高塬,鎮域面積40平方公里,耕地2.5萬畝,總人口31860人。常興鎮現轄12個村、1個社區居委會,64個村民小組,是國家建設部、農業部命名的“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和“全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示范區”,同時也是“省級綜合改革試點鎮”、“市級衛生城鎮”和“市級教育強鎮”,常興紡織工業園是寶雞市重點扶持發展的工業園區之一。 歷史悠久 常興鎮歷史悠久,民風淳樸,是秦武安君白起故里,古稱“常胡營”,相傳明朝開國元勛常遇春、胡大海曾在此安營扎寨。境內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嶺堡遺址,扶眉戰役烈士陵園位于我鎮郭何村,是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旅游景點。雙桿嗩吶坐雙娃、常興皮影、農民畫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遠近聞名。近年來,常興鎮在上級的支持和全鎮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鎮域經濟文化和社會各項事業都取得了長足發展。 經濟發展 常興鎮地勢平坦,水資源豐富,土質肥沃,盛產優質小麥、玉米和無公害蔬菜,全鎮糧食年產量1.445萬噸,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260多畝,全鎮籠養雞達到11萬只,肉奶牛存欄總數600多頭,生豬存欄9824頭,年畜牧產值達3088萬元。近年來,鎮黨委、鎮政府按照建設“工貿大鎮、經濟強鎮、教育名鎮”的發展思路和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要求,大力發展非公經濟,引導各種社會要素向鎮區聚集,促使鎮域經濟走上了快車道,連續三年經濟增長速度高于15%。2006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9.08億元,2007年和2008年分別達到10.9億元和12.6億元。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584元。充分發揮勞動力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切實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使農民工資性收入在農民人均收入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大,形成了以紡織、建材、化工、鑄造和農產品加工為主的五大支柱產業。目前,全鎮有各類工業企業120多戶,千萬元以上規模企業12戶,企業從業人員6000多人,其中紡織企業53戶,擁有各類織布機5000余臺,紗錠13萬錠,年產面紗15000噸,坯布1.5億米。“常興紡織”已成為享譽全國的品牌,部分產品遠銷海外,年出口創匯400多萬美元,常興鎮已成為“西北紡織第一鎮”。 城鎮建設 常興鎮鎮區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3平方公里,集市貿易活躍,鎮區現有各類商業門店860多家。近年來,常興鎮不斷加大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組織完成了城鎮建設規劃修編,并通過了專家評審,為今后的城鎮建設提供了發展依據。目前,鎮區用地布局和功能調整已基本完成,隨著鎮域社會經濟的發展,鎮區建設規模將在規劃的指導下不斷擴大,服務功能將不斷完善,載體功能將更加突出,眉縣經濟文化副中心的地位將更加鞏固。在城鎮建設過程中,鎮黨委、鎮政府根據全鎮土地少、多種經營發展慢的現狀和特殊的區位優勢,提出了“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共同建設、成果共享”的小城鎮建設思路,把小城鎮建設作為促進鎮域經濟提速增效的基礎工程和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的樞紐工程及對外開放的形象工程,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扎實穩固推進。 近十年來,多方籌措資金,先后投資3300多萬元,完成了鎮區道路、自來水廠和給排水、天然氣管道、電網增容改造工程以及鎮區綠化、亮化、美化工程,東西縱橫、南北貫通的“申”字型道路框架基本形成,鎮區主干道路常興大道寬24米,東西大街和紡織大道寬16米,其他道路寬度均在7米以上。鎮區現有自來水廠一座,供水管道4.3公里,日供水量可達到300立方米;排水管網8.7公里,日污水處理能力達210立方米。電力供應充足,現有110千伏變電所2座,35千伏變電所1座,架設紡織專線1條,電力總負荷達到63000千瓦。基礎能源充足,有二級天然氣氣配站1處,以管道供應的方式,每年可為企業提供工業用氣40萬立方米。鎮區建有垃圾臺6座,果皮箱50個,公廁3座,垃圾填埋場2處;環衛隊有13名環衛工人,全天候對鎮區進行環衛保潔。 2008年,常興鎮被省政府確定為首批“關中百鎮建設” 重點鎮,先后投資400多萬元完成了長1160米、寬16米的紡織大道拓寬改造工程,完成了長950米、寬8米的宏葉路改造工程和長550米、寬7米的新豐路改造工程;投資30萬元完成了鐵路西立交引道工程,以上道路結構均采用18厘米水穩墊層,22厘米C40混凝土路面。改造鎮區排污管道2500多米,人行道彩磚鋪設4600多平方米,栽植各類綠化樹(苗)木12400多棵,綠化面積達6500平方米。投資20多萬元的點亮工程正在施工之中,將安裝路燈90盞。這些項目的實施,極大地改善了鎮區基礎設施條件,為推動常興鎮城鎮化進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道路交通 隴海鐵路、西寶高速、西寶中線東西穿鎮而過,眉(縣)扶(風縣)公路貫通南北。鎮區建有三級客運站一處,大型停車場1處,可提供車位80個;加油站1座,最大存量200噸,可滿足過往車輛的需求。西寶高速常興收費站位于鎮區南端,常興服務區距鎮中心區只有1公里。經過三年的努力,全鎮水泥硬化通村主干路37公里,實現了農村公路村村通的目標。2008年,我們抓住西寶中線改造的有利時機,對鎮區段的道路進行高標準建設,在8米寬的主車道兩邊,各拓寬4米寬的慢車道,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經過多次和省市公路部門聯系,爭取到了省道209乾湯線常興鎮區段的改造項目,目前該項目已順利竣工,極大地改變了鎮區的面貌。同時,西寶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在我鎮也已全面動工,常興收費站和常興服務區將進一步擴大,我鎮的交通區位優勢將更加突出。 社會事業 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努力創建科教名鎮。全鎮現有初級中學一所,占地面積26400平方米,有教職員工103名,設25個班級,在校學生1609名;小學10所,有教職工129名,班級67個,在校學生1946名;幼兒園兩所,教職工21名,10個班,入園兒童130名。全鎮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初級中學連續三年中考成績居于全縣前列,常興鎮被寶雞市人民政府命名為“教育強鎮”。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全鎮有中心衛生院1所,醫護人員80名,床位40張,2008年投資71萬元新建的常興中心衛生院住院樓已投入使用,12個村衛生室均達到甲級標準,共有醫護人員38名,床位30張。群眾參合率達到98%以上,基本實現了人人享有基本醫療保健的目標。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上塬村、下塬村等村主導產業突出,村容整潔,發展日新月異。重視群眾文化體育建設,鎮區建有綜合文化場所1處,建筑面積850平方米;文化娛樂廣場1處,占地面積1330平方米;建設村級群眾健身廣場3處,占地面積均在1000平方米以上,活動器材齊全。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設備全部到位,運行正常,基層服務點平均每月播放15場次。金融、郵電等行業均在鎮區設有分支機構,存款余額達到2.1億元。通訊設施完善,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均在鎮區建有基站,可實現信號全覆蓋。固定電話入戶率達到98%以上,鎮區有線電視用戶達到2070戶,普及率達到90%。電信、廣電網絡也已進村進廠,能提供方便、快捷的網絡服務。 精神文明 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得到加強。鎮黨委按照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要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形成特色、爭創亮點”的思路,全面推進領導班子、干部隊伍、人才隊伍、黨員隊伍和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以農村黨員電化教育和“雙承諾、雙公開、雙評議”活動為抓手,積極開展各類創建活動,不斷增強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鎮黨委依靠扶眉戰役烈士陵園這塊德育教育基地,依托農村電化教育信息網絡,有針對性地抓黨員群眾的理想信念教育,群眾性的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主精神,以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在農村開展好婆婆、好媳婦、五好家庭評選以及“八榮八恥進萬家”等活動,使知榮辱、揚正氣、講道德、講文明、講禮貌、尊老愛幼成為全鎮人民的自覺行為。為了使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深化,講求實效,鎮文化站在各村建有文化室,村民有報紙、圖書借閱,有中老年活動中心,全鎮有各類文藝團體23個。眉縣職工藝術團,宏朝歌舞藝術團,郭何村管樂隊,白家、河池、堯上村自樂班等團體在基層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近年來,全鎮人民在求真務實、創新高效的鎮黨委、政府一班人的帶領下,堅持以思想的大解放,環境的大優化,促進經濟大發展的戰略思想,緊緊圍繞建設工貿大鎮、經濟強鎮、科教名鎮的宏偉目標,搶抓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全鎮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保持了較快的增長和發展勢頭。 常興鎮正以嶄新的精神風貌,優惠的政策,優越的投資環境,熱忱歡迎各界仁人志士來常投資辦廠,共創美好明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