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陜西 >> 漢中市 >> 鄉鎮介紹 >> 黎壩鄉 |
![]() |
黎壩鄉 |
黎壩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59公里。鄉政府駐地關門村,至縣城公路里程60公里,距縣城直線20.3公里,東接長嶺鎮,南鄰仁村鄉、四川 萬源市 康樂鄉,西連四川省 通江縣 鐵溪鎮,北依三元鎮。面積102平方公里。三(元)黎(壩)公路過境。有煤、鐵礦、高嶺土資源。農業以種植水稻、玉米、小麥、馬鈴薯為主。為縣主要產糧鄉之一。清嘉慶八年(1803)在此地置黎壩巡檢署,筑城堡。1934年紅四方面軍12師34團部駐此地,建立川陜革命根據地。 行政區劃 轄春生、關門、長水、大坪、坪晉、紫刑、蘇家溝、柳營、干河子、梨子壩、青坪、楊坪、長柏、康坪、王家坪、魏子坪16個村委會。 歷史沿革 黎壩鄉為鎮巴縣轄鄉。1950年為梨壩鄉、白云鄉,1958年為黎壩、白云管理區,1961年合并為梨壩公社,1966年改紅旗公社,1971年復稱梨壩公社,1984年改鄉。 地理特征 境內地勢平緩,屬矮半山谷壩區,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境東降頭山巍然屏立;南部木竹寺、鳳凰山、老君山、云霧山諸峰環繞;西北鉆天寨橫曲;中部為黎壩小盆地。黎壩河曲流全境,支流小溪密布,2008年又進行了土地整理,水豐渠繁,灌溉方便,自然條件較好。昔謂“九陣三壩不抵黎壩的溝溝岔岔”。 經濟發展 有水田4492畝,旱地3622畝,是全縣唯一水田多于旱地之鄉,有林地10.5萬余畝、荒草坡28萬余畝。1999年以來實施退耕還林(經濟林)996畝。全鄉經濟以農為主,主產稻谷、玉米等糧食作物。主要樹種有杉樹、柏樹、松樹、椿樹、楊樹、栓皮櫟、馬桑樹、板栗樹、銀杏樹等品種;主要竹類有木竹、斑竹、刺竹等;主要中藥材有天麻、銀杏、棗皮、杜仲、枳殼等品種;有香茹、核桃、板栗等特產。 基礎設施 電視光纜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鄉村道路四通八達,網絡通訊正在逐步有序推進。集鎮建設已步入發展快車道。 機構設置 黎壩鄉是鎮巴縣委、縣政府的直屬機構,共編制干部職工30人,設有黨委、政府、人大三套班子。 主要職能是:負責完成縣委、縣人大、縣政府安排的各項工作任務,主持本轄區黨政事務,制定并實施鄉域黨建、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規劃。 鄉黨委下設紀律檢查委員會、黨政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社會管理辦公室、財政所;農業綜合服務站、社會保障服務站、文化綜合服務站。 駐鄉機關有衛生院、信用社、天保站,全鄉有中心小學一所,完全小學一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