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VIDEOSSEX少妇,97免费公开在线视频,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午夜性刺激免费看视频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慶 | 河北 | 山西 | 內蒙古 | 遼寧 | 吉林 | 江蘇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東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廣東 | 廣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龍江 | 貴州 | 云南 | 西藏 | 陜西 | 甘肅 | 青海 | 寧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門 | 臺灣
  西安市 | 寶雞市 | 咸陽市 | 銅川市 | 渭南市 | 延安市 | 榆林市 | 漢中市 | 安康市 | 商洛市
 
陜西的相關信息
陜西旅游投訴電話
陜西旅游投訴電話:029-85261437
國家旅游投訴電話:010-65275315

陜西最佳旅游時間
陜西地處我國東南濕潤地區到西北干旱地區的過渡帶,屬大陸性氣候。由于受復雜地形的影響,南北氣候差異較大。
陜北黃土高原屬溫帶半干旱地區,年平均氣溫較低。關中地區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地區,四季分明,秋季陰雨連綿,夏季炎熱多雨,間有“伏旱”,每年夏天都會出現超高溫天氣。陜南地區年平均氣溫較高,屬亞熱帶氣候,冬天較暖,夏秋兩季多連陰雨甚至大暴雨,每年的十月份以后降水速減,天氣睛好,雨雪稀少。
根據上述的氣候特點,游客可以自行選擇自己的旅游時間,但最好不要把時間選擇在炎熱的盛夏或寒冷的嚴冬。

陜西旅游特別提醒
一、陜西氣候冬冷夏熱,夏季自六月至九月初。這季節是雨季,每月雨日約有十天。古都雨后越發酷熱,氣溫可高達攝氏四十一度。陜北高原海拔約一千公尺,故此氣候清涼得多。黃土高原值得一游,最好是在春季前往。春節時分,民間生氣盎然。探訪窖洞居民,看腰鼓舞、社戲等,都是上佳節目。
二、西安的游程至少三天,早晚不妨流連市區。東、南、西、北四座古城樓,可以擇近游逛。仿古街道的人與物,俱古意盎然。八百里秦川可擇近一游。留意民間表演藝術地點;唐樂、社戲、皮影戲、民俗娶親等都凝聚古都文化的精華。
三、地方風味的食品有面食、大拼盤、泡饃等,也可品嘗西安的葫蘆雞。
四、往游黃土高原,宜備防沙口罩、眼鏡、睡袋。旅游日程的安排:西安三天游程只能算作掠影;陜北高原車程來回已需兩天,應作三天游;華山游程亦需三天;秦川游程兩天,租用小型旅游車為宜。

陜西娛樂指南
陜西省幾個主要旅游城市的文化娛樂場所很多,游人盡可以在游覽之余來到這些地方小憩。比較有特點的地方如西安的西安唐樂宮、古都大劇院、陜歌大劇院,白廟游泳場、北方樂園等,同南方的一些旅游城市相比,這些場所的價格都很便宜,真可謂“物美價廉”。
首頁 >> 陜西 >> 渭南市 >> 大荔縣
大荔縣行政區劃圖

  大荔縣位于關中平原東部,是黃 、洛、渭三河匯流之地。南界渭河與潼關、華陰、華縣為鄰,西繞洛河與蒲城、臨渭區毗連,北沿臺塬與澄城、合陽縣接壤,東瀕黃河與山西永濟相望,素有"三秦通衢"、"三輔重鎮"之稱。大荔縣總面積為1776.1平方公里,全縣轄7鎮26鄉,414個行政村。總人口72萬人。

  縣人民政府住所地城關鎮,郵政編碼:715100,電話區號:0913。

行政區劃

  大荔縣轄13個鎮、13個鄉:

  鎮:城關鎮朝邑鎮許莊鎮羌白鎮官池鎮安仁鎮兩宜鎮韋林鎮馮村鎮雙泉鎮高明鎮下寨鎮范家鎮

  鄉:西寨鄉埝橋鄉石槽鄉伯士鄉沙底鄉段家鄉戶家鄉蘇村鄉八魚鄉張家鄉趙渡鄉平民鄉步昌鄉

歷史沿革

  大荔縣,為關中平原東部重鎮。早在商周時期,大荔為古芮國及同國所在地,春秋時少數民族沿洛河進入此地建立大荔戎國。秦厲公二十六年(公元前451年)秦伐大荔,設臨晉縣。漢武帝時改為左馮翊,晉武帝時(公元265——公元290)更名為大荔縣。以后地名變為頻繁,西魏改為同州,唐天寶初年(公元742年)曰馮翊郡,乾元三年(公元760年)復同州。元朝以后改縣為同州,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升同州為府,后又置為大荔縣。

  現在的大荔縣,其實還包括朝邑縣。朝邑縣,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置南五泉縣,西魏大同六年(公元540年)改為朝邑,隋屬馮翊郡。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析置河濱縣,乾元三年(公元760年)改名河西,大歷三年(公元768年)復曰朝邑。1958年并入大荔縣。

姿

歷史悠久

  大荔古為同州府所在地, 文物遺產豐富, 有“大荔猿人遺址”、 “沙苑文化遺址”、 “魏長城遺址”和豐圖義倉、岱祠岑樓、八魚清代望族石墓群等文化古跡20余處。同州梆子、碗碗腔等戲曲劇種享譽中外, 杰出人物, 層出不窮, 有明代為官清廉的光祿大夫馬自強、清代被稱為“救時宰相”的軍機大臣閆敬銘,參力口過辛亥革命,建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長的張奚若等名人。

自然條件

  屬暖溫帶半濕潤、半干旱季風氣候, 年平均氣溫14.4℃, 降水量514mm, 無霜期214天, 境內地勢平坦, 土壤肥沃, 灌溉條件優越, 洛惠灌區、 抽黃灌區、 抽渭灌區、 沙苑井灌區覆蓋全縣, 有效灌溉面積占總耕地的80%以上。水資源3億立方米以上, 森林覆蓋率28%以上, 已負盛名的醫飲兼用礦泉水, 被譽為 “中國之冠”、“世界罕見”, 日開采量可達5萬噸。

物產豐富

  全縣已形成了“沙苑108(黃花菜、紅棗、花生)、黃洛果菜瓜、庭院上香菇、灘區魚筍雜、牧業牛當家、實現產業化”的農業產業新框架。全縣糧食總產25.8萬噸、油料總產3.8萬噸、蘋果面積30萬畝、紅棗30萬畝、塑棚設施農業10萬畝、 同州西瓜6萬畝、蘆筍6萬畝、養殖水面2萬畝暢銷省內外, 反季油桃全國領先, 功能性的果蔬番茄椒全國獨有, 濃縮蘋果汁、蘆筍、 紫香蘇已出口西歐 日本、美國等國家和地區。是國內五大黃牛之首——秦川牛的主要發源地, 全縣飼養規模10萬頭, 二零零二年被確定為全國唯一的秦川牛養殖加工為主的陜西渭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大荔核心區。

工業發展

  大荔科技產業園區是2002年5月國家科技部等六委批準建設的國家級科技園區。園區所在地大荔縣沙苑地區是我國內陸最大的平原沙漠區,是陜西省政府確定的生態保護區。區域北有西禹高速,南有西潼高速,中有108國道穿境而過,擬建的沿黃旅游專線和羅韋高速南北貫通,鐵路西韓線穿越境內,南距隴海線20公里,交通便捷,四通八達;周邊韓城電廠、秦嶺電廠、蒲城電廠以及配套的供電網絡提供了充足的電力資源保障;區域位于渭河二級階地,地下水埋藏量大,品質優良,是陜西省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區域光熱資源充足,名特物產豐富,以盛產l008(黃花菜、紅棗、西瓜、花生)而名揚全國,是陜西省乃至西北地區最大的反季節瓜果菜生產基地;區域特有的十余萬畝國有土地為園區建設提供了可靠的資源保障和發展空間。

  科技園區總體規劃面積1 5平方公里,設置“一區五園”,即“精細化工園、畜牧產業園、農業產業園、機械電子園、紡織工業園及綜合服務區"。近年來,圍繞“一區多園、一園一產”發展思路,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多渠道招商引資,全面加快園區建設。目前,已建成西北最大的農化生產企業恒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亞洲最大的駝鳥繁育基地英考駝鳥繁育中心,以及秦川牛良種繁育中心、綠奧秦川牛科技有限公司、陜西同興紡織有限責任公司、三河木業有限公司等十四家規模以上企業,年工業總產值5億元以上。科技園核心區已經成為企業投資的洼地和產業發展的平臺。

畜牧產業

  大荔自古為“皇家牧馬之鄉”,有著兩千多年的畜牧養殖史。近年來,大荔依托豐富的秸稈資源和群眾養殖經驗,借助“渭南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的優勢,以爭創全省畜牧第一縣為契機,把發展以秦川牛為主的畜牧業作為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圍繞畜禽良種、動物保護、草業開發、科技興牧四大工程,按照“小群體、大規模”的模式,扶持、鼓勵企業及農民積極投身畜牧產業開發,使畜牧產業迅速崛起。截至2003年底,全縣牛存欄達到8.3萬頭,生豬存欄16萬頭,羊存欄13.7萬只,籠養雞98.4萬只,建成各類畜牧養殖小區20個,肉類總產2.2萬噸,牧草種植面積7.5萬畝;畜牧業實現產值2.7億元, 占農業總產值的24.5%,整個畜牧產業鏈產值達到4.3億元,農民人均牧業牧入276元。全縣涌現出萬頭規模養牛大鄉2個,5000頭規模養牛鄉4個,百頭以上養牛場3個,存欄千頭或戶均3頭以上養牛專業18個,全縣規模飼養戶達6368戶。全縣已初步形成了以沙苑區和黃河灘區13個鄉鎮為主體的秦川肉牛開發帶;以洛灌區和北部塬區為主體的瘦肉豬和籠養雞基地;以城關、許莊等縣城附近鄉鎮為主體的奶牛飼養基地和三河灘區為主體的肉羊基地。全縣涌現出了以綠奧牛業、瘦肉豬和籠養雞基地;隆發飼料、景壁肉食、鴻達育肥廠、西安英考鴕鳥養殖廠等畜牧產業企業群體,他們斥巨資,建養殖基地,辦加工企業,以企業化管理形式經營畜牧產業,從而舞起了大荔畜牧產業化的龍頭。

基礎設施

  已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 國道、省道為骨干的公路環網化體系。鐵路西韓線穿越縣境內、隴海線距縣城26公里。程控電話裝機容量2.6萬門, 實現村村通電話, 是全省第一批電氣化達標縣。縣城經過大規模改造, 面貌煥然一新, 已成為關中東部的一顆明珠。

城市建設

  幢幢高樓拔地起,條條大街寬又平,片片草坪綠如毯,盞盞華燈映古城。如今的大荔縣城處處涌動著現代化城市的氣息與活力。

  1998年以來,大荔縣委、縣政府先后投資4.2億元對城市基礎設施進行大規模改造,拓寬改造主街道4條,拓寬面積達8.8萬平方米,完成基礎設施道路2600米,架設桿線5290米,城市街道由原來最窄處不足10米拓寬到30米以上,最寬的南北大街寬達36米;先后折遷房屋570戶10多萬平方米,新建3層以上樓房商廈139幢,面積8.8萬平方米,投資百萬元在全縣城區重要路段進行綠化,新增綠化面積8600平方米,在全縣城區主街道安裝路燈360盞。新建商業街5條,步行街l條,長達750米,新建5處大型購物超市,設立了數百個Ic電話亭。出租豐、公交車實現了由無到有,由少到多,全縣400多輛出租車和20輛公交車方便了市民生活,同時成為大荔縣城一道靚麗的風景。新建占地17畝的同州廣場、縣委什字小廣場及正在興建的寶塔廣場成為群眾休閑、娛樂、集會、健身的理想場所。先后建成了展示大荔人精神風貌的“三河明珠”、 “一馬當先”、 “孺子牛”、 “母子平安”等一批標志性城市建筑和雕塑,實現了城市“硬化、綠化、亮化、美化”的目標。

旅游資源

  豐圖義倉

  豐圖義倉是清光緒八年(1882年)由東閣大學士閆敬銘倡議修建的民辦糧倉,歷時四年竣工。該倉位于陜西省大荔縣城東17公里處大荔縣朝邑糧站,東西長133米,南北寬83米,高約8米,內有倉廒58洞,容糧5520噸。慈禧太后曾朱批為“天下第一倉”并在倉頂御賜“虎”、“龍”二字。該倉巍然獨立于黃河西岸老崖上,地勢險要。豐圖義倉現在為大荔朝邑糧站使用,每年收儲調運糧食2000余噸。

  八魚清代望族石墓群

  大荔八魚李氏家族石墓群,大型石墓22座,清理發掘11座,從已發掘的情況來看,墓葬結構、規模及出土實物,對研究清代社會的政治、經濟、官僚制度,乃至當時社會葬俗文化,特別是其書法繪畫和石雕石刻等都具有重要價值。 石墓群位于黃河流域華山腳下的渭洛河附近的沙苑邊緣中段,距大荔縣城僅12公里,這里一馬平川,土地肥沃,地下物藏豐富。早在秦漢時期,這里就是皇家放馬養鹿之地;史稱"沙苑"。明清兩代,同州轄治,商貿繁榮,文化生活燦爛多姿,據出土墓志記載,此清代李氏望族墓地群,最早可上朔到乾隆時期,最晚延續到民國末年,延續300余年。每座石墓和墓石構件上都雕刻書法繪畫裝飾圖案,達400幅之多。雕刻手法應有盡有,圓雕、高浮雕、淺浮雕、減地刻、陰刻等巧妙運用構成一個和諧的統一體.充分表現出雕刻者精湛和嫻熟的技藝,也說明了墓室主人李氏在當地的社會地位和文化修養。石雕、石刻中有山水、人物、動物、花草等圖案及文字楹聯。

  魏長城

  大荔魏長城,位于今大荔縣西北,距今大荔縣城約15公里,靠近洛河東岸。勘探表明,自大荔縣西北黨川村至長城村,即由南向北由黨川村、黨家窯、東高恒村至長城村南北長達7公里,均發現有魏長城的遺跡。大荔境內的魏長城大部份保留在地面上,現在保存在地面的計有12處,其中保存最長的為長城村至東高恒西北一段長城,計長2100米,墻的寬度16.25、高2.2—11.4米。

  文殊新塔

  文殊新塔位于大荔縣城北大街北端與環城北路相交之十字路口,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文殊新塔,原名"文殊塔",又因"文殊閣"而得名。"文殊閣"為"同州長興萬壽禪院"的主體建筑。

文化遺址

  大荔人遺址 1978年3月21日,陜西省水利局劉順堂在段家鄉解放村(原名王家村)甜水溝東崖洛河三級階地的礫石層(第三層)中,發現了一個較完整的古人頭骨化石。經國家古人類學者多方考證,確定其為早期智人中的較早類型,時代為中更新世末期,具體時間約在20萬年左右。是我國舊石器時代從猿人到古人過渡的一個代表,因發現在大荔境內,故命名其化石人為“大荔人”,具體發現地址為“大荔人”遺址,距縣城西北23公里。

  沙苑文化遺址 沙苑文化是中國科學院組織的三門峽水庫區考古工作隊于1955年冬在本縣南部的沙丘地帶發現的,當時僅發現了石器。1973年,縣館組織的調查組在沙苑地區調查時在s19地點發現了人頭頂骨化石。以后又與陜西省考古所相繼進行了四次調查和普查。在沙面上發現了大量石器。但未見地層關系。

  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梁家坡遺址在羌白鎮梁家村東北1公里處,距縣城西南12.5公里,屬洛河南岸二級階地,面積約5萬平方米,1980年10月,西博和縣館作過初步調查。

  商代(早)文化遺址 趙家遺址在伯士鄉趙家村西,與村一路之隔,距縣城東南8.2公里,面積4800平方米。遺址的大部分1975年劃作新莊基,為新居覆壓。1982年8月,西博和縣館對該遺址試掘面積50平方米。文化層呈灰褐色,最大厚度為240厘米。

名優特產

  紅棗是沙苑地區的主要果品。其特點:彈性強、易漂浮、耐貯運。據大荔縣舊志載:西漢時,大荔沙苑一帶就栽植棗樹,所產之棗以:個大、皮薄、核小、肉厚、富彈性、味脆甜、液汁多而揚名全國。1984年,縣副食公司與浙江義烏縣二十三里供銷合作社聯合興辦蜜棗加工廠,生產出金黃發亮的"金絲蜜棗",暢銷國內外,成為本縣一項開發特產。2001年6月,國家林業局授予大荔縣"中國棗鄉"稱號。大荔縣也提出了建設"建設全國優質紅棗第一縣",建設"全國最大的鮮食紅棗基地"和"全國最大的紅棗加工基地"的目標。

  大荔西瓜,有“同州大西瓜”之稱。走進古城西安,只要是吃過西瓜的人,提起“大荔西瓜”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大荔縣志》中所記“西瓜出沙苑,味甘美,甲于秦中。” 

  為此,自古就有西瓜攤主真如“王婆賣瓜,自賣自夸”的豪情吆喝:“看看看,來來來,同洲西瓜甜的太。刀切哩,水流哩。吃一口,流一手。車拉哩,我賣哩。你不吃,見怪哩……”

特色小吃

  餑餑饃 是陜西關中地區流行的風味食品。因其是將餅坯放在燒熱了的石子上烙制成的,故而得名,又稱砂子饃、餑餑、干饃。由于它歷史悠久,加工方法原始,因而被稱為我國食品中的活化石。餑餑饃歷史非常悠久,石子饃具有明顯的石器時代“石烹”遺風。據傳:“神農時,驚訝食谷,釋米加燒石上而食之”。到了周代,“燔黍,以黍米加于燒石之上,燔之使熟也”。這就說明,石子饃是由遠古的“燔黍”演變而來的,經過了一個長久流傳,不斷改進的過程。 唐代叫做“石鏊餅”,并曾以此餅向皇帝進貢。到了清代,石子饃傳入金陵,稱為“天然餅”。這種饃是用上等白面粉,放入油和鹽 ( 糖 ) ,有的還加入鮮花椒葉,制成饃坯,烙制而成。具有油酥咸香,營養豐富,易于消化,攜帶方便,經久耐貯的特點。是關中農村常用的贈送親友、招待佳賓,或作為產婦、病人的營養食品。

  大荔爐齒面 因其形似爐而得名,原料有面粉、豬五花肉、筍瓜、油炸豆腐等21種,經和面、制爐齒面、制鹵、煮熟調味等工序,可謂選料嚴格,配料多樣、工藝精細、面條柔韌光潤,臊子香辣味濃,誘人食欲.

  水盆羊肉 起源于明朝崇禎年間,因在農歷六月上市,又稱“六月鮮”。大荔的水盆羊肉,久負盛名。以剔骨鮮羊肉、骨頭、桂皮、花菽、小茴香、草果、精鹽、味精為原料 ,分原料處理、煮羊肉、調制熟羊肉三道工序,食用時用燒餅或白吉饃同吃,佐以糖蒜、辣子醬、鮮蒜瓣,則肉爛湯清,肥而不膩,清醇可口,別具風味。

  月牙燒餅 大荔傳統食品,因狀如月牙而得名。原料為面粉、精鹽、堿面、芝麻、小茴香,菜籽油,經和面、制坯、烙烤三道工序而成。特點外皮焦脆,內瓤酥松空軟,熱吃涼吃均可,吃水盆羊肉時,用此餅夾入羊肉,饒有風味。

熱點城市: 杭州 | 大連 | 青島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蘇州 | 廣州 | 拉薩 | 麗江 | 洛陽 | 威海 | 珠海 | 廈門 | 沈陽 | 哈爾濱 | 濟南 | 長春 | 無錫 | 桂林
熱門景點: 黃山 - 湘西鳳凰 - 九寨溝 - 廣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頤和園 - 杭州西湖 - 山海關 - 圓明園 - 八達嶺長城 - 神農架 - 千島湖 - 五臺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圖文內容取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行為,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做中國最好的旅游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