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陜西 >> 咸陽市 >> 鄉鎮介紹 >> 永樂鎮 |
![]() |
永樂鎮 |
永樂鎮位于彬縣縣城北部邊沿,東經104°6'、北緯35°14'、距縣城39公里,東鄰旬邑縣底廟鎮,西連本縣西坡鄉,南隔紅巖河與本縣新民鎮相望,北界以四郎河與甘肅正寧縣宮河鄉接壤,平均海拔1200米,地勢東高西低,境內塬、咀、川、溝俱全,塬面開闊,總面積75.52平方公里,轄14個行政村,41個自然村,81個村民小組,4887戶,20573口人(其中農業人口20268人),總耕地面積35567.3畝,人均耕地 1.8畝。 永樂鎮轄15個村委會:白村、永樂村、王村、高輝村、湫溝村、軍村、田家村、漢坡村、叱家村、趙家莊村、高力坊村、咀頭村、安家河村、紅巖河村、馬家河村。 永樂鎮原址永樂村,以永樂村而得名,晉時叫胡空堡,明時稱永安,后改稱永樂,即永定安樂之意。1948年7月設永樂區公署,轄四鄉,1961年成立永樂人民公社,1976年由永樂村遷街白村,1984年政社分設時以原永樂人民公社轄區設立永樂鄉,1998年3月28日撤鄉建鎮后稱永樂鎮。鎮內彬底、高安兩條公路貫穿全境,168條鎮村道路全長138公里,四通八達。是彬縣和陜甘兩省交界處最古老,較繁榮的鎮。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堅持以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為主題,認真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抓住西部大開發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一歷史機遇,按照"穩糧、優果、保煙、擴菜、種藥、還林、種草、興牧、企改"的工作思路,立足本鎮實際,充分發揮農業資源優勢,大力實施“2015155”工程,積極推進“項目帶動”和“一村一品”戰略,大力發展果業(含干雜果)和畜牧業兩大主導產業,建立烤煙、蔬菜、草場三大基地,在全鎮范圍內逐步形成兩業三基地的合理化產業生產新格局,鎮內有年產值200萬元的軍村磚廠和年產值500萬元的彬縣多元素復合化肥廠兩大龍頭企業,輻射帶動非國有制企業的迅速發展。實現“一優”(優化產業結構),“兩增”(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三突破”(一村一品、小城鎮建設和農民人均純收入有明顯突破)。目前全鎮農業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工業企業逐步發展壯大,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全鎮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全面發展。到2006年底,全鎮國內生產總值5580萬元,較上年增長26%;農業產值4900萬元,較上年增長22%;財政收入114萬元,與上年基本持平;農民人均純收入2056元,較上年增長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