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陜西 >> 咸陽市 >> 鄉鎮介紹 >> 貞元鎮 |
![]() |
貞元鎮 |
陜西省武功縣貞元鎮位于縣城普集鎮北8公里,北邊與乾縣接壤,西寶中線,乾普公路穿越境內。 歷史沿革 1949年5月設立貞元鄉,1958年10月改稱貞元人民公社,1984年5月改稱貞元鄉,1998年3月撤鄉建鎮,成立貞元鎮人民政府,轄28個行政村。總面積40平方公里,到2002年12月轄21個行政村,7336戶,人口34046人,其中農業人口28926人,耕地4.5萬畝,人均1.3畝。 經濟情況 全鎮國內生產總值7996萬元,其中工業3650萬元,農業4219萬元,第三產業127萬元。商業零售額2700萬元,人均純收入1490元。農業以小麥、玉米種植為主,“二牛”、小尾寒羊、生豬、雞及蘋果、桃等雜果已成規模,“二牛”存欄3200頭,羊300只,豬24000頭,雞35000只,果樹5350畝,小麥良種基地3000畝。全鎮非公有制企業15家,主要以建筑、機械、化工、醫藥、建材、鍋爐等為主。全鎮共有初中2所,小學17所,醫院1所。 特色產業 我們通過手織布專業村南可村的典型示范帶動作用,在南可周邊(宋家、西伊店、北可、望人腰、法牛、丁劉、馬家莊鋪邑等)12個村大力發展手織布產業,目前全鎮已經發展織機1200臺,其中今年新發展織機200臺,參與的農村婦女達到2000多人,人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上。涌現出了宋家、法牛等擁有百臺以上織布機的專業村6個,擁有50臺以上機子的專業村7個。手織布產業已經發展成為我鎮覆蓋面最廣的一村一品特色產業之一。 今年我們在去年草編40多個花色品種的基礎上,又相繼開發了太師椅、花盆、花瓶等草編特色品種,使草編的花色品種現在已經達到50多個,另一方面我們在草編的包裝上狠下功夫,已經開發出草編鞋子精品包裝盒2種,并對茶幾、靠背等進行了包裝,進一步提升了草編產品的檔次和競爭力。 今年以來我鎮種養殖產業發展勢頭強勁:一是投資2200萬元、占地300畝的鋪邑村種養殖小區建設開局良好,目前小區基礎設施已完成長1000米的主干道路一條、高壓線已通到小區,正在架設低壓電線,已經建成牛舍9棟、豬舍10棟,年內可完成20棟牛舍、20棟豬舍建設任務;二是投資220萬元的西伊店養殖場完成了2棟標準化雞舍建設任務,夏忙后還有5棟雞舍將陸續開工建設;三是投資100萬元的西川養豬場完成了3棟標準化豬舍建設任務;四是余村設施農業建成了4棟蔬菜大棚、4棟油桃大棚、4棟凱特杏大棚的建設任務。我鎮的一村一品產業現在已經呈現出多輪驅動的良好發展態勢,品牌效應日益突出,已經成為廣大群眾增收致富的搖錢樹。雖然我們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上級要求及群眾愿望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今后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把一村一品經濟作為發展壯大現代農業的重中之重,爭取一村一品產業向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品牌化邁進,促進農民收入快速增長,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 發展現狀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一手抓新農村建設,一手抓小城鎮建設。形成了以南可、余村、宋家等村為代表的省、市、縣新農村示范點,和南可手織布,余村草編布藝、甜瓜、宋家陶藝制作、西川生豬養殖、徐家莊、馬家養狗、鎮區木材加工、北部雜果種植南部良種繁育等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小城鎮建設卓有成效。繼拓寬改造鎮區街道,又實施了一系列基礎設施和開發改造工程,使城鎮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有力地促進了鎮域經濟的快速協調發展。 下轄各行政村 [法牛東村] 全村3個村民小組,151戶,719人,耕地面積1100畝。主產小麥、玉米,雜果面積205畝,人均純收入1362元。 [法牛西村] 共4個村民小組,183戶,824口人,耕地面積1315畝。除小麥、玉米種植外,有雜果面積272畝,“二牛”養殖發展快。總收入1943931元,人均純收入1363元。 [顏西莊村] 全村共3個自然村,5個村民小組,438戶,2012人,耕地面積2660畝,蘋果等經濟林215畝。全村總收入4734236元,人均純收入1365元。 [余村] 又名雙明村,共2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421戶,1937人,耕地2514畝,人均1.3畝,果林面積289畝,主產小麥、玉米,人均純收入1355元。 [馬家莊村] 有2個自然村,5個村民小組,286戶,1306人,耕地面積1638畝,人均1.2畝。主產小麥、玉米,果樹面積273畝。全村總收入3073018元,人均純收入1369元。 [宋家村] 共2個自然村,7個村民小組,437戶,1991人,耕地面積2422畝,人均1.2畝。主產小麥、玉米,村辦磚廠1個,從事運輸業人較多,總收入4684823元,人均純收入1340元。 [杈留村] 全村2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249戶,1214人,耕地1824畝,人均1.5畝。“二牛”養殖發展快,果樹320畝。總收入2856542元,人均純收入1361元。 [西伊店村] 共3個自然村,7個村民小組,574戶,2597人,耕地3108畝。蘋果等經濟林350畝,奶牛養殖有一定規模。總收入6110741元,人均純收入1371元。 [丁劉村] 共3個自然村,5個村民小組,301戶,1306人,耕地面積1710畝,人均1.3畝。雜果經濟林247畝,總收入3073002元,人均純收入1361元。 [馬鳳臺村] 全村有4個自然村,7個村民小組,509戶,2415人,2920畝耕地,人均1.2畝。“二牛”養殖發展快。年總收入5682495元,人均純收入1368元。 [北莊村] 北莊村共2個自然村,3個村民小組,287戶,1204人,耕地1682畝,人均1.4畝。有蘋果、桃等經濟林289畝,主產小麥、玉米。總收入2833012元,人均純收入1355元。 [鋪邑村] 全村4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572戶,2545人,耕地3358.9畝,人均1.3畝。果樹面積305畝,主產小麥、玉米。全村年收入5988385元,人均純收入1359元。 [北可村] 共4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438戶,1976人,耕地面積2940.3畝,人均1.5畝。主導產業為小麥、玉米種植。布爾山羊存欄50頭,全村總收入4649528元,人均純收入1358元。 [中川村] 該村由8個村民小組組成,人口2203人,506戶,3228.4畝耕地,人均1.5畝。“二牛”養殖已具規模,蘋果等果樹面積512畝,主產小麥、玉米。年總收入5183859元,人均純收入1360元。 [西川村] 該村共9個村民小組,574戶,2458口人,耕地面積3491畝,人均1.4畝。主產小麥、玉米,果樹面積485畝。總收入5783674元,人均純收入1363元。 [東川村] 全村共2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338戶,1522人,2110.8畝耕地,人均1.4畝。主產小麥、玉米,“二牛”養殖發展較快,果樹面積301畝,總收入1361元。 [桃北村] 共2個自然村,2個村民小組,204戶,959人,1339畝耕地,人均1.4畝。蘋果、葡萄等果樹面積317畝,以糧食作物為主。年收入2256527元,人均純收入1360元。 [桃宋村] 桃宋村有5個村民小組,160戶,746人,耕地面積893.2畝,人均1.2畝。經濟林175畝,以小麥、玉米種植為主,年總收入1755338元,人均純收入1362元。 [桃大村] 該村共2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281戶,1213人,耕地1716.6畝,人均1.4畝。主產小麥、玉米,有以蘋果、柿子為主的經濟林287畝,年總收入2874189元,人均純收入1361元。 [南可村] 南可共2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320戶,1356人,1964.9畝耕地,人均1.5畝。主產小麥、玉米。年總收入3190668元,人均純收入1363元。 [望人腰村] 全村共3個村民小組,125戶,558人,耕地面積965.1畝,人均1.7畝。主產小麥、玉米,果樹面積184畝,年人均純收入1350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