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陜西 >> 延安市 >> 鄉鎮介紹 >> 張家灣鎮 |
![]() |
張家灣鎮 |
張家灣鎮位于富縣西北部,葫蘆河上游,西與甘肅省合水縣接壤,北與延安市志丹、甘泉相鄰,309國道穿境而過。全鎮總面積124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920畝,其中稻田3500畝,轄18個行政村,8669人。張家灣地處陜甘兩省交界,子午嶺林區,葫蘆河上游,309國道穿境而過,系中緯度半干旱地區,西與甘肅省合水縣太白鎮接壤,北鄰志丹、甘泉兩縣,是富縣的西大門。轄13個行政村,43個自然村,3個國營林場。總土地面積為1241平方公里,總人口1.1萬人。1998年經省府批準撤鄉建鎮。 地理環境 境內植被良好,林草茂密,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素有“塞上江南”之稱,“秦直道”穿境而過,聞名遐邇。陽春三月,萬物復蘇,鳥語花香;每逢盛夏,艷陽高照,流水潺潺;金秋十月,稻谷飄香,碩果累累;隆冬時節,千里冰封,松雪輝映;四季分明、氣候宜人。 歷史悠久 張家灣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史載5千年前這里就有了人類活動,除秦直道聞名于世外,八卦寺金時修建的八卦寺群塔(現存三座),埝溝內松樹溝石雕群,為我省保存最完整的元代石雕群。大麥店溝內有一片六千余畝的純材松山林,筆直挺拔,生長茂盛,木材淡褐色,細密而芳香味,是黃土高原上一顆明珠,全國的模式林。 產業發展 張家灣鎮曲兒行政村位于309國道邊,63戶285人,耕地面積632畝,人均占有耕地2.2畝,200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140元,人均產糧792公斤。2003——2005年村黨支部、村委會響應政府號召,帶領全體村民積極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大棚蔬菜產業。 結構調整 鎮黨委、鎮政府按照“抓基礎設施,發展種殖業,壯大畜牧草業,培值棚栽業”的發展思路,致力“川菜水稻,梢溝牛羊”的產業結構調整, 使得全鎮羊子存欄6萬只,種草養畜穩步推開,以大棚菜為主的棚栽業沿309國道初具規模,現已達到260棚。 財政收入 2003年全鎮實現民國生產總值3149萬元,農業總收放245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42元,人均產糧達到835.9公斤,農民收入逐步提高,現已有12個行政村被命名為小康村。 文化教育 該鎮現有初級中學1所,中心小學1所,初級小學38所。衛生、郵電、公路、金融等社會設施較為齊全。該鎮境內文化旅游資源豐富,著名的秦直道、松樹溝元代石碉、馬曲寺溝宋代石窟、八卦寺塔群20多個(處),現已納入富縣旅游開發規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