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陜西 >> 榆林市 >> 鄉鎮介紹 >> 橋河岔鄉 |
![]() |
橋河岔鄉 |
橋河岔鄉地處佳米公路沿線,距縣城7.5公里,總土地面積68平方公里。轄25個行政村,3370戶,13491人。主要農作物有玉米、洋芋、谷子、黑豆;經濟作物有向日葵、花生、藥材;果品有蘋果、梨、桃、棗;養殖業有豬、牛、羊、雞。 橋河岔鄉地處佳米公路沿線,距縣城7.5公里,總土地面積68平方公里。轄25個行政村,3370戶,13491人。 近年來,該鄉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央十六屆五中全會及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為指導,結合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開展,以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個主題,緊緊圍繞鄉黨委、政府提出的“一年保穩定,打基礎;二年走新路,上臺階;三年創特色,出成果"的工作思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為目標,扎實地開展工作,有力地促進了全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先后被授予市級文明鄉鎮、平安鄉鎮、理論學習先進集體、縣級創建“五型”機關先進集體、“普九”先進集體、黨風廉政先進集體、檔案工作先進集體、干部“五制”管理先進集體等多項獎勵。 主要農作物有玉米、洋芋、谷子、黑豆;經濟作物有向日葵、花生、藥材;果品有蘋果、梨、桃、棗;養殖業有豬、牛、羊、雞。村村實現了“三通”(通電、通公路、通電話)電視普及率達100% 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大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為本,樹立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奮力拼搏,開拓進取,逐步把我鄉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生態協調、文明進步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全鄉人民生活條件得到了進一步改善,黨群、干群關系融洽,呈現出和諧平安農村新景象。 一是加快鄉村建設步伐,鄉容鄉貌大為改善,投入資金20余萬元,新建設了鄉會議室、餐廳、灶房、車庫等。二是加大村級公路建設力度。新修常坪——年家溝生產道路4公里,張岔——張家峁生產道路5公里,高家溝生產道路正在建設中,解決了群眾出行難的問題。三是鄉、村共爭資190多萬元,先后完成了流曲、趙石畔、五兒洼、七里廟等村的庫壩建設;新建泉家溝、流曲2個集雨灌溉點,新上磨石溝泵站1處,新修劉石畔水地30余畝,抓住示范村建設機遇,完成了沼氣池建設166口,為保護生態、緩解農村能源發揮了積極作用。四是通迅設施得到加強。新增電話容量500余部,村村開通了電話,共有移動、聯通網站6個,信號覆蓋全鄉;五是今年投入資金10余萬元,組織群眾興修修復農田灌溉溝渠50余條400多米,新增灌溉面積85畝,改善灌溉面積170畝,恢復灌溉面積140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0.4平方公里。六是認真開展貧困家庭調查,發放(轉貸)小額貸款80多萬元,并對個別特困戶實行干部到村“一幫一”結隊幫扶活動,共有66名干部深入農村對66戶進行幫扶;并將25個行政村救助對象、低保對象在村務公開中公示。為解決農村困難殘疾人住房難問題,我鄉與縣殘聯聯合實施特困殘疾家庭建房工程,對全鄉農村特困殘疾家庭進行資助,發動社會力量幫助建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