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四川 >>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 鄉鎮介紹 >> 沙龍鄉 |
![]() |
沙龍鄉 |
沙龍鄉是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轄鄉。地理坐標為東經102度14分至102度17分,北緯31度至30度。東與美沃鄉、美興鎮毗鄰,西與宅壟鄉相靠,南與汗牛鄉接壤,北與新橋鄉相望。政府所在地為觀音廟,距縣城11公里,海拔3000米。 行政區劃 沙龍鄉位于小金縣西南端,1954年置沙龍鄉,1959年改公社,1966年更名新勝公社,1978年復鄉。全鄉幅員面積135平方公里,高山河谷縱橫,尤以“蛇皮”梁子出名。礦產資源豐富,全鄉轄5個行政村,16個村民小組,居住著藏、羌、回、漢等民族,共599戶,2815人,有耕地7100畝,人均2.6畝,林地27000畝、草場66993畝,全鄉共有大小牲畜1萬余頭只,糧食作物以玉米、小麥、洋芋、葫豆為主。 經濟作物 油菜、綠豌豆、經濟林木主要有:蘋果、花椒、核桃等。2003年糧食產量114.01萬公斤,人均純收入1260.00元,有貧困戶72戶。全鄉基礎設施初見成效,縣鄉公路進行了加寬改造,有鄉村公路9條通車里程70公里(現已5個行政村,15個村民小組通車),全鄉1所中心完小,5所村級小學(全部進行了新修改造),1所鄉級衛生院,5所村級醫療站,人畜飲水工程改造達80%,農村電力改造達90%。出產農作物有玉米、小麥、青稞、洋芋、胡豆、油菜、綠豌豆;野生動物有扭角羚、蘇門羚、鹿、角雉、藏馬雞等珍稀動物;出產蟲草、貝母、羌活、泡泡參、黃芪、大黃、五甲皮、麝香等藥材;礦產資源豐富,有金、銀、銻、鋅、石棉、硫磺、毒砂、水晶石、綠柱石等礦藏;經濟林木主要有:蘋果、花椒、核桃等,小金主要因產蘋果馳名。 開發政策 沙龍鄉黨委、政府在西部大開發的政策以來,為切實把握機遇,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針對我鄉屬于農業鄉,耕地面積大,土地肥沃的實情,進行了大規模的產業結構調整,河從地帶適宜種植玉米,帶動老百姓科學種田進行改良,單產達600公斤,大面積種植經濟林木,半山、高半山,近兩年在退耕還林的政策下,把貧瘠偏遠的土地進行了退耕,大面積土地進行了產業結構調整,一是油菜制種和綠豌豆提純,全鄉2004年共制種面積達800余畝,純收入達80余萬元。二是大量種植綠豌豆、葫豆等經濟作物2003年種植1000余畝,純收入75余萬元,僅兩項收入在過去的基礎上人平增加100余元,給老百姓增加了收入,促進了全鄉經濟的發展。全鄉林地和草場資源豐富,占全鄉幅員面積的70%,林地中有珍貴的、稀少的樹種20余種,有大面積的冷杉、樺樹等,林地中菌類較多(青杠菌、楊柳菌)天保工程實施以來這些得到了良好的保護。草場資源前兩年牧民大量養殖大牲畜,使草場植被嚴重超載,針對這一現象我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提議牧民大量銷售馬匹、牛等大牲畜,采取圈養和限牧及改良畜群結構等方式。近兩年來草場得到了良好的循環發展。三是我鄉水資源豐富可建小型電站一個促進鄉鎮企業的發展。 發展方向 沙龍鄉將緊緊抓住歷史機遇,一是把握退耕還林政策,力爭把貧瘠偏遠的土地退耕。二是進一步加大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增加農民收入。三是有效保護林地和草場,促進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達到可持續發展。四是進一步改善基礎設施建設,爭取在通訊、通鄉油路等項目上得到進一步改善。五是進一步做好礦產資源的開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