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四川 >> 達州市 >> 鄉鎮介紹 >> 土黃鎮 |
![]() |
土黃鎮 |
土黃鎮位于宣漢縣境東北部,前河上游,距縣城50.5公里。面積65.4平方公里,人口2.1萬。南(壩)樊(噲)公路過境,前河常年通航。轄碧溪、隴溪、螺絲、萬斛壩、洞溝、雨臺、白馬、馬巖、桅桿嶺、白坪嶺、風香、寶珠、黃石包、茶埡14個村委會和茗樂社區居委會(原為長樂社區,后改現名)。 鄉鎮企業有食品加工、制茶、建材等廠。農業主產水稻、小麥。養殖業以牛、羊、蠶、生豬為主。 歷史沿革 土黃鎮是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宣漢縣轄鎮。唐武德三年(620年),于今土黃鎮萬斛壩境立昌樂縣。明代建場,1932年改長樂鎮,1949年置土黃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1985年建土黃鎮。 經濟發展 三十年崢嶸歲月,三十年風雨兼程。沐浴著改革開放的陽光雨露,乘著西部大開發的強勁東風,三萬多土黃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征程上,開拓奮進,努力拼搏,充分發揚敢闖、敢干、敢追、敢超的 “四敢”精神,使地域偏僻、經濟相對滯后的土黃鎮大改造、大建設亮點頻出,經濟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科學發展的偉大征程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2008年1—11月,該鎮實現GDP16750萬元,人均生產總值達到5100元,增長13%;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500萬元,增長40%;農民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增加了200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800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2.92‰。 土黃因境內土壤多為黃色的粘沙泥而得名。四周是高山,中間較為平坦,山巒重疊,溝谷交錯,屬深丘陵和山地,全鎮平均海拔857米,年平均氣溫16.4度,年無霜期達275天,年日照時間1617小時,年降雨量1984.5毫米。土黃是國家AAA級風景名勝區——百里峽的門戶,是全省第三批試點小城鎮,南(壩)樊(噲)路穿境而過,距縣城96公里。土黃鎮東鄰樊噲鎮,西抵華景鎮,南界開縣麂洞鄉,北與白馬鄉接壤,也是前河上游的商貿流通中心。 由于自然、歷史、社會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土黃鎮經濟發展緩慢,科技文化落后。多年來,歷屆鎮黨委、政府帶領勤勞樸實的土黃人民勵精圖治,開拓進取,做了不懈的努力。特別是鎮第十一次黨代會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作出了“站在新起點、搶抓新機遇、建設新土黃、實現新跨越”的總體部署,提出了“干實處、走前列、爭一流”的總要求,著力打造經濟繁榮、生活富裕、環境優美、社會和諧、走勢強勁的新土黃,努力實現把土黃建成“市級生態優質農產品基地、省級重點小城鎮、前河上游的商貿流通重鎮”的三大目標。土黃,與中國許許多多貧困鄉鎮一樣,歷經三十年的風風雨雨,走過了從貧困向溫飽型社會過渡的曲折道路,完成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艱難歷程,經受了從封閉狀態向世界開放的嚴峻考驗,踏上了從落后的農業鎮向經濟文化強鎮前進的征途。 產業布局 該鎮積極推進“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優化布局,加速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2008年發展優質水稻9700畝、油菜8000畝、茶葉500畝、三木藥材300畝、生姜200畝、蔬菜300畝等特色優勢農產品,成功打造茶埡村200畝臍橙、柚子、黃晶梨等優質水果基地、碧溪村300畝生姜基地,黃石包村、大房村1000畝茶葉基地,望鄉村500畝魔芋基地、萬斛壩村500畝蔬菜、玉米、油菜。并做響“生態牛”、“生態豬”品牌,實現新增優質肉牛800頭,培育肉牛規模養殖大戶20戶;實現戶平增養一頭豬,人平增養5只小家禽的目標。 該鎮著力把糧、油、茶、魔芋等農副產品的精深加工作為民營工業發展的主攻方向,先后培育壯大了望鄉茶廠、黃石包茶廠、水泥磚預制廠、沙石廠、頁巖磚廠、木具加工廠等鎮域企業。同時,加強農民工技能培訓,提高勞務輸出質量,大力促進農民“轉化增收”,2008年,該鎮先后與宣漢縣勞動就業局、達州市鴻發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合作,開辦電腦、廚師、電工、焊工、美容、美發、縫紉等6個班次,共培育農民工566人次。通過各種方式內轉外輸富余勞動力5000多人,實現勞務收入5000萬元以上。 民生建設 民生是社會建設的重點,穩定是改革、發展的保證。該鎮認真落實各項惠民政策不打折扣。著力抓好扶貧幫困、教育助學、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百姓安居、救災救濟及糧食直補等民生工程。尤其是全面推行了城鎮居民、農村村民低保聽證評議制度,鞏固發展土黃中心敬老院省二級中心敬老院成果。認真開展“五五”普法教育,鞏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范鄉鎮”成果,深化“平安土黃”創建活動。扎實開展“百日安全行動”,經常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活動,堅決杜絕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認真落實信訪工作條例,加強基層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工作,強化村委會、居委會等自治組織協調利益、化解矛盾、排憂解難的作用,依法及時合理解決涉及群眾利益的核心問題。認真實施“公民素質提升工程”。廣泛開展“三戶一村”、“三職一樹”、“十星級文明戶”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搞好城鎮、農村環境治理,樹正氣,壓邪氣,使全鎮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奮發有為、只爭朝夕的精神狀態。 同時,該鎮以全縣重抓環境綜合治理為契機,加大場鎮建設與管理,認真開展凈化行動。2008年擴建完善了垃圾場,新建垃圾池17個,添制環衛車6輛,維修路燈40盞,維修大小下水道3處,疏通排水溝460米,硬化場鎮公路240米。成立了環衛隊,聘請了6名清潔工。成立了城管隊,專門負責對場鎮車輛停放進行規范、劃線,對擺攤設點及撐桿搭棚進行規范、撤除,并會同村建所負責對場鎮堆碼占道進行整治。 政府政策 土黃鎮認真貫徹省委關于“一、二、三產業互動,城鄉經濟相融”的思路,按照“抓市場、抓品牌、抓基礎、抓科技、抓開放”的要求,抓好“六化”,即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經營、規模化發展、標準化生產、場鎮化帶動、規范化服務。培育市場主體,建立市場機制,全面開放市場;圍繞綠色產品興辦加工、流通、服務業,辦好加工、流通、服務業來帶動綠色經濟和綠色產業,使一、二、三產業之間形成鏈條,實現互動;擴大產品規模,做大做強品牌效應;提高政府服務質量,加大政府監管力度,優化經濟發展軟環境。一是抓好了“555”工程,即全鎮抓5戶骨干龍頭民營企業、各村抓5戶民營專業大戶,各社抓5戶種養加大戶。二是加大了現有近20家磚廠的管理力度。三是做大做強了“茶”文章,提高加工質量,統一品牌,打造名牌。四是大力發展旅游業,引資興建了竹筏漂流等旅游項目,拉動地方經濟發展。五是爭取天然氣早日開發,激活地方經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