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四川 >> 達州市 >> 鄉鎮介紹 >> 靈巖鄉 |
![]() |
靈巖鄉 |
靈巖鄉位于開江縣東北,距縣城23公里。是1933年6月任四川省軍委書記覃文(譚德武)的故鄉。1933年10月,紅四軍主力和川東游擊軍挺進鄉境,驅走國民黨二十三軍廖雨辰師、魏邦文師,占據靈巖寺。1993年3月和2002年4月,被四川省政府評為全省100個"安全示范鄉"。2005年,被達州市政府授予"村民自治模范鄉"。 歷史沿革 古稱太和場。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定名太和鄉。1958年10月,改為太和公社;1981年12月,更名靈巖公社;1984年4月,改名靈巖鄉。 人口地理 全鄉幅員面積61.19公頃。耕地面積940公頃。鄉人民政府駐中心校巷。轄靈巖社區居民委員會、3個居民小組和李家嘴、涼水井、分水嶺十天寶寨、土地坪、白竹山、靈巖寺、蝦扒口、桂花院等9個村、79個村民小組。2005年末,全鄉有4230戶、1692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34人。少數民族有回族13人,土家族1人,侗族10人。 自然資源 鄉屬深丘山區,年平均氣溫16℃,年降雨量約1200毫米。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薯類為主。水果以梨、核桃、柿子為主。經濟作物有油菜、煙葉、油檄攬、茶葉、藥材。養殖業有生豬、牛、芋、兔、禽、魚等。礦產資源有煤和石膏石,且儲量豐富。有山坪塘28口,蓄水池25口,引水渠4200米,衛生井179口,灌溉面積達到400公頃,人畜飲水清澈。該鄉被四川省政府確定為"煙葉生產基地鄉",是達州市優質肉牛繁育基地鄉,開江縣油檄攬種植基地鄉。土地坪生產的煙葉聞名縣內外,1997年,收購煙葉40萬公斤,創稅40萬元。是年起,連續3年被達川地委、行署表彰為"煙葉生產先進單位"。 經濟發展 2003年,建三元雜交母豬繁育場1個,引進種母豬550頭。建肉牛示范養殖場2個,養殖肉牛40頭。2005年,全鄉出欄生豬1.60萬頭。個體私營企業有煤礦、農副產品加工、水泥板預制場、碎石廠等及工商戶138個,從業人員630人。其中年產值100萬元以上的企業1個。全鄉國內生產總值5140萬元,其中第一產業3794萬元,第二產業750萬元,第三產業596萬元。糧食總產量7415噸,肉類2800噸,水果90噸。農民人均年純收入2370元。 集鎮建設 集鎮建設發展迅速。1986年前只有一條石板街道。至2005年,建成寬8米,總長1公里水泥鋪面的新街2條。鄉內有自來水廠1座,供電所、農村信用合作社、郵電所、農貿市場、車站、聯通、移動網站各1個,煙草站1個。對外交通發達,是靈普路客車的終點站。鄉村公路4條可聯通縣內梅家鄉,開縣三匯鄉、宣漢縣涼風埡鄉。交通運輸方便,有機動車103輛,其中客車1輛,摩托車66輛。 教育文衛 文教、衛生、廣播電視等設備完善。1986年僅有1所小學。20年來,先后投資600萬元,折建鄉中心小學、改建初級中學、分水嶺、天寶寨、土地坪、新寨子、白竹山、靈巖寺、蝦扒口、自生寨、桂花院等小學1所,建筑面積達1萬平方米,改善了辦學條件。1996年,基本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2005年,鄉內轄有初級中學、中心小學各1所,村小8所,在校學生達1870人,教職工77人。醫療機構有衛生院1個,個體診所1所,村衛生站12個。全鄉安裝有線(含光纖)電視用戶1733戶。安裝程控電話機600部,移動電話機(手機)250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