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四川 >> 德陽市 >> 鄉鎮介紹 >> 南泉鎮 |
![]() |
南泉鎮 |
什邡市南泉鎮地處川西平原西北部,距成都市區60公里、德陽市區32公里,什邡市區6公里,幅員面積20.1平方公里,全鎮14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10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8291人,其中:農業人口17818人,承包面積16574畝,人平承包面積0.93畝,什南、永馬市級水泥路貫穿全鎮,交通十分方便。人民渠干渠橫貫我鎮,四條支渠灌溉全鎮,水利設施配套完整,境內全部屬都江堰自流灌區,土地肥沃,氣候宜人。 歷史沿革 南泉,古稱何家場。傳說:明末清初,由于國內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的激化,歷經戰亂,人丁銳減,加之連年災荒瘟疫,十室九空。康熙政權統一以后,經過多次移民墾荒,外逃丁口亦逐漸返鄉定籍。當時有一姓何的,綽號何包包,在此充任大保正,并搭棚開店,后被呼為何家幺店子。由于此地土質肥沃,氣候宜人,物產豐富,又系什彭(縣)成(都)交通要道,加之移民墾荒人數增多。因此何大保正發動百姓修場。據民國十年版《重修什邡縣志》記述:何家場縣西偏北,距縣城十二里。清道光十年百姓因念何大保正修場有功,在場東三百公尺處修建何家廟子,以示紀念,廟子公元一九五八年始廢。 民國四年(公元一九一五年),何家場為八區團練辦事處駐地。改何家場為和興場,象征和平興旺之意。 一九八O年什邡縣地名普查時,以南陽泉水清流量大,可灌田萬余畝,修建有游泳池,為縣內一風景區,因更名為南泉公社(鄉) 一九九四年撤鄉建鎮。 氣候條件 我鎮屬于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5.80c,年平均降雨量944毫米左右,日照在1240小時以上,無霜期280天左右,土質以沙壤土為主, 渠系暢通,排灌方便,水質好,地下水資源極為豐富,PH值中性, 適宜各種作物栽培。主要農作物有水稻、油菜、小麥、葉菸、水果、蔬菜、食用菌等,畜禽養殖主要有生豬、牛、雞、鴨、鵝、兔等。 經濟概況 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配套,全鎮固定電話、有線電視達到村村通,照明入戶率達100%,100%的農戶都飲用地下水,全鎮已有三個村實現無土渠村,有六個村實現無土路村。 根據各村的資源優勢和地理優勢,我鎮的特色農業基本上形成了一村一品一特色。全鎮形成了以水稻、小麥、油菜、葉菸、蔬菜、食用菌、水果、花卉、苗木為主的種植模式。大力發展以生豬、種鴨、雞、鵝為主的特色養殖,全鎮生豬和家禽特色規模養殖大戶達到400余戶。全鎮糧食總產11409噸,其中;水稻畝產515公斤、小麥畝產358公斤、人均占有量640kg,葉菸畝平收入2000左右,圍繞農民增收,全鎮建立了優質水稻生產基地、食用菌生產基地、生豬養殖基地、成立了食用菌協會、生豬養殖協會,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形成了支部+協會、協會帶農戶的良好格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