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四川 >> 廣元市 >> 鄉鎮介紹 >> 漢陽鎮 |
![]() |
漢陽鎮 |
漢 漢陽鎮位于劍閣縣北部,東經105度30分,北緯32度5分,東與高觀鄉相鄰,南與城北鎮、聞溪鄉接壤,西與姚家鄉、北廟鄉,北與下寺鎮、劍門關鎮相連。南距老縣城普安鎮20公里,北距縣城下寺鎮25公里,漢陽鎮區處于全國著名的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內,距國家AAAA級翠云廊景區僅1公里。國道108線穿境而過,在鎮域境內約8.5公里。 面積人口 漢陽鎮全鎮總幅員面積142.8平方公里,東西寬35公里,南北長50公里。現轄2個居民委員會,18個行政村,67個村民小組,4520戶,總人口17369人,其中農業人口15999人,勞動力人口10969人。全鎮有耕地面積26680畝,林地251392畝,草坡30095畝,農業人口人均耕地1.45畝,勞動力人口人均耕地2.30畝,財政總收入198萬元。 地理環境 漢陽鎮屬中山向低山過渡地帶,單斜中、低山地貌連山絕嶺,奇峰林立,峻嶺橫空,史稱“劍門雄關、蜀北屏障”。地勢北高南低,山高坡陡,溝壑交錯,群峰林立。境內平均海拔798米,最高海拔896米,最低632米。 漢陽鎮屬于亞熱帶溫潤氣候區,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大陸性季風氣候明顯,光照充足,年平均溫度16.0℃,境內最高溫度38.5℃,最低溫度-5.5℃,全年無霜期278天,無極高、低溫危害,年日照時數1450小時,年降水量1060毫米。森林茂密,植被良好,多馬尾松柏,森林覆蓋率55.5%。盛產優質糧油、烤煙、生豬、肉羊、長毛兔、獼猴桃等農副產品。 漢陽鎮具有傳統商貿優勢,自古以來就是當地的商品集散地,有著悠久的商貿傳統文化。農閑時趕集高峰期達2萬人以上,鎮區新建有集貿市場,鄰近的4個鄉鎮均在其經濟輻射范圍內。 自然資源 漢陽鎮總幅員面積142.8平方公里。全鎮實有耕地面積26680畝,在亞熱帶溫潤氣候和生物作用下,受成土母質與地形地貌的制約,森林土壤從南到北,無論水平分布還是垂直分布都呈一定的規律性,主要土壤有紫色土和黃壤沖積土。 漢陽鎮現有林業資源8906公頃105個品種,人均林地7.69畝,其中:用材林72911畝,5個品種;經濟林7117畝,60個品種;灌木林6349畝,35個品種。草地47213畝,在全鎮18個村均有分布。全鎮森林覆蓋率57.5%。境內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在四川森林植被區劃中屬盆地內部亞熱帶松、櫟林區,盆地柏木、油桐、馬尾松小區,森林垂直分布不明顯,水平分布主要是因為地理化性質的不同而異,形成南北中部不同的森林植被類型。其森林植被主要是馬尾松、映山紅、蕨類、芽草群落、櫟類。 全鎮農業種植主要以煙葉、水稻、小麥、玉米、紅苕、油菜、水果為主。 境內水資源主要來自大氣降水,年平均降水量1077.5毫米,年平均徑流量372.0毫米,但實際豐枯變化大,年內分配不均,開發利用難度大。鎮域內主要河流為小劍溪,其余為溪流,鎮內有小(一)型水庫一座。劍雄水庫,該水庫位于順風村、中心村和云豐村交界處,水庫總庫容450萬立方米,正常庫容300萬立方米。其他水域在20畝及以上的水庫13座。 經濟發展 以漢陽城鎮為中心,以國道108線為軸線,以主要村道串聯,在全鎮形成“一核、一帶、一環、兩軸、兩區、四點”的空間布局結構。 一核:即漢陽城鎮,漢陽城鎮不僅是全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區,更是“劍門蜀道”旅游區的重要支撐。漢陽鎮的發展應依托主干公路(國道108線)就地配套和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進行風貌整治,協調好老鎮區整治疏解和新鎮區空間拓展與旅游服務設施的建設,積極發展基于旅游業為依托的第三產業的發展。 一帶:即國道108線與古柏樹組成的旅游發展帶,該帶是“劍門蜀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環:有鎮域內主要村道組成的村鎮發展聯系環,該環串聯了鎮區和四個中心村。 兩軸:一條是國道108線,這是鎮域經濟發展的主軸線,該軸線東西穿越全鎮,是鎮域內人流、物流的轉換軸,是鎮內最具有發展潛力和活力的經濟軸線;另一條是規劃改建的南北主要村道,該軸線串聯了鎮區和南北兩個經濟區,是漢陽鎮發展的次軸線。 兩區:即劃分的兩個經濟區。 煙葉種植發展區。該區包括登山村、壯嶺村、東風村、壯山村、陡咀村、燈煌村、永泉村。以煙葉種植、小家禽養殖為主。 旅游休閑、旅游服務、生態林業發展區。該區包括漢陽鎮區、鎖溪村、青松村、二龍村、金星村、順風村、中心村、云豐村、天橋村、七里村、壯嶺村、登山村、青春村。該區有漢陽場鎮、小劍山、劍雄湖、古柏帶和劍門林場,國道108線東西穿越該區,是鎮內最具活力的區域。 文化旅游 漢陽鎮有著悠久的“三國文化”。東漢時為漢德縣治地,三國即為重要驛站。“三國”文化的重要遺存“翠云廊”由東北向西南穿越漢陽全境,是游客尋根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國家名勝風景區翠云廊距漢陽場鎮僅1公里,它規模宏大,歷史悠久,始起秦漢,下至明清,歷來就以“三百里程十萬樹”的美稱享譽四海,被中外游人贊為“世界奇觀”。每年旅游人次達6萬人次,年收入90萬元,創稅達20萬元,離漢陽鎮3公里處,便到了亟等開發的旅游景點石洞溝。石洞溝古柏夾道,地處深山幽壑,青幽謐靜。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途中,在此安營扎寨,至今還有閱兵臺,烽火臺,飲馬槽等遺址。路面全由青石鋪砌而成。古柏蒼勁、挺直參天、枝葉茂密、姿態奇異或如玉女婷立,或如白象卷鼻、或如人之五腑六臟。 位 旅游景點 1、翠云廊(大柏樹灣、石洞溝) 被譽為“天下第一古道”的劍門蜀道,在古驛道兩旁分布著8000余株高大挺拔的古柏樹,最大的胸徑達2米以上,據測定其樹齡已達2000年。相傳為當年張飛手植,故稱為“張飛柏”,又稱為“皇柏”,因而該段古蜀道隨之稱為“皇柏大道”。清人題為“翠云廊”,現在翠云廊古柏樹保存完好的有大柏樹灣、石洞溝、攔馬墻、十里長廊四段。其中,在漢陽境內有大柏樹灣、石洞溝兩段。 2、小劍山、小劍門關 小劍山、小劍門關位于劍門關鎮雙旗村和漢陽鎮鎖溪村,小劍門關之險,比之劍門關更具特色,山勢更險峻,山峰更奇崤。 3、劍雄湖 劍雄湖人們習慣稱為劍門水庫,其位于順風村、中心村和云豐村交界處,水域面積約900畝,總容量450萬立方米。劍雄湖附近地區為小劍溪源頭,湖水清澈,山水一色,儼然世外桃源。
4、劍閣柏木 位于大柏樹灣的“劍閣柏木”軀干挺拔,枝葉向上,樹冠緊小,遠看似松,近觀為柏,人稱“松柏長青樹”,后經中國林學會專家鑒定此樹為柏木屬中新品,為珍稀樹木,僅此一株,定名“劍閣柏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