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四川 >> 瀘州市 >> 鄉鎮介紹 >> 合樂苗族鄉 |
![]() |
合樂苗族鄉 |
合樂苗族鄉位于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城東南面,距縣城22公里,東與古藺縣桂花鄉相鄰,南與古藺縣大寨鄉、烏龍鄉毗鄰,西與震東鄉接壤,北與敘永鎮、龍鳳鄉、水尾鎮交界。 行政區劃 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合樂苗族鄉,敘永縣合樂苗族鄉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28公里。面積89.1平方公里,全鄉11個村(紅店子、興復、紅藕、雙流、九曲、三河、復元、方竹、小巖、四美、石粱)11個村委會,2830戶,11361人,其中苗族戶780戶,苗族人口2800人,占全鄉總人口的25.5%。 歷史沿革 敘永縣轄鄉。1948年設文化鄉,1952年分為文化、三河、四美、麥界4個鄉,1955年三河、四美合并為三河鄉,1958年文化鄉與三河鄉合并,建文化公社,1984年置合樂苗簇鄉。 地理環境 合樂苗族鄉境內平勻海拔1200米,平均氣溫14℃。全鄉幅員面積90.9平方公里,轄5個村、3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1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11萬人、苗族2803人。2006年全鄉生產總值2465萬元,其中第一產業1601萬元、第二產業109萬元、第三產業755萬元;糧食總產量4028噸;財政總收入21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58元。該鄉森林資源豐富,有林地面積7萬多畝。農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麥、土豆、紅薯;經濟作物主要有烤煙、藤梨、板粟、核桃。盛產油樸、魚腥草、銀花、銀杏、黃柏、杜仲等中藥材。境內苗族風情濃厚。 經濟發展 鄉內農副產品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麥、土豆、紅薯等,經濟作物主要以烤煙為主,另外還有藤梨、板栗、核桃;中藥材有扎耳根、金銀花、銀杏、黃柏、杜仲等;竹類、苦丁茶正在大力發展;養殖業主要有豬、牛、羊、魚;現有林地面積7萬余畝,森林覆蓋率達45%。 合樂苗族鄉經濟支柱以烤煙為主,單項產值近400萬元,是農民增收致富最大的經濟支柱,鄉政府探索并注重引進經濟項目,抓好第三產業的發展。 合樂苗族鄉距敘永縣城22公里,森林覆蓋率高,景色怡人,氣侯涼爽,山林內常有野豬、黃羊、野猴、狗熊、白鷺等動物出沒;鄉內三河片有友誼和支高巖兩座水庫,庫內有黃魚、武昌魚、胡子鯰等近十種生態魚群居生活。 合樂水庫離省級景區丹山7公里;方元、石良、四美三個村被劃入國家自然生態畫稿溪保護區內;合樂鄉政府離古藺縣黃荊原始森林“八節洞”35公里。合樂處在丹山——畫稿溪——黃荊原始森林旅游環線上,具有很大開發價值,是打造周末旅游(兩日游)的黃金旅游環線,山青、綠水、水庫碧波蕩漾,是人們休閑游玩所選擇的好去處,是敘永縣發展農家樂最具有潛力的地方。 民族風俗 苗族的節日主要有吃年、端陽節、踩山節、民族場(苗場節)等。吃年即過春節(過年),苗族稱“Ndaoxzhab”。時間為正月初一至十五,分小年和大年。年前4~5天時間,人們忙掃地、洗衣、磕粉面、殺年豬、炕臘肉等一系列準備活動。過小年時間三天。大年三十打糯米粑,晚上家家戶戶都要放鞭炮,吃團年飯,飯前要先祭祖先即請祖先來過年。初一早上吃湯圓,中午吃新年飯;初三烙米粑送走祖人,初三至十四為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時間;十四偷青,周圍熟人相互作惡作劇娛樂,但不偷豬牛牲口和大宗財產;十五過元霄節(即過大年)。 端陽節,苗語稱為“NaoxDausYangx”。一年一度漲端陽水,人們借機祭龍神。現在節日氣氛已經不太濃厚,主要是以改善生活為主。 踩花山,苗語稱為“NGHOUKDaox”。全縣苗族普遍舉行,時間在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即春節期間)。各地聚會時間不一致,枧槽的溝邊、豐巖,是初一到初三;白臘的高漆林是初一至初四;黃坭的柏楊河是初一到初八;合樂的寶佤山是十三到十五;大樹的草壩是十五。 踩花山起源很早,帶有生殖崇拜之遺風,多為苗族結婚數年后無子嗣人家舉辦亦可多家合辦。傳說很早以前天造苗祖公苗祖婆不育后人,遍游天下,天神“OKBuad”給苗祖公看完三把米卦,叫苗祖公去跳花壇(trotnilndrual);給苗祖婆看完三個蛋卦,叫苗祖婆立花桿(zhangtnjexbangx)。由于踩花山,天神“NzuxNyongsLous”方讓苗祖公和苗祖婆生兒育女,發旺如街市,因而欲求子就得踩花山。現在踩山結束時,祭司要做十二個泥蛋連同花桿送往下一舉辦者家中,這是因為遠古時兄妹成婚生十二蛋才繁衍各族祖先。上面的傳說或儀式都充分說明踩山的古老性和生殖崇拜之功能。現大,已發展演變成大型群眾性文化交流娛樂活動。 踩花山的第一天上午舉行立花桿儀式,標志踩山開始。這天,人們穿著最精美的服飾上山唱歌跳舞,熱鬧非凡。最后一天,舉行倒花竿儀式,至此踩山結束。 踩花山是苗族的一次群眾性春游踏青活動,人們會親訪友,相互交流,開展各種文娛體育活動。男女青年可無拘無束地交談、對歌,是表年交友、談情說愛的極好機會。這和封建社會所謂的“男女授受不親”形成鮮明對比,開了自由戀愛的先河。 趕民族場分春秋兩季,僅限于合樂、震東、麻城、摩尼四處,每場只趕一天,各地時間不盡一致,合樂場是農歷六月二十三,震東場、麻城場是二月初二和七月初二,摩尼場是二月初三和七月初三。趕場天,人們早早來到場周圍,相互打扮,換上最新最美的衣裙,匯集場上男男女女,老老小小,成群結隊,吹著蘆笙,手牽著手,有說有笑,親親熱熱地在場上活動。有的拉家常,有的交流生產信息和生活經驗,未婚青年則注意特色意中人,或與意中人談心,表達愛戀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