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四川 >> 眉山市 >> 鄉鎮介紹 >> 文宮鎮 |
![]() |
文宮鎮 |
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文宮鎮地處龍泉山脈二峨山南麓,始建于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8年),原名文宮場,是仁壽縣境內北部的中心城鎮。先后榮膺“中國枇杷之鄉”、“中國枇杷第一鎮”、“西南蜜桃之鄉”、“羊肉美食之鄉”、“農業生態觀光旅游之鄉”、“新農村建設大示范片”、“名人之鄉”“仁壽縣第一水果大鎮”等桂冠。鄉鎮企業有建材、面粉、食品加工等廠。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棉花、油菜子。養殖豬、山羊。 行政區劃 全鎮幅員面積68公里,截止到2009年轄長虹、紅專、農興、高橋、岔河、花林、安順、仰天、五建、花碑、桂灣、馬橋、夏村、春光、前哨、太清、紅河、白石、石家、羅灣、飛躍、義和22個村委會和跳墩河、川主宮、騎龍坳3個居委會,一個文化社區,191個經濟社,總戶數9943戶,總人口36618人,耕地面積20685畝,主要農副產品有枇杷,桃子,柚子,山羊,生豬,小麥,油菜,蔬菜等。1951年建文宮鄉,1952年改鎮,1955年復置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2年松樹、文宮、五馬3鄉并入建鎮。 自然特征 地質構造:地質構造單元處于川西臺陷龍泉褶皺車與川中臺拱、威遠穹隆的接合部位。 地貌:地貌以丘陵為主,境內地勢西北高東部低,龍泉山脈自境東北角走向西南斜貫,榮威山脈矗立南端,最低海拔350米,最高海拔988米。 氣候:屬于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交通:國道213線由北至南穿境而過,北距成都68公里,南到仁壽18公里,東到簡陽58公里。 經濟發展 以水果、養殖為主,全鎮有枇杷面積2.7萬畝,桃子0.8萬畝,其他水果0.1萬畝,年出欄波爾山羊3萬只,出欄生豬2.1萬頭。有農家樂數十家。 文宮鎮位于仁壽縣城北部,北距成都68公里,南距仁壽20公里,東去簡陽市58公里。 國道213線縱貫我鎮9個村,長達8公里,是中國特產之鄉組委會及宣傳委員會命名的“中國枇杷之鄉”,是“全國無公害農產品示范生產基地”。全鎮共有大小工業、企業87個,其中規模企業2家。現以規劃出2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工業園區水、電、氣全通;有線電視、移動通信覆蓋全鎮。2005年全鎮GDP達2.4億,工業產值1.5億,2010年力爭工業產值達10億。 文宮鎮黨委、政府提出了“北休閑、南工業,集鎮建設有特色”的發展思路,在城鎮以南規劃出的2平方公里工業園區內,交通、通信、水、電、天然氣供給、園林綠化一應俱全,基礎設施完善,給予企業以最大的優惠,并將全方位熱忱為企業服好務。 基礎設施 交通縱橫,村村通水泥路,213國道橫貫全境,成赤高速公路橫跨文宮8.2公里,實現了移動電話網無縫覆蓋,有限電視連接千家萬戶。城鎮商樓林立、居民櫛比、商家云集、市場繁榮,餐飲、娛樂、文化等基礎設施齊備,教育、衛生處于仁壽領先地位,場鎮建設如火如荼,初具規模,場鎮綠化、亮化、美化、凈化到位。1986年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四川省綜合改革試點鎮,2004年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第二批省級重點鎮,是一個宜居的好地方。 社會事業 教育設施:普通高中校1所、職業高中1所、初級中學1所、中心小學1所、基點校2所; 衛生醫療設施:文宮鎮中心衛生院,文宮鎮計劃生育服務站,23個村醫療服務站,可以做到一般疾病不出鎮就能進行醫治; 社會福利設施:文宮鎮敬老院; 文化娛樂設施:文宮鎮文化站,文宮鎮新華書店; 服務設施:32家餐館,5家旅館,10家農家樂; 休閑娛樂設施:街心廣場、川軍起義將領潘文華故居。 旅游資源 文宮鎮是“中國枇杷之鄉”, “文宮枇杷”獲全國第四批農產品地理標志,獲“中國枇杷第一鎮”,枇杷面積3.7萬多畝,主要品種為大五星,5月上中旬成熟,色澤金黃,甜多酸少,具有生津潤肺化痰止咳之功效。由于此地土壤、氣候適合枇杷生長,在西博會上,“文宮枇杷”榮獲水果產品銀獎。 文宮鎮是“西南蜜桃之鄉”,有桃樹面積1.1萬畝,主要集中在龍泉山脈,每到3月,桃花迎風而開,漫山遍野,燦若紅云,令人觀止。文宮蜜桃甜脆可口,每年的桃花節,游人如織,來同游桃花園,共享桃花情,每到6月,來采摘脆桃子,享受豐收的喜悅。 文宮鎮是“羊肉美食之鄉”。山羊養殖大鎮,年出欄波爾山羊2.1萬只,文宮羊肉全席,羊肉湯,用傳統方法烹飪,肉質鮮嫩,有滋陰壯陽之功效,被稱為“天下一絕”,“文宮羊肉湯”,“紅燒羊蹄”獲川菜名菜,有三家羊肉名店,每年的羊肉美食節,有數十萬人從全國各地來這里一飽口福。 文宮鎮是“農業生態觀光旅游之鄉”,已發展農家樂30多家,具有吃、住、玩、游,農事體驗等功能。建有全國最大的枇杷生態園,枇杷文化內容豐富,正在打造全省農業鄉村旅游示范鎮。這里有起伏的群山,常青的枇杷樹,空氣清新,民風淳樸,是一個娛樂休閑的好地方,在這里春天是世外桃園,夏天是避暑果園,秋天是豐收樂園,冬天是喝羊肉湯的開心園。 文宮鎮是“名人之鄉”,誕生了“東方梵高”,長安畫派創始人石魯,愛國名將潘文化,董長安,金融和實業名人潘昌猷,文化名人馮建吳,他們的故居已修復一新。 地方特產 文宮鎮在縣境內二峨山南麓,此區域土壤和氣候特別適宜種植枇杷,種植歷史已有100余年。改革開放以來,文宮鎮從90年代初開始在省科研院所專家指導下,對文宮枇杷進行規模商品開發,加大品種改良力度,大力推廣國內最優良的大五星、美張77-1,大元種、解放種、美二5等優良品種,其生長快、投產早、單株產量高、果實碩大、風味獨特,具有很高的營養和藥用價值。 文宮鎮已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業部中國農學會、中國特產報社聯合組成的“中國特產之鄉推薦及宣傳活動組”評定為“中國枇杷之鄉”。其布局以文宮為基礎,向附近10公里范圍的松林、敖林、高加、千合、大化等鄉鎮擴展。 文宮鎮是省級農業產業化試點區。其枇杷以其果大、色艷、皮蒲、肉厚、汁多、味美、質密、細嫩、纖維少、香味濃、無污染而享有盛譽。 文宮枇杷富含糖份、蛋白質、脂肪、氨基酸、有機酸、胡蘿卜素、維C及鈣、磷、鐵等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具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生津健胃、活血順氣,增進食欲的功效,能增強體質,延年益壽,是純天然綠色保健果品。 文宮枇杷有大五星、大元鐘、解放鐘、紅燈籠等優良品種,早中晚熟比例搭配合理,形成了以文宮為中心輻射周邊25個鄉鎮,260個枇杷專業村,是目前全省最大的枇杷基地,現有枇杷面積6萬畝,產量600萬公斤。 發展建設 仁壽縣文宮鎮結合實際,積極打造幸福鎮 ,明確發展定位,把握水果優勢,區位優勢,交通優勢,打造省級新農村示范片,建設好全縣示范小城鎮,提升鄉旅游檔次和品位,把文宮建設成為成都的后花園,成都水果配送中心,最佳宜居場鎮,觀光休閑的好地方”。 加快推進農村經濟發展步伐;圍繞水果產業 ,加強水果管理,搞好現代枇杷科技示范園建設,提升枇杷,桃子的品質和產量,用好枇杷品牌,搞好農業產業化發展和水果營銷,水果一項人均增加農民收入300元以上. 發展好樹下經濟,利用水果面積大,樹下沒有很好利用的潛力,發展好樹下養土雞,種菌,種中藥材,增加農民人均純收入200元以上。 在成功創建省級新農村示范點的基礎上,挖掘旅游資源,啟動潘文華故居開放,啟動原太清觀恢復工作,利用群眾積累資金多的特點,擴大農家樂的規模,提升檔次,搞好文宮的對處宣傳,高水平的辦好桃花節,枇杷節,羊肉美食節,增加農民人均純收放200元以上。 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利用好打造全省新農村示范片的有利時機,搞好國道213線6個村的新農居建設,搞好風貌建設,搞好以水路電沼氣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搞好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行有技術,會管理,善經營新型農民的培養,把文宮鎮真正建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保持文宮鎮是仁壽縣農業的一面旗幟,再為仁壽農業大縣增光添彩。 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步伐:利用成赤高速公路在文宮建設500畝以上星級服務區,在文宮場子鎮有出口,二峨山隧道建設及國道213線改造,建設大型物流中心,利用文宮鎮是人杰地靈的好地方,是全縣兩個示范小城鎮建設的有利機遇,做好長遠規劃,投資1億元搞好今年10平方米的文華公寓,文和春天三期等小區建設,啟動文宮沿河休閑走廊建設,經營好場鎮,搞好場鎮綜合治理,讓場鎮更大,更靚,人氣更旺,居民,商人更滿意。 加快推進招商引資工作步伐:搞好土地流轉,做好以水果及造林為主的農業招商引資工作;搞好以水果加工為主的招商工作;搞好以鄉村旅游為主的業主招商工作;搞好異地招商工作,為文宮鎮的長遠發展積累稅源。 加強干部隊伍建設,以特別講大局,特別講奉獻,特別講實干,特別講廉潔的要求,解放思想,創新工作,建設“生態文宮,富裕文宮,和諧文宮,幸福文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