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四川 >> 綿陽市 >> 鄉鎮介紹 >> 八一鄉 |
![]() |
八一鄉 |
八一鄉位于江油市西南部,與北川縣、安縣連界,距江油市區28公里。幅員面積58.8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2萬畝,其中:水田1.3萬畝,旱地5178畝,人均耕地1.04畝。轄10個行政村,88個村民小組。2001年末總戶數5364戶,總人口為17532人(非農業人口382人)。勞動力10826人,常年外出務14446人。森林覆蓋率24.3%。全鄉工農業總產值為7e萬元,農業總產值4465人。糧食總產量9511噸,花生W噸,油菜籽1201噸,于海椒259噸,生姜695噸,當歸150噸。出欄生豬19970頭。財政總收入為10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21元,鄉鎮企業總產值2001萬元,社會商品零售總額351.2萬元。 經濟發展 八一鄉狠抓控制集體建設項目,清理整頓收費,公布涉農收費標準。同時繼續調整產業結構,保持普選村的蓮藕優勢,在建設村發展種植藥當歸,在陽明村發展葡萄和西瓜,在新民村發展生豬飼養大戶,在天臺村,永遠村兌現退耕還林的政策,堅持在全鄉優先發展母豬、仔豬和小家禽等養殖業,引進川北系列種母豬28頭,增加養殖母豬500頭。 2001年對所有企業實行了改制,盤活存量資金30萬元,增強市場競爭力,提高企業效益,全年鄉鎮企業產值實現2811萬元,比2000年增長8%,稅金入庫68萬元,從業人員達341人,年工資收入405萬元。對改制后的企業,切實搞好服務,完善管理體制,改善企業環境,并鼓勵業主加大投資項目2個,投資總金額為4萬元,投資25萬元新辦礦泉水廠。 基礎建設 重點支持了新民村5組的節水灌溉。對天臺村的路面進行了加寬,實現了碎石化。白互村的村級公路擴寬,長達3.5公里與安縣花賣相連。投資修建了東山至陽明的東陽大橋,形成了四通八達的村級道路運輸網絡,對八一水庫的左右干渠共計3200米進行了漿砌,對庫區也進行了整治,已申報“中二型”水庫項目,修復了“919”水毀工程7處,安裝了7臺共40千伏安的變壓器,整治改造了低壓線路45公里。 社會事業 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上,撤銷了永遠村8組的教學點,清退民辦和代課教師7名,調人教師5名,培訓骨干教師24名,投入4萬元對東山村小學進行了改造,投資6萬元擴建八一初中的操場,新建了住校生宿舍400平方米,并對辦公樓進行了擴建,投資1萬余元,打造深水井一口,徹底改善了中小學師生飲水狀況,全鄉適齡兒童人學率達到100%,在鄉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想盡千方百計保證教師工資的優先撥付,并補齊以前的所有教師的其它費用,促進了教育的發展,穩定了教師隊伍;新建衛生院門診大樓1500平方米,鄉衛生院也通過了市衛生局的等級達標驗收,農村初級衛生保障工作有了一定進展,食品衛生,地方病防治,預防保健等各項工作取得了新成效;成立了專業場鎮垃圾清運隊伍,加大了對市場的管理,場鎮臟、亂、差現象得到糾正;閉路電視已在新民、建設、東岳、三元、陽明等村建成并投入使用,新開通有線電視節目從6套增加到18套,閉路電視用戶已達800余戶;安裝移動電話中繼站2座,極大地改善了轄區內的通信條件,常年鄉范圍內使用的o000余部;完成了市上下達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各項目標任務,計劃生育率達98%,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以下。加強了土地開發利用,實現了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完成了基本單位的普查任務,統計、檔案、信訪、保密、氣象、民族宗教、對臺、雙擁、老齡、救災救濟、國防教育、民兵預備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三個代表”思想教育進一步深入。 農工黨四川省委、農工黨綿陽市委、四川省科倫實業集團、四川省紅十字會、農工黨四川省直中藥研究所總支和農工黨江油總支到八一鄉舉行為民服務活動,并向八一鄉衛生院捐贈了價值10萬元的藥品,農工黨省委副秘書長夏華祥,農工黨綿陽市委主委、綿陽市中醫院副院長沈其霖,江油市委統戰部部長李代鈺,江油市衛生局局長盧先君等出席了捐贈儀式。 在服務活動中,來自省、綿陽市和江油市的十余位醫療專家、農業技術專家和書法家共義診病人100余人,發放農業科技宣傳資料上千份,免費為老百姓書寫春聯上百幅,受到當地群眾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贊揚。 江油市八一鄉緊緊圍繞打造“蔬菜之鄉”、“海椒之鄉”、“李子之鄉”和建設“丘區農業強鄉”的目標,著力唱好“種植業、養殖業和勞務經濟”三部曲,積極探索丘區農村特色產業發展的新途徑,使全鄉農業產業結構得到了進一步優化,達到了適度規模經營新格局,農村經濟實現了突破性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