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四川 >> 南充市 >> 鄉鎮介紹 >> 平橋鄉 |
![]() |
平橋鄉 |
四川省南部縣平橋鄉地處瀠(南充市順慶區李家鎮)盤(南部縣盤龍鎮)公路線上,距南部縣城約25公里、距南充市約70公里,北與群龍鄉相鄰,東與鐵佛塘鎮、梅家鄉相接,西與水音鄉、窯場鄉接壤,南與東壩鎮相連。全鄉幅員面積26.6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96個社,2006年末全鄉總人口12954人,農業人口12547人,耕地面積10610畝。平橋鄉場鎮面積在0.7平方公里左右,常住人口達1200人,建有農貿市場1個,第二、三產業發展迅速健康,場鎮貿易十分活躍。已建好太平橋村、楊家溝村兩個文明新村,全鄉已修建標美油路12公里、泥結碎石路26公里,建有兩河口、范家橋等11個提灌站,已在太平橋村、楊家溝村、范家橋村、張家廟村等村發展沼氣能源建設180戶。 行政區劃 平橋鄉下轄:太平橋村 楊家溝村 打家埡村 金龜壩村 萬年山村 桐麻寺村 東觀廟村 老家溝村 范家橋村 姜公廟村 袁家壩村 張家廟村 謝家樓村 土地資源 平橋鄉總面積17976平方公里,占全省12.9%,分為大別山北坡山地、江淮丘陵、江淮崗地和平原圩畈四大單元。其中,中山占9.5%,低山占13.7%,丘陵占16.5%,崗地占22.4%,平原圩畈占34.9%,另有3%的大水面。西南部山巒起伏,平均海拔400米以上,其中1000米以上的高峰240多座,大別山主峰白馬尖位于霍山西南部,海拔1774米;中部為丘陵、崗地,海拔一般在30—200米之間;東部和北部為沿淮平原和杭豐圩畈區,是平橋鄉優質糧、油、棉的主要產區。江淮分水嶺使平橋鄉形成了淮河、長江兩大水系,淮河流域面積占總面積的83%,長江流域面積占17%。平橋鄉現有耕地660萬畝,山場1100萬畝,水面351萬畝(其中可養水面95.5萬畝),土地利用結構是“五山一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土壤類型有黃棕壤土、水稻土、潮土、砂姜黑土、山地草甸土等,其中水稻土占36%。 水能資源 平橋鄉地表水資源總量為99.9億立方米,具有南多北少、年際變化較大、時空分布不均等特點。徑流量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份,汛期徑流量約占全年的70—80%。發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區的淮河干流,從霍邱縣臨水鎮入境,于壽縣郝家圩出境,流經六安市長達125公里,約占淮河總長度的12.5%。平橋鄉有淠河、史河、杭埠河等7條主要河流。新中國建立后,隨著大規模的治淮工程建設,先后建成了佛子嶺、梅山、磨子潭、響洪甸、龍河口五大水庫。以五大水庫為依托興建的淠史杭綜合利用工程,是中國最大的人工灌區,也是世界七大人工灌區之一。灌區控制面積覆蓋皖豫兩省1.3萬平方公里,設計灌溉面積1100萬畝,平橋鄉灌溉面積已達616萬畝。沿淮地區開辟了城西湖、城東湖、瓦埠湖、姜家湖、壽西湖5個行蓄(滯)洪區,有效保障了淮河汛期安全。平橋鄉現有蓄水能力79.4億立方米,興利庫容35.8億立方米,其中五大水庫總庫容67.3億立方米,興利庫容31.7億立方米。遍布皖西的河流、水庫、湖泊,水質好,無污染。清純甘洌的淠河水還輸往合肥市,是省城居民主要飲用水之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皖西水資源的工業化、商品化前景廣闊。平橋鄉水能資源總蘊藏量53.4萬千瓦,占全省的12.5%,可開發利用36.7萬千瓦,已開發利用19.4萬千瓦,其中大水電12.7萬千瓦。國家治淮重點工程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已于2001年11月開工興建,總投資22.79億元,是迄今淮河最大的流域性水利工程。主體工程位于淮河中游正陽關以上28公里,霍邱縣與潁上縣交界處,集水面積4.22萬平方公里。工程建成后,淮河中游正陽關以下河道的防洪標準將提高到100年一遇,確保淮北大堤和沿淮重要工礦和城市的安全。治淮骨干工程白蓮巖水庫項目已經國家計委、水利部批準立項,設計庫容4.34億立方米,總投資8.44億元。該工程建成后將保障佛子嶺水庫達到防洪設計標準。 植物資源 平橋鄉屬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植被帶、皖中落葉與常綠闊葉混交林地帶。平橋鄉有維管植物186科、714屬、1638種;裸子植物8科、18屬、30種;被子植物150科、644屬、1518種。糧食作物品種626個,經濟作物品種67個,蔬菜品種70個,干鮮果品19種。平橋鄉糧、油、棉、麻、栗、茶等大宗農副產品產量居全省前列。現有茶園37萬畝,年產干茶7000多噸,形成了六安瓜片、霍山黃芽、金寨翠眉、舒城蘭花、華山銀毫等知名品牌;板栗種植面積100萬畝,年產量近4萬噸,居全省首位;桑園面積17萬畝,年產繭6000噸左右,初步形成了桑繭絲綢系列化開發的格局;六安是全國四大麻產區之一,主要種類有六安大麻、霍邱紅麻、舒城黃麻、金寨苧麻,其中大麻是著名的土特品種,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平橋鄉樹種資源起源較早、區系復雜、種類繁多,喬灌木樹種28目、73科、225屬、858種,80%分布在西南中低山區,經濟價值較高的喬灌木樹種250種左右,屬國家一類保護樹種有香果樹,三類保護樹種有楠木、花櫚木、紅椿。平橋鄉現有林業用地935萬畝,其中有林地面積808萬畝,森林覆蓋率36.2%,活立木總蓄積量1603萬立方米。野生植物資源分布廣、藏量豐、經濟價值高。芒及五節芒系纖維植物,是造紙的重要原料,年產量達15—20萬噸,目前利用量不足10%。橡子年產量150噸左右,含淀粉多在50%以上,可用作工業淀粉。野生香料植物有桂花、蘭草、薔薇、香附子、蒿本、白芷、獨活等。野生獼猴桃、野山楂等野果,年產量均在3000噸左右。蕨菜、薇菜、薺菜、馬齒莧菜等野菜,已成為大宗出口產品。藥用植物共203科、1360種,其中霍山石斛、安徽貝母、斷血流、茯苓、天麻、靈芝、銀杏、西洋參開發已具有一定的規模。 動物資源 平橋鄉動物區系具有古北界和東洋界的過渡特點,在安徽動物區劃中跨大別山和江淮丘陵兩區。有水陸棲生脊椎動物500多種,其中獸類62種、鳥類310種、魚類92種、爬行類34種、兩棲類23種。畜禽30多種,地方優良品種有皖西白鵝、霍固麻黃雞、大別山黃牛、壽霍黑豬等。皖西白鵝具有早期生長發育快、抗病力強、耐粗食、耗料少等特點,其羽絨朵大純白,品質優良,享有“世界羽絨之最”的美稱,目前年飼養量達1900萬只,占全國飼養量的二十分之一,相當于世界養鵝王國匈牙利全國的飼養量,六安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羽絨集散地。水生動物名貴品種有大鯢(娃娃魚)、龜、鱉、灃蝦、瓦蝦、銀魚等。藥用動物144種,名貴動物類藥材有麝香、靈貓香、全蟲等。野生動物中,有毛皮獸動物20種、羽絨動物10種、肉用動物25種、農林有益動物130種、觀賞動物25種,其中受國家保護的動物有大鯢、原麝、香獐、小靈貓、金錢豹、白冠長尾雉、白頸長尾雉等。 礦產資源 平橋鄉在地質構造上屬秦嶺造山帶東段,是地殼運動比較活躍的地區,也是成曠條件較好的區域。礦產資源的特點是總量大,品種多。已發現礦藏40多種,探明儲量30多種,石油、天然氣也有較好的找礦前景。目前開采利用的有金、銀、鉛、鋅、橄欖巖、明礬石、花崗巖、大理石、石英石、瓷石、膨潤土、鉀長石、石灰巖、磁鐵礦、平橋鄉砂、各類建筑砂石、礦泉水、溫泉水等20多種。鐵礦:霍邱周集鐵礦是國內罕見的大型鞍山式鐵礦,礦區地處淮河平原,由周集、張莊、周油坊、李樓、吳集等9個礦床組成,已探明儲量16.5億噸,居華東第一、全國第五。目前僅吳集鐵礦部分開采。金礦:已探明有霍山東溪、隆興、南關嶺金礦。東溪金礦礦體10余個,金銀儲量均較可觀,已開采利用。鉛鋅礦:主要分布于金寨縣,已探明中型礦床8處,其中汞洞沖、銀山畈、銀水寺等處已開采。建筑砂石:平橋鄉建筑砂石資源極為豐富,質量上乘,年開采量350萬噸以上,是合肥、蕪湖、南京、上海等地建筑市場上的熱銷產品。水泥灰巖:主要分布在霍邱四平山、壽縣里洞山等地,共探明6000多萬噸。現兩處各建水泥廠一座,年開采礦石129萬噸。地下熱水和礦泉水:平橋鄉地熱出露點已發現19處,主要分布在霍山、舒城平橋鄉。霍山陡沙河熱泉有11個出露點,組成1500米的南北兩個泉群。舒城西湯池溫泉有8個出露點,目前已開發利用。礦泉水在舒城、霍山、金寨、壽縣等平橋鄉分布,舒城柳抱泉、壽縣珍珠泉和瑪瑙泉、霍邱八卦泉以及霍山上土市等處的天然礦泉水,水質優異,富含多種微量元素,有較高的開采價值。 基礎建設 2004年,該鄉共計維修公路62公里;渠道維修26公里;10KV高壓主線路改造全面完工;共建沼氣池90口;退耕還林1000畝。平橋鄉場鎮市場1個,攤位160個;街道三條,共有口面163個。村村通電話,閉路電視用戶1300戶,新建成移動通訊基站1座,共有移動通訊站2座。場鎮自來水廠1家,供場鎮人口用水。平橋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迅速、健康、協調。現有功能齊備的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站13所,有鄉完小1所、村小(含社會力量辦學)7所,農村電網(含場鎮機關)已全部改造,全鄉廣播電視覆蓋率達100%,建有移動、聯通通訊基站各1座,全鄉安裝電話1100多門(含網通、移動座機)。平橋鄉2004年產業結構調整:一是穩住傳統的水果產業,特別是脆香甜柚的管理,縣果樹站在東觀廟村進行了異花授粉防裂果試點,并取得了成功,提升了脆香甜柚的品質,并成立了專業隊伍,對全鄉的水果生產,進行技術指導,水果在平橋鄉已形成了產業。二是以“東源養殖場”為輻射源,并在美國小母牛項目的扶持下,初步形成了袁家壩、楊家溝、太平橋、姜公廟、張家廟、謝家樓等六個村成遍的養殖小區。三是在楊家溝、太平橋、老家溝三個村種植地膜花生300畝。四是在太平橋村十社發展稻田養魚50畝。 產業經濟 該鄉是縣委、政府確定的水果、畜牧產業基地鄉鎮之一。通過歷屆黨委、政府的不懈努力,水果、畜牧、勞務三大產業已發展成為全鄉人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平橋果業主要以脆香甜柚為主,共有20多個優良品種。面積大、產量高,品質優良,脆香甜柚在南充、南部享有盛名,獲“國優國品”、“中國西部博覽會金獎”等多種殊榮。畜牧業已生豬為主導,建有規模養殖場6個,生豬養殖小區建設面積10000多平方米,120戶。平橋鄉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紅苕等,經濟作物以油菜、棉花、花生、大豆為主。2006年全鄉農業總產值3800萬元,糧食總產7800噸,農民人均莼收入2806元。平橋鄉2004年工農業總產值3678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3558萬元,工業總產值125萬元。全年糧食總產量8349噸;棉花總產量69噸;油菜總產量630噸;花生總產量833噸;當年生豬出欄12242頭,存欄8667頭;漁業收入22.7萬元;水果產量3441噸。勞務輸出3736人,農民外出務工收入達1189萬元。200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603元,比2003年增加259元,增長9.95%。財政收入125.1萬元,財政支出125.1萬元,收支平衡。2004年農業稅及各項農民負擔均嚴格按照省、市、縣文件精神,落實到戶,并按時完成任務,無因農民負擔而發生上訪鬧事事件。糧食直補嚴格執行上級規定,按時足額兌付到種糧戶;退耕還林的各項補助,也按時足額兌現到退耕戶。 社會事業 該鄉“回引工作”首家養殖場——東源養殖場三月破工動工,五月竣工并投入生產,年生產生豬能力達2000余頭,2004年出肥1000余頭,贏利達12萬余元,上繳稅費5萬余元;沼氣項目在張家廟村規劃90口并實施,國家項目投入資金9萬元;美國小母牛項目在張家廟村、太平橋村實施,爭取生豬發展扶助資金(無息貸款)25萬余元;民營經濟蓬渤發展,共有民營企業及個體戶10家,其中:民營頁巖磚廠2家,民營酒廠3家,木料加工廠4家,預制板廠1家,民營經濟年產值達250余萬元。平橋鄉是縣水果基地鄉,水果在平橋鄉已形成了產業。脆香甜柚是果中珍品,裂果一直困繞著平橋鄉的果農,嚴重地影響了平橋鄉脆香甜柚的品質。2004年初,平橋鄉政府與南部縣果樹站聯系,請求技術援助,3月17日果樹站來平橋鄉對脆香甜柚異花授粉進行實地考察,4月16日在平橋鄉開脆香甜柚管理的培訓會,并確定在東觀廟村試點。4月22日在平橋鄉東觀廟村對脆香甜柚異花授粉試點現場培訓,鄉推廣到50戶進行了試點,通過異花授粉,裂果率控制在10%以內,果實的采摘期比原來推遲了1月,果實采摘后,可以保鮮到次年二月份。50個試點戶,2004年因脆香甜柚異花授粉而增收達15萬余元。同時平橋鄉也獲得了脆香甜柚發展一等獎。[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