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四川 >> 南充市 >> 鄉鎮介紹 >> 長梁鄉 |
![]() |
長梁鄉 |
長梁鄉地處蓬安縣西部,距縣城18公里,東鄰錦屏鎮、馬回鄉,南與三壩鄉隔江相望,西接正源鎮,北連兩路鄉,幅員面積22平方公里,屬低山丘陵,平均海拔400米,季風氣候明顯,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5℃,轄8個村,69個社,2604戶,917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12人),耕地面積5607畝,林業覆蓋面積占幅員面積的1/3以上。 歷史沿革 長梁鄉因歷史上政府機構駐地位于長梁子老街而命名長梁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系中正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于1950年5月設立長梁區人民政府,至1953年3月根據縣人民政府行政區劃調整精神將長梁區改為建始縣第二區。1950年9月又撤消第二區建制,建立長梁區公所,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將長梁區改為桂花公社,1961年5月撤社建區,恢復長梁區,1968年1月改長梁區公所為長梁區革命委員會,至1975年3月又將長梁區革命委員會分為長梁公社革命委員會和茶園公社革命委員會,1984年8月撤社建區將長梁與茶園合為長梁區公所,1996年12月撤區建鄉將長梁區公所改為長梁鄉人民政府,2001年3月原天生鎮并入長梁鄉。中共長梁鄉黨委和長梁鄉人民政府駐地,自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從隴里遷至頭壩堰至今。 長 發展優勢 該鄉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發展優勢。 區位優勢:長梁鄉交通方便,信息靈通,即將啟動的順蓬高速公路橫穿而過,這無疑為該鄉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該鄉的小集鎮建設正在籌備醞釀之中,這必將為該鄉的農產品銷售及生產、生活資料的購買提供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為此,縣委、縣政府把長梁作為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重點鄉鎮。 資源優勢:長梁鄉地勢較為平坦,森林植被好,土地肥沃,晝夜溫差明顯,有利于各種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的栽培和生長。該鄉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紅苕為主;經濟作物以日本大臍橙、錦橙100號、花生、生姜、煙葉、蔬菜為主。水果年產量5800噸,蔬菜種植面積2000畝,花生種植面積2200畝,生姜種植面積600畝,煙葉種植面積500畝。畜牧以生豬、小家禽、牛、羊為主,生豬年出槽9200頭,小家禽出欄18500只,牛、羊養殖規模正在逐步壯大。 交通優勢: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通過幾年的交通大會戰,該鄉達到了村村社社通公路,晴雨無阻,四通八達。 基本優勢:現有中心小學1所,電視差轉站1個,衛生院1個,農村信用社1個;全鄉已使用光纖通訊,安裝程控電話400余部,無線通訊網絡覆蓋全境,60%以上農戶安裝了有線電視,可全天收看中央、地方共38套電視節目;場鎮和90%的村進行了農網改造,實現了電費同網同價;建起了自來水廠一座,日供水能力達200余噸,滿足了居民的用水需求。 衛生事業 在醫療衛生方面,全鄉以長梁衛生院為中心,各村設立衛生室形成防病治病的醫療衛生網絡,到2003年長梁衛生院已發展到有住院病房19間、床位40余張,病房安裝有有線電視和純凈水飲水設施。臨床使用的設備齊全,全院現有醫務人員121人,其中付主任醫師1人,中級醫護人員30人,初級醫護人員90人。能成功進行普外手術,對諸如肝硬化、結石、乙肝、糖尿病等疑難雜癥,突發病和慢性病的臨床治療取得了較多的成功經驗,對流行病、傳染病及婦科疑難病的治療都完善和豐富了臨床經驗和方法。2003年10月鄉衛生院被正式授予屬于甲等一級醫院的“中心衛生院”。 文化生活 長梁在全縣系文化底蘊深厚之鄉,以絲弦鑼鼓為主的民間文藝享譽渝東和湘鄂西部,改革開放以前由于“文革”等方面的原因,幾使這些民間文藝瑰寶失傳,改革開放以來,由于黨和政府及時采取措施,對民間文化進行挖掘、整理,使起源于長梁的絲弦鑼鼓多次作為建始民間音樂藝術代表,出席省、州、縣各種慶典和調演,1983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還采錄了絲弦鑼鼓,并專題向臺灣人民廣播。2001年以來,長梁絲弦鑼鼓為中央電視臺12頻道記者,中國民族畫報社記者,湖北省民族民間藝術采風團組織多次專場演出。恩施州建州20周年長梁絲弦鑼鼓被特邀為接待各省市觀光團的演出隊。2005年8月在參加全州民間吹打樂比賽中一舉奪得金獎。絲弦鑼鼓的優秀傳人肖茂榮和肖遠建先后于2003年8月,2005年8月被恩施州人民政府授予州級民間藝術大師稱號,菸草鑼鼓的傳人余定喜也于2005年8月被恩施州人民政府授予州級民間藝術大師稱號。經鄉文化站2004年4—8月調查,全鄉現有各種民間文化活動12種,從業人員達1939人,其中絲弦鑼鼓班65個,從業人員1550人,山民歌手103人,燈班22個,220人,舞龍隊3個,45人,繡花、剪紙21人等。1997年至2005年參加州、縣級調演22次,獲獎39項,則最高獎為州級金獎。 基礎設施 現有中心小學1所,電視差轉站1個,衛生院1個,農村信用社1個;全鄉已使用光纖通訊,安裝程控電話400余部,無線通訊網絡覆蓋全境,60%以上農戶安裝了有線電視,可全天收看中央、地方共38套電視節目;場鎮和90%的村進行了農網改造,實現了電費同網同價;建起了自來水廠一座,日供水能力達200余噸,滿足了居民的用水需求。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通過幾年的交通大會戰,該鄉達到了村村社社通公路,晴雨無阻,四通八達。長梁鄉交通方便,信息靈通,即將啟動的順蓬高速公路橫穿而過,這無疑為該鄉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該鄉的小集鎮建設正在籌備醞釀之中,這必將為該鄉的農產品銷售及生產、生活資料的購買提供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為此,縣委、縣政府把長梁作為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重點鄉鎮。 發展前景 長梁鄉有良好的發展前景,通過農業產業化的結構調整,該鄉的骨干產業基本形成,面對發展的需求和市場的變化,鄉黨委、政府決定在水果、畜禽、蔬菜發展上下功夫:一是調整糧經比例,在推廣良種上做文章:二是突出骨干產業,發揮拳頭優勢,建成錦橙100號基地鄉;三是引進蔬菜良種,大種反季節無公害蔬菜;四是大力發展瘦肉型生豬,為群眾創收;五是大力發展養殖業,特別是小家禽飼養業;六是有組織有計劃地動員富余勞動力外出務工,邊掙錢邊學技術,為家鄉建設與發展引資金、爭項目;七是培植稅源,大興場鎮建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