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四川 >> 攀枝花市 >> 鄉鎮介紹 >> 和愛彝族鄉 |
![]() |
和愛彝族鄉 |
和愛鄉位于鹽邊縣南部的東南角。其東南面與涼山州會理縣黎溪連界,西與本縣紅格鎮接壤,北與新久鄉毗鄰。幅員面積66.09平方公里(折合99136畝)。轄4個村民委員會, 21個村民小組(合作社),全鄉1084戶,總人口4859入,其中少數民族305戶,1427人,占30%,有農村勞動力2490個,占總人口的51.2%。 全鄉上報耕地法定面積3962畝,農業人均0.81畝,低于全縣平均水平。 地理氣候 全鄉最低海拔1700米,最高海拔2600米,鄉政府所在地海拔標高2100米。其地形地貌屬中山山地,由于四周地區海拔在1500米以下,故和愛鄉素有“碉堡鄉”之稱。 土壤質地:根據鹽邊土壤詳查,全鄉土壤多屬山地黃紅壤和黃棕壤。有機質含量低,氮、磷、鉀比較缺乏。 屬北亞熱帶氣候。大氣除水年均為1200—1300mm,年氣溫平均為17℃左右,空氣相對濕度為60%左右。由于該鄉地處高寒,霜凍年有發生。 經濟優勢 1.交通相對方便:鄉內有攀(攀枝花)——會(會理縣)省干公路8K m,南北貫通。鄉到各村社的簡易公路(屬機耕道)網絡基本形成,利于物資集散,搞活流通。 2.市場廣闊:該鄉近臨攀枝花市和鹽邊新縣城,相距只有50公里,城鎮人口達50萬之多,主要農產品——糧、菜、果,不愁銷路。 3,“碉堡鄉”的獨特地形地貌,導致了該鄉太陽輻射強,有利于糧、經作物的干物質積累,對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十分有利。 4.農業基礎設施不斷改善,農產品基地建設已有相當的規模,為全鄉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和愛鄉經過近20年來的改革與發展,在水利、改土、道路等方面基礎設施不斷改善,不斷提高了農產品生產能力和水平。而且全鄉初步創立了“種、養”并重結構模式。突出了優質梨基地的建設,在全縣鄉(鎮)中是少有的。 5.土地后備資源較多:根據縣國土局1999年土地修編結果,全鄉實有耕地為9408.7畝(其中:法定面積為3962畝),比上報耕地面積多5446.7畝,農村人平實有耕地2.2畝,為種植業的調整與布局提供了保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