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四川 >> 雅安市 >> 鄉鎮介紹 >> 馬烈鄉 |
![]() |
馬烈鄉 |
馬烈鄉位于漢源縣城東30公里,恰當馬烈河兩岸,大紅山與轎頂山之間。東與皇木鎮接壤,南與順河、萬里二鄉為鄰,北越團寶山同洪雅縣交界。地理位置在北緯29°20′,東經102°46′。海拔在1626--3200米之間,面積187.8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 馬烈鄉轄馬烈、深溪、方村、三坪、新華、新合6個村民委員會,39個村民小組,32個自然村,1584戶,6322人。鄉政府駐馬烈,海拔1626米。 歷史沿革 明代以前,馬烈系彝族松坪土司治地。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馬茍德因征討有功,授黎州長官司,十一年升安撫司,十五年改為大渡河守御千戶指揮使。其后裔居上、中、下堡子,號稱馬氏立足之地,名"馬立"。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馬氏族以附松坪土司反叛之嫌,隨廢土司之治而漸漢化入富林鄉治。道光十三年開集為"馬烈場",后改"馬烈鄉",民國沿之,建國后仍置馬烈鄉。 1955年將方村從萬工劃歸,1958年成立馬烈鄉人民公社,1984年復置鄉至今。 自然資源 境內錳鈷、鉛鋅、磷、硫鐵礦蘊藏豐富,四川省漢源錳礦轎頂山礦區、團寶山鉛鋅礦區均在境內。企業以采礦、發電、運輸、農副產品加工為主,有小學4所,在校學生577人,教職工31人,文化站1個,鄉醫院1所,醫務人員3人,病床2張,設有信用社、糧站、供銷網點。建有960千瓦電站1座。四川省廣播電視廳607臺建于境北佛光坪,海拔3314米。樂西公路于境內盤旋而過。 經濟發展 馬烈地處高山地帶,山高坡陡,高差懸殊,氣候濕潤,年平均氣溫10℃,年降水量800毫米,無霜期自上而下在250天至300天左右,氣候不一,物產各異。2001年全鄉耕地面積9270畝,糧食總產量2956噸,人平糧食935斤。現在林地8.13萬畝,森林覆蓋率41.3%,草場1.8萬畝,放養牦牛600余頭。產花椒、生漆、黃柏、杜仲、桃、李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