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四川 >> 自貢市 >> 鄉鎮介紹 >> 古佳鄉 |
![]() |
古佳鄉 |
古佳鄉位于四川省榮縣東北部,距縣城30公里,距雙流國際機場20公里。古佳鄉幅員面積42平方公里,轄12個村,人口3.4萬,是榮縣幅員面積最大的鄉鎮。古佳鄉境內有豐富的頁巖、芒硝資源,有成雅(成樂)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橋和一個年吞吐量約400萬噸的四級火車站。由于交通區位優勢非常明顯,古佳鄉2008年已經成為成都南部重要的物流、倉儲和商貿集散地。 生產總值 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按照“立足鎮情、解放思想、抓住機遇、發展普興”的工作指導思想。以及“一年打基礎,二年起好步,三年快發展”的社會經濟發展戰略,古佳鄉社會經濟穩步發展。1998年,古佳鄉農村社會總產值11236.33萬元,比1995年增長1.53倍。第一、二、三產業產值分別占農村社會總產值的22.68%、44.71%、32.61%。全鎮農業總產值5645.94萬元,比1995年增長15%,其中農業產值2949.38萬元,比1995年增長10.2%,畜牧業1852.33萬元,1995年增長18.60%,林業58.25萬元,其它268.43萬元,比1995年增長16.20%。全鎮鄉鎮企業19個,從業人員1104人,創總值5042萬元,稅利125萬元,產值和利稅分別比1995年增長63.37%和43.15%。其中,鄉村兩級企業6個,職工人數909個,創總產值2353萬元,利稅61.49萬元,分別比1997年增長69.51%和32.56%。種植業以糧油為主,1998年全鎮糧食作物面積25659畝,占農作物總播面積的69.81%,糧食總產1124.74成公斤,比1995年增長12.31%,其中:水稻13452畝,占糧食作物總面積的52.43%,總產781.39萬公斤,單產581公斤,比1995年增長4.14%和6.20%,小麥9341畝,占糧食作物面積36.40%,總產225.50萬公斤,單產274公斤。經濟作物5331畝,其中,油菜3433畝,單產95公斤,總產32.70萬公斤。養殖業訂以養魚、小畜禽為主,各類水產總產值為789萬元。 鄉鎮優勢 致和鎮位于成都市北郊,地處榮縣南大門,是城鄉結合部。境內交通發達,出境公路有成致路(全長20公里)、成致高速(19.92公里)、致郫路(15公里)、漢致路(40公里),并且實現了村村通水泥公路,為企業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 古佳鄉境內有豐富的水源水能,人民渠一、二、三、四、五、六、七號支渠貫穿全境,為轄區內工業用水、灌溉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青白江繞境而過,水能優勢強大。境內有水利發電站裝機總容量7070千瓦,年發電量3200萬度。致和境內有大小變電站2個,為工農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能源保障。天然氣管道鋪設到位,能保證企業發展用氣。 古佳鄉有人口3.4萬人,其中農村剩余勞動力2萬余人。2008年,古佳鄉加大了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培訓,提高了剩余勞動力的素質,為企業用工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加強對剩余勞動力的檔案建設,方便企業選人用人。一般企業職工年工資6000-10000元,管理人員年工資10000元-100000元。 古佳鄉政府大力為招商引資提供便利條件,配合企業快捷辦理有關征地手續,同時按企業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搞好農戶的拆遷安置。2005年,致和鎮將對拆遷農戶實行公寓式安置,做到隨時拆遷隨時安置,充分滿足企業能按時用地。2003年,聯邦制藥征地500畝,只用時1個月完成拆遷交付使用土地,創造了榮縣拆遷安置的最快記錄。加強對企業的服務性工作,并承諾“只服務,不索取,只給予,不強求”,協調好企業與各主管部門之間的關系,全力為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寬松的政治環境。 水果之鄉 烈日炎炎的2007年7月12日,離開了喧囂的城市來到離城約30公里外的古佳鄉,一場大雨洗滌后的水泥路面干干凈凈,車過之處沒有一絲飛揚的塵土。放眼望去,盡收眼里的是那青山綠水,撲鼻而來的是濃濃的梨香,這里的空氣格外的清新。道路邊的果園里、山林中,麻雀、畫眉在飛舞,蟬在歌唱,還有那勤勞的村民在果園中勞動。古佳,這里沒有一個工業企業,但擁有漫山遍野的優質椪柑、新津柑橘、梨子,面積達12000多畝,總產量將達4000多萬公斤。 由于這里沒有工業支撐,發展經濟果林便成為了百姓增收的重要內容,19年前,古佳鄉村民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放炮改土種植了2000畝新津品種的柑橘,優質柑橘早就遠銷云南等地,古佳鄉的新津柑橘10年前在省內外就小有名氣,柑橘生產使這里的村民們并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河壩灣、小井沖等5個村的村民,水果銷售年收入上萬元的每年就占總戶數的50%,河壩灣的農戶,每年水果銷售收入上萬元的占80%。修樓房、購買家電改善生活條件,錢就是從果園中‘結’出來的。”鄉黨委書記李咸高這樣介紹。在古佳鄉工作了9年的李咸高告訴,古佳鄉離城遠,沒有工業污染,沙性土壤,非常適合水果栽植,在良好的經濟效益吸引下,在黨委政府的正確引導下,2008年來水果發展的規模逐年增加,品種也由過去單一的新津柑橘一個,擴充到現在的新津柑橘、椪柑、黃花梨等3大類,面積遞增到12000畝,僅2008年的投產面積就達到10000畝以上。在古佳鄉,水果面積達到人均1畝。河壩灣村,2008年還有望被自貢市列為綠色高產業示范園,2008年正在作項目的規劃中。 綠色食品 李書記介紹,鄉黨委政府一邊發動群眾發展水果,同時更加注重產品的銷售,通過扶持鄉內經濟人隊伍外,還通過互聯網對外發布產品信息,使省外客商到鄉采購的人數一年比一年多,只要來過一次的外地客商,必來第二、第三,多數外地客商成為了古佳鄉的長期客戶,他們都沖著這里的水果口干好、綠色無公害、消費者喜愛而來的。2008年,為了推廣無公害管理技術,縣農業科技推廣部門又在鄉內示范搞起了“以螨治螨”不施農藥的水果管理新技術,這將更有利于提高產品的內在質量,讓產品更綠色無公害。“鄉黨委政府的目標是,從2008年起,利用3年的時間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爭取在2009年實現旱地無糧食作物種植,覆蓋在旱地上的全部是果樹,面積達到15000畝,到那時,這里既是青山環抱,又是金銀漫山。”副鄉長張勝濤這樣說。 在古佳鄉河壩灣村村主任龔伯龍的梨園看到,一米高的梨樹掛滿了豐收的果子,成熟的梨子壓彎了樹干掉駝了樹枝,藏在果帶里的果子散發出濃濃的清香。果園里,鄉干部正陪同云南客商在果園中看貨采購。龔伯龍告訴記者,2008年3畝梨子總產量可能有7500公斤,上等果達到70%,上等果在果園邊的銷售價為每公斤1.6元,3畝的水果銷售收入10000元沒有問題。“古佳鄉的水果賣得起價,主要是這里的管理嚴格按無公害化管理方式進行,做到了有殘留的農藥堅決不施;在銷售時,不論本地的還是外地的客商,不搞欺詐銷售,是上等果就是上等果,不參雜施假,果農講誠信,往年外地客商來采購遇到路爛,村民還要幫忙推車到大公路上,與客商建立了友好的合作關系,現在柏油馬路修到各村,今后的銷售前景更好嘍!”小井沖村主任龔伯龍這樣高興地說。 農業建設 “縣農業局的專家教我們采用了些新的方法,這片果林,以往每年要打5次農藥,2008年打2次就足夠了。”2008年,在榮縣古佳鄉河壩灣村,1組村民歐春梅指著自家果實累累的椪柑林介紹。 古佳鄉種植椪柑8000余畝,新津4000余畝,梨2000畝,雜果1000畝,正逐步達到旱地無糧,實現一鄉一業。為提升水果品質,在縣農業局的技術支持下,正全力打造越溪河流域20萬畝果畜產業帶榮縣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 據縣農業局技術人員介紹,要使水果產品達到無公害,最根本的就是要少噴或免噴化學農藥。于是,縣農業局專家指導果農在果林中安裝捕蛾燈,在果樹上掛捕食螨,在果林中圍養雞,以捕殺紅蜘蛛、燈蛾等害蟲害螨。“現在的蟲蛾、蚊子等少多了,夏天的時候我們家里也不用點蚊香了。”河壩灣村3組村民劉天才這樣說。此外,為使果樹根系發達,枝繁葉茂,增強其抗病、抗旱能力,提高單位面積產量,還指導果農施用硫酸鉀型復合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