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四川 >> 自貢市 >> 鄉鎮介紹 >> 獅市鎮 |
![]() |
獅市鎮 |
獅市鎮位于富順縣城東北10公里的沱江東岸。東與騎龍鎮相鄰,南與富世、互助鎮隔河相望,西倚東湖鎮,北連大安區回龍鎮。轄16個農業行政村和2個社區居委會。幅員面積4250公頃。耕地面積1259公頃,總人口3.19萬人。 獅市鎮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土壤肥沃,盛產水稻、玉米、小麥、花生、大豆、水果、甘蔗、竹筍,是農業產業化發展項目的理想投資場所。 歷史沿革 獅市鎮因駐地沱江邊有山形如獅得名。清置在城鄉獅市場保;民國元年,稱獅市團;民國23年,稱獅市鄉;1951年,分置獅市、羅寺、花市鄉;1955年,三鄉合并仍稱獅市鄉;1958年,建獅市公社;1984年,改社為鄉;1995年9月,由獅市鄉、五橋鄉合并,建立獅市鎮。 資源優勢 獅市鎮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境內盛產水稻、玉米、小麥、花生、大豆、紅苕、水果、筍竹。黃泥灘電站座落在境內,庫區水域寬闊,兩岸風光秀麗,為縣城居民度假休閑之地。 基礎設施 獅市鎮有沱江南繞,富隆公路橫穿境內,村村通公路。鎮內有獅子灘、五子橋兩個場鎮。集市貿易以獅子灘為盛。獅市場鎮水、電、氣、閉路電視、通訊設施功能完備。集鎮內有天后宮、禹王宮、川主廟、文昌廟等明清建筑。老街寬不過6尺,坡陡梯高,房屋依山而建,古色古香;新街路面寬闊,房屋沿公路而修,極富現代氣息。 經濟建設 獅市鎮屬典型的農業鎮,自然環境保護良好,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常年糧食產量1.27萬噸,盛產桂圓、板栗、櫻桃、石榴等特色水果,尤其是黃泥灘桂圓以肉味清香、汁味甘甜享譽川南百余年,湖區水產以沱江青鯉為主,年產2000余噸,常年直銷云貴等地。稻田精養水產發展快速,畜牧業以生豬、肉鴨、肉兔為主。常年出欄生豬3萬余頭,仔豬8萬余頭,肉鴨100萬余只,肉兔30萬只以上,歷年農民純收入以300元左右的速度增長,財政收入以1約6%的速度增長,農村水、電、路、通訊快捷,場鎮基礎設施功能較為齊全,社會治安穩定。 200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億元,同比增長13.7%。鄉鎮企業總產值2.9億元,比上年增長0.9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445萬元,同比增長30%。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622萬元,同比增長11.4%,地方級一般預算收入51.95萬元,同比增長12.6%,其中,稅收性收入49.51萬元,同比增長20.8%。農民人均純收入3325元,比上年增加320元。 2005年初,鎮政府抽調32名干部組成16個宣講組,進村入戶,宣傳中央1號文件精神。農業稅全部免除。繼續執行對種糧農民直補政策,直補面積1259公頃,直補資金25.25萬元,2.96萬人受益。全年發放農業災情減免資金3.2萬元,農業貸款1869萬元。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346”工程。全鎮紅層找水打井393口,新建沼氣池36口。投資20萬元,整治病害水庫2處,維修電排2座,修復水毀渠道12公里,清淤渠道34公里。 2005年,實施財政管理體制改革,推行“鄉財縣管鄉用”。化解敏感性債務79萬元。 全鎮分蔸補植筍竹1.7公頃,撫育筍竹489公頃。退耕還林驗收合格面積228公頃。筍子銷路單一,價格低。 村鎮建設 為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2005年,在梓林村實施益民保障工程,縣、鎮財政投入資金50萬元,村民自籌3萬元,建成泥結碎石公路4.2公里。在竹米村實施扶貧新村建設,政府投資138.8萬元,建成泥結碎石公路9千米,修便民道5千米,配套進行紅層找水、沼氣、生豬示范區建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