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四川 >> 自貢市 >> 鄉鎮介紹 >> 福善鎮 |
![]() |
福善鎮 |
福善鎮處于富順縣的西部,離縣城30余公里,轄20個農村村民委員會,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73個農村村民小組,幅員面積60.5平方公里,2003年末,全鎮總人口3.46萬人。福善鎮有較好的區位優勢,處于內宜高速公路兩個出口即板橋和邱場出口的中央,鎮政府所在地距兩個口子10公里,交通較為便利。 福善鎮是自解放后的福善鄉、觀樂鄉、新華鄉于1955年10月合為一個鄉,1961年劃為福善和觀樂公社,其中福善公社就包括原新華鄉轄區,1995年撤鄉建鎮,觀樂鄉并入福善鄉為鎮所設的福善鄉、公社、鄉、鎮的建制中,福善都在從善場,至今的福善轄區20個農業村1個社區居委會。于2007年10月機構改革后為13個農業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其中有:象鼻(包括張沖)、熊山、熊壩、燈山(包括均平)、彭塆(包括新橋)、石平(包括響水)、菜子、陽升、周安(包括雙燕)、月形(包括彭角)、大峽口、黑竹壩、韓咀(包括鳳凰)。 福善鎮是一個三鄉合一的鎮,地形地貌都十分復雜,也是富順縣的西大門。從鎮域總體地形來看是西北、西南、東南處于一個弧形高山地帶,也就是熊壩村(部分),黑竹壩村(部分),大峽口村(部分),月形村(部分),現在月形中原彭角村(全部),同安村(部分),現同安村中原雙燕村(全部),陽升村(全部),芽子村(部分),圍繞著大部分福善鎮邊沿,均在海拔高度為400米以上,其中最高海拔是原彭角村一組五塊田453米。地形向東南東北方向傾斜,其于大小河流都在福善鎮彭灣村張橋,河口廟匯入鎮溪河,自然海拔高度較低,最低是279.8米。水源是一個豐富的鎮域,有一條橫貫東西的鎮溪河,河中清澈透明,擔負著富順縣城幾十萬人口的飲水重擔;第二條河是發源于宜賓王場鄉左壩經二高灘,二斗茗山腳至熊壩村江灣匯進鎮溪河;第三條河是發源于韓咀村大扁堤經從善場,油草壩至兩河口進入鎮溪河;第四條是發源于周安村沙子巖經黑騾子,響水澗至農坳口進入鎮溪河;第五條是發源于陽升村四組,也就是風景秀麗的五條溝之一,經斯里溝在澗水匯入,流入鎮溪河。 福善鎮著力打造發展基礎。一是公路建設,2001-2003年新建村級公路7條, 30公里。二是通信建設,全鎮村村通電話,開通了光纖通信和閉路電視。三是電力建設,全鎮20個村173個農業社均通了高壓電,福善鎮的動力電能夠滿足任何生產企業的需要。四是水利建設,境內木橋溝水庫和二高灘水庫是該鎮最重要的農業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源,兩座水庫能自流灌溉全鎮12個村,面積1.50萬畝。爭取省政府農業專項資金260余萬元對木橋溝水庫的渠系進行了建設整治,新建支渠和整治干渠近5公里,新增灌面2000余畝,政府多方籌資5萬元新建石河堰2座,投近10萬元新建電排1座,解決了當地村社群眾長期農業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困難。2001年引進個人資金30萬元對福善場鎮居民點自來水進行徹底改造,飲上了二高灘水庫清潔衛生的水,觀樂場鎮自來水改造項目已落實,2004年底將進行施工。五是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的力度,2002-2004年投資近200萬元改造中小學危房6000余平方米。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2001-2003年種植筍材兩用竹3800多畝,培育養殖大戶10戶,每戶投資均在5萬元以上,年純收入上萬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