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轄縣級市、首府,位于阿勒泰地區西部, 地處阿爾泰山南麓,準噶爾盆地北緣,西北與布爾津縣相鄰,西南與吉木乃縣交界,東北與蒙古國接壤,邊境線長92.1千米,境內的額爾齊斯河是中國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屬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總面積1.15萬平方千米。阿勒泰市戶籍總人口19.62萬人,阿勒泰市轄4個街道,5個鎮,6個鄉。市政府駐金山路街道。
阿勒泰市在古代是中國少數民族的牧居地。據史書記載,秦代牧居在此的部落是由今甘肅省河西走廊一帶遷來的塞種人。從西漢開始,歷代中央政府均在此設行政管理機構。1953年11月20日,改承化縣為阿泰縣,1984年11月17日,撤銷阿勒泰縣,改置阿勒泰市,“阿勒泰”是突厥語,意為“金山”,因山中蘊藏黃金而得名,有“阿爾泰山七十二條溝,溝溝有黃金”之說。1989年,經國務院批準為對外開放城市;境內景點眾多,如樺林公園、克蘭河濱河景區等。
阿勒泰市曾獲“人類滑雪起源地”“中國雪都”“中國優秀旅游城市”“首批國家級滑雪旅游度假地”“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中國天然氧吧”“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康養基地”“2023避暑旅游優選地”等30余項殊榮。2018年12月,阿勒泰獲評氣候生態類國家氣候標志。
【行政區劃】
阿勒泰市轄4個街道、5個鎮、6個鄉:
街道:金山路街道、解放路街道、團結路街道、恰秀路街道
鎮:北屯鎮、阿葦灘鎮、紅墩鎮、切木爾切克鎮、阿拉哈克鎮
鄉:汗德尕特蒙古族鄉、拉斯特鄉、喀拉希力克鄉、薩爾胡松鄉、巴里巴蓋鄉、切爾克齊鄉
【建置沿革】
阿勒泰市,自古以來先后有塞種、匈奴、鮮卑、柔然、突厥、蒙古、哈薩克等游牧民族自此繁衍生息。 漢朝,為西域都護府轄地,繼塞種人之后有匈奴,鮮卑游牧于此。 唐朝,為北庭都護府轄地,先后為柔然、突厥游牧地。 宋朝,為蒙古游牧地,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轄境。 元朝,為嶺北行省轄境。 明朝,為瓦刺汗國轄境,蒙克帖木兒的封地。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為烏里雅蘇臺定邊左副將軍治下的科布多贊大臣管轄,阿爾泰烏梁海七旗封地的阿爾泰烏梁海左翼旗和左翼后旗地。同治六年(1867年),交布倫托海辦事大臣管轄。同治八年(1869年),布倫托海辦事大臣被裁撒,仍歸科布多贊大臣管理。同治十年(1871年),塔爾巴哈臺帶兵大喇嘛棍噶扎拉參借地安置其部眾及塔爾巴哈臺來的難民.在現阿勒泰市解放北路市三中附近修建千佛寺,后稱承化寺,自此為其借地。光緒十五年(1889年),棍噶扎拉參率部眾遷居八音溝(現烏蘇縣境)以后,仍由科布多參贊大臣管理。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科布多、阿勒泰分治,設阿爾泰辦事大臣管理阿爾泰地區,治所在承化寺。是其轄境。 民國元年(1912年),改阿爾泰辦事大臣為阿爾泰辦事長官,直隸北京中央政府管轄。治所仍在承化寺,是其轄境。民國二年(1913年),始設承化寺縣佐,隸屬阿爾泰辦事長官公署。民國八年(1919年),撤阿爾泰辦事長官公署,改置阿山道。劃歸新疆省管轄,治所仍在承化寺。民國十年(1921年),改承化縣佐為承化縣,自此始設縣治,治所在承化寺,仍隸屬阿山道。民國十一年(1922年),改阿山道為阿山行政長官公署,承化縣為其所轄。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改阿山行政長公署為阿山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承化縣為其所轄。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三區革命后,承化縣為三區政府阿山區所轄。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以后,于1950年建立了承化縣人民政府,隸屬阿山行政專員公署。 1953年11月20日,經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準,改承化縣為阿泰縣。隸屬阿山行政專員公署。 1954年2月1日,經新疆省人民政府批準,改阿泰縣為阿勒泰縣,隸屬阿勒泰行政專員公署。同年11月劃歸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1984年11月17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阿勒泰縣,改置阿勒泰市。仍隸屬阿勒泰地區行政公署。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阿勒泰市地處阿爾泰山南麓,準噶爾盆地北緣,西北與布爾津縣相鄰,西南與吉木乃縣交界,東北與蒙古國接壤,周邊有紅山嘴、塔克什肯、吉木乃和阿黑吐拜克四個口岸,邊境線長92.1千米,市境南北長146千米,東西寬84千米,總面積1.15萬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阿勒泰市大部分位于阿爾泰地槽褶皺系中段,僅西南一角跨入準噶爾地槽褶皺系的北緣。兩褶皺系間以額爾齊斯大斷列相隔。具有典型的山麓地貌牲。自北向南,呈明顯的梯降式垂直分布,自上而下,可分為北部山區、南部丘陵區、山間沖積平原區3個自然地貌單元。
氣候 阿勒泰地處亞洲大陸腹地,屬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溫帶亞干旱大區氣候帶。由于北邊有阿爾泰山脈為屏障,南臨準噶爾盆地北沿,因而形成特殊的氣候條件,南北氣候差異較大。北部山區年降水量大、蒸發量小、冬季積雪多,冬春風少且小于南部、無霜期短,南部平原相反,年降水量小、蒸發量大、冬季積雪少、冬春風多且大、無霜期略長于北部山區。年平均溫度5.6攝氏度,常年4.9攝氏度;1月平均氣溫-12.5攝氏度,常年-15.3攝氏度;7月平均氣溫21.4攝氏度,常年21.7攝氏度。
水文 阿勒泰市是新疆的豐水區,額爾齊斯河、克蘭河、蘇木達依列克河三大水系橫貫市境,河流總長667千米,年徑流量60億立方米。2021年降水量為174.6毫米,歷年平均年降水量為212.6毫米。
【交通運輸】
航空 阿勒泰機場位于阿勒泰市西南方,距市中心10千米。有南航新疆公司執行烏魯木齊―阿勒泰航班,廣州—鄭州—阿勒泰等航線。阿勒泰機場輻射疆內重點景區,實現阿勒泰、富蘊、喀納斯三個支線機場的環(串)飛航線,開通與烏魯木齊、喀什、克拉瑪依等疆內11個城市的直飛或經停航線,又陸續開通了與西安、北京等直飛的航線。
公路 阿勒泰市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364千米,公路網密度達14千米/百平方千米。阿勒泰市農村公路共有571條,總里程1618.49千米,共有11個鄉(鎮),102個建制村,新疆首條沙漠高速公路S21阿勒泰至烏魯木齊高速公路。
鐵路 2017年6月10日,北(屯)阿(勒泰)鐵路開通運營。自北屯市車站引出后,經過巴里巴蓋站和阿勒泰站2個車站。2020年12月6日,阿富準鐵路阿勒泰至富蘊段開通運營。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阿勒泰市有成人高等學校1所,在校生學生數5905人,專任教師40人,高職院校1所,在校生學生數959人,專任教師77人,中等職業學校4所,在校生學生數4113人,專任教師314人,普通中學學校2所,在校生學生數3737人,專任教師368人,初級中學2所,在校生學生數2785人,專任教師213人,九年一貫制學校3所,在校生學生數3237人,專任教師311人,小學學校19所,在校生學生數11872人,專任教師1003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學生數194人,專任教師35人。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4.54%。
醫療衛生 阿勒泰市共有各級公立醫療衛生機構21個(其中,市直醫療衛生機構3個,鄉(鎮)衛生院1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個,牧業流動醫院1個),編制病床位472張,實際開放床位476張。衛生系統共有在編人員790人(鄉鎮296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774人(鄉鎮283人),鄉村醫生223名。衛生技術人員中,醫生396人,占51.2%;護士214人,占27.6%;高級職稱165人,占21.3%,中級職稱178人,占28.2%。轄區內有地直醫療機構3家,民營醫療機構1家,中醫民營醫療機構1家。全市在冊診所共計55所(市區36所,北屯及其他鄉(鎮)19所),其中西醫診所22所,中西醫結合診所3所,口腔診所9所,中醫類別診所15所,民營醫院1家,醫務室5家。
【風景名勝】
樺林公園
樺林公園是以天然樺樹為主要景觀而建成的園林,總面積。它位于新疆阿勒泰市區的西北角、克蘭河上游的一處河漫灘地帶,克蘭52.5公頃河水將其分割為六個小島,形成了林水相間的秀麗景色。
克蘭河
克蘭河全長265公里, 由北向南穿過阿勒泰市區,經苛苛蘇湖流入額爾齊斯河,屬額爾齊斯河的一條支流。 處在駱駝山、將軍山兩山峽谷之中。兩岸布滿生長著以樺樹為主,其次為楊樹的闊葉樹林和灌木叢。樺樹干呈銀白色,枝條軟而細長、秀麗挺拔,河風吹拂,飄飄搖搖、阿娜多姿,依若亭亭玉立少女。灌木叢主要有野薔薇、野山楂、毛柳,林下遍布大小各異卵石,清澈河水、淙淙流過林間。夏季樹木郁郁蔥蔥、濃蔭蔽日,空氣濕潤涼爽、鳥語花香,置身林中,仿佛步入仙境。秋季天高氣爽、蔚藍天空偶爾朵朵白云飄過,地面樹葉霜后有金黃,有呈紅色,微風拂來,發出婆娑聲,附落地面,這是克蘭河河谷最具魅力的時節.克蘭河風景河段是指大小東溝匯流口至紅墩鄉長約20多公里河段。是攝影家野外拍攝,畫家野外寫生、旅游者觀光最佳時節。
【榮譽稱號】
2018年9月,阿勒泰市被授予“中國雪都”國家氣候標志。這是國家氣候中心頒發的首個國家氣候標志。 2020年1月2日,阿勒泰市入選全國第四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市、區)名單。 2020年1月5日,阿勒泰市入選2020年中國冰雪旅游十強縣(區)。 2020年7月,阿勒泰市入選2020中國秋季休閑百佳縣市。 2020年11月,阿勒泰市入選“2020中國冬季休閑百佳縣市”。 2021年10月12日,阿勒泰市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2022年11月17日,阿勒泰市入選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2022年度“中國天然氧吧”。 2023年6月13日,阿勒泰市被授牌“中國休閑避暑之都”。 2023年7月7日,阿勒泰市被授牌“2023避暑旅游優選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