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下轄縣級市,是昌吉回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位于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地處亞歐大陸中心�?偯娣e7971.03平方千米。昌吉市下轄6個街道、8個鎮、2個鄉。昌吉市總人口40.45萬人。
昌吉市取“昌盛吉祥”之意,是昌吉州府所在地。先后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城市、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等多項國家級榮譽。
【行政區劃】
昌吉市轄6個街道、8個鎮、2個鄉:
街道:寧邊路街道、延安北路街道、北京南路街道、建國路街道、中山路街道、綠洲路街道
鎮:硫磺溝鎮、三工鎮、榆樹溝鎮、二六工鎮、大西渠鎮、六工鎮、濱湖鎮、佃壩鎮
鄉:阿什里哈薩克民族鄉、廟爾溝鄉
【建置沿革】
秦,屬匈奴。 漢,為山北六國中的劫國和單桓國、烏貪訾離等地。神爵二年(前60年),西域都護府建立,歸其管轄。 三國,屬車師后部。 晉,屬高車。 南北朝,北魏時為高車地,后歸于蠕蠕。北周時為突厥屬地。 隋,為西突厥鐵勒部,后歸莫賀。 唐,唐初屬西突厥,后為庭州所轄。又改屬昆陵,繼而屬北庭。 宋,屬回鶻五城(別失八里)。 元,元末歸屬東察合臺汗國。 明,屬四衛拉特的和碩特部游牧地,后為準噶爾臺吉游牧地。 清,初為準噶勒丹多爾濟游牧地。乾隆年間,開始大規模屯田。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四月,設巡檢司,屬烏魯木齊州。同年八月筑城,乾隆皇帝欽命名“寧邊”并移烏魯木齊州同于此,即寧邊州同。為烏魯木齊同知所轄。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農歷七月二十七升寧邊州同為昌吉縣,屬甘肅鎮西府迪化州,轄區為昌吉市和呼圖壁縣。光緒十年(1884年),新疆設行省,昌吉縣隸屬迪化府。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縣轄呼圖壁縣巡檢,改設為呼圖壁縣丞。 民國七年(1918年),呼圖壁縣分設,兩縣均歸迪化道所轄。 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 1950年4月,成立昌吉縣人民政府,隸屬迪化專員公署。 1954年7月,成立昌吉回族自治區,昌吉縣為自治區區府所在地。 1955年11月,昌吉回族自治區改為自治州。 1955年,昌吉縣人民政府改稱為縣人民委員會。 1958年,實現人民公社化。 1959年4月,昌吉縣成立人民公社聯合社管理委員會,與縣人委一套班子,兩塊牌子。 1962年,撤銷聯合社。 1968年11月28日,成立昌吉縣革命委員會。 1981年2月,撤銷昌吉縣革委會,恢復縣人民政府。 1983年12月22日,經國務院批準,昌吉縣改為昌吉市,仍屬昌吉回族自治州管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昌吉市位于天山北麓、亞歐大陸腹地、準噶爾盆地南緣,東鄰烏魯木齊市,西毗呼圖壁縣,南與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相接,北與新疆塔城地區和布克賽爾縣、阿勒泰地區福�?h接壤。南北長260千米,東西寬30千米,總面積7971.0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昌吉市地貌類型大體分為山地、平原、沙漠三大部分。整個地勢為南高北低,呈階梯狀,南北高差4000多米。南部山地為天山山區,天格爾山等55個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峰橫空矗立。中部為沖積平原,北部沙漠屬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一部分,沙丘為固定和半固定型,丘間地勢平坦。
氣候特征 昌吉市屬中溫帶區,為典型的大陸性干旱氣候,具有冬季寒冷、夏季炎熱、晝夜溫差大的特點。由于地形條件的影響,由南向北氣候差異較大,南部夏季降水較多;北部沙漠性氣候特征顯著。昌吉州日照充足,年日照時數為2700小時;熱量條件也較為充足,年≥10℃積溫為3450℃,年平均氣溫6.8℃,1月份平均氣溫為-15.6℃,7月份平均氣溫為24.5℃;年平均降水量為190毫米,夏季降水量明顯多于冬季;年無霜期為160—190天。
【交通運輸】
昌吉市位于烏昌石城市群,是新疆東聯西出重要通道,東距烏魯木齊市30千米、國際機場18千米,312國道、烏奎高速公路和北疆鐵路穿城而過,北過境公路、頭屯河大橋、世紀大道、兩座互通式立交橋等交通主動脈實現內外貫通。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昌吉市共有市級各類學校(園)104所,幼兒園74所,其中,公辦30所,民辦43所,地方企業辦1所;義務教育學校27所,其中,小學23所,其中教學點1個,初中4所,其中初級中學4所;高中3所,其中完全中學3所。共有基礎教育班1564個,其中,學前教育585個;義務教育895個,其中小學677個,初中218個;高中84個。共有畢業生14921人,其中,學前教育5356人;義務教育8249人,其中,小學4659人,初中3590人;高中1316人。招生15949人,其中,學前教育4905人;義務教育9652人,其中,小學5750人,初中3902人;高中1392人。在校生65372人,其中,學前教育18722人;義務教育42501人,其中,小學31471人,初中11030人;高中4149人。共有教職工5370人,幼兒園2198人,小學1817人;中學1355人。其中,專任教師4296人,幼兒園1256人;義務教育2669人,其中,小學1753人,初中916人;高中371人。
體育事業 昌吉市有游泳館4個,民辦大型體育健身場館12個,足球場25個,羽毛球場(館)32個,籃球場(館)216個,乒乓球場(館)77個�;﹫�2個,室內滑冰場1個,健身步道11條,健身路徑475套。體育場地面積108.3263萬平方米,人均公共體育用地2.83平方米。
衛生事業 昌吉市共有市直醫療衛生機構432個,其中,醫院1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1個,衛生院75個,門診部6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262個,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計生監督執法局1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2044張,衛生醫療機構人數3525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2930人,其中,執業醫師969人,執業助理醫師548人,注冊護士1303人,藥師(士)110人。
【風景名勝】
昌吉恐龍館
昌吉恐龍館始建于2009年,2012年5月18日正式開館,整體占地約83畝,建筑面積8729平方米。是新疆建成的唯一的恐龍主題博物館。館內陳列在新疆地區發掘的亞洲最大的恐龍—中加馬門溪龍、霸王龍的祖先—五彩冠龍、大型獸腳類恐龍—中華盜龍、亞洲最大的劍龍類—準噶爾將軍龍、最早有喙的獸腳類恐龍—難逃泥潭龍骨骼化石和蜥腳類、獸腳類、甲龍類、劍龍類以及古生物骨骼化石100多塊,其中周游日本、韓國、歐洲和北京的亞洲最大的恐龍—中加馬門溪龍化石以其珍貴的學術研究價值成為鎮館之寶。
清代糧倉
清代糧倉位于昌吉市寧邊古城東南角,總建筑面積約為650平方米。根據有關史料記載,清代糧倉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1987年,清代糧倉作為寧邊古城的一部分被確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和2007年,昌吉市連續兩年對清代糧倉進行了落架維修和對糧倉的二期文物本體進行了修繕,同時加快了布展進程。2007年,昌吉市將清代糧倉和三十里大墩烽火臺成功申報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霍斯布拉克
霍斯布拉克,哈薩克語意為鴛鴦泉�;羲共祭司皡^位于天山北坡,在昌吉阿什里鄉二道水村境內,距烏魯木齊市85千米左右。景區有雪山冰川、高山草原,茂密森林、奇花異草以及種類繁多的野生動物,集奇、險、秀、美與一身。景區由3個不同高低的天然高山草甸平臺組成(又稱三臺子)。
【榮譽稱號】
昌吉市是國家文明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 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全國科技進步示范市。 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區)。 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 國家園林城市。 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 全國雙擁模范城市。 中國百強縣。 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市。 全國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 全國獻愛心工程先進市。 全國民政工作先進市。 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先進市。 全國衛生先進城市。 全國人口普查先進市。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 全國社區紅十字服務示范市。 全國老齡工作先進市。 國家質量興市先進市。 自治區文明城市。 自治區園林城市。 自治區衛生紅旗城市。 自治區農業產業化示范市。 新疆奶源基地市。 2016年12月,入選農業部“”第一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城市(區) 2019年,中國西部百強縣市 2019年,“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 2019年,中國縣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2020年4月14日,昌吉市入選第二批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典型單位。 2020年7月,入選2020中國交通安全百佳縣市 2020年7月28日,入選“2020年賽迪百強縣”。 2020年9月22日,入選“2020中國西部百強縣市”。 2020年10月,被評為全國雙擁模范城(縣)。 2020年12月11日,入選第二批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名單。 2021年4月,入選第二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縣”創建推評名單。 2021年7月15日,入選水利部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2021年8月,入選“2021年賽迪百強縣”。 2021年12月,入選擬授牌命名平安中國建設示范縣名單公示。 2022年2月8日,獲評“2021年度國家衛生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