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拉木縣隸屬于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喜馬拉雅山與拉軌崗日山之間,東、北、西三面分別與定日、昂仁、薩嘎、吉隆四縣交接,南與尼泊爾毗鄰。面積7863.92平方公里。聶拉木縣有黃金、寶石、鉛、煤等礦產資源。聶拉木縣常住人口為17009人。
【行政區劃】
聶拉木縣轄2個鎮、5個鄉:
鎮:聶拉木鎮、樟木鎮
鄉:亞來鄉、瑣作鄉、乃龍鄉、門布鄉、波絨鄉
【建置沿革】
聶拉木,藏語意為“頸道”。元朝時,屬中國的行政區域受中央管轄。 德佑二年(1276年),為阿里的一個行政區。 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正式受烏思藏地方政府管轄。 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政府廢除西藏藏王制,建立地方噶廈政府,設立聶拉木宗,屬阿里轄區。 1959年,西藏工委決定,取消舊政府。 1960年,正式建縣,劃歸日喀則地區管轄。 2014年6月26日,日喀則撤地設市,聶拉木縣屬于日喀則市。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聶拉木縣隸屬于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喜馬拉雅山與拉軌崗日山之間,東、北、西三面分別與定日、昂仁、薩嘎、吉隆四縣交接,南與尼泊爾毗鄰,面積7863.92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聶拉木縣地處喜馬拉雅山區,由南至北可分為5個地貌類型區:喜馬拉雅山南麓高山峽谷區;喜馬拉雅高山區佩柘錯高原湖盆區;瑣斷陷谷區;拉軌崗日高山區。屬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有雪布崗和希峰兩個核心保護區。最低點為中尼邊境54號界樁,海拔僅為1433米;最高點為海拔8012米的世界第十四高峰——希夏邦馬峰。
氣候 聶拉木縣以喜馬拉雅山脈主脊線為界,可分為南北兩大氣候類型區。南區以樟木鎮為主的氣候特征是:氣溫高,雨量大,年均氣溫在10—20°C之間,降水量為2000—2500毫米,無霜期250天左右。北區的氣候是:高寒,干旱少雨,年均氣溫為3.50C,縣城至亞來鄉降水量為1100毫米。通拉山以北4鄉降水量為200毫米至300毫米,北區無霜期113天。
水文 聶拉木縣主要河流有波曲河、朋曲河。縣內主要支流有門曲河、藏拉河。波曲河環繞縣城流經樟木至尼泊爾匯入印度洋。
【交通運輸】
聶拉木縣交通比較便利,被稱為“旅游黃金線”的中尼公路(國道318線)縱貫全縣3鄉2鎮,是全縣和全區一條重要的經濟動脈。全縣基本形成了縣村三級公路網。座落在樟木鎮的聶拉木口岸是區內的國家級路對外通商口岸,距聶拉木縣城僅30公里。縣城駐地聶拉木鎮充堆村距日喀則市443公里,距拉薩市780公里,距尼泊爾首都140公里。
【風景名勝】
洛子峰
洛子峰海拔8516米,為世界第四高峰。地處珠穆朗瑪峰以南3公里處,他們之間隔著一條山坳,即通常所說的"南坳"。以山峰的北山脊與東南山脊為界,其東側在中國西藏自治區境內,其西側屬尼泊爾。
佩枯措
佩枯措位于日喀則市聶拉木縣境內,距定日縣城250公里。佩枯措是日喀則市最大的湖泊,面積300多平方公里。佩枯措三面環山,地形開闊,魚類資源豐富,湖岸有野馬、藏野驢、藏羚羊、仙鶴、黃鴨、灰鴨等活動。
希夏邦馬峰
希夏邦馬峰海拔8012米,在世界上14座8000米級高峰中排名十四,也是一座完全在中國境內的8000米級山峰。這里是喜瑪拉雅山脈現代冰川作用的中心之一,整個枯崗日山脈冰川和面積達6000平方公里的永久積雪,大多分布在希夏邦馬峰周圍。
中尼友誼橋
中尼友誼橋在聶拉木縣樟木口岸附近中尼界河上,海拔1800米,1964年建成,是一座橫貫東西的鋼筋混凝土大橋,連接羊八井至加德滿都的中尼公路。橋寬8米左右,長45米。橋身兩側筑有低矮欄桿,在奔騰河水和密林掩映下,更覺玲瓏美麗,莊重大方。
樟木口岸
樟木口岸距離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只有90多公里,因而許多境外游客把這里作為他們入藏或出藏的大門。樟木境內有世界第14高峰希夏邦馬峰,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奇特的冰川和幾十個大小湖泊,還有許多名勝古跡可供觀光旅游。
潘杰林寺
潘杰林寺位于縣內江林村中尼公路旁,此地主要以米拉日巴修行洞“聶拉木主巴普”著稱。洞內有奇特的大巖石和巖石柱,傳說是米拉日巴在此修行前與弟子熱窮巴神變的結果。潘杰林寺1675年由第五世達賴喇嘛創建。1984年縣政府投資20萬元又重新修建,寺廟大殿一層樓面積8個柱子,大殿門左側為米拉日巴修行洞,封閉式的修行洞與整體寺廟建筑形成了統一的合體,潘杰林寺1959年前屬拉薩市色拉寺敏扎倉管轄,寺內編制喇嘛為40名。縣內江林村和曲鄉村69道班附近分別有當年米拉日巴的修行洞。
【榮譽稱號】
2021年11月,聶拉木縣被表彰為西藏自治區雙擁模范城(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