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VIDEOSSEX少妇,97免费公开在线视频,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午夜性刺激免费看视频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慶 | 河北 | 山西 | 內蒙古 | 遼寧 | 吉林 | 江蘇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東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廣東 | 廣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龍江 | 貴州 | 云南 | 西藏 | 陜西 | 甘肅 | 青海 | 寧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門 | 臺灣
  杭州市 | 寧波市 | 溫州市 | 嘉興市 | 湖州市 | 紹興市 | 金華市 | 舟山市 | 臺州市 | 衢州市 | 麗水市
  
浙江的相關信息
浙江旅游投訴電話
浙江旅游投訴電話:0571-85117419
國家旅游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浙江最佳旅游時間
氣候:浙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自然條件優越,適宜農作物生長。年平均氣溫15.3-17.9’c,年平均降水量:1100-1900毫米。
最佳旅游時間:四季皆宜。

浙江旅游特別提醒
浙江雨水較多,出行請注意天氣狀況。

浙江娛樂指南
浙江是我國戲曲史上著名南戲的發源地,對民間戲曲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南戲,又稱“戲文”,是宋、元時南曲演唱的戲曲,因最初產生于浙江溫州地區,故也叫溫州雜劇。一般認為,南戲是中國戲曲最早的成熟形式之一。
越劇是中國主要劇種,20世紀初發源于浙江嵊縣(今嵊州市)。曲調優美婉轉,細膩抒情。早期全部由女演員演出,新中國成立后,提倡男女合演,越劇得到迅速發展,并日益成為國內最具影響的地方劇種之一。較有影響的劇目有《梁山伯與祝英臺》、《紅樓夢》、《祥林嫂》等。改革開放以來,以“小百花”為代表的浙江越劇群體迅速崛起,創作演出了《西廂記》、《五女拜壽》、《陸游與唐琬》、《紅絲錯》等優秀劇目。
浙江的戲劇藝術底蘊豐厚。除越劇外,并擁有婺劇、紹劇、甌劇、甬劇、姚劇、湖劇、溫州亂彈、新昌高腔,以及流行于杭嘉湖地區的昆劇、評彈等多個劇種。
首頁 >> 浙江 >> 溫州市 >> 蒼南縣

  蒼南縣位于浙江省的沿海最南端。隸屬于中國浙江省溫州市。1981年6月從平陽縣析出獨立建縣,因地處玉蒼山之南,取縣名為蒼南。素有浙江“南大門”之稱,東與東南瀕臨東海,西南毗連福建省福鼎市,西鄰泰順縣,北與平陽、文成兩縣接壤。蒼南城區距溫州市區81公里,距離省會杭州432公里,104國道自北而南穿越城區。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十分優越。年平均氣溫18℃,年平均降水量1670.1毫米。總面積1261.08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72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55公里。轄10鎮、2個民族鄉,總人口118.46萬人。

  縣政府駐靈溪鎮人民大道。郵編:325800 代碼:330327 區號:0577

行政區劃

  蒼南縣轄10個鎮、2個民族鄉:

  鎮:靈溪鎮、龍港鎮、宜山鎮、錢庫鎮、藻溪鎮、橋墩鎮、金鄉鎮、礬山鎮、赤溪鎮、馬站鎮

  民族鄉:鳳陽畬族鄉、岱嶺畬族鄉

 

蒼南縣地圖

歷史沿革

  蒼南縣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早在商周時期已有人類活動,宋、元以來人文薈萃,明代為抗倭前線,新民族主義革命時期是革命老根據地,1988年經國務院批準為沿海對外開放縣。

  今蒼南地,早在新石器時代,靈溪鎮的渡龍山上就有人類活動,并留下了石器和古陶碎片。至今錢庫鎮桐橋村還遺留有7座商周時期石棚墓。它是當時浙南沿海地區的一種比較特殊的墓葬形制,這種巨石墓葬文化在國內極為罕見,已被列為“國保”單位。商周時期人類活動逐漸頻繁。春秋時為東甌越人地。戰國時屬越,秦統一中國后,屬閩中郡。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于閩中故地置閩越國,屬閩越國。漢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立騶搖為東海王,都東甌(今溫州),世稱東甌王,為東海轄地。漢武帝時,東甌舉國內遷江淮間,國除。漢昭帝始王二年(公元前85年),今蒼南地屬回浦縣。當地的閩南文化主要來自明朝清朝時的閩南的莆田人移民和已經移民到泉州漳州的莆田人再次移民到溫州,以蒼南縣為中心分布,被稱為浙南閩語。,此后歷屬章安、永寧、羅陽、安陽、安固、始陽、橫陽、永嘉、平陽等縣。

  1981年3月6日,中共平陽縣委、平陽縣革命委員會向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革命委員會提出《關于要求分縣問題的報告》。6月18日,國務院給省政府下達批復,批準設立蒼南縣。將原屬平陽的礬山鎮以及靈溪、礬山、馬站、金鄉、錢庫、宜山、橋墩等7個區的72個公社劃歸蒼南縣管轄,縣城設在靈溪鎮。同年11月5日,蒼南,平陽分署辦公。后經幾次行政區劃調整,轄36個鄉鎮(其中鄉16個、建制鎮20個),104個居民區,818個行政村,總人口122.4萬。

歷史文化

  蒼南是革命老根據地縣,有著悠久、光榮的革命斗爭歷史,早在1919年,地處東南海域的古鎮金鄉,各小學師生和一批進步知識青年,在五四運動的影響下,舉行反帝愛國大游行,組織進步社團,傳播新文化新思想。1923年6月,江南白沙鹽民在吳信直的帶領下,首舉暴動義旗,掀起了反壓迫反剝削的怒潮。這些活動,啟發了蒼南人民的覺悟,為后來中國共產黨在蒼南地區建立組織和開展革命斗爭,打下了基礎。

  自隋大業三年(607)至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廢科止的1248年間,蒼南歷史上曾經有文狀元1人(徐儼夫),武狀元7人(陳鰲、陳鶚、黃裦然、林管、項桂發、章夢飛、林時中),文榜眼2人(鄒臻、周仁勇),武榜眼2人(戴應發、文武榜眼周仁勇),文探花2人(陳桷、黃中),武探花1人(孔元圭),文科進士268人,武科進士156人。佛教“玉蒼派”影響遍及東南亞;民間神祗楊老爺在我國東南沿海有廟宇500多座,影響力僅次于“海上女神”媽祖。宜山八岱村的夾纈印染工藝有“印染業活化石”之稱,它采用純棉土布作原料,用天然植物板蘭根提煉的靛青作顏料,是最環保的印染工藝,已引起國內外專家的重視。唐宋盛行一時,已在世界上失傳的摩尼教也在蒼南留下了蹤跡,括山鄉下湯村(古稱鵬山)的選真寺留有鄉人孔克表撰寫的《選真事記》碑刻,是研究摩尼教的珍貴資料。

民族人口

  蒼南縣是浙江省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縣,全縣少數民族人口呈"大分散、小聚居"分布,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畬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33個少數民族,有2個民族鄉和30個民族村,總人口3.1萬人。其中畬族人數最多。畬族有自己的語言。畬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無本民族文字。畬數使用接近于漢語客家方言的語言,通用漢文。次為回族,回族通用漢語、漢文。少數民族最早遷入境內的,為明宣德十年(1435)的后隆回民,其次為明嘉靖至清初先后遷入的畬族諸姓,他們大部分有聚居的村落。其他少數民族,大多數是因工作、經商、婚娶等關系而遷入。

  根據1982年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933310人,其中11個少數民族合計17326人,占總人口1.86%。1990年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1044503人,其中28個少數民族合計20421人,占總人口1.96%。2000年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1167589人,其中少數民族合計22694人,占總人口1.95%。2010年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118.46萬人。

自然地理

  蒼南縣位于浙江省東南隅,縣境地形北部寬闊,南部狹小,略呈三角形,亦類似側飛雁。全縣陸地面積1261.08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72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68.88公里。蒼南境內主要山脈為望州山,海拔753.3米,由于處于沿海平原之中,突兀而起,所以顯得十分雄峻。望州山南麓有蓀湖山,地勢險要,蜂巒眾多,最高處為大尖山,上有龍湫,常云氣蒸騰,風雨雷霆常從此出。

  蒼南大部分境域屬鰲江水系。鰲江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也是全國三大涌潮江之一(還有錢塘江和閩江)。初名始陽江,旋改為橫陽江,再改為錢倉江,后因漲潮時江口波濤洶涌,狀如巨鰲負山,民國易名為鰲江,俗名青龍江。干流總長91.1公里,支流橫陽支江最長。干流流域稱北港,橫陽支江流域稱南港,南北港在鳳江匯合后,東流注入東海,經湖前、沿江、龍港鎮至江口一段,以鰲江中線與平陽縣為界。蒼南鰲江水系,包括橫陽支江以及與之相溝通的滬山內河、蕭江塘河、藻溪和江南河道。

  蒼南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夏季風交替顯著,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在(14℃-18℃)左右,年平均無霜期為208天—288天,年平均降雨量1670.1毫米。

自然資源

  蒼南瀕臨東海,海域面積約3.72萬平方公里,其中近海漁場面積約1.35萬平方公里,水產資源十分豐富,盛產石斑魚、梭子蟹、小黃魚等珍貴水產品。

  礦產資源諸多,非金屬礦藏已發現43處,17個種類,已探明的礦產有明礬石、高嶺土、葉臘石等10多種。明礬礦石儲量為16216萬噸,占全國儲量的80%,占全世界儲量的60%,故該縣的礬山鎮有“世界礬都”之稱。

  農副產品資源豐富,“名、特、優”產品眾多,四季柚、蘑菇譽滿神州,翠龍茶葉、席草制品遠銷海內外,橋墩翠冠梨、馬站荔枝、望里甜橙以及馬蹄筍深受百姓青睞。馬站四季柚,譽為“仙家名果”,2003年栽培面積達2500畝,產量10000噸,2002年榮獲中國柑桔博覽會金獎。蘑菇產量3萬噸,產值1.3億元。五鳳翠龍茶采制面積3.2萬畝,年產量4000公斤,在2003年上海國際文化節上獲中國精品名茶綠茶類金獎。馬蹄筍生產基地29000多畝,年產鮮筍8000噸,產值5000萬元。農特產品開發技術不斷創新,成功研制開展出蘑菇保鮮、美味軟包裝系列產品,填補國內空白。

經濟狀況

  據初步核算,2009年全縣生產總值219.2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15億元,同比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100.15億元,同比增長13.3%;第三產業增加值101.96億元,同比增長8.6%。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7.9:45.2:46.9調整為7.8:45.7:46.5。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2.8%,拉動GDP增長6個百分點。其中工業經濟貢獻率為37.8%,建筑業貢獻率為15.0%;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0.7%,拉動GDP增長4.1個百分點。其中批發和零售業貢獻率為29.6%,金融業貢獻率為13.3%。

  農業經濟保持平穩發展。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7.6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3.1%,其中農業產值8.81億元,同比增長2.7%;林業產值0.56億元,同比增長4.8%;牧業產值3.69億元,同比增長1.8%;漁業產值12.82億元,同比增長3.6%。

  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522.2億元,同比增長10.0%;實現工業增加值89.3億元,比上年增長 13.0%。

  2009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3.74億元,比上年增長13.8%;其中農村私人投資11.25億元,同比增長9.3%。全社會工業性投資累計完成32.63億元,同比增長20.0%,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由上年的42.0%上升到44.3%。完成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59.26億元,同比增長16.4%。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13.9億元,比上年增長15.9%。城鄉消費品市場同步增長,其中縣城和縣以下零售額分別為43.94億元和69.96億元,同比增長均為16.0%。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零售額100.04億元,同比增長17.6%;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13.86億元,同比增長5.3%。批發零售貿易業全年實現商品銷售總額219.07億元,同比增長13.8%,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銷售額52.87億元,同比增長4.6%。

  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3.59億美元,比上年下降3.3%。其中進口總額0.38億美元,同比下降10.4%。出口總額為3.21億美元,同比下降2.4%。外貿依存度為11.2%,其中出口依存度為10.0%,分別比上年下降1個和0.8個百分點。全年實際利用外資0.13億美元。

交通運輸

  隨著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員和貨物流通大量增加,縣內加速交通運輸干線的建設步伐,水陸交通形成網絡。鄉鎮通車覆蓋面達100%。另有外海貨運航線8條。交通事業面貌煥然一新。2009年末公路總里程(含鄉村道)1398.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3.5公里,一級公路37.6公里。全縣通公路行政村776個,公路通達率100%。全縣機動車保有量合計9.86萬輛(拖拉機除外),居瑞安、樂清和永嘉之后,列全市第4位。其中汽車占5.05萬輛,汽車中私人汽車4.41萬輛;摩托車占4.80萬輛。2009年度機動車新增13071輛,大型汽車新增223輛,小型汽車10666增,摩托車2190輛,與2008年相比,汽車總量增長36.33%,尤其載客汽車增速驚人,增長為43.4%,載貨汽車增長為16.3%。

  公路:104國道和甬臺溫高速公路橫貫境內,與該縣原有的縣內交通主干道(靈宜大道、站前大道、龍金大道、環海公路等)形成交通網絡,四通八達。

  鐵路:溫(州)福(州)鐵路蒼南段已全部建設完成。2009年6月30日,溫福鐵路通車,結束了蒼南沒有鐵路的歷史。溫福鐵路蒼南站是上海鐵路局管轄的最南端的一個客運局界站,地理位置特殊。經當地政府部門多方努力和鐵路部門的多次考察論證后,決定從2009年12月20日開始,溫福鐵路蒼南站在原來停靠4對動車基礎上,再增加3對動車組,并作為溫福鐵路浙江段除溫州南站以外又一個始發終到的站點,成為全國范圍內首個始發動車的縣級站[3]。

  港口:蒼南沿海港口和深水海岸線資源豐富,龍江港為中心港,巴艚、炎亭、大漁、中墩、漁寮、霞關等為輔助港,2002年全縣港口吞吐量72萬噸。

  航空:溫州機場距蒼南僅80公里,溫州機場已開通了國內、國際航班,成為我國最為繁忙的機場之一。

基礎設施

  2009年用電量37.78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8.9%。其中工業用電量27.85億千瓦時,增長9.8%;建筑業用電量0.19億千瓦時,增長32.8%;商業用電量1.1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4.7%。居民生活用電量7.21億千瓦時,增長3.8%。

  城市供水設施完善,靈溪、龍港鎮日供水12萬噸,平原引水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解決了江南平原近60萬群眾生活用水和萬余家企業生產用水問題。

  2009年末本地電話用戶數達到41.5萬戶,移動電話用戶數達到100.18萬戶。年末互聯網用戶數達46.69萬戶,其中寬帶用戶數為14.10萬戶,比上年增長23.6%。

教育科技

  素質教育繼續深化,基礎教育均衡發展。2007年財政性教育費用支出55371萬元,比上年增長33.2%。年末擁有各類全日制學校415所,其中普通中學73所、職業中學11所、小學130所、特殊教育2所、幼兒園199所。在校學生19.82萬人,占總人口15.9%。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98%,鞏固率99.99%;初中入學率99.82%,鞏固率99.88%;初中升高中比例達到96.05%,比上年提高9.86個百分點,其中初中畢業生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為49.42%,比上年降低1.87個百分點。2007年度高考上線9888人,比上年增加1562人,有7705人被各類高校錄取,增加1247人,高考上線人數連續14年居全市第一。師資隊伍建設繼續加強,全縣小學專任教師4817人,其中專科以上學歷占74.13%,比上年提高2.7個百分點;普通中學專任教師5180人,其中本科以上學歷占75.81%。專任教師與學生的比例是:普通中學1:17.6;小學1:18.27。

  2007年財政科學技術費用支出2101萬元,增長14.2%,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1.3%。一年來,全縣列入省工、農業重大科技專項3項,省工業科技項目1項,省級新產品2項。有5個產品通過省級新產品鑒定,全年申報國家創新基金項目1項,國家火炬計劃項目4項、國家新產品3項、省重大專項6項。民營科技性企業發展獲得突破,全年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家,實現零的突破;新增省高新技術企業1家;新增市高新技術企業3家。專利工作步伐加大,全年累計授權公告(含發明申請公開)專利220件,其中發明專利23件,實用新型專利64件,外觀設計專利133件,專利總量比上年增長61.8%,其中發明專利增長91.7%。

文化衛生

  2007年末全縣有文化站36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藝術表演團體1個,電影放映單位1個。藝術團體全年演出250場次;電影放映5775場次,觀眾179.5萬人次。公共圖書館藏書13萬冊(件),年總流通量1萬人次。2007年動工建設蒼南圖書館新館,新建村文化活動場所76個,農村放映數字電影5502場。完成148個行政村和320個自然村工程,采用光纜方式聯網441公里,電纜方式聯網442公里。全縣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8%,有線電視用戶17萬戶。入戶率達50.12%。

  全縣有衛生機構65家,其中醫院8家,衛生院51家,個體開業診所26個。年末有各類衛生技術人員2499人,其中醫生1102人。全縣醫療機構病床1574張,平均每萬人有病床12.6張、醫生8.8人。醫療機構全年診療病人224.3萬人次。1家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建立了感染性疾病科。全縣農村建有村衛生室470個,社區服務站10個。

  2007年建設135個全民健身苑點和30個農村文體俱樂部,到年底全縣505村建設了全民健身苑點,占全縣776個村的65%。全年共組織參加溫州市17項青少年的體育競賽,取得金牌55枚,銀牌23枚,銅牌15枚的較好成績。在六月"麥積山杯"全國農民武大賽暨中國-天水伏羲武術大會上,該縣11名農民武術運動員代表浙江省二隊榮獲團體冠軍,成功地舉辦了2007年全國超級短道汽車拉力錦標賽。

旅游資源

  蒼南縣旅游條件優越,金色沙灘,彩色島礁,山巔石海,古老村寨,構成了蒼南獨有的自然和人文旅游景觀。“濱海—玉蒼山”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面積達210.5平方公里,由漁寮、炎亭、玉龍湖、玉蒼山、莒溪等五個景區和碇步、蒲壯所城兩個獨立景點組成,其中漁寮、炎亭、玉蒼山是國家AAA級旅游區,另有石聚堂、鯨頭、燕窠硐三個縣級風景區,構成以靈溪鎮和龍港鎮為依托的風景旅游體系,可開展山水游、人文游和商務游。經過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扶持,蒼南縣的旅游業已形成各具特色、相互呼應的三大板塊:第一板塊利用玉蒼山景區“石奇、溪幽、湖秀、林蔭”的特點,初步建成了集觀賞自然風光、登山保健,森林探險于一體的自然風景旅游區;第二板塊以漁寮、炎亭兩大沙灘為中心,以沿海島嶼為側翼,初步建成集水上運動、沙灘體育、品嘗海鮮于一體的旅游度假區;第三板塊以靈溪、龍港兩鎮為中心,以燕窠硐、鯨頭、石聚堂等縣級景點為依托,初步建成了集家庭休閑、郊游、購物于一體的周末休閑游樂區。

熱點城市: 杭州 | 大連 | 青島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蘇州 | 廣州 | 拉薩 | 麗江 | 洛陽 | 威海 | 珠海 | 廈門 | 沈陽 | 哈爾濱 | 濟南 | 長春 | 無錫 | 桂林
熱門景點: 黃山 - 湘西鳳凰 - 九寨溝 - 廣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頤和園 - 杭州西湖 - 山海關 - 圓明園 - 八達嶺長城 - 神農架 - 千島湖 - 五臺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圖文內容取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行為,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做中國最好的旅游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