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VIDEOSSEX少妇,97免费公开在线视频,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午夜性刺激免费看视频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慶 | 河北 | 山西 | 內蒙古 | 遼寧 | 吉林 | 江蘇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東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廣東 | 廣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龍江 | 貴州 | 云南 | 西藏 | 陜西 | 甘肅 | 青海 | 寧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門 | 臺灣
   鄭州市 | 開封市 | 洛陽市 | 平頂山市 | 安陽市 | 焦作市 | 鶴壁市 | 新鄉市 | 濮陽市 | 許昌市 | 漯河市 | 三門峽市 | 南陽市
   商丘市 | 信陽市 | 周口市 | 駐馬店市 | 濟源市
洛陽市地圖
洛陽市地圖
點擊看大圖

洛陽市的景區景點
   

洛陽市的風景圖片
洛陽市文峰塔
洛陽市文峰塔
洛陽市美景
洛陽市美景
洛陽市美景
洛陽市美景
洛陽市美景
洛陽市美景
洛陽市美景
洛陽市美景
洛陽市美景
洛陽市美景
洛陽市美景
洛陽市美景
洛陽市美景
洛陽市美景
洛陽市美景
洛陽市美景
洛陽市美景
洛陽市美景
洛陽市美景
洛陽市美景
洛陽市美景
洛陽市美景
洛陽市美景
洛陽市美景
洛陽市美景
洛陽市美景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
洛陽市龍門石窟
洛陽市龍門石窟
首頁 >> 河南 >> 洛陽市
區號:0379
郵編:471000
面積:15208平方公里
人口:707.9萬人
行政區類別:地級市
位置:位于河南省西部,黃河中下游
政府駐地:洛龍區開元大道228號
行政區劃:7個市轄區、7個縣
車牌代碼:豫C
機 場:洛陽北郊機場
火車站:洛陽站、洛陽龍門站、洛陽東站等
著名景點:龍門石窟、白馬寺、關林、白云山、老君山、雞冠洞、龍潭大峽谷、中國國花園、香山、王城公園、定鼎門
 

地區概況

  洛陽市,簡稱“洛”,古稱成周、神都、洛邑、洛京,是河南省轄地級市、世界文化名城、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三線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河南省副中心城市、著名旅游城市。地處河南省西部,橫跨黃河中下游南北兩岸,東鄰鄭州市,西接三門峽市,南與平頂山市、南陽市相連,北與濟源市、焦作市接壤,總面積15230平方千米。洛陽市共轄7個市轄區、7個縣、1個開發區;洛陽市常住人口為707.9萬人。

  洛陽居天下之中,因地處洛水之陽而得名,西周“何尊”的青銅器上。其銘文將洛陽平原稱為“中國”,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的中心。歷史上先后有13個王朝在此建都,是中國建都最早、歷時最長、朝代最多的城市,世界四大圣城之一,道學發源于此、儒學興盛于此、佛學首傳于此,洛陽市有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遺址、東周王城遺址、漢魏洛陽城遺址、隋唐洛陽城遺址等五大都城遺址,龍門石窟、中國大運河、絲綢之路等3項6處世界文化遺產。洛陽市共有A級旅游景區66處。其中,5A級景區5處,4A級景區30處,3A級景區26處。洛陽市曾獲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稱號

行政區劃

  洛陽市下轄7個市轄區、7個縣:

  洛龍區 面積244平方千米,人口33萬人。轄1個街道、9個鎮、1個鄉。
  澗西區 面積90平方千米,人口43萬人。轄11個街道、2個鄉。
  西工區 面積55平方千米,人口33萬人。轄8個街道、2個鄉。
  老城區 面積56.7平方千米,人口13.5萬人。轄7個街道、1個鎮。
  瀍河回族區 面積34.8平方千米,人口17萬人。轄7個街道、1個鄉。
  偃師區 面積668.58平方千米,人口55.88萬人。轄3個街道、7個鎮、2個鄉。
  孟津區 面積758.7平方千米,人口46萬人。轄10個鎮。
  新安縣 面積1160平方千米,人口50.22萬人。轄10個鎮、1個鄉。
  洛寧縣 面積2306平方千米,人口44.5萬人。轄6個鎮、12個鄉。
  宜陽縣 面積1670平方千米,人口70萬人。轄6個鎮、10個鄉。
  伊川縣 面積1234平方千米,人口75萬人。轄9個鎮、5個鄉。
  嵩縣 面積3009平方千米,人口55萬人。轄9個鎮、7個鄉。
  欒川縣 面積2478平方千米,人口31.8萬人。轄12個鎮、2個鄉。
  汝陽縣 面積4325平方千米,人口43萬人。轄7個鎮、6個鄉。

歷史沿革

  遠古時期
  距今約五六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新石器時代,黃河中游兩岸及伊、洛、瀍、澗等河流的臺地上,分布著許多氏族部落,新中國成立后在洛陽一帶發現的孫旗屯文化遺址、王灣遺址、矬李遺址等近200處聚落遺址,便是當時人們居住、生活的地方。

  夏商周時期
  夏朝初年,禹劃九州,河洛屬古豫州地。洛陽是夏王朝立國和活動的中心地域,太康、仲康、帝桀皆以斟鄩為都。
  前1600年,商朝建立。商湯建都西亳(二里頭遺址東北約6千米)。
  前1046年,西周代殷后,為控制東方地區,開始在洛陽營建國都。周公在洛水北岸修建了王城和成周城,史稱成王“初遷宅于成周”、“定鼎于郟鄏”、“宅茲中國”,曾遷殷頑民于成周,并以成周八師監督之。當時洛陽稱洛邑、新邑、大邑、成周、天室、中國等,亦稱周南。
  周平王元年(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是為東周。

  秦漢時期
  秦莊襄王元年(前249年),秦在洛陽置三川郡,郡治成周城。
  漢王元年(前206年),項羽封申陽為河南王,居洛陽。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劉邦建漢,初都洛陽,后遷長安,改三川郡為河南郡,治洛陽。轄洛陽、河南(漢置,治王城)、偃師、緱氏、平(偃師西北)、平陰(孟津東北)、新成(伊川西南)、榖成(新安東)及鞏、滎陽、新鄭、中牟、開封等22縣。漢武帝置十三州部刺史,河南郡屬司隸。
  西漢末年,王莽篡政,改洛陽為宜陽,設“新室東都”和“中市”。
  東漢光武建武元年(25年),劉秀定都洛陽,改洛陽為雒陽。建武十五年(39年),更河南郡為河南尹。東漢永和五年(140年),河南尹“有戶二十萬八千四百八十六,有口一百零一萬零八百二十七”。

  魏晉南北朝
  黃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定都洛陽,變雒陽為洛陽,設司隸校尉部。
  西晉泰始元年(265年),西晉代魏,仍以洛陽為都。
  北魏太延二年(436年),在洛陽置洛州。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遷都洛陽。

  隋唐五代
  隋開皇元年(581年),在洛陽置東京尚書省;次年,置河南道行臺省;三年,廢行臺,以洛州刺史領總監;十四年,于金墉城別置總監。
  隋大業元年(605年),隋煬帝遷都洛陽,在東周王城以東,漢魏故城以西18里處,新建洛陽城。同年,改洛州(東魏改司州置)為豫州,三年又改河南郡,十四年復置洛州,轄河南、洛陽、偃師、緱氏、閿鄉、桃林、陜、熊耳、澠池、新安、鞏、宜陽、壽安、陸渾、伊闕、興泰、嵩陽、陽城等18縣。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洛州總管府,轄洛州、鄭州、熊州、榖州、嵩州、管州、伊州、汝州、魯州等九州,洛州轄洛陽、河南、偃師、緱氏、鞏、陽城、嵩陽、陸渾、伊闕等9縣。唐貞觀元年(627年),分全國為十道,洛陽屬河南道。唐顯慶二年(657年),高宗以洛陽為都,置東都。唐開元元年(713年),改洛州為河南府。開元二十一年(733年),于洛陽置都畿道。唐天寶年間,改東都為東京。洛州、河南府均治洛陽。唐光宅元年(684年)始,改東都為神都,對都城進行擴建,修建了明堂、萬國天樞等。唐天祐四年(907年),唐室亡祚,其后中原地區相繼出現了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短暫的王朝,史稱五代。后梁、后唐、后晉均曾都洛陽,后漢、后周以洛陽為陪都。

  宋代至清代
  北宋,以洛陽為西京,置河南府。
  金代,定洛陽為中京,改河南府曰金昌府,并河南縣入洛陽縣。
  自元代始,洛陽不復為京,降為河南府治。
  明代,河南府轄洛陽、偃師、鞏縣、孟津、登封、新安、澠池、宜陽、永寧、嵩縣等10縣,是伊王和福王的封地。
  清代,洛陽仍為河南府治。

  民國時期
  民國元年(1912年),民國建立,廢河南府,設河洛道,道尹公署駐洛陽,轄洛陽、偃師等19縣。
  民國九年(1920年),直系軍閥吳佩孚盤踞洛陽,在洛陽設置了兩湖巡閱使公署和陸軍第三師司令部。民國十二年(1923年),河南省長公署適于洛陽,洛陽成為河南省會。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日軍進攻上海,國民黨政府定洛陽為行都,并一度適洛辦公。“七七事變”后,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26]華北大部分地區淪陷,洛陽成為北方抗日前哨,國民黨第一戰區長官司令部駐洛陽。
  民國二十七年(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遷洛,洛陽第二次成為河南省會。1944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立豫西抗日根據地。

  解放之后
  1948年,洛陽解放,洛陽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析洛陽縣城區為市,與洛陽縣并置。
  1949年12月,洛陽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稱洛陽市人民政府。
  1950年5月,成立了洛陽市郊區區公所,管轄塔灣、馬坡、北窯、岳家村、西小屯、下池等6個鄉和西工鎮。
  1951年11月,改4個區公所為4個區人民政府。1954年,接管洛陽縣第四區(谷水區)。
  1954年,洛陽市升格為河南省直轄市,市政府機關駐地設在老城民主街。
  1955年,洛陽縣撤銷,一部分并入洛陽市,其余部分劃入偃師、孟津、宜陽等縣。同年7月,成立澗西區。
  1956年,相繼建成洛陽市老城區、西工區和郊區。
  1957年11月,瀍河回族區成立。
  1982年,經國務院批準,新成立吉利區。1983年,新安、孟津、偃師改隸洛陽市。
  1986年,洛陽地區撤銷,洛寧、宜陽、嵩縣、欒川、汝陽、伊川亦改屬洛陽市。1993年,偃師縣改為偃師市。2000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洛陽郊區更名為洛龍區。
  2021年3月,經國務院批復同意撤銷縣級偃師市,設立洛陽市偃師區,以原偃師市的行政區域為偃師區的行政區域,偃師區人民政府駐槐新街道民主路27號;撤銷孟津縣、洛陽市吉利區,設立洛陽市孟津區,以原孟津縣、吉利區的行政區域為孟津區的行政區域,孟津區人民政府駐城關鎮桂花大道328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洛陽市位于河南省西部,橫跨黃河中下游南北兩岸,東西長約179千米,南北寬約168千米。東鄰鄭州市,西接三門峽市,南與平頂山市、南陽市相連,北與濟源市、焦作市接壤,總面積1.52萬平方千米,其中市區面積2274平方千米。
  洛陽位于中國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交界帶,西依秦嶺、東臨嵩岳、北靠太行,地跨黃河、淮河、長江三大流域,伊、洛、瀍、澗、黃五條河流縱橫其間,其中黃河流域面積12446.1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81.8%,自古有“河山拱戴,形勝甲于天下”的說法。

  地形地貌

  洛陽市地勢西高東低,境內山川丘陵交錯,地形復雜,其中山區45.51%,丘陵40.73%,平原占13.8%,周圍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荊紫山、周山、櫻山、龍門山、香山、萬安山、首陽山、嵩山等多座山脈。
  洛陽市位于豫西地區與東秦嶺褶皺系,地勢西高東低,有伏牛、外方、熊耳及崤山四大山脈。伏牛山自西南橫貫南部,外方山為東南屏障,熊耳山自西南斜貫中部伸向東北,崤山位于西部。伏牛山海拔1500-2000米;外方山為伏牛山分支,海拔600-1000米;熊耳山海拔1500-2000米,為伊、洛河分水嶺;崤山海拔1200-1800米,境內最高點為海拔2212.5米的伏牛山主峰老君山。

  氣候特征

  洛陽市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2.2-24.6℃,無霜期210天以上,年降水量528-800毫米,年日照為2200-2300小時,年均濕度60-70%。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雹、暴雨、干熱風等。

  水文水系

  洛陽市境內主要河流有黃河、洛河、伊河、澗河、汝河等。黃河為北部界河,過境長97千米;洛河過境長200千米;伊河發源于欒川縣南境伏牛山區,在偃師匯入洛河,過境長175.3千米。境內河流主要屬黃河流域,發源于伏牛山的老灌河、白河屬長江水系。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洛陽市共有普通高校9所,招生7.2萬人,在校生21.2萬人,畢業生6.9萬人。普通高中83所,招生5.3萬人,在校生15.6萬人,畢業生5萬人。普通初中314所,招生10萬人,在校生30.1萬人,畢業生9.3萬人。小學759所,招生10.3萬人,在校生62.1萬人,畢業生10.1人。幼兒園在園兒童24.1萬人。普通中等專業學校35所,招生2.9萬人,在校生9.1萬人。特殊教育學校招生396人,在校生2195人。

  文化事業

  洛陽市共有公有制藝術表演團體14個,文化館15個,公共圖書館15個,博物館102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46處。全市共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9個。年末一千瓦以上電視發射臺和轉播臺10臺。全市廣播人口覆蓋率99.0%,電視人口覆蓋率99.2%。市級電視臺周播出時間501.5小時,市級廣播電臺日播出時間71.9小時。共有A級旅游景區67處。其中,5A級景區5處,4A級景區30處,3A級景區27處,2A級景區5處。年末共有星級酒店42家,國際國內旅行社145家。

  醫療衛生

  洛陽市共有衛生機構4985個,床位57848張;其中醫院、衛生院316個,床位54229張。衛生防疫機構15個,婦幼衛生機構15個。年末共有衛生技術人員66930人,其中執業醫師、助理執業醫師26067人,注冊護士31025人。衛生防疫機構人員1353人,婦幼衛生機構人員3864人。農村鄉(鎮)共有衛生院153個,床位11456張,衛生技術人員7410人。

交通運輸

  公路
  高速公路:環城高速,連霍高速,二廣高速,寧洛高速,鄭盧高速,洛欒高速,濟洛高速 [84],堯欒西高速(開工)等。
  快速通道:洛偃快速通道,洛宜快速通道,洛欒快速通道,洛吉快速通道等。

  鐵路
  鐵路干線:洛歐班列、隴海鐵路、焦柳鐵路、三洋鐵路、蒙中鐵路、呼南高鐵、鄭西高鐵、焦濟洛城際鐵路、鄭登洛城際鐵路、洛三城際鐵路、洛南城際鐵路、洛平城際鐵路

  航空
  洛陽北郊機場于1986年開工興建,1987年9月26日正式通航。2008年,洛陽北郊機場改擴建工程啟動,2010年4月新候機樓投入運行,新建航站樓面積14800平方米。2016年,洛陽北郊機場新增加的3個停機位和除冰坪投入使用,停機坪總面積達到62580平方米。

風景名勝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位居中國各大石窟之首。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龍門由大禹治水中所開鑿,魚躍龍門的傳說亦發生于此。其石窟則始鑿于北魏孝文帝年間,盛于唐,終于清末。歷經10多個朝代陸續營造長達1400余年,是世界上營造時間最長的石窟之一。現存洞窟像龕2345個,造像11萬余尊,建造時采用了大量彩繪,今大多已褪色。
  龍門石窟造像多為皇家貴族所建,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皇家石窟。主要有按照武則天的形象塑造的盧舍那大佛、孝文帝為馮太后鑿古陽洞、蘭陵王孫于萬佛洞造像、李泰為長孫皇后造賓陽南洞、韋貴妃鑿敬善寺、高力士為唐玄宗造無量壽佛等。又經歷天竺、新羅、吐火羅、康國等外國人開窟造像,發現有歐洲紋樣、古希臘石柱等,堪稱全世界國際化水平最高的石窟。

  白云山

  白云山,位于十三朝古都河南洛陽的嵩縣南部伏牛山腹地原始林區,是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科普教育基地,動物204種,植物1991種,森林覆蓋率98.5%以上。白云山有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37座,其中玉皇頂海拔2216米,為白云山第一峰。
  白云山以山、石、水、洞、林、草、花、鳥、獸為一體,雄、險、奇、幽、美、妙交相生輝,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觀區,成為中原地區集觀光旅游、度假避暑、科研實習、尋古探幽為一體的復合型旅游區,被譽為“自然博物館”、“人間仙境”、“京洛名山”。

  老君山

  老君山,“天下無雙圣境,世界第一仙山”。原名景室山,位于十三朝古都洛陽的欒川縣縣城東南三千米處。八百里伏牛山脈的主峰,玉皇頂海拔2217米。距今已有兩千多年人文歷史,是道教中歷史最長的山脈。
  老君山景觀區6處、有景點179個,太清宮、十方院、靈官殿、淋醋殿、牧羊圈、救苦殿、傳經樓、觀音殿、三清殿、老君廟等廟宇16處。馬鬃嶺南側有三千余畝石林景觀對游人開放,被地質學者稱為“北國石林”。
  老君山現為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風景名勝區,中國北方道教信眾拜謁圣地,中原山水文化杰出代表。
  2014年,老君山老子銅像被世界基尼斯總部輸錄為 “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世界最高的老子銅像”。亦是當代仙俠影視劇熱門取景地,《誅仙·青云志》《天乩之天帝傳說》等皆曾于此取景。

  雞冠洞

  雞冠洞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縣城西三公里,秦嶺余脈伏牛山支脈雞冠山的半山腰上,海拔1021米。
  雞冠洞是一處大型的石灰巖溶洞,喀斯特巖溶地貌,雞冠洞長達5600米,供觀賞長度1800余米,觀賞面積2.3萬平方米。此類洞穴在北方少見,被譽為北國第一洞府。
  2012年1月9日被中國國家旅游局授予國家5A級旅游景區稱號。

  龍潭大峽谷

  龍潭大峽谷,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峽谷全長12千米,距洛陽市中心70公里,鄭州180公里,連霍高速、310國道、隴海鐵路橫穿縣境,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龍潭大峽谷景區是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景區,是一條以典型的紅巖嶂谷群地質地貌景觀為主的峽谷景區。先后獲得“國家地質公園”、“中國最具發展潛力景區”、“中國優秀旅游目的地”、“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景區”、“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洛陽市研學旅行基地”、河南智慧旅游“三鉆級智慧景區”等稱號,享有“古海洋天然博物館”、“黃河山水畫廊”等美名。
  谷內關峽相望,潭瀑聯珠,壁立萬仞,峽秀谷幽,經過十二億年的地質沉積和260萬年的水流切割旋蝕所形成的高峽甕谷、山崩地裂奇觀,堪稱世界一絕,人間少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尼古拉斯教授在對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進行中評估時說:“龍潭大峽谷是人人都應該去的地方。”。

  關林

  關林,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關林鎮,為埋葬三國時蜀將關羽首級之地,前為祠廟,后為墓冢,為海內外三大關廟之一,千百座關廟中獨稱“林”,是中國唯有的冢、廟、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經典建筑。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關林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清乾隆時加以擴建,現存建筑主要為明代,是一處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關林的建筑規格按照宮殿形式修建,布局嚴謹壯觀。廟前有戲臺,中軸線建筑依次有大門、儀門、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牌坊、林碑亭、關墓。中軸線兩側附以其他形式相同的對稱建筑物。其中最具特色的當數舞樓,前臺的歇山式和后臺的硬山式組合任一起,重檐樓閣,構筑之妙全國罕見,也為“洛陽古代藝術館”所在地。
  2008年由洛陽市申報的關公信俗,已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編號992 X-85),關林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關公信俗”的遺產地,成為全人類共享的文化瑰寶。2019年,洛陽關林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萬里茶道”申遺項目遺產點。

  白馬寺

  白馬寺,位于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回族區白馬寺鎮310國道邊,是中國佛教的發源地,始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后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乃中國、越南、朝鮮、日本及歐美國家的“釋源”和“祖庭”。
  白馬寺典藏文物主要有2顆釋迦牟尼佛舍利、中華古佛、元代十八羅漢夾纻像等。白馬寺每年一度的“馬寺鐘聲”活動,是人類祈福、辭舊迎新的特殊象征,并吸引了不少國外游客參加, 入選“洛陽八大景”之中。
  1961年3月4日,白馬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白馬寺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漢傳佛教重點寺院。2001年1月,洛陽白馬寺被國家旅游局命名為首批AAAA級景區。

  重渡溝自然風景區

  重渡溝風景區,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境內,因東漢光武帝劉秀二渡伊水至此,擺脫王莽追殺并成就帝業而得御賜之名。有金雞河、海翠河、水簾仙宮等景區組成,有景點200余個,旅游面積30平方公里。
  整個景區分南溝和西溝兩大區,南溝飛瀑流泉,突出"水";西溝秀竹茂林,突出"幽"。主要景觀有:竹海、水簾仙宮、菩提神樹、飛瀑流泉、高峽平湖、蘑菇崖、聽濤嶺等一百多個景點。
  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生態示范區、伏牛山地質公園、河南省十佳景區,景區內有海明農耕文化村、重渡溝漂流、滑草、滑索、滑道等歷史文化景觀和娛樂設施。
  2016年1月,國家旅游局和環保部擬認定河南省洛陽市重渡溝風景區為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

  龍峪灣國家森林公園

  龍峪灣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河南省欒川縣境內,距洛陽市165公里,面積1833公頃,12個景區、218個景點,河南省著名的旅游區,2001年獲國家林業局“全國文明森林公園”稱號。
  境內山巍、水澈、峰奇、石怪、洞幽、瀑壯泉清,森林茂密、植被原始、奇峰林立、古木 參天,有黑龍潭、白馬潭、仙人瀑布、彩虹瀑布、青龍瀑布;仙人洞、藏兵洞、貞女洞、帽盔洞等中原第一峰——雞角尖,海拔2219米,壁削刀仞,云霧繚繞,旁有百畝千年太白杜鵑園,每年5月競相綻放。
  園內有植物1900多種,中草藥800多種,珍禽異獸200多種。這里氣候涼爽,最高溫度不超過21℃,被譽為“自然大空調”是理想的避暑度假勝地。

  養子溝風景區

  養子溝風景區位于河南省欒川縣城東5公里處,景區可游覽面積18.8平方公里,東臨平頂山,西臨三門峽,南依南陽,北連洛陽。
  是洛陽旅游南線上的一顆耀眼的明珠。所處地屬大陸性季風氣候。伏牛山、熊耳山、南北分立拒熱擋寒,常年氣溫12.1℃,年降雨量750-1000毫米,氣候溫和、空氣濕潤,經湖南大學測試每立方厘米空氣負離子含量為57000個,植被茂盛,森林覆蓋率89%。是生態探險、植物科考、休閑觀光的理想去處。
  又具有渾然天成的生態之美,形成了以山水景觀、歷史 文化、生態觀光、娛樂休閑為代表的四大品牌,是品讀欒川山水風光的絕佳旅游目的地。

  伏牛山滑雪度假樂園

  洛陽伏牛山滑雪度假樂園位于洛陽市欒川縣伏牛山老界嶺北坡,是中部地區規模最大、設施最先進、雪道種類最全、娛樂項目最豐富、服務功能最完善的滑雪基地,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最高海拔2200米。
  洛陽伏牛山滑雪度假樂園,最高海拔2200米,度假樂園海拔1700米,占地面積10平方公里,是一家集戶外滑雪,室內滑雪、滑冰,高山觀光、休閑度假為一體的四季旅游勝地。度假樂園主要由四季滑雪館、室外滑雪區、湖濱觀光區、高山觀光區和冰雪文化生態園區構成。

  天池山國家森林公園

  洛陽嵩縣天池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洛陽市嵩縣西北部熊耳山區,總面積1716公頃,森林覆蓋率達98.57%以上,主峰王莽寨海拔1859.6米,因峰頂有上、中、下三大自然天池,故名天池山。主要有飛來石、天池、玉女溪、韓王墓、二郎溝五大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天池系高山天然湖泊景色,四周高山懷抱,群林密布,多為油松、樺櫟類樹木,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天池山天池由山泉及雨水匯集而成,常年不干涸。天池水域面積10500平方米,形狀橢圓形,湖水清澈見底,為天然礦泉,無任何污染,水最深處達5米,按面積及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的高山湖泊中在長白山天池、天山天池之后位居第三。

歷史文化

  洛陽城,北據邙山,南望伊闕,左瀍右澗,洛水貫其中,東據虎牢,西控函谷,四周群山環繞、雄關林立,因而有“八關都邑”、“山河拱戴,形勢甲于天下”之稱;而且雄踞“天下之中”,東壓江淮,西挾關隴,北通幽燕,南系荊襄,人稱“八方輻輳”、“九州腹地”、“十省通衢”。另有傳說洛陽是中華大地的龍脈集結之所,所以歷朝歷代均為諸侯群雄逐鹿中原的皇者必爭之地,成為歷史上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流域地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核心發祥地。中國古代伏羲、女媧、黃帝、堯、舜、禹等神話傳說多傳于此。同時,洛陽也是中國5000年文明歷史中最為古老的帝都王城,華夏,中華,中土,中國,中原,中州等稱謂均源自于古老的洛陽城和河洛文明。洛陽二里頭遺址距今大約3800—3500年,相當于中國歷史上的夏、商時代。1960年在二里頭遺址的上層發現一處規模宏大的宮殿基址,被認為是夏朝都城所在。
  洛陽共經歷二十二個建都朝代,是中國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歷史最長的都城,影響力最大的都城,累計建都史達1500年以上。同時,洛陽也有“九朝古都“九朝”之說,因乾隆帝御封嵩陽書院大門對聯中的“九朝都會”而得名,同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九”也有虛指“多”、“最多”之意,洛陽在歷史上曾長期作為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存在,歷代帝王貴胄、文人騷客等均對洛陽的都城地位有著極高評價。周公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焉”;漢高祖曰“吾行天下多矣,唯見洛陽”;漢班固曰“光漢京于諸夏,總八方而為之極”;北魏孝文帝曰“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唐太宗曰“崤函稱地險,襟帶壯兩京”;唐玄宗曰“三秦九洛,咸曰帝京”;韋應物說“雄都定鼎地,勢據萬國尊”;宋太祖曰“吾欲遷洛,以據山河之險而去冗兵,循周漢故事以安天下也”司馬光曰“欲知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洛陽是中華文化的讀本和華夏文化從萌芽、成長走向繁榮、壯大的中心和象征。史學考證知,文明首萌于此,道學肇始于此,儒學淵源于此,經學興盛于此,佛學首傳于此,玄學形成于此,理學尋源于此。洛陽是中華姓氏主根、閩南、客家之根。中華民族最早的歷史文獻“河圖洛書”出自洛陽。被奉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據河圖和洛書畫成了八卦和九疇。從此,湯、武定九鼎于河洛,周公“制禮作樂”,老子著述文章,孔子入周問禮,洛陽歷代科學泰斗、學術流派、鴻生巨儒、翰墨精英,更是照耀史冊,燦若繁星。中國傳統文化儒、佛、道的產生和發展與洛陽密切相關,中國四大發明與洛陽息息相聯。伏羲,作為人文始祖,發現了“河圖”與“洛書”,發明了“八卦”,成為中華民族的瑰寶,老子著有《道德經》,蘇秦佩六國相印,縱橫游說于六國之間,才子賈誼博懷濟世文章,班超出使西域,班固修《漢書》,許慎著《說文解字》,司馬光編修《資治通鑒》,張衡發明渾天儀、地動儀,蔡倫發明造紙術,虞初的《周說》,陳壽的《三國志》,歐陽修的《新唐書》、《新五代史》等,無一不是在洛陽這塊沃土上完成的。程頤、程顥兄弟開創宋代理學,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賢”,“金谷二十四友”等云集此地,譜寫華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賦》,曾使“洛陽紙貴”,“洛陽才子”,“漢魏文章半洛陽”。張衡發明地動儀,蔡倫造紙,馬鈞發明翻車……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頭,構成了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洛陽八景

  龍門山色 龍門,古稱伊闕,隋唐以后始稱“龍門”。這里兩山夾峙,形若門闕,伊水流經其中,宛如一條長龍穿門而過。白居易曾說“洛陽西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因而“龍門山色”很早被譽為洛陽八大景之首。 2000年龍門石窟榮列世界遺產名錄。
  馬寺鐘聲 馬寺鐘聲是洛陽八大景中的另一景。白馬寺到了北魏、唐、宋時代,因為佛教極盛,寺院殿堂巍峨,曾有僧眾千余名,僧人們每天早晚按時上殿誦經。每當月白風清之夜,晨曦初露之時,殿內擊磬撞鐘誦佛,鐘聲悠揚飄蕩,遠聞數里,聽之使人心曠神怡。到了明代,寺內有口大鐵鐘,重約5000余斤,鐘聲特別洪亮。據傳這口鐘與洛陽東大街鐘樓上的一口鐘音律一致,可以共鳴。人們往往在聽到白馬寺鐘聲的同時,緊接著洛陽城鐘樓上的鐘也響了,民間流傳著“東邊撞鐘西邊響,西邊撞鐘東邊鳴”的佳話。因此,白馬寺鐘聲被譽為洛陽八大景之一。
  金谷春晴—金谷園 是西晉石崇的別墅,遺址在今洛陽老城東北七里處的金谷洞內。石崇是有名的大富翁。他因與貴族大地主王愷爭富,修筑了金谷別墅,即稱“金谷園”。園隨地勢高低筑臺鑿池。園內清溪縈回,水聲潺潺。石崇因山形水勢,筑園建館,挖湖開塘,周圍幾十里內,樓榭亭閣,高下錯落,金谷水縈繞穿流其間,鳥鳴幽村,魚躍荷塘。石崇用絹綢子針、銅鐵器等派人去南海群島換回珍珠、瑪瑙、琥珀、犀角、象牙等貴重物品,把園內的屋宇裝飾得金碧輝煌,宛如宮殿。金谷園的景色一直被人們傳誦。每當陽春三月,風和日暖的時候,桃花灼灼、柳絲裊裊,樓閣亭樹交輝掩映,蝴蝶蹁躚飛舞于花間;小鳥啁啾,對語枝頭。所以人們把“金谷春晴”譽為洛陽八大景之一。
  邙山晚眺 邙山又名平逢山,太平山,郟山。它像一條長龍蜿蜒橫臥洛陽之北,東西橫旦數百里,海拔約250米,如同洛陽的天然屏障。俗話說“生在蘇杭,葬在北邙”,古人把氣勢雄偉、土質深厚的北邙當作死后長眠的好地方。孟津新莊村附近古冢林立,這就是東漢諸陵和王公大臣們的墓葬區。每當春天清明時節和秋高氣爽的重九(農歷九月九),成群結隊的男女都要踏青登高遠望。特別是城北的翠云峰,唐宋時代古木森列,蒼翠如云,是人們登高游玩的勝地。每當夕陽西下,暮色茫茫,萬盞華燈初上,萬戶炊煙裊裊,站在峰頂觀看山下高大的城郭,雄偉的宮闕,寬廣的園囿,富麗堂皇的樓閣,十分壯觀。這就是洛陽八大景之一的“邙山晚眺”的寫照。
  天津曉月 天津橋,在洛陽橋東100米處,古時用鐵索連起無數大船而形成的一座浮橋。建于隋煬帝大鄴元年(公元605年),后來,被隋末農民起義軍燒掉。到唐代,才改建為石橋。其時,隋唐城周圍五十余里,人口百余萬。洛河自西向東穿城而過,天津橋橫跨其上,北與皇城的南門、端門相應,南與長達“七里一百三十步”“街寬百步”的定鼎門大街相接,為都城南北之通衢。每當凌晨時分,曉月還掛在天空,天津橋上的行旅就熙熙攘攘車馬如流了,無怪乎唐代詩人劉希夷寫道“馬聲回合青云外,人影動搖綠波里”,真是寫景如畫。“天津曉月”歷來被稱為洛陽八大景之一,因此唐宋詩人有不少歌詠天津曉月的詩篇。可惜自宋以后,歷經五百余年的戰火,天津橋被破壞了。
  洛浦秋風 洛河,自隋唐直至北宋五百余年,經過千百萬勞動人民的治理,既有舟楫之便,又有風景之勝。那時的洛河,桃李夾岸,楊柳成蔭,長橋臥波,一年四季風景如畫。特別是“金風消夏”、“半月橫秋”的時節,更是充滿詩情畫意。數千年來,洛濱景色不知使多少文人墨客留連忘返。早在三國時,曹子建說他在河畔遇到一位神女,就借題發揮寫了一篇《洛神賦》。號稱初唐四杰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都曾徘徊洛濱,不忍離去。唐高宗時,上官儀循著河堤,緩轡詠詩,洛濱景色之佳,可以想見。
  平泉朝游 在洛陽城南30里,龍門西邊的山腳下,有個梁家屯村。這里山巒環抱,林木掩映,泉水泛涌,清溪縈回,這就是唐武帝時宰相李德裕的別墅椘郊易之所在 。
  銅駝暮雨 “銅駝暮雨”是洛陽八大景的最后一景。城東關外的中通巷,隋、唐、宋時叫“銅駝陌”,它位于隋唐城的城東北隅,當時國際貿易市場叫“豐都市”一帶。它西傍洛河,桃柳成行;高樓瓦屋,紅綠相間;每當陽春時節,桃花點點,蝴蝶翩翩,鶯鳴煙柳,燕剪碧浪,其景色之美,別有洞天,不亞于晉時石崇在城郊所建的金谷園。隋唐時代這里人煙稠密,每當暮色茫茫,家家炊煙裊裊上升,猶如蒙蒙煙雨,紛紛揚揚,這就是人們贊不絕口的“銅駝暮雨”的由來。

自然風光

  洛陽位于豫西山區,東臨嵩岳,西依秦嶺,南望伏牛,北靠太行,地形、地貌復雜多變,孕育了名山大川、河湖瀑布、溶洞溫泉、原始森林等風景名勝。北25公里有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及舉世矚目的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270平方里浩淼水面與崇山峻嶺融為一體,構成一幅北方千島湖的壯觀畫面。東80公理有中岳嵩山及少林寺名勝, 青山疊翠,峰巒聳峙,寺廟巍巍,武校林立。南部和西部50到160公里范圍內,分布有國家森林公園白云山、龍峪灣、花果山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伏牛山,有欒川老君山、洛寧神靈寨、嵩縣天池山、新安青要山等8個省級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還有“北國第一溶洞”雞冠洞、“北國水鄉重度溝和陸渾水庫旅游度假區等景點。這些勝景密布且景景相連的自然景觀,或山巍水澈,或峰奇水石怪,或谷狹洞幽,或竹翠林茂,或泉清瀑壯,融雄峻、奇險、秀麗于一爐,集豪野剛陽、明秀陰柔為一體,兼具南北自然風光之神韻。隨著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的逐步完善,特別是小浪底至南部自然景區旅游快速通道的建設,這些久違人間的于生麗景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游客。
  天子駕六 2002年10月,洛陽市建設城市中心廣場時,在1.6萬平方米的范圍內考古發現了驚世的東周時期車馬坑遺跡,先后共發掘出18座車馬坑,其中一座長42米、寬7.2米。因從里面清理出一處6匹馬駕一車的遺跡,印證了古文獻中有關夏、商、周時期“天子駕六”之說,舉世矚目。
  花果山 位于河南省宜陽縣西南部,是西游神話小說的創作原型,花果山在古代的書中,與江西廬山、湖北武當山、河南少室山等并稱72福地。
  關林 關林是埋葬三國時期蜀將關羽首級的地方,也是一處宮殿式建筑群。此處古柏成林,隆冢豐碑,氣派巍巍。關羽被過去歷代王朝尊為“武圣”,是民間信仰者“忠、勇、仁、義”之楷模。
  白云山國家森林公園 位于洛陽嵩縣南部伏牛山腹地原始森林區,1992年被林業部批準為國家級森林公園,1998年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云山2006年曾被《中國國家地理》評選為“中國最美的地方”之一,地處八百里伏牛山腹地,景區內層巒疊嶂,險峰林立。海拔2216米的中原第一峰玉皇頂,是中原地區日出云海的最佳觀賞點。
  雞冠洞 位于欒川城西雞冠山內,屬喀斯特地貌,最早發現于清乾隆年間,是中原一大奇觀,號稱“北國第一洞”。
  風穴寺 位于汝州東北群山環抱之山谷中。建筑風格奇特,無中軸線,隨山就勢,步步升高。始建于五代后漢,金代重建,明、清重修,造型古樸雄偉。
  洛陽龍潭大峽谷 位于洛陽市新安縣北部。于2006年8月18日接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評審專家的驗收,被庫穆博士評價為“世界上最美的峽谷”;9月18日被正式命名為“世界地質公園”;11月入選“洛陽市新八大景”。
  漢光武帝陵 古謂原陵,俗稱漢陵,為東漢開國皇帝——世祖光武帝劉秀(公元前6-公元57年)的陵園,位于洛陽市北20公里處的孟津白鶴鄉,是東漢第一代皇帝光武帝劉秀的陵墓,分陵園、光武祠兩部分,總占地6.6萬平方米始建于公元50年,由神道、陵園和祠院組成。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洛陽隋唐城遺址植物園 園區總面積2835畝,是國內首家遺址公園。園內分三水園區、精品園區、園林生產區和綜合服務區。精心設計建設木蘭瓊花園、萬柳園等28個專類園,初選植物種類1500多種,總綠地面積近130萬平方米,水域面積18萬平方米。
  西苑公園 位于澗西區南昌路,建在隋代皇家苑林"西苑"的舊址上,占地200畝。園內按植物種類分類種植,相互交錯,還有牡丹、月季、竹類等專類庭園及牡丹島、櫻花洲等。時逢春夏,樹花并茂, 相映成趣。園內大型仿古建筑植物展覽館總面積3900平方米,按不同種類分9個展室。目前全園共有各類植物1500多個品種。植物園湖光山色,樓臺水榭、假山疊石、小橋流水,曲徑通幽,風景秀麗。
  牡丹公園 位于澗西區牡丹路,以專植牡丹而得名,占地95畝。園內現有牡丹200多個品種,近7000余株。尤以姚黃、魏紫、豆綠等品種最為名貴。此外園內還植有近百種芍藥、月季等其它花木。 公園內樓臺水榭,風光旖旎,牡丹山上花木蔥蘢,人工湖內碧波鱗鱗,游人在此泛舟蕩槳,興趣盎然,無不盛贊洛陽牡丹甲天下,劉禹錫有詩云:“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生動準確地描述了這一景象。
  千唐志齋 位于距洛陽市區約45公里的新安縣鐵門鎮,是我國唐代墓志最集中的收藏地。藏有歷代書畫大家鄭板橋、董其昌、米芾、王鐸及近人吳昌碩、于右任、康有為等所作書畫石刻,皆為罕見藝術珍品。
  白園 坐落于洛陽市城南13公里處的龍門東山,是為了紀念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而修建的。園內建筑古樸典雅,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曲徑通幽。是游覽的好去處。

最佳旅游季節與節日

  秋季以及4月是游玩洛陽的最佳時間。
  洛陽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大風多,夏季炎熱多雨且集中,秋季晴和日照長。年均氣溫14.86℃。
  游洛陽的最佳季節無疑是秋天,“九月九日登高日”,秋高氣爽,登山賞菊。
  4月氣候溫暖,可以欣賞無數牡丹爭芳斗艷的奇麗景象。特別是每年4月1日至5月10日的“牡丹花會”時,更是人頭攢動,滿城皆花。
  4月底-5月中,有“櫻桃節”。洛陽獨樹櫻桃,個大肉厚、味純甘美,漢、魏、晉、唐、宋,一直是朝廷貢品和宗廟祭祀的佳果。到“十里櫻桃溝”去,品美果,賞美景,至則忘返。
  一年一度、盛況空前的“中國洛陽關林國際朝圣大典”。
  一年一度的“河洛文化旅游節”。

熱點城市: 杭州 | 大連 | 青島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蘇州 | 廣州 | 拉薩 | 麗江 | 洛陽 | 威海 | 珠海 | 廈門 | 沈陽 | 哈爾濱 | 濟南 | 長春 | 無錫 | 桂林
熱門景點: 黃山 - 湘西鳳凰 - 九寨溝 - 廣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頤和園 - 杭州西湖 - 山海關 - 圓明園 - 八達嶺長城 - 神農架 - 千島湖 - 五臺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圖文內容取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行為,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做中國最好的旅游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