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2日,張雪峰團隊一名老師發布視頻,視頻中張雪峰宣布公司五一不調休,周日不用上班,隨后的第一個周六也不用上班。
這引起了進入調休周網友的羨慕:“老板,你就告訴我,學什么專業才能進你的公司”“希望全國公司卷起來”……
“五一”將近,調休話題引發熱議的背后,是“打工人”面對搶票難、路途堵、景點擠,以及兩個連續6天工作日背后的疲憊。
在網絡平臺,公眾對“如何放假”各抒己見,有的人對調休“深惡痛絕”,認為打亂人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節奏;有的人支持調休,甚至希望每個月都調休,最好可以連上兩周,然后放6天;還有的人認為節假日太少,現在產能過剩消費不足,多給大家放點假對整個社會絕對是有利的;也有人認為與其討論調休,不如先切實保障雙休制度和帶薪年假的實施……
“近期對于調休的討論程度很熱烈,期待政策會有所回應。”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表示。
法定節假日確有增加,但“調休”未改變
調休,是通過上借下拉周末休息日,與法定節假日共同湊成3-7天假期的休息方法。也就是先有周末休息日,才有調休。
早在建國初期,我國當代放假制度就已奠定。1949年12月23日政務院頒布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明確,屬于全體人民的假日包括新年(一月一日),放假1日;春節(夏歷正月初一日、初二日、初三日),放假 3日;勞動節(五月一日)放假1日;國慶紀念日(十月一日、二日)放假2日。
直到1995年,中國都處于單休時代,甚至曾經全年無休。1986年,受到國外工作制度啟發,原國家科委中國科技促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胡平帶領著研究中心開始研究我國是否有條件實行五天工作制。
“五天工作制”,最早可以追溯到1995年3月25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簽署國務院第174號令《國務院關于修改〈國務院關于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的決定》。而中國人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周末是1995年的5月6日至7日。
而調休則始于1999年《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修改,該辦法將國慶節、勞動節的法定假日增加至3天,加上1995年確定的周末兩天休息日,合并成七天長假。春節、國慶節、勞動節三大長假對拉動市場消費作用顯著,“假日經濟”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
此后節假日天數有所增加,但“調休”未曾改變。2007年12月7日國務院第198次常務會議通過《國務院關于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對法定全民節假日作了調整,首先將春節的三天假期提至除夕開始,將五一節減少為一天假期,同時加入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三個傳統節日并放假一天,將法定節假日增加至11天。2013年12月11日,第三次修訂將春節假期改回農歷正月初一開始。
“不少國家調休,將公共假日與鄰近周末結合在一起,只不過很少像中國這樣全方位和系統性,因為調休雖然可以幾天連休,但是也會帶來很多不方便。”馬亮向界面新聞介紹。
以有類似調休制度的日本為例,日本在1985年的時候修改了關于節假日放假的條例,規定如果出現2個法定節假日中間夾1個工作日的情況,那中間的1天也自動休息。此外,如果法定節假日遇到了周日,那就順延到下一個工作日,如果是碰到了周六,則不會進行順延。
調休難以取消,節假日可以增加嗎?
對于調休能不能取消的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在2023年10月25日發布的“2024年放假安排的五大突出亮點”中就有所回應,“總體而言,調休比不調休好,而且是不得不調。”
國家發改委表示,因為7個法定節假日中,春節、端午節和中秋節是按照農歷來確定的,元旦節、勞動節和國慶節是按照公歷來確定的,清明節又是按照節氣來確定的,與公歷歷法中的雙休日不夠銜接,如果不做調休,基本上每年都會出現部分節假日與雙休日之間間隔1個工作日、造成節假日“碎片化”等情況,形成很多“單蹦”。調休就是在節假日總量固定的前提下,為避免節假日“碎片化”所做出的有效政策安排。
對于目前假期制度,公眾最多的反饋是“累”,我國從2007年對法定全民節假日進行調整后,節假日天數在十余年來再未變化,增加節假日的建議可行嗎?
中國人民大學休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制定休假相關制度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一般情況下,年度的休假長度由勞動效率決定。目前,我國法定節假日為11天,算上周末休息日,每年非工作日總計在115天左右,占比超31%。王琪延指出,這個休假時間安排符合國內的勞動效率以及人們的實際需要。
2017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曾公開表示,法定節假日假期長短的設置,需要與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綜合考慮假期增加對用人單位人工成本、生產經營發展等方面的影響。此后在2019年,人社部發布《我國法定年節假日等休假相關標準》,對休息日、法定節假日、年休假、探親假、婚喪假五類休假的時長、具體標準等方面又加以進一步明確。
用人單位人工成本是考慮假期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發表于《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2022年第2期的論文指出,假期設置對企業人工成本影響較大。調研顯示,部分企業因假期產生的成本占企業總體人工成本比重介于1%-10%不等。部分國有企業提出成本管控壓力大。
對此,馬亮表示,“節假日產生的人工成本是用人單位應該為勞動者提供的福利,不能一邊倒偏袒用人單位,與此同時政府部門也應有所支持。”但他也坦言,公共假日安排需要通過法律法規來規定,而且有很強的延續性,所以一般很少調整。建議和機構改革一樣,每五年評估檢討和調整優化。
同時他也指出,優化調休制度需要配套政策支持,比如帶薪休假制度落實,使人們可以自由組合假期。要切實維護職工帶薪休假制度落實到位,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對于用人單位違反勞動法的,要嚴懲不貸,否則目前有關帶薪休假的政策只能是一紙空文,收不到應有的效果。要定期監測和評估帶薪休假制度落實情況,明確目前有多少用人單位切實貫徹落實帶薪休假制度,還有哪些問題需要通過政策破解,持續推動帶薪休假制度貫徹落實。
而增加假期也并不是毫無可能。2022年出臺的《國民旅游休閑發展綱要(2022—2030年)》就提出,“優化全國年節和法定節假日時間分布格局”。 北京大學旅游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國際旅游研究院院士吳必虎接受新京報采訪時表示,過調休,我們初步解決了長假“有沒有”的問題,現在討論增加假期、少調休,確實已經到了要解決“好不好”的階段了。
“接下來要不要增加1至2天假期,增加以后放在五一或者春節,還是放在哪,還需要征求意見。”吳必虎說。
馬亮也表示,“我們看到不少領域存在‘層層加碼’的現象,我倒是希望看到各地在公共假日安排方面的‘層層加碼’。建議各地積極推動假日競賽,在全國假日安排的基礎上爭相增加假日天數,形成假日高地,作為吸引人才安家落戶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