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武廣高鐵、滬杭客專、滬昆客專、杭甬客專先后宣布:6月15日起,高鐵票價由單一票價機制調整為市場化票價機制。執行新規后,公布票價較現行票價上漲20%左右,同時打折時最低票價可比現行票價低34%左右。消息發布后,引發社會熱議。
其實,這并非高鐵首次調價。2016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改革完善高鐵動車組旅客票價政策的通知》,正式將高鐵自主定價權下放給國鐵集團的前身中國鐵路總公司。2020年年底,京滬高鐵率先對時速300至350公里的高鐵動車組列車實施浮動票價;2023年5月30日起,寧杭高鐵、滬寧城際對運行時速300公里及以上動車組列車的票價進行調整……
針對此次調價,相關鐵路運輸企業作出解釋:這些高鐵線路于2009年至2014年間開通運營,10余年來維持票價不變,但10余年間線路維護、車輛購置、設備更新、勞務用工等運營成本已大幅提升,原有票價難以支撐高鐵線路的高質量運營。高昂的高鐵建設造價,疊加運營成本的變化,客觀上要求票價機制進行調整。同時,這些高鐵線路在不同季節、日期、時段客流有高有低,也迫切需要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客流均衡化,用好有限的運力資源服務更多旅客。
但也要看到,隨著人們出行的機會和頻次增多,出行的選擇也逐漸增多,為旅客提供更具舒適性和性價比的出行方式應該是交通運輸部門的重要努力方向。而且作為具有基礎性、支撐性的公共產品,高鐵調價與普通產品價格波動不同,牽涉面廣,必須把群眾利益和旅客需求納入細致考量的范疇。
一方面,調價要做到有升有降。針對高鐵調價,許多人擔心的是“一刀切”漲價。一些線路的公布票價與現行票價相比有了不小幅度的提升,降價出售時折扣也要實打實。既然是以市場為導向,就要充分發揮市場作用。靈活有序、有漲有跌,上限票價更高、折扣票價更低,早晚高峰提高票價、平峰時段降低票價,才能滿足旅客多樣化的出行需求。
另一方面,調價還要做到優質優價。調價背景下,公眾對于高鐵服務“提質”有了更高期待。這就需要切實提高服務水平,提升旅客出行體驗。比如,經過多年運行,有些動車組列車出現老化,座椅、衛生間等使用舒適度下降,及時換新、提升保養水平成為旅客期待。再比如,在優化高鐵動車組餐飲供給上下功夫,讓人們在舟車勞頓中也能更好享用美食。
此外,進一步豐富高鐵、普鐵客運產品體系,讓旅客出行有更多選擇也十分重要。高速列車與“慢火車”并行不悖,高票價與低票價梯級有序,既尊重市場規律和發展邏輯、又不丟失鐵路為民服務的公平性和普惠性,考驗統籌的能力和應變的智慧。
所以說,高鐵調價不能“一調了之”。怎樣在多重因素中尋求動態平衡,靈活折扣、有升有降的票價機制怎么用好,票價提升后怎么提升服務讓旅客更滿意,這些都需要相關部門付出馳而不息的努力。
(來源:人民日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