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概況】
龍湖區,廣東省汕頭市轄區,位于廣東省東部,因境內龍湖溝而得名。龍湖區地處汕頭市的中心城區,是汕頭經濟特區的發祥地,著名的僑鄉。區域面積103.13平方公里。2012年,龍湖區戶籍總戶數110630戶,總人口409999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00.12億元。
龍湖區獲得全國民政工作先進區、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區、全國首批實施知識產權強縣工程區、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先進集體、“省老齡工作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
【行政區劃】
龍湖區轄5個街道、2個鎮:
街道:珠池街道、金霞街道、新津街道、龍祥街道、鷗汀街道
鎮:外砂鎮、新溪鎮
【歷史沿革】
1950年3月15日成立汕頭市人民政府。1981年經國務院批準,在市區龍湖區試辦經濟特區。1983年12月22日實行市管縣體制,撤銷汕頭地區,原地區所屬8縣1市并入汕頭市。1984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汕頭經濟特區的區域面積擴大為52.6平方公里,分龍湖和廣澳兩片區。1991年4月國務院批準汕頭經濟特區的區域擴大到整個汕頭市區,面積234平方公里,并確定于是年11月正式實施;同年11月,潮汕行政區域調整,潮州、揭陽分設地級市。
2003年,經國務院批準,汕頭行政區劃作出重大調整,潮陽、澄海撤市建區,原市區5個區調整合并為3個區,其中河浦、達濠兩個區合并為濠江區;升平、金園兩區合并為金平區;龍湖區保留,將原屬澄海市的外砂鎮、新溪鎮劃歸龍湖區;澄海市撤市設區;潮陽市撤市分設潮陽、潮南兩個區。調整后,市區面積從原來的310平方公里擴大到1956平方公里,市區人口從原來的120萬增加到487.5萬。南澳縣建制和區劃不變。
【人口民族】
人口 2012年末,龍湖區戶籍總戶數110630戶;總人口40999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36606人。截至2012年12月底止,全區戶籍人口出生5140人,人口出生率為11.12‰,政策生育率為70.02%,死亡1811人,死亡率0.392%,自然增長3329人,自然增長率為0.720%。
民族 2000年,中國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龍湖區有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畬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經濟概況】
2012年,龍湖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00.12億元,比2011年增長9.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71億元,增長6.5%;第二產業增加值94.75億元,增長9.9%,第二產業中工業增加值83.69億元,比2011年增長10.3%;第三產業增加值99.66億元,比2011年增長8.7% 。全區三次產業比例為2.85:47.35:49.80,與2011年相比,第一產業比重下降0.03%,第二產業比重下降0.11%,第三產業比重提高0.14%。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51.64億元,比2011年增長7.5%;工商稅收收入49.10億元,比2011年增長6.7%,其中國稅收入22.24億元,比2011年增長5.9%;地稅收入26.85億元,比2011年增長7.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9.24億元,比2011年增長13.2%,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5.10億元,下降4.0%。
【社會事業】
科技 2012年,龍湖區區財政在正常投入科技經費200萬元的基礎上,安排專項資金107萬元,扶持企業科技創新。新組建省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1家,達到16家;新增市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6家,達到29家。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家,通過復審9家,達到65家。新增省級創新型企業1家,達到4家。新增省民科企業5家,達到79家;新增市民科企業12家,達到114家。國家、省科技計劃項目立項21個,資金扶持1762萬元;市科技計劃項目立項29個,資金扶持519萬元;區級科技計劃項目立項24個,資金扶持200萬元。申報省知識產權優勢示范企業1家,市知識產權優勢培育企業2家,市專利技術孵化項目2項。2012年龍湖區擁有國家知識產權試點企業1家,省知識產權優勢培育企業5家,市知識產權優勢企業7家,市知識產權優勢培育企業19家,省專利技術實施計劃項目7項,市專利技術實施孵化項目17項。全區專利申請量1985件,授權量1231件,比增75%。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428件,比增24%,授權量48件,比2011年增長60%。獲市專利金獎1項,外觀設計優秀獎1項,優秀專利發明人2名。獲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省專利金獎1項,市專利金獎3項,市專利優秀獎8項,優秀專利發明人11人。
教育 2012年,龍湖區擁有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所,在校學生5198人;普通中學21所,在校學生32443人(其中:初中生21559人,高中生10884人);小學67所,在校學生47191人,幼兒園111所,在園幼兒22070人。全區等級學校32所,其中:省一級4所,市一級12所,區一級16所;規范化學校65所。等級幼兒園11所,其中:省一級2所,市一級4所,區一級5所。全區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毛入學率119.81%;初中畢業升學率110.12%。
文化 2012年,龍湖區有區級文化館1個、圖書館1個、綜合文化站7個。區文化館是國家“一級文化館”,區圖書館是國家“二級圖書館”。全區7個街道(鎮)綜合文化站中,有特級站2個、一級站3個、二級站1個、達標站1個,達標率100%,全市排名第一。全區80%村、居(社區)都建設了“農家書屋”、“綜合文化室”、文化廣場,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全部實現了無障礙、零門檻進入,公共空間設施場地和服務項目全部免費,為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質提供了重要保障。
衛生 2012年,龍湖區擁有公立醫院(衛生院)5個,民營醫院3個,營利性門診部9個,診所65個,設立病床642張,實際開放臨床數666張。現有衛技人員1503人,其中具有高、中級職稱資格276人,占18.4%。全區已建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個,實現社區衛生服務街道全覆蓋;擁有農村衛生站33個,農村衛生站覆蓋率達到100%。
【交通運輸】
航空:汕頭外砂機場,原屬軍民兩用機場,2011年12月15日,汕頭機場民航業務全面轉場至揭陽后,該機場全部轉為軍用,不再作為民航用途。
鐵路:汕頭火車站分為汕頭客站、汕頭北貨站、潮陽站,汕頭客站在汕頭東部,汕頭北貨站在汕頭的北部,潮陽站作為汕頭首個高鐵客運站,位于潮陽谷饒鎮。廣梅汕鐵路全長480千米,1991年1月動工,1995年7月鋪通,9月27日投入貨運,12月28日投入客運。汕頭客站為廣梅汕鐵路的始發終點站,廈深高鐵進汕聯絡線建成后,汕頭客站將作為廈深高鐵始發終到站。
高速公路:深汕高速、汕汾高速(深汕、汕汾高速均屬于國家高速G15沈海高速)、經過潮汕機場的汕梅高速(G78汕昆高速)、以及在建或規劃的S14汕湛高速、潮惠高速、潮汕二環線等。
干線公路:廣汕(324國道)、汕揭(206國道)、省道官汕線、潮汕線等,通廣州、梅州、廈門、潮州、揭陽等市。
【風景名勝】
媽嶼島 媽嶼島為著名旅游勝地。島上媽祖宮始建于清光緒年間(1875—1908),后經多次修繕,集潮汕木雕、嵌瓷、石刻三大獨特傳統工藝于一體。北部放雞山西麓有清乾隆年間所建東海普陀山寺遺址。尚存“東海普陀山”石刻橫匾和基礎垣階,門前榕樹為明代所植。南端鳳山觀海亭,背山面海,綠瓦飛檐,亭下石卵累累,稱“鳳卵”。
證果寺 汕頭市龍湖區鷗汀街道證果寺,現由趙樸初(1907-2000.5.21)題名,相傳始建于明永樂四年(1406),是1994年10月6日被市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剎。區宗教局于1985年5月24日批準其歸還僧人管理,1995年春起準其登記開放。證果寺以獨特的山門、無量(梁)殿、九龍壁玉雕、超500年歷史菩提樹、般若泉、大型泰國佛銅像和緬甸釋迦佛玉像,為經濟特區添一禮佛名藍、旅游勝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