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概況】
南雄地處廣東省東北部,大庾嶺南麓,毗鄰江西贛南地區,自古是嶺南通往中原的要道,是粵贛邊境的商品集散地,史稱居五嶺之首,為江廣之沖、枕楚跨粵,為南北咽喉。全市總面積2326.18平方公里,1個街道、1個園區、17個鎮,239個村(居)委會,戶籍人口48.59萬。南雄是“中央蘇區縣”、“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中國“黃煙之鄉”、“銀杏之鄉”、“恐龍之鄉”、“特色竹鄉”、“姓氏文化名都”,還是廣東省“文明城市”、“衛生城市”、“歷史文化名城”、“林業生態縣”。
南雄,簡稱“雄”,古稱“雄州”,也稱“南雄州”。地當庾嶺要口,為南北咽喉。據傳劉龑立國之前,曾與其兄劉隱在湞昌一帶作戰,擊敗虔州盧光稠,取得韶州地盤。劉龑深知湞昌戰略地位,“雄踞邊陲,護國安邦”,舉足輕重,因而取名雄州。一個英州(今英德)一個雄州(今南雄),合起來有“英雄”之意。
【行政區劃】
南雄市轄1個街道、17個鎮:
街道:雄州街道
鎮:烏逕鎮、界址鎮、坪田鎮、黃坑鎮、鄧坊鎮、油山鎮、南畝鎮、水口鎮、江頭鎮、湖口鎮、珠璣鎮、主田鎮、古市鎮、全安鎮、百順鎮、瀾河鎮、帽子峰鎮
【歷史沿革】
南雄地域,先秦時期屬南越,戰國屬楚,秦屬南海郡,兩漢為南野縣,屬豫章郡。東漢順帝建康時屬桂陽郡之曲江縣。三國孫吳時南野縣屬廬陵郡,吳景帝永安六年(263年)分南北置始興縣,南雄地屬之。宋開寶四年(971年)改雄州為南雄州,與河北雄州別,屬廣南東路。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南雄州為南雄路,領保昌、始興兩縣。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南雄路為南雄府,轄保昌、始興兩縣,屬廣東道。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改府為直隸南雄州,直隸廣東布政使司,裁去保昌縣,領始興一縣。民國開始,改南雄州為南雄縣,隸屬廣東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沿襲不變。1958年12月,南雄縣與始興縣合并稱南雄縣。1960年10月復分為南雄縣、始興縣,隸屬廣東省韶關專員公署。1982年6月實行市管縣體制后,隸屬韶關市。1996年6月17日,民政部批復(民行批[1996]46號)撤銷南雄縣,設立南雄市,隸屬廣東省,由韶關市代管。
【人口特征】
人口 2016年末常住人口33.28萬人,比上年增加0.25萬人,增長0.76%。人口城鎮化率46.66%,比上年提高0.79個百分點。全市戶籍人口48.59萬人,比上年增長0.96%。全年出生人口6996人,人口出生率14.05‰;死亡人口2611人,人口死亡率5.24‰;人口自然增長率8.81‰。
民族 民族以漢族為主,有畬族、壯族、土家族、苗族、瑤族等20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總人口5286人,大部分為畬族,占少數民族總人口88.32%。
方言 南雄境內方言十分復雜。據中國人民大學謝自立教授研究,南雄話大體可以分為四片:雄州話、上方話、下方話和北山話。市區部分通行粵語。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南雄市位于大庾嶺南麓,東經113°55′30″~114°44′38″,北緯24°56′59″~25°25′20″,東連江西省信豐縣,北與江西省大余縣交界,東南界江西省全南縣,西南比鄰始興縣,西北與仁化縣接壤。四周群山環抱,中為丘陵。東西極限84公里,南北極限52公里。全市面積2316.4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南雄地處大庾嶺南麓,北寬南狹,南北兩面群山連綿,中部盆地丘陵起伏。
氣候特征 南雄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季盛行東北季風,夏季盛行西南和東南季風。春季陰雨連綿,秋季降水偏少,冬季寒冷,夏季偏熱。2012年天氣概況:年平均氣溫為19.9℃,與常年平均氣溫持平,極端最低氣溫為-1.4℃,出現在12月31日,極端最高氣溫為37.4℃,出現在7月21日和8月1日。年降雨量為1966毫米,較常年偏多三成,最大日降雨量出現在6月24日,為124.8毫米。年日照時數為1469.6小時,較常年偏少近一成。
水文資源 境內河道屬珠江流域,主要河道有一級河湞江一條,總長96.3千米;二級河道凌江、南山水、瀑布水、新龍水、江頭水、大坪水、大源水、黃坑水、鄧坊水、下洞水、寶江水、南畝水等12條,總長356.7千米,河網密度5.21千米/平方千米,徑流總量18.333億立方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湞江,從孔江水庫至古市鎮小水流經境內,長96.3千米,流域面積1765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3.53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凌江、南山水、瀑布水、新龍水、江頭水、大坪水、大源水、黃坑水、鄧坊水、下洞水、寶江水、南畝水等。
【經濟概況】
2016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38.37億元,同比增長8.2%;經濟總量在韶關7個縣域經濟體排名第一,經濟增速位居韶關各縣(市、區)第四;人均GDP4.2萬元(按平均匯率折算為6016美元)、同比增長7.3%。
2015年,全市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1.92億元,同比增長4.0%。其中,農業產值28.09億元,增長4.2%,林業產值3.24億元,增長6.5%,牧業產值8.21億元,增長2%,漁業產值1.58億元,增長4.8%。農林牧漁服務業0.79億元,增長6.5%。全年水稻播種面積45.27萬畝,總產量19.72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6%和2.9%;黃煙種植面積14.4萬畝,總產量2.4萬噸,同比分別下降0.3%和0.6%;蔬菜播種面積15.96萬畝,總產量27.37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8%和18.2%;生豬存欄27.8萬頭,同比增長25.9%,出欄39.73萬頭,同比增長5%;家禽存欄113.68萬只,同比增長5.4%,出欄473.2萬只,同比增長2.1%。肉類總產量3.69萬噸,同比增長4.5%。
2015年,全市完成工業總產值163.4億元,同比增長18.9%;實現工業增加值41.07億元,同比增長17.8%。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32.8%,同比增加1.65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57.3%。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5家,完成工業總產值145.4億元,同比增長20.4%,實現工業增加值36.01億元,同比增長19.6%。其中,涂料、油墨、顏料及類似產品制造增加值15.93億元,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44.2%。
2014年末限額以上批發企業20家,比上年增加3家;限額以上零售企業32家,比上年增加4家;限額以上住宿企業2家,比上年減少1家;限額以上餐飲企業14家,比上年增加2家。全年批發業銷售額7.51億元,增長57.8%;零售業銷售額42.2億元,增長15.8%;住宿業營業額0.42億元,增長13.3%;餐飲業營業額5.4億元,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7億元,增長11.6%。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3.8億元,增長11.9%;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9億元,增長9.3%。
【社會事業】
教育 2014年末擁有普通中學19所(其中,完全中學1所,高級中學2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小學29所,幼兒園54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兒教育入園率92.8%,小學毛入學率101.8%,初中毛入學率111.2%,高中毛入學率97.15%。全年各級基礎教育招生19259人,比上年下降1.7%;在校學生65462人,比上年下降0.8%;畢業生16307人,比上年下降13.5%。
文化 2014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館藏圖書7.03萬冊;博物館1個,建筑面積2500平方米;影劇院2個,電影平均上座率25.6%;全年放映電影3956場次,觀眾42.44萬人次;全市群眾文化設施建筑面積30155平方米,增長1.7%;全市有文物保護單位數43個;有線廣播電視用戶60469戶,增長6%;有線廣播電視入戶率81%,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
衛生 2014年末全市共有各類衛生機構358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4個。病床位1399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407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618人。全年診療78.87萬人次。產婦住院分娩率100%,嬰兒死亡率0.48%,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0.69%。全年無甲類傳染病報告;乙類傳染病發病總數1098例,死亡5人,發病率229.74/10萬,死亡率1.05/10萬;丙類傳染病發病總數1558例,死亡2人;發病率325.98/10萬,死亡率0.42/10萬。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0.7%,同比提高0.16個百分點。農村自來水普及率87.11%,同比提高11.76個百分點。
體育 2014年全市共有體育場11個,250米田徑場28個。組織體育健兒參加地級市以上運動會2次,獲得獎牌90枚,其中,金牌32枚、銀牌43枚、銅牌15枚。全市各單位舉辦各類運動會33次,參加比賽人數5.1萬人次。建成鎮級農民健身工程13個。培訓體育社會指導員838名,其中,一級10人,二級66人,三級762人。
【交通運輸】
2016 年末全市公路通車里程2417公里(公路密度103.9公里/百平方公里)。新建橋梁3座。全市新注冊民用汽車4839輛,增長25%。其中,載客汽車3553輛,增長49.3%;載貨汽車302輛,下降6.8%。年末實有公共汽車營運車輛75輛,實有出租汽車64輛。全年公共汽車客運總量190萬人次。
贛韶高速公路起于韶關市曲江區歐山連接京珠高速公路,途經韶關市的曲江區、湞江區、仁化縣、始興縣和南雄市,與2007年12月28日建成通車的贛州至大余高速公路(三益-梅關段)對接。路線全長125公里,贛州到大余為雙向4車道,設計時速100公里;韶關段(梅關-韶關)為全線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技術標準建設,批復總概算73.8億元,于2010年12月31日通車。
雄樂高速公路東起南雄市界址鎮、經仁化縣至樂昌市,連接韶贛高速、武深高速、宜鳳高速公路,廣東境內全長191.813公里。目前,該市韶贛公路珠璣站至界址段42公里已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從南雄市界址鎮向東延至信豐縣15公里尚未進行勘查,需要信豐縣列入該省高速公路規劃網并列入“十三五”計劃進行建設。
贛韶鐵路東起京九鐵路南康站,經贛州市南康區、大余縣和廣東韶關市的南雄市、始興縣、仁化縣、湞江區,至京廣鐵路韶關東站(原韶關站),全長182公里,韶關境內共有117公里,設南雄站、始興站、丹霞山站。贛韶鐵路是京廣和京九鐵路的連接線。它的建設將大大改善粵北和贛南地區目前只有公路運輸交通運輸條件和環境,促進區域間的資源開發和經濟發展。贛韶鐵路由南康站(含)至韶關站(含),新建正線全長179.071km(江西省境內60.523km,廣東省境內118.548km)。2009年3月贛韶鐵路正式施工,2010年12月正式開始站后工程施工,2011年4月5日贛韶鐵路正式開始鋪架工作,2014年9月30日正式通車。
【風景名勝】
三影塔 位于南雄市區中心。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是廣東省唯一有絕對年代記載的宋塔,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道上有傳說中的三影奇觀雖不復見,而宋代建筑藝術風格猶存,一塔古樸雄偉,矗立廣場之中,與市博物館、廣場景色、街市風光相襯映。門票五元。
油山 又是一座“紅色”的山。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油山都是革命根據地。這里有黨的組織,有革命武裝。1929年紅軍從井岡山來到了南雄、信豐、南康、大庾,以油山為中心組織了信庾雄縣委,開展了組織農民協會,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打土豪分田地,在敵后進行游擊戰爭等斗爭,配合中央蘇區創造根據地,向廣東、湖南方面發展,打通與中央蘇區、湘贛蘇區的聯系。紅軍長征以后,這里成立了贛粵邊特委和軍分區。1935年紅軍長征后,項英、陳毅率部隊從中央蘇區突圍來到油山,展開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建立了以油山為中心的(南)雄、信(豐)、(大)余、(南)康邊這個粵贛邊最大的游擊根據地,在這里留下了許多動人的傳奇故事及為爭取革命勝利而浴血奮戰的光輝足跡。
蒼石寨 蒼石寨旅游區位于南雄西北部的蒼石鎮境內距南雄市區13公里,交通、通信便利,是南雄新興最負盛名的自然景觀旅游區。蒼石寨原為當地歷代嘯聚山林,避禍走難之地,地勢險要,屬易守難攻的地形。全寨由九座形態各異的山峰組成,在登寨必經的險要處,有石塊筑成的隘口,成為扼守山寨的險門,足成“以一擋萬”之勢。
珠璣古巷 國家AAAA級景區,位于南雄城北6公里處的梅關古驛道上,全長1500多米。她是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嶺南驛道上的一個商業重鎮,100多姓南遷氏族發祥之地,嶺南文化源頭之一。改革開放以來,經10多年的重建修葺,重現珠璣古巷千年歷史文化,有唐宋祖居及先人南遷遺跡,有眾多姓氏紀念館,展現各姓氏宗族文化。1995年被韶關市人民政府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6月,珠璣古巷被《中國地理》雜志社、《南方都市報》舉辦的“廣東省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中評為廣東最美的街區。門票25元。
梅關古道 國家AAAA級景區,位于南雄城北28公里,是古代連接長江、珠江水系的陸路交通孔道,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道上有“南粵雄關”、“驛道寒梅”列為南雄十大景點。有秦漢時十萬戶侯梅鋗故城遺址,唐相張九齡開鑿古道的蹄痕足印,宋關殘樓、六祖禪宗,猶歷歷在目。古道旁重立了余靖、蘇東坡、朱熹、文天祥、戚繼光、何香凝、陳毅、陶鑄等名人度嶺題寫的詩碑。每當寒冬,嶺梅盛開,鎖關夾道,漫山遍野,十里飄香,為嶺南所罕見。門票25元。
帽子峰林場 南雄帽子峰林場坐落在南雄市西北部,北和西北部與江西省大余縣接壤。2011年1月,經廣東省林業廳批準,設立“廣東帽子峰省級森林公園”,森林公園面積709.7公頃。帽子峰森林公園是在國營帽子峰林場基礎上建立的省級森林公園,林地、林木權屬為國家所有。帽子峰林場總面積為2924.6公頃,屬低山丘陵,山脈走向起伏顯著。林場境內倍高南低,西高東低。廣東帽子峰森林公園,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冬季降雪,呈現出南方少有的雪景氣候。很多地方保留了原始森林風貌,野果滿山遍野。林場四季鳥語花香,飛禽走獸在林間出沒,樹木花卉眾多,四季飄香。特別是深秋季節,林場銀杏金黃,層林盡染,受到了許多攝影發燒友的追捧。有“粵北九寨溝”之美譽。門票十五元。
孔江國家濕地公園 孔江國家濕地公園位于烏逕鎮轄區,距離烏逕圩4公里。作為北江源頭之一的南雄孔江濕地,水庫中據說有大大小小的島嶼263個,這些島嶼點綴在湖光山色中,如同玉珠散落玉盤,形成了湖中有湖、山外有山、山重水復的奇景,因此,南雄孔江國家濕地公園有“百島湖”和粵北第一庫之稱。2011年3月30日,被國家林業局正式定為國家濕地公園建設試點。
蓮開凈寺 位于南雄市南郊一公里處、湞江河畔,是粵北較大的尼眾叢林之一。1994年由南雄市政府禮請當代禪宗大師、佛門泰斗本煥老和尚(上本下煥老和尚)發起重建,于1994年發起策劃籌備,并委派其徒印先、徒孫頓勇等人籌建。蓮開凈寺外的蓮花池種滿了白蓮、紅蓮、千葉寶蓮,寺內用盆子也種滿了各種蓮花,紅蓮、白蓮、紫蓮、黃蓮、粉色的等爭相綻放。
【民俗風情】
服飾穿戴 南雄男女穿著比較樸素,與周邊縣區沒有多大的區別,其中只有女子的圍身裙(袍肚俚)、頭帕頗有客家女特色。女子圍身裙,常取黑色布,帶子用白色,中青年婦女圍裙鑲花邊,上方加“藍頭”(飾邊)以裝飾。裙帶左右各一條,用棉線織成,末端有纓子。中青年多用白色,老年人用黑色。圍身裙與頭帕既方便勞動又樸素大方,現逐已簡化。
飲食嗜好 吃辣椒,南雄人喜歡吃辣椒,幾乎餐餐有辣,無菜不辣。還加工成蒜蓉辣椒醬、禾麥辣椒醬,通常作佐料。每家都貯存有辣椒干,以備常年吃用,最有辣味特色是梅嶺鵝王這道菜,以辣和香聞名。吃酸筍,酸筍是南雄傳統的調味佳品。菜肴中加入少量的酸筍,其味濃郁綿長,城鄉多數家庭都備有酸筍缸,較為有特色如黃燜酸筍鴨、黃燜酸筍魚干、酸筍炒豬大腸、炒茄子。吸煙,南雄盛產黃煙,吸煙之風甚盛,在煙區煙民占成年男子90%。以本地產煙葉為主,自己加工切絲,自卷自抽。飲布荊土茶,每年取布荊籽或嫩葉曬干收藏,一年四季用此物煲水喝。特別是夏收夏種時節,農家習慣用大鍋燒煮布荊茶,既可生津止渴解暑,又能驅風散氣預防感冒。此外,有的還飲藤婆茶、森俚茶、石板樹茶、清明籽茶等。
傳統食品 鉆缸酒,該酒是自釀的傳統酒。舉凡紅白二事或年節家宴,盡管備有其它美酒,也一定要出敬自釀的鉆缸酒。番薯糟,為丘陵地區家民的傳統食品,每年冬季將番薯切成片煮至半熟,曬干,用煮薯片的湯或清水摻濕,進甑蒸熟,取出再曬干,然后倒入未取酒的酒糟里摻勻摻濕,置于酒埕密封。次歲春夏農忙時取出食用,其味芳香甜美。釀豆腐,將做好的豆腐塊,用食油炸至金黃色、空心。按生活的豐儉制餡,一般是用芋頭刷成糊狀加上豬油渣、蝦米、香菇、蔥蒜、蘿卜、冬筍等佐料,將餡料混勻下鍋炒至半熟,然后釀入油炸豆腐內,煮(蒸)熟即可。逢年過節或設宴請客,多有釀豆腐,以示南雄特有風味。糍類有10多種各個時節的傳統食品。如油糍、黃年糍、麻糍、餃俚糍、包菜糍、芋圓仂、豆漿糍、蕉葉糍、銅勺餅、艾糍、鍋巴糍、狀元糕、豆角酥、豬膏團、米花糕、蕩皮等。春節臘味。是傳統的冬春時令佳肴。每年冬至前后,家家必做臘味,品種有臘鴨、臘肉、臘腸、臘雞、臘鵝、臘魚,其中又以臘鴨最為出名。
過姓氏節 除傳統節日外南雄上方烏逕、界址、坪田、南畝、大塘、油山、黃坑等鎮,盛行過姓氏節。一般以該族祖先的生日或對該氏族具有重大意義的日子為姓氏節節日。屆時,由輪值首事(頭人)牽頭籌辦,公嘗出資,設壇祭祀,抬菩薩(祖像)出行游村,請戲班日夜演戲(或放電影)。各戶則廣邀親朋戚友前來作客,為時三天,合家團圓,全族聚會,各姓親朋相慶,熱鬧非凡,勝于過春節元宵。一姓過節,百家聯歡。姓氏節流行至今,日期依舊,內容簡化。
【當地特產】
南雄市特產主要有烏逕啤酒鴨、南雄煙葉、北山竹筍、銀杏、金友香米、油山香菇、板鴨、高山油茶、腐竹、南畝涼果、江頭黑山羊、梅嶺鵝王、水口魚王、香酥銅勺餅、薩琪瑪、米花糕、龍華古灶酒、龍華宴酒、珠璣私窖酒等。
南雄的特產是當地的手工土法制成的產品,均是綠色健康的自制產品。買來自己食用或送人都挺不錯的。其中年糕類產品在每年臘月二十四日前后,市內鄉民特別盛行做年糕。年糕品種多樣,有色、香、味俱全的油燒米花糕(沙炒叫炒米糕),還有炒餜俚、豬膏團俚、糯米油糍、燒芋頭片、花生餅、豆餅、炒薯片、黃年糍、粳米糍、麻糍等。當然這些特定節日的風俗小吃平時在特產店都能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