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概況】
龍華區,廣東省深圳市下轄區,位于深圳地理中心和城市發展中軸,毗鄰“六區一市”,北鄰東莞市和光明新區,東連龍崗,南接福田、羅湖、南山,西靠寶安。2條高鐵、2條地鐵、1條深圳有軌電車和“二橫三縱”高快速路網穿越轄區。2017年1月7日,龍華區正式掛牌成立行政區。轄區總面積175.6平方公里,下轄6個街道。截至2017年底,龍華區常住人口160.37萬人,其中戶籍人口30.8萬人;實際管理人口288萬人。地區生產總值達2130億元。
龍華區人文底蘊深厚,客家文化、紅色文化、時尚文化交匯。擁有白石龍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舊址、觀瀾原創版畫和永豐源“國瓷”兩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中國首個專業版畫博物館——中國版畫博物館,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大船坑麒麟舞等一大批傳統文化項目。
【行政區劃】
龍華區下轄6個街道:觀湖街道、民治街道、龍華街道、大浪街道、福城街道、觀瀾街道
【歷史沿革】
民國時始設鄉。1961年7月,設龍華公社,屬寶安縣。1983年7月,改稱龍華區。1986年10月,撤區設鎮。1993年1月,隸屬寶安縣。
2011年12月30日,龍華新區正式成立,原寶安區龍華鎮,后在寶安區的基礎上成立功能區,深圳市四個新區之一,是《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中的一項舉措之一。2016年10月,國務院批復廣東省人民政府,同意設立深圳市龍華區,以觀湖、觀瀾、福城、龍華、民治、大浪等6個街道的行政區域為龍華區行政區域。2017年1月7日,深圳龍華區舉行揭牌儀式,正式成為行政區。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7年末,龍華區常住人口160.37萬人,增長3.5%。其中,常住戶籍人口29.2萬人。年末登記失業率為0.5%。
民族 龍華區人口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主要有壯族、土家族、苗族、瑤族、侗族、布依族等。
【經濟概況】
2017年,龍華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30.16億元,同比2016年增長8.8%。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1235.59億元,增長9.8%;第三產業增加值894.39億元,增長7.6%。三次產業比重為0.01:58.00:41.99。2017年人均GDP為13.51萬元,按照2017年平均匯率折算約為2萬美元。
【社會事業】
教育 2017年,龍華區學校總數為259所,比2016年增加9所。各類學校中,高級中學1所,完全中學2所,初級中學3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8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3所,小學28所,幼兒園194所。在校生21.57萬人,增長8.4%。各類學校教職工總數1.78萬人,增長11.9%。專任教師1.21萬人,增長11.2%。
文化 龍華區內有127陳設藝術產業園、觀瀾版畫原創產業基地、永豐源國瓷、山水田園、紅木家居文化博覽園、深圳報業集團印刷中心、深圳廣電集團龍華影視基地等一批文化創意項目。其中,“大浪杯新絲路國際大學生時尚節”將大浪“時尚硅谷”名片推向世界,127陳設藝術產業園、觀瀾版畫原創產業基地、永豐源陶瓷產業園先后被國家文化部評為"文化產業示范基地"。 2016年,龍華區有文化設施125個,總面積10.5萬平方米;體育設施768處,總面積92萬平方米。市美術館新館等大型文化設施落戶龍華,全國首個專業版畫博物館建成開館;318項文藝精品獲國家省市大獎
衛生 截至2017年末,龍華區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508家,其中公立綜合性醫院4家、公共衛生機構3家、社康中心58家、社會辦醫療機構443家;衛生技術人員6829人;病床數3532張。成功創建全國健康促進區、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全年總診療909.56萬人次,增長12.6%。其中,門診診療804.08萬人次,增長10.2%,急診74.31萬人次,增長35.4%。全年出院病人111992人次,同比增長18.0%。病床使用率83.2%,比2016年下降1.6個百分點。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為7.04日。
基礎建設 2016年,龍華區清掃保潔、綠化養護標準分別提高114%和50%,完成60個城中村“五化”整治提升,累計拆除消化違法建筑513萬平方米。新增綠道105.5千米,公園總數由52座增加到114座,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從36.7%提高到42.6%,新增綠色建筑面積640萬平方米。觀瀾河干流平均綜合污染指數下降48.7%,PM2.5平均濃度下降23%。
【交通運輸】
深圳北站是華南地區面積最大、具有口岸功能的特大型綜合交通樞紐,也是中國“八縱八橫”高鐵網的重要節點。2條高鐵、2條地鐵、1條深圳有軌電車和“二橫三縱”高快速路網穿越轄區。在高鐵和地鐵的帶動下,龍華與香港、廣州形成“半小時生活圈”,與武漢、廈門形成“4小時生活圈”。未來,還將形成由4條高鐵、10條地鐵、深惠城際軌道、現代有軌電車線網和“九橫七縱”主干路網組成的現代化城市交通體系。
【風景名勝】
羊臺山 山體橫跨寶安區石巖、龍華新區大浪兩街道,占地面積25.12平方千米,主峰在石巖境內,海拔587米,是深圳西部最高峰。羊臺山森林公園日照時間長、氣候溫和濕潤,野生動植物資源均豐富,共有植物114科400多種、野生動物120多種。“中國·深圳羊臺山登山節”,已成功舉辦了6屆,吸引了深圳及周邊地區及港、澳和海外國家6萬多名登山愛好者參加,影響力已從深圳輻射到珠三角乃至海外。
陳氏客家圍屋 始建于清代,共有50棟房屋136個房間,占地18130平方米,有祠堂1座、書室1座、圍門1座、炮樓1座。由于貴湖塘老圍屋的建筑全部是清代晚期修建,完整地保留了該時代建筑的特點,對研究深圳地區客家民系的遷徙史、民俗文化等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建筑藝術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并具有良好的開發利用前景。陳氏客家地處觀瀾古墟和觀瀾國際高爾夫球場之間,可與上述兩個景點連成一體,形成一條客家民俗文化旅游線路。
深圳觀瀾山水田園旅游文化園 占地400多畝,位于觀瀾鎮,毗鄰觀瀾高爾夫球會,依山傍水,富有真趣。園區交通便利,離深圳國際機場、火車站僅40分鐘車程。 2009年12月,觀瀾山水田園通過國家旅游局的評定,被批準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2010年5月成功舉辦第六屆文博會山水田園分會場,同時被認定為深圳市文化+旅游示范園區(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