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概況】
羅定,廣東省轄的縣級市,位于廣東省西部,西江之南,東有云霧山脈,西有云開山脈,南接高雷,西通桂、黔、滇,是西江走廊的交通要沖,自古被視為門庭防衛,撫綏重地。羅定市中心城區面積35平方千米,城區人口22萬人。
【行政區劃】
羅定市轄4個街道、17個鎮:
街道:羅城街道、素龍街道、附城街道、雙東街道
鎮:羅鏡鎮、太平鎮、分界鎮、羅平鎮、船步鎮、兩塘鎮、蘋塘鎮、金雞鎮、圍底鎮、華石鎮、榃濱鎮、黎少鎮、生江鎮、連州鎮、泗綸鎮、加益鎮、龍灣鎮
【歷史沿革】
遠在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時期,已有人類在羅定大地上生息繁衍。他們居住在當今的蘋塘、金雞等地的洞穴中,過著漁獵生活。春秋之前,羅定屬南越。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平定南越,設置南海郡,領18個縣,其中有開陽縣,開陽縣治所在今船步鎮。唐天寶元年(742),改瀧州設開陽郡,隸嶺南道。乾元二年(759)復改開陽郡設瀧州。宋開寶六年(973),開陽、建水、永寧、正義并入瀧水縣(縣署則設在原開陽縣今船步鎮舊縣址。明萬歷五年(1577),凌云翼征羅旁,平瑤亂,升瀧水縣為羅定直隸州,設羅定直隸布政使司。清朝設羅定直隸州,州治羅城,轄本州(羅定州)和東安縣、西寧縣。羅定州直隸廣東省。民國元年(1912),政府統一撤銷州、府一級建制。羅定州改為羅定縣,原隸屬羅定直隸州之東安(云浮)、西寧(郁南)縣始分出,均隸屬廣東省。
建國后,羅定縣隸屬廣東省西江專區。1952年,隸屬廣東省粵中行政區。1958年11月5日,羅定、郁南兩縣合并,稱羅南縣。縣機關設在羅城鎮,隸屬江門專區。1959年1月4日,羅南縣改稱羅定縣。1961年4月10日,析羅定縣恢復原羅定和郁南兩縣建制,羅定縣隸屬廣東省肇慶地區。1993年4月8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羅定縣設立縣級羅定市,由廣東省直轄、肇慶市代管。1993年4月5日,經國務院批準,縣級羅定市由廣東省直接管轄 。1994年4月28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委托云浮市代管羅定市。
【人口特征】
人口 全市2014年度總戶數340802戶,戶籍總人口1268201人(男673510人,女59469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44652人,非農業人口占總人口比例35.06%。總人口中18歲(不含18周歲)以下為345185人,占總人口27.22%;18周歲(含18周歲)至35周歲(不含35周歲)為399875人,占總人口31.53%;35周歲(含35周歲)至60周歲(不含60周歲)為377272人,占總人口29.75%;60周歲以上145869人,占總人口的11.50%。2014年度全市常住人口99.37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0.26萬人,城鎮人口比重30.45%。
語言 粵語羅廣片 包括:羅定白話 有舌面鼻音(即二的聲母),可分成西(包括市區)、東兩片,使用人口占60%以上;陽山話等,是羅定市的主導方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羅定,地處北緯22°25′11″~22°57′34″,東經111°03′08″~111°52′44″。位于廣東省西部,東鄰云安縣,東南接陽春市,西南靠廣東信宜市,東北連廣東郁南縣,西部與廣西岑溪市交界,是廣東進出大西南地區的一個重要門戶,曾經是廣東鎮守嶺西南的一個軍事重鎮,史稱“撫綏重地,門庭巨防”。
地形地貌 羅定西部、西北部和南部一部分為云開大山山地,東面為云霧山山地,中部、東北部和南部為盆地、丘陵地帶。全境形似東西南為邊圍,向東北開口的箕狀盆地。羅定紅盆內滿布紅色粉砂巖,面積約800平方公里,為省內山區罕見的盆地。西部緣為高山區,有10座海拔超過1000米的山峰。最高峰為龍須頂,海拔1327米。東南緣為云霧山余脈,延伸至金雞、蘋塘、郎塘等地一帶衍生為巖溶地貌,峰林聳立,溶洞廣布。
氣候特征 羅定地處北回歸線南側,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夏長無嚴冬,氣溫偏高,熱量豐富,春秋暖和,雨量變幅大,溫、光、熱地域差異明顯,干旱及倒春寒災害較多。全年平均日照率42%,平均氣溫在22.10℃之間。累年降水量在1260~1700毫米之間,平均值在1500毫米左右。
水系 羅定地下水總儲量為3.60億立方米;地表水絕大部分匯集于羅定江(又稱:瀧江、南江)及其支流,其中11條二三級支流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溪澗較多,落差大,水能可開發量6.27萬千瓦。羅定江發源于信宜的雞籠山,流經羅定境內的11個鄉鎮,由郁南縣的南江口注入西江。羅定江全長201公里,流域總面積4493平方公里。其中羅定境內長81公里,流域面積2220.50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96.50%。
【經濟概況】
2015年,全年實現地方生產總值177.5億元,增長8.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49億元,增長13.6%;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46.19億元,增長17.9%;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39.87億元,增長19.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5.14億元,增長14%;城鄉居民人均收入1.41萬元,增長11%。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于粵東西北縣(市、區)平均發展速度,繼續保持云浮市前列。
全市糧食播種面積63.73萬畝,比上年減少0.12萬畝,糧食總產量(新口徑)30.41萬噸,同比增長0.33%。其中:水稻播種面積49.69萬畝,同比下降0.6%,稻谷總產量22.7萬噸,同比增長3.1%;蔬菜播種面積10.18萬畝,總產量達到10.86萬噸,分別增長1.5%和10.0%;花生總產量2.03萬噸,與上年持平;茶葉總產量2666噸,同比增長4.1%;肉類總產量3.79萬噸,同比下降2.1%;水果總產量7.81萬噸,同比增長10.2%;水產品總產量4.44萬噸,同比增長2.3%。農機總動力31.07萬千瓦,農村用電量2.80億千瓦時,同比分別增長3.0%和3.7%。
2014年,全市實現工業總產值137.15億元,同比增長21.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值116.2億元,同比增長23.8%;全市實現工業增加值38.01億元,同比增長14.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30.65億元,同比增長17.5%。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輕工業實現增加值12.45億元,增長30.5%,重工業實現增加值18.2億元,增長10.1%。年末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8家,從業人員27898人;規上工業實現稅收3.23億元,利潤6.69億元,產品銷售率達97.9%。
【社會事業】
科技 2014年,全市經省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個,高新技術企業總產值達3.07億元。全市擁有科普教育基地1個,全年參與科普活動累計20萬人次。全年申請專利207件,同比增長38%。
教育 2014年,全市基礎教育校(園)數209所,其中:高中7所,初中29所,小學31所,幼兒園14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全市基礎教育學校占地面積456.78萬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184.54萬平方米。全市基礎教育教職工13339人,其中專任教師11634人。基礎教育在校學生數200128人,其中:高中生25309人,初中生43122人,小學生89136人,學前教育的幼兒42507人,特殊教育學生54人。全市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升學率94.32%,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0.05%。全市高考上省線(第三批A線)4750人,其中上重點本科線328人。
文化 2014年,全市擁有影劇院1間,公共圖書館396間,其中鄉村圖書館395間,藏書總量達到87萬冊。全市營業網吧37間,博物館2間,其中鄉村博物館1間。
衛生 2014年,全市的醫院、衛生院共28間,有病床3128張,有衛生技術人員3666人,比上年增加319人,其中:執業醫師813人,執業助理醫師453人,注冊護士1300人。每萬人擁有執業醫師8.18人。
【交通運輸】
羅定是廣東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是西南諸省區進入廣東的門戶之一,大西南輻射的窗口,廣東大西關,境內交通四通八達,羅陽高速S51起于郁(南)縣東壩鎮雙鳳村至羅(定)市華石鎮莫村立交樞紐也屬中國國家高速G80廣昆高速重要組成部分、國道324線、省道352、369、280線貫通全境,規劃建設的羅(定)陽(江)高速、懷(集)茂(名)高速、深(圳)羅(定)高速前期工作正順利推進。
粵高速S26深羅高速深(圳)至羅(定)高速公路(羅定至岑溪段)粵桂界段是中國國家高速G80廣州至昆明高速公路重要組成部分,于2013年12月28日通車營運。粵高速S51羅陽高速,羅(定)至陽(江)高速公路、起于羅定市華石鎮莫村十字立交樞紐于2012年12月25日進行進場動工儀式,計劃2015年12月底建成通車營運。
深(圳)至羅(定)高速公路江(門)羅(定)段于2012年12月28日開始動工興建,預計2015年12月底或2016年12月低建成通車營運。成為溝通大西南,連接珠三角的主要交通樞紐。羅定的南江港碼頭已建成內河作業碼頭。于1996年獲得國家批準建設羅定海關,直屬廣州海關,為外企通關提供便利。
羅定鐵路、羅定機場、G324國道羅定段、省道S280羅定段、省道S352羅定段、省道S369羅定段、深羅高速公路羅定段(羅定至岑溪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營運)、粵高速S51羅陽高速公路羅定至陽春段(在建)、擬建,懷羅高速、懷(集)至羅(定)高速公路懷集至郁南段, 終點連接廣昆高速雙鳳立交、形成十字立交樞紐并與中國國家高速G80廣昆高速,郁南縣東壩鎮雙鳳至羅定市華石鎮莫村十字立交樞紐并行,它也是懷集至茂名高速公路組成重要部分。羅茂高速,羅(定)至茂(名)高速公路。擬建國道G234羅定段,組成路段將原S352省道、S280省道調整、G359國道組成路段S369、S280調整羅定段,國家公路網。
【地方文化】
長卷祈福 長卷祈福是廣東省羅定市特色春節文化活動,是廣東省"一城一特"21個特色春節文化活動之一,是一項公益性活動,群眾發起,群眾組織,全民參與的春節文化活動。長卷祈福活動相比其他春節活動更顯文雅,也可彰顯地方文化魅力,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羅定其中一張文化名片。 “長卷揮毫”一般都是一些活動附加節目,或個人表演創作時可以看到,但在羅定市就成了每年春節傳統活動。據了解,“長卷祈福”活動原是羅定群眾書畫交流活動中的一個環節,志在宣傳與弘揚中國書法,而群眾除了可以欣賞書法家們現場揮毫外,也可以在長卷上寫上自己的心愿與祝福。相比起許愿樹與燒香祈福,羅定“長卷祈福”則更為環保,同時也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對書法有興趣或喜歡文雅類活動的游客,年初一可以到羅定參與“長卷祈福”,親身感受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
猜燈謎 年大年初一,我市文化館、市衛計局舉辦新春猜燈謎活動,在文化中心大樓門前廣場掛滿了紅紅的謎語,吸引了不少年初一行大運的一家老少。此次燈謎內容豐富多彩,成語謎、字謎、計生專業術語謎等等多種類型,既貼近生活,又充滿文化色彩,讓市民在猜謎的過程中盡享樂趣,同時感受中國傳統文化蘊含的無窮智慧,過一個年味十足的春節。
北帝誕廟會 帝全稱北方真武玄天上帝,俗稱上帝公、上帝爺或帝爺公。是漢族民間信仰的神仙之一。其為統理北方、統領所有水族(故兼水神)之道教民間神祇,又稱黑帝。而北帝不僅僅統率所有水域的安全,還是北極星的化身,可指引船只航行于正確方向,不會迷失于海上。道教重視斗星崇拜,稱「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凡是人從投胎之日起,就從南斗過渡到北斗,人之生命壽夭均由北斗主其事;因此,人祈延生長壽,都要奉祀真武大帝。農歷三月初三是北帝的誕日,每年位于羅平鎮泗盆村惠民廟都會舉辦北帝誕廟會,善信均帶備香燭元寶祭拜,祈福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平平安安、消災解難。廟會的主要內容北帝巡游、八音賀誕、粵曲演唱、醒獅表演、燒炮等等,數千名信眾前來虔誠拜祭祈福場面熱鬧壯觀。 [9] 數百年來北帝廟宇香火鼎盛,羅平鎮泗盆村惠民廟舉辦北帝誕廟會反映了當地村民傳統的信仰方式和民間習俗,北帝在南江流域民俗文化有著廣泛的影響。
瀧州歌墟 為發揚和傳承瀧州歌傳統文化生活,2015年6月20日上午端午節,市文廣局、文化館和素龍街道鳳陽村聯合在鳳陽村古榕樹下開設歌臺,舉行鳳陽村瀧州歌吟唱會,重現瀧州歌墟,傳承傳統文化、唱響和諧新生活。市政協副主席沈燦明出席活動,市文廣局、文化館、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關單位人員參加了活動。瀧州歌墟自清代同治年間開始,每逢正月十五、五月初五、八月十五、九月初九等民間節日,各地著名的瀧州歌手云集羊塘頭(現素龍街道鳳陽村)古榕周圍,吟詠唱和,羊塘頭及鄰近村莊萬人空巷,而榕樹周圍還有擺賣土特產和美味小吃數十檔,生意興隆,形成歌墟,前來觀賞有詩為證:“荷塘古榕鳳陽鄉,瀧州歌妹齊登場,那管身前身后事,滿村聽唱稻花香。
炮會 炮會在羅定市西部大多數鎮都有,炮會的儀式內容豐富,由奏樂、祭祖、舞獅、燃炮、放炮、搶彩頭等項目組成。炮會的重頭戲就是搶彩頭,搶到彩頭者被人們稱為“炮首”,他們將成為下一年炮會的組織者。炮會和觀音誕晚會是當地農民用來慶祝去年農業豐收,期望新年豐調雨順、五谷豐登的一項傳統的民間活動,據悉該習俗活動已傳承百年之久,成為了當地農耕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羅平鎮觀音誕 觀音誕,漢族民間信仰節日。也可以解釋為觀音菩薩得道日,觀音菩薩成道日。觀音,又稱觀世音、觀自在、觀世自在,俗稱觀音菩薩、觀音娘娘。是四大菩薩之一,是阿彌陀佛座下的尚首菩薩,在佛教中、民間被奉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有求必應的菩薩,遇難眾生祇須誦念其名號,其即前往拯救解難,故名觀音。在中國寺院和民間,觀音的一般塑像和圖像多作女相。羅平鎮觀音誕晚會的傳統習俗(各自然村都會有自己固定的一天),觀音誕晚會是當地農民用來慶祝去年農業豐收,期望新年豐調雨順、五谷豐登的一項傳統的民間活動,據悉該習俗活動已傳承百年之久,成為了當地農耕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醮會 醮會是廣東羅定地區的漢族民俗及民間宗教活動。醮會很多以廟命名,也有以社壇命名,一般五年一大醮,三年一小醮,每年秋收后的小醮叫禾谷醮。分為搭壇、開壇、行香、行徑、祭神等。醮主要內容是祭神,所以祭神和菩薩巡游是必須進行的,現在取消了菩薩巡游,很多地方都以漢族民間文化巡游代替,各地均以地方特色的漢族民俗文化娛樂活動吸引外地游客。
觀音開庫 農歷正月廿六日,是觀音開庫日子。相傳這天觀音菩薩會大開寶庫,百姓都會去參拜觀世音菩并向觀音菩薩借庫求財,祈求新年平安吉祥,財運亨通。求香祈福的香客排成長龍,場面尤為熱鬧。2016年的“觀音開庫”盛會除了傳統的“開庫儀式”、“大開金庫”、醒獅表演、武術表演、傳統歌舞及午齋、放生外,開元寺將與知名文化組織國學廷開陽學社聯合舉辦詩書畫印作品展。屆時,百姓可以在參與“觀音借庫”同時還能欣賞到國內名家作品。而從開陽學社對外聯絡人、本次翰墨環節負責人郭開杰處得知,活動當天,還會安排羅定市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團成員出席現場揮毫,為有興趣的收藏者定制墨寶(潤筆費隨緣),而開陽學社還會精心安排一卷百米長的宣紙、毛筆、墨水供廣大群眾在長卷上簽名祈福。
文昌誕傳統文化節 沐文昌靈氣,續菁莪輝煌。羅定市首屆文昌誕傳統文化節于3月11日,即農歷二月初三舉行。當天,來自各界的數百嘉賓和市民穿著傳統服飾,齊聚菁莪書院文昌帝君下,三拜文昌,誦讀《文昌帝君陰鷙文》,祈求學業事業有所成就,在傳統禮儀中接受道家文化的熏陶,延續崇文尚學風氣。
|